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结构及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478发布日期:2020-05-12 17:4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包装结构及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结构及运送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以承载与运送光学板材的包装结构及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会使用真空成型盒(业界俗称tray盘)来承载或搬运导光板或背光模块等半成品。然而,真空成型盒的整体形状需要根据各种承载对象的外形来设计,由此导致无法通用于各种不同的尺寸或样式,且其四个角落需要顶靠结构来避免承载对象在水平方向的滑移,因此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另外,为了节省真空成型盒的体积,其厚度通常为超薄设计,这导致其容易因为碰撞或堆叠而变形。

再者,真空成型盒为平放设计,其在运送过程中通过上下堆叠压制的方式来防止承载对象在上下方向的位移。然而,由于真空成型盒在模具成型过程中会存在成型公差,因此在进行上下堆叠时,可能造成上方真空成型盒直接压在下方真空成型盒内的承载对象上,或无法精准堆叠而造成无效压制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供多种尺寸共享且能自行产生固定效果的包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用以承载至少一个对象,该包装结构包含承载单元,及具有拉伸性且设置于该承载单元上的薄膜。该对象放置于该承载单元与该薄膜之间,且该对象通过该薄膜的拉伸性而夹持定位于该承载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承载单元包括硬度大于该对象的支撑板,及连接于该支撑板的其中一侧且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板弯折的侧板,该薄膜的一侧设置于该支撑板远离该侧板的一端,该薄膜的另一侧贴设于该侧板远离该支撑板的一端,该对象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该支撑板的面积大于该对象的面积,该侧板相对于该支撑板向下弯折时会拉伸该薄膜,而将该对象夹持定位于该薄膜与该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承载单元包括硬度大于该对象的支撑板,及分别连接于该支撑板的相对两侧且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板弯折的两个侧板,该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于该两个侧板远离该支撑板的一端,该对象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该支撑板的面积大于该对象的面积,该两个侧板相对于该支撑板向下弯折时会拉伸该薄膜,而将该对象夹持定位于该薄膜与该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承载单元包括硬度大于该对象的支撑板、位于该支撑板的其中一侧的侧板,及紧密包覆该支撑板与该侧板的包覆层,该侧板与该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而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板弯折,该薄膜的一侧设置于该包覆层上对应于该支撑板远离该侧板的一端,该薄膜的另一侧设置于该包覆层上对应于该侧板远离该支撑板的一端,该对象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该支撑板的面积大于该对象的面积,该侧板相对于该支撑板向下弯折时会拉伸该薄膜,而将该对象夹持定位于该薄膜与该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承载单元包括硬度大于该对象的支撑板、分别位于该支撑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及紧密包覆该支撑板与该两个侧板的包覆层,每一该侧板与该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而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板弯折,该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于该包覆层上对应于该两个侧板远离该支撑板的一端,该对象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该支撑板的面积大于该对象的面积,该两个侧板相对于该支撑板向下弯折时会拉伸该薄膜,而将该对象夹持定位于该薄膜与该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支撑板与所述侧板为长纤木板,该包覆层为镀有防滑层的铜版纸,该防滑层与该对象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承载单元包括硬度大于该对象的支撑板、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面积小于该支撑板的载台,及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板盖合的盖板,该盖板呈中空环状而围绕出贯穿状开口,该载台的面积小于该开口的面积,在该盖板盖合时该载台位于该开口内且不互相干涉,该薄膜设置于该盖板朝向该支撑板的一面且封挡该开口,该对象放置于该载台上,且该对象与该载台的厚度的总和大于该盖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盖板的一侧连接于该支撑板的一侧而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板掀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盖板不与该支撑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载台的厚度是该盖板的厚度的100%至13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薄膜朝向该承载单元的一面形成有多个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薄膜的长度与该承载单元的长度的比例是0.9~0.97: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薄膜为无黏性材质,且抗静电阻值是≦1010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承载单元与该对象接触的一面的止滑等级≧r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前述包装结构配合使用的运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用以将多个如前所述的包装结构以直立方式夹持定位,并包含多个固定单元,起分别夹持定位于该包装结构的至少两个角落处,其中,每一该固定单元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且呈长条状的本体,及沿y轴方向平行间隔凹陷于该本体上的多个容置槽,该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容置槽从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且未延伸至该第二表面,每一容置槽具有宽度从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的方向渐缩的渐缩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每一容置槽还具有与该渐缩段连通且宽度不变并朝向该第二表面延伸的延伸段,该延伸段的宽度略大于该承载单元的厚度,以使该承载单元可以夹持于该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每一该固定单元的本体还具有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及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且与该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朝向该包装结构,该容置槽从该第三表面朝向该第四表面的方向凹陷,且未延伸至该第四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运送装置还包含底板,该底板具有上表面,而该多个固定单元中的两个固定单元设置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的相对两侧,且该两个固定单元的该容置槽互相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所述固定单元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夹持定位于该包装结构的四个角落处。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承载单元提供足够的支撑效果,而该薄膜的拉伸性能够直接将该对象夹持定位于该承载单元上,不需堆叠即能产生良好的固定效果,且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对象。该运送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或规格的包装结构,并以直立排列的方式进行储存与运送,由此不仅能够减少因上下堆叠所可能产生的损坏,也能够增加储放与运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辅助说明图1的侧视分解图;

