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460发布日期:2020-05-12 17:4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扎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



背景技术:

线束扎带多用于捆绑物体,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适用。线束扎带的安装需要对准扎带口,而由于线束扎带的扎带口一般较小,难以一次性对准,对准后由于拉动要经过插入段,此时扎带未从另一端出头,只能用推,直到扎带在扎带头另一端露头,才能拉动。这使得扎带不易插入扎带头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包括:扎带本体、连接所述扎带本体一端的扎带头;所述扎带本体包括:带齿段、连接所述带齿段的空白段,所述空白段两侧设有凸块,所述空白段的外端连有接头;所述接头包括:连接空白段的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截面积小于空白段的截面积;所述扎带头内设有方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四面内壁中,一组位置相对的两面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扎带本体还包括:过渡结构;所述过渡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段和空白段的连接边线处的第一圆角、设置在空白段端面边线处的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均为边圆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白段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带齿段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空白段的截面积和带齿段的截面积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段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白段和接头的总长大于通孔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槽与通孔等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头帮助扎带本体对准通孔,通过设置空白段帮助扎带本体快速插入并帮助带齿段适应啮合,通过设置过渡结构减少空白段与通孔端面的碰撞,通过设置第一段限位空白段并帮助空白段对准通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扎带难对准通孔和不易通过插入段两个问题,从而实现扎带的快速插入、便捷插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俯视图;

图3为接头的端面向视图。

图中:1—扎带本体,11—连接段,12—带齿段,121—第一序齿,13—空白段,131—凸块,14—接头,141—第一段,142—第二段,15—过渡结构,151—第一圆角,152—第二圆角,2—扎带头,21—通孔,22—凹槽,23—第二序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包括:扎带本体1、连接所述扎带本体1一端的扎带头2。所述扎带本体1包括:带齿段12、连接所述带齿段12的空白段13,所述空白段13两侧设有凸块131,所述空白段13的外端连有接头14。所述接头14包括:连接空白段13的第一段141,连接所述第一段141的第二段142。所述第一段141的截面积小于空白段13的截面积。

所述扎带头2内设有方形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四面内壁中,一组位置相对的两面内壁上设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与凸块131滑动连接。

为了实现便于插入,以下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一、扎带接头14对准扎带头2的通孔。由于径向实际较小,对准有困难。因此设置第一段141的截面积小于空白段13,通孔21本身与带齿段12适配,截面积较小的第一段141便于扎带快速找准进入位置。

二、如何度过插入段。插入后有一段过程是扎带本体1的前段还在扎带头2内,这时候要继续插入,得推动扎带本体1未进入的部分,直到扎带本体1的接头14在扎带头2的另一端露头,才算是插入扎带头中,可以通过拉动已经插入的部分快速插入,这个未露头的阶段和位置称其为插入段。插入的时候没有阻碍全为带齿段12的话,开头啮合的一端,由于扎带本体1还未从扎带头2的另一端伸出,只能用推,会使啮合比较费力。利用空白段13帮助扎带本体1开头那一段快速伸出,度过插入段,便于后续的拉动。这样设置便于扎带本体1插入扎带头2中。

需要注意的是,空白段13为了能快速度过插入段,截面积一定小于通孔21的截面积,这样的话容易错位,反倒给插入带来麻烦。因此利用凸块131和凹槽22的滑动连接关系,在插入段起到导向作用,在导向的同时,帮助对准,提升对准的精度。

所述空白段1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带齿段12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空白段13的截面积和带齿段12的截面积相等。如果为了快速对准,让空白段13截面积小于带齿段12,空白段13在通孔21内有一定的晃荡空间,给后续啮合带来麻烦。因此使空白段13相当于带齿段12的延伸段,这样设置使得空白段13后,带齿段12能迅速找准位置,设置在带齿段12上的第一序齿121和第二序齿23顺利啮合。提升插入的速度和便利性。

所述扎带本体1还包括:过渡结构15。所述过渡结构15包括:设置在第一段141和空白段13的连接边线处的第一圆角151、设置在空白段13端面边线处的第二圆角152。所述第一圆角151和第二圆角152均为边圆角。利用圆角的圆滑快速过渡的特性,使得空白段13的端面要经过通孔21的开口时,减少碰撞,快速进入通孔21内。

图3为接头的端面向视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段142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段141。第二段142用于快速进入通孔21,第一段141用于第二段142和空白段13间的过渡,限定空白段13进入通孔21时的位置范围,帮助空白段13对准通孔21。

所述空白段13和接头14的总长大于通孔21的长度。这样才能在空白段13通过插入段时,接头14在扎带头2另一端露头。

所述凹槽22与通孔21等长,使凸块131能顺利通过通孔21,不会卡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扎带本体(1)、连接所述扎带本体(1)一端的扎带头(2);所述扎带本体(1)包括:带齿段(12)、连接所述带齿段(12)的空白段(13),所述空白段(13)两侧设有凸块(131),所述空白段(13)的外端连有接头(14);所述接头(14)包括:连接空白段(13)的第一段(141),连接所述第一段(141)的第二段(142);所述第一段(141)的截面积小于空白段(13)的截面积;

所述扎带头(2)内设有方形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四面内壁中,一组位置相对的两面内壁上设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与凸块(13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本体(1)还包括:过渡结构(15);所述过渡结构(15)包括:设置在第一段(141)和空白段(13)的连接边线处的第一圆角(151)、设置在空白段(13)端面边线处的第二圆角(152);所述第一圆角(151)和第二圆角(152)均为边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白段(1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带齿段(12)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空白段(13)的截面积和带齿段(12)的截面积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142)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段(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白段(13)和接头(14)的总长大于通孔(2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与通孔(21)等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插入的导向型扎带,包括:扎带本体、连接所述扎带本体一端的扎带头;所述扎带本体包括:带齿段、连接所述带齿段的空白段,所述空白段两侧设有凸块,所述空白段的外端连有接头;所述接头包括:连接空白段的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截面积小于空白段的截面积;所述扎带头内设有方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四面内壁中,一组位置相对的两面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头帮助扎带本体对准通孔,通过设置空白段帮助扎带本体快速插入并帮助带齿段适应啮合,通过设置过渡结构减少空白段与通孔端面的碰撞,通过设置第一段限位空白段并帮助空白段对准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宣城龙华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