一种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2528发布日期:2020-07-04 01:1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下缸体在加工中心的生产线上进行精加工时,在发动机下缸体的底部进行铣面和钻孔后,需要对底部的孔系精度进行检测,且进入下一道工序时需要将发动机下缸体前后对调,传统的方式是在生产线上将整个发动机下缸体翻转180度,使底面朝上进行孔系检测,然后再设置一个前后对调的旋转平台,使发动机下缸体前后对调,但是众所周知,发动机下缸体是下宽上窄,下重上轻,所以将整个发动机下缸体翻转180度放置后稳定性差,另外增加了前后对调的旋转平台,导致生产线变长,设备不紧凑,生产效率低。

另外若是将发动机下缸体从生产线上采用行车吊下来检测,检测完后,再吊上生产线,影响生产线的连续性,且耗时费力,操作困难,且生产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实现了发动机下缸体在生产线上的自动提升检测和旋转操作,结构紧凑,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包括机架、提升机构、旋转机构、旋转架、钩接系统和安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上架板,上架板上设有导向套,所述提升机构与上架板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与提升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架与旋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钩接系统与旋转架两侧对称连接,所述安全机构与上架板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由气缸一、连接架、升降板和导向杆一组成,所述气缸一的缸体与上架板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接架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架与升降板紧固连接,所述导向杆一穿过导向套,与导向套滑动连接,导向杆一下端通过法兰与升降板紧固连接,所述导向杆一顶端设有限位套一,位于连接架内升降板上紧固设有导轨。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为“几”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由气缸二、齿条和转轴一组成,所述气缸二的缸体与升降板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端部与齿条紧固连接,齿条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转轴一通过轴承与升降板转动连接,转轴一上端设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钩接系统由螺栓、连接筒、转轴二、气缸三、连杆一、连杆二和钩接连杆组成,所述螺栓从上往下穿过旋转架和连接筒外延,然后在螺栓端部拧上螺母,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压簧,在压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连接筒为张紧状态,所述转轴二通过轴承与旋转架转动连接,转轴二与连接筒偏心转动连接,所述气缸三的缸体与旋转架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三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杆一紧固连接,所述连杆一上设有长槽,所述连杆二一方面通过销与长槽连接,另外一方面通过键与转轴二连接,钩接连杆与转轴二下端同轴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下端外壁上设有尼龙块。

优选的,所述安全机构由安全气缸和限位杆组成,所述安全气缸的缸体与上架板紧固连接,所述安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平台面,所述限位杆穿过上架板,且与上架板滑动连接,限位杆下端通过法兰与升降板紧固连接,所述限位杆顶端设有限位套二。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动机缸体提升旋转装置,当发动机下缸体被生产线上的输送辊输送到该设备下方时,触发光电传感器,使输送辊停止输送,此时发动机下缸体处于该设备的正下方,且连接筒正对着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然后启动提升机构中的气缸一,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通过连接架驱动升降板下降,在导向杆一沿着导向套滑动过程中,保证了升降板的水平度;直到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架带着钩接系统中的连接筒插入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中,在此过程中,安全机构中的安全气缸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且限位杆随着升降板一起下降,然后启动钩接系统中的两个气缸三,气缸三往前推连杆一,通过连杆一上的长槽驱动连杆二绕着转轴二正向转动,然后转轴二带着下端的钩接连杆旋转一个角度,使钩接连杆伸出连接筒的外壁,且位于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的下端面,此时气缸一的活塞杆收缩,通过连接架驱动升降板上升,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架带着钩接系统上升,然后钩接连杆带着发动机下缸体上升,直到气缸一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小,此时安全机构中的安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前端的平台面插入到限位套二下方,避免了气缸一的管路卸荷造成发动机下缸体下坠压坏其他检测设备,然后对发动机下缸体底部的孔系进行检测的设备伸入下端进行检测,是否加工,加工深度和尺寸宽度等。

检测完成后,为了方便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启动旋转机构中的气缸二,气缸二推着齿条沿着导轨往前移动,然后齿条驱动齿轮逆时针旋转180度,齿轮驱动转轴一逆时针旋转180度,转轴一通过旋转架和钩接系统带着被提升的发动机下缸体旋转180度,使得发动机下缸体被前后对调,实现了发动机下缸体在生产线上的自动提升检测和旋转操作,结构紧凑,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