图3是说明图2的组合态样的侧视图;

图4是说明图3的弯折态样的侧视图;

图5是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型态的侧视分解图;

图6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

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说明图7的组合态样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剖示图;

图10是说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型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

图12是辅助说明图11的局部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在以下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应注意的是,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承载单元1,及具有拉伸性且设置于承载单元1上的薄膜2。

承载单元1包括支撑板11,及分别连接于支撑板11的相对两侧且能够相对于支撑板11弯折的两个侧板12。薄膜2的两侧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12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如图1所示,两个侧板12的外侧分别具有涂胶区121,以使薄膜2的两侧分别贴设于两个涂胶区121上。当然,薄膜2也可以通过钉设或扣设的方式,使其两侧固定于支撑板11上,但是并不以此为限。

参阅图2,由于薄膜2的长度与承载单元1的长度的比例是0.9~0.97:1,也就是薄膜2的长度略小于承载单元1的总长度,因此当薄膜2的两侧固定于承载单元1时,两个侧板12的外侧会因薄膜2的拉伸性而略为向上拉提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并使薄膜2与支撑板11之间形成间距,此间距用于使光学板材9(见图4)由此进出并承置于支撑板11的承载面上。当然,为了达到良好的承载效果,支撑板11的硬度必须大于光学板材9,同时,支撑板11的面积亦须大于光学板材9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与两个侧板12可以选用纸板、木板或塑料板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使用时,光学板材9经由薄膜2与支撑板11之间进入以放置于支撑板11上,并且两个侧板12相对于支撑板11的承载面朝向另一面弯折成如图4所示的态样,此时同步拉伸薄膜2,可将光学板材9夹持定位在薄膜2与支撑板11之间。

另外,为了加强光学板材9的定位效果,薄膜2朝向承载单元1的一面形成有多个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类似蛇皮纹路的微结构,这配合承载单元1与光学板材9接触的一面的止滑等级≧r11(参考din51130止滑测试规范,级数越大止滑效果越好),可以提高固定效果,以避免光学板材9在支撑板11上滑动造成刮伤。要说明的是,要达成承载单元1的止滑等级≧r11的方式,可以在承载单元1要与薄膜2接触的一面上进行雾化等表面处理,或者贴上增加阻力的防滑膜片,例如pp雾膜、pet亮膜,或是epe膜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当将光学板材9从承载单元1取出时,只需先将两个侧板12由图4展开至如图3所示的态样,再将承载单元1倾斜,就能使光学板材9从薄膜2与支撑板11之间滑出。由于薄膜2为无黏性材质,且抗静电阻值≦1010ω,因此薄膜2不会贴附于光学板材9上,由此能够使光学板材9可以滑顺地离开承载单元1。

要特别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板12连接于支撑板11的相对两侧,而为了使两个侧板12能够相对于支撑板11弯折,因此两个侧板12与支撑板11的连接处13,可以利用厚度较薄或形成有切割痕的设计,以使两个侧板12能够顺利地进行弯折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了支撑板11的两侧皆连接设置有侧板12的设计,当然,在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如图5所示,仅在支撑板11的单侧连接设置有侧板12,而薄膜2的一侧设置于支撑板11远离侧板12的一端,另一侧则设置于侧板12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借此,同样可以达成前述使光学板材9定位的效果,并使整体结构与制造成本更为精简。

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承载单元3,及具有拉伸性且设置于承载单元3上的薄膜4。承载单元3包括支撑板31、分别位于支撑板31的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32,及紧密包覆支撑板31与两个侧板32的包覆层33。其中,两个侧板32并未直接连接于支撑板31上,而是与支撑板31之间具有间隙,且包覆层33将两个侧板32与支撑板31包覆使其成为一体,以使两个侧板32能相对于支撑板31弯折。薄膜4的两侧分别设置于包覆层33上对应于两个侧板32远离支撑板31的一端。

要说明的是,支撑板31与侧板32可以选用经强化、防潮处理的纸板,或者,选用木板或塑料板等具有较佳耐潮性的材质,以确保支撑板31在使用后还可维持一定的结构强度。包覆层33为镀有防滑膜331的铜版纸332,承载单元3经由防滑膜331与光学板材9接触。其中,防滑膜331可以是例如pe膜(polyethylene)、pp膜(polypropylene)、pvc膜(polyvinylchloride)或是epe膜(expandaplepolyephylene)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与操作步骤,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因此同样能够达成通过弯折侧板32来拉伸薄膜4以使光学板材(图未示)压制定位的功效。