然后安全机构中的安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解除对限位套二的限位作用,然后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通过连接架驱动升降板下降,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架带着钩接系统及被钩接连杆勾住的发动机下缸体一起往下运动,直到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到最长,此时发动机下缸体落入输送辊上,然后钩接系统中的两个气缸三的活塞杆收缩,通过连杆一上的长槽驱动连杆二绕着转轴二反向转动,然后转轴二带着下端的钩接连杆旋转一个反角度,使钩接连杆收缩至连接筒的下方,此时钩接连杆解除对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的下端面的勾接,然后气缸一的活塞杆收缩,通过连接架驱动升降板上升,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架带着钩接系统上升,直到气缸一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小,然后旋转机构中的气缸二拉着齿条沿着导轨往后移动,然后齿条驱动齿轮顺时针旋转180度,齿轮驱动转轴一顺时针旋转180度,转轴一通过旋转架带着钩接系统旋转180度复位,为下一个发动机下缸体的到来做好准备。

所述导向杆一顶端设有限位套一,保证了气缸一的活塞杆收缩提升发动机下缸体处于承载状态时的安全性,同理,所述安全机构由安全气缸和限位杆组成,所述安全气缸的缸体与上架板紧固连接,所述安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平台面,所述限位杆穿过上架板,且与上架板滑动连接,限位杆下端通过法兰与升降板紧固连接,所述限位杆顶端设有限位套二,避免了气缸一的管路卸荷造成发动机下缸体下坠压坏其他检测设备;所述螺栓从上往下穿过旋转架和连接筒外延,然后在螺栓端部拧上螺母,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压簧,在压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连接筒为张紧状态,使得连接筒插入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中时,当连接筒上端的外延下端面与发动机下缸体上端面接触,不会出现刚性冲击接触,保证了发动机下缸体上端面不会被破坏,很好的保护了发动机下缸体上端面;转轴二与连接筒偏心转动连接,保证了钩接连杆转出连接筒的外壁和转至连接筒的下方收纳功能的实现;所述连接筒下端外壁上设有尼龙块,避免了连接筒的外壁直接与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内壁直接接触,破坏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气缸三、连杆一和连杆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钩接连杆俯视图;

其中:

1、机架;2、提升机构;3、旋转机构;4、旋转架;5、钩接系统;6、安全机构;10、上架板;10-1、导向套;20、气缸一;21、连接架;22、升降板;22-1、导轨;23、导向杆一;23-1、限位套一;30、气缸二;31、齿条;32、转轴一;32-1、齿轮;50、螺栓;50-1、压簧;51、连接筒;51-1、尼龙块;52、转轴二;53、气缸三;54、连杆一;54-1、长槽;55、连杆二;56、钩接连杆;60、安全气缸;60-1、平台面;61、限位杆;61-1、限位套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发动机下缸体提升旋转装置,实现了发动机下缸体在生产线上的自动提升检测和旋转操作,设备结构紧凑,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机架1、提升机构2、旋转机构3、旋转架4、钩接系统5和安全机构6,所述机架1上设有上架板10,上架板10上设有导向套10-1,所述提升机构2与上架板10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与提升机构2连接,所述旋转架4与旋转机构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钩接系统5与旋转架4两侧对称连接,所述安全机构6与上架板10紧固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提升机构2由气缸一20、连接架21、升降板22和导向杆一23组成,所述气缸一20的缸体与上架板10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一20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接架21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架21与升降板22紧固连接,所述导向杆一23穿过导向套10-1,与导向套10-1滑动连接,导向杆一23下端通过法兰与升降板22紧固连接,所述导向杆一23顶端设有限位套一23-1,位于连接架21内升降板22上紧固设有导轨22-1。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架21为“几”字型结构。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旋转机构3由气缸二30、齿条31和转轴一32组成,所述气缸二30的缸体与升降板22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二30的活塞杆端部与齿条31紧固连接,齿条31与导轨22-1滑动连接,所述转轴一32通过轴承与升降板22转动连接,转轴一32上端设有齿轮32-1,且齿轮32-1与齿条31啮合。

如图1、图4、图5所示,所述钩接系统5由螺栓50、连接筒51、转轴二52、气缸三53、连杆一54、连杆二55和钩接连杆56组成,所述螺栓50从上往下穿过旋转架4和连接筒51外延,然后在螺栓50端部拧上螺母,所述螺栓50上套设有压簧50-1,在压簧50-1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连接筒51为张紧状态,所述转轴二52通过轴承与旋转架4转动连接,转轴二52与连接筒51偏心转动连接,所述气缸三53的缸体与旋转架4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三53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杆一54紧固连接,所述连杆一54上设有长槽54-1,所述连杆二55一方面通过销与长槽54-1连接,另外一方面通过键与转轴二52连接,钩接连杆56与转轴二52下端同轴紧固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筒51下端外壁上设有尼龙块51-1。

如图1所示,所述安全机构6由安全气缸60和限位杆61组成,所述安全气缸60的缸体与上架板10紧固连接,所述安全气缸60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平台面60-1,所述限位杆61穿过上架板10,且与上架板10滑动连接,限位杆61下端通过法兰与升降板22紧固连接,所述限位杆61顶端设有限位套二61-1。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实施例1:

该发动机缸体提升旋转装置,当发动机下缸体被生产线上的输送辊输送到该设备下方时,触发光电传感器,使输送辊停止输送,此时发动机下缸体处于该设备的正下方,且连接筒51正对着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然后启动提升机构2中的气缸一20,气缸一20的活塞杆伸出,通过连接架21驱动升降板22下降,在导向杆一23沿着导向套10-1滑动过程中,保证了升降板22的水平度;直到旋转机构3通过旋转架4带着钩接系统5中的连接筒51插入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中,在此过程中,安全机构6中的安全气缸60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且限位杆61随着升降板22一起下降,然后启动钩接系统5中的两个气缸三53,气缸三53往前推连杆一54,通过连杆一54上的长槽54-1驱动连杆二55绕着转轴二52正向转动,然后转轴二52带着下端的钩接连杆56旋转一个角度,使钩接连杆56伸出连接筒51的外壁,且位于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的下端面,此时气缸一20的活塞杆收缩,通过连接架21驱动升降板22上升,旋转机构3通过旋转架4带着钩接系统5上升,然后钩接连杆56带着发动机下缸体上升,直到气缸一20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小,此时安全机构6中的安全气缸60的活塞杆伸出,使前端的平台面60-1插入到限位套二61-1下方,避免了气缸一20的管路卸荷造成发动机下缸体下坠压坏其他检测设备,然后对发动机下缸体底部的孔系进行检测的设备伸入下端进行检测,是否加工,加工深度和尺寸宽度等。

检测完成后,为了方便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启动旋转机构3中的气缸二30,气缸二30推着齿条31沿着导轨22-1往前移动,然后齿条31驱动齿轮32-1逆时针旋转180度,齿轮32-1驱动转轴一32逆时针旋转180度,转轴一32通过旋转架4和钩接系统5带着被提升的发动机下缸体旋转180度,使得发动机下缸体被前后对调,实现了发动机下缸体在生产线上的自动提升检测和旋转操作,结构紧凑,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

然后安全机构6中的安全气缸60的活塞杆收缩,解除对限位套二61-1的限位作用,然后气缸一20的活塞杆伸出,通过连接架21驱动升降板22下降,旋转机构3通过旋转架4带着钩接系统5及被钩接连杆56勾住的发动机下缸体一起往下运动,直到气缸一20的活塞杆伸到最长,此时发动机下缸体落入输送辊上,然后钩接系统5中的两个气缸三53的活塞杆收缩,通过连杆一54上的长槽54-1驱动连杆二55绕着转轴二52反向转动,然后转轴二52带着下端的钩接连杆56旋转一个反角度,使钩接连杆56收缩至连接筒51的下方,此时钩接连杆56解除对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的下端面的勾接,然后气缸一20的活塞杆收缩,通过连接架21驱动升降板22上升,旋转机构3通过旋转架4带着钩接系统5上升,直到气缸一20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小,然后旋转机构3中的气缸二30拉着齿条31沿着导轨22-1往后移动,然后齿条31驱动齿轮32-1顺时针旋转180度,齿轮32-1驱动转轴一32顺时针旋转180度,转轴一32通过旋转架4带着钩接系统5旋转180度复位,为下一个发动机下缸体的到来做好准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导向杆一23顶端设有限位套一23-1,保证了气缸一20的活塞杆收缩提升发动机下缸体处于承载状态时的安全性,同理,所述安全机构6由安全气缸60和限位杆61组成,所述安全气缸60的缸体与上架板10紧固连接,所述安全气缸60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平台面60-1,所述限位杆61穿过上架板10,且与上架板10滑动连接,限位杆61下端通过法兰与升降板22紧固连接,所述限位杆61顶端设有限位套二61-1,避免了气缸一20的管路卸荷造成发动机下缸体下坠压坏其他检测设备;所述螺栓50从上往下穿过旋转架4和连接筒51外延,然后在螺栓端部拧上螺母,所述螺栓50上套设有压簧50-1,在压簧5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连接筒51为张紧状态,使得连接筒51插入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中时,当连接筒51上端的外延下端面与发动机下缸体上端面接触,不会出现刚性冲击接触,保证了发动机下缸体上端面不会被破坏,很好的保护了发动机下缸体上端面;转轴二52与连接筒51偏心转动连接,保证了钩接连杆56转出连接筒51的外壁和转至连接筒51的下方收纳功能的实现;所述连接筒51下端外壁上设有尼龙块51-1,避免了连接筒51的外壁直接与发动机下缸体上的活塞孔内壁直接接触,破坏其精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