另外,同样地,本实施例也可以仅在支撑板31的单侧间隔设置有侧板32,再通过包覆层33紧密包覆支撑板31与侧板32,此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不再另外绘示。借此,同样可以达成前述使光学板材定位的效果,并使整体结构与制造成本更为精简。

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承载单元5,及具有拉伸性且设置于承载单元5上的薄膜6。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单元5包括支撑板51、设置于支撑板51上且面积小于支撑板51的载台52,及能够相对于支撑板51盖合的盖板53。在本实施例中,盖板53不与支撑板51连接,而是形成上下盖合的形式。其中,盖板53呈中空环状且围绕出贯穿状开口531,薄膜6设置于盖板53朝向支撑板51的一面且封挡开口531,其中虚线部分为薄膜6的边缘。薄膜6可以通过黏贴、钉设或扣设的方式固定在盖板53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8所示,载台52的面积小于开口531的面积,且当盖板53盖合于支撑板51上时,载台52位于开口531内且不互相干涉。

参阅图9,使用时,光学板材9放置于载台52上,且由于光学板材9与载台52的厚度的总和大于盖板53的厚度,因此当盖板53盖合于支撑板51上时,光学板材9会向上顶推薄膜6,由此能够利用薄膜6的拉伸性将光学板材9压制定位于载台52上。在本实施例中,将载台52的厚度设计为是盖板53的厚度的100%至130%,以确保在盖板53盖合时,光学板材9能够确实与薄膜6接触且向上顶推薄膜6。更详言之,当载台52的厚度不及100%时,在薄膜6盖合于载台52时会出现拉伸力不足而使顶推效果不佳由此导致光学板材9容易滑动的情形;而当载台52的厚度超过130%时,则容易发生薄膜6过度拉伸而不易复原或容易破裂的问题。

另外要说明的是,较佳实施例也可以如图10所示,盖板53的一侧连接于支撑板51的一侧而能够相对于支撑板51掀合,由此可以减少盖板53从支撑板51脱离的机会,并提供另一种使用态样。

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用以将多个如前所述的包装结构以直立方式夹持定位,并包含四个固定单元7及底板8。底板8具有上表面81,其中,两个固定单元7设置于底板8的上表面81的相对两侧。四个固定单元7分别夹持定位在所述包装结构的四个角落处。

其中,每一固定单元7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且呈长条状的本体71,及沿y轴方向平行间隔凹陷于本体71上的多个容置槽72。设置于底板8上的两个固定单元7的容置槽72互相对齐。每一本体71具有第一表面711、与第一表面711相对的第二表面712、连接第一表面711与第二表面712的第三表面713,及连接第一表面711与第二表面712且与第三表面713相对的第四表面714。容置槽72从第一表面711朝向第二表面712的方向凹陷,且未延伸至第二表面712,同时从第三表面713朝向第四表面714的方向凹陷,且未延伸至第四表面714。借助于容置槽72在y轴方向与z轴方向皆为未贯穿的设计,由此来达成限位效果。

参阅图12,每一容置槽72具有宽度从第一表面711朝向第二表面712的方向渐缩的渐缩段721,及与渐缩段721连通且宽度不变并朝向第二表面712延伸的延伸段722。如图11及图12所示,延伸段722的宽度略大于承载单元5的厚度,以使将承载单元5夹持于容置槽72内。

使用时,所述包装结构的承载单元5的两侧分别定位于设置在底板8上的两个固定单元7上。由于每一容置槽72的渐缩段721的开口较宽的设计,因此让所述包装结构的承载单元5更易于滑入容置槽72内,并经由容置槽72的延伸段722使述包装结构夹持定位。最后,在所述包装结构上方的两个角落分别设置两个固定单元7,以使所述包装结构的四个角落皆容置定位于四个固定单元7的容置槽72内,以进行完整保护与定位。

当所述包装结构内部放置有光学板材时,借由上述设计,能够使所述包装结构直立且间隔定位,不但能增加储放数量,也能避免因堆叠的方式导致光学板材受损的情形的发生。再者,容置槽72在y轴方向具有一段长度,因此可以放置定位不同尺寸的包装结构,也就不需要因应各种尺寸的包装结构来制作不同大小的运送装置,减少制造成本以及储存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只要光学板材放置于承载单元上,就能通过薄膜的拉伸性将光学板材定位于支撑板上以进行运送,且薄膜不会与光学板材互相沾黏,由此可使光学板材易于脱离承载单元而取出以进行后续利用。再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或规格的包装结构,并且以直立排列的方式进行储存与运送,由此能够减少因上下堆叠所可能产生的损坏,同时也能够增加储放与运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承载单元

11支撑板

12侧板

121涂胶区

13连接处

2薄膜

3承载单元

31支撑板

32侧板

33包覆层

331防滑膜

332铜版纸

4薄膜

5承载单元

51支撑板

52载台

53盖板

531开口

6薄膜

7固定单元

71本体

711第一表面

712第二表面

713第三表面

714第四表面

72容置槽

721渐缩段

722延伸段

8底板

81上表面

9光学板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