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头状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469发布日期:2020-05-12 17:41阅读:1243来源:国知局
飞机头状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扎带技术领域,具体是飞机头状扎带。



背景技术:

线束扎带多用于捆绑物体,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适用。其中飞机头扎带在需要将被捆绑物体进一步固定或者吊起的场合应用更多。现有的飞机头扎带只有单个捆绑束,对空间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且单个放置容易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飞机头状扎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飞机头状扎带,包括:头部结构、一端连接所述头部结构的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另一端上的第一扎带条、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扎带条;所述第一扎带条和第二扎带条固定在同一面上,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扎带条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扎带条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座上对称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扎带条与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二扎带条与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定位孔卡接,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头部结构包括:飞机头、固定在所述飞机头两侧的侧板、一端设置在固定座上的主干;所述飞机头固定在所述主干另一端上;所述侧板的的底面上设有定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头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主干两侧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侧板和固定座之间,呈圆弧形;所述挡板两端设有抵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主干分别设置在固定座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扎带条和第二扎带条均安装在固定块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扎带条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一定位孔的外侧;所述第二扎带条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定位孔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扎带条的外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扎带条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通孔配两个扎带条来提升空间使用程度,通过设置包括飞机头的头部结构来固定整个扎带捆绑机构,通过设置固定块提升固定座的刚度,通过设置凹槽和接头实现快速对准插入。本装置通过设置双孔配双扎带条,充分利用了捆绑空间,并提升了捆绑物体的关联性,避免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左视图。

图中:1—头部结构,11—飞机头,111—主干,12—侧板,121—定位块,13—挡板,131—抵块,2—固定座,21—第一通孔,211—第一卡块,22—第二通孔,221—第二卡块,23—固定块,3—第一扎带条,31—第一定位孔,32—第一凹槽,33—接头,4—第二扎带条,41—第二定位孔,4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的左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扎带包括:头部结构1、一端连接所述头部结构1的固定座2、安装在所述固定座2另一端上的第一扎带条3、安装在所述固定座2上的第二扎带条4。所述第一扎带条3和第二扎带条4固定在同一面上,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扎带条3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31,所述第二扎带条4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41。

所述固定座2上对称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块211,所述第二通孔22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块221。所述第一扎带条3与第一通孔21连接,所述第二扎带条4与第二通孔22连接。所述第一卡块211和所述第一定位孔31卡接,所述第二卡块22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41卡接。

原先的飞机头扎带都是单孔设置,这里设置双通孔配双扎带条。扎带条将物体固定住,第一扎带条3和第二扎带条4分别向两边翻折,分别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连接,通过卡块和定位孔的卡接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再将头部结构1固定,可以实现多个物体的同时捆绑放置,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且用这种结构将关联物品一起捆绑放置,避免了遗漏。

所述头部结构1包括:飞机头11、固定在所述飞机头11两侧的侧板12、一端设置在固定座2上的主干111。所述飞机头11固定在所述主干111另一端上。所述侧板12的的底面上设有定位块121。侧板12本身的可以收缩的,将飞机头11穿过固定孔,侧板12在穿过的时候收缩,穿过后侧板12张开,定位块121与板的端面接触,起到定位作用。这种固定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拆卸。

所述头部结构1还包括:设置在主干111两侧的挡板13。所述挡板13位于侧板12和固定座2之间,呈圆弧形。所述挡板13两端设有抵块131。侧板12穿过固定孔后,挡板13受力弯折,与侧板12相配合,抵触固定板的两面,避免主干111晃动跑位,起到定位固定座2的作用,并稳固飞机头11的位置。抵块131与穿前的端面接触,起到保护挡板13的作用。

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与主干111分别设置在固定座2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扎带条3和第二扎带条4均安装在固定块23上。利用固定块23提升固定座2的结构刚度,并使第一定位孔31和第二定位孔41远离固定座2,便于两个扎带条的翻折固定。

所述第一扎带条3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32位于第一定位孔31的外侧。所述第二扎带条4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42,所述第二凹槽42位于第二定位孔41的外侧。减小这一段在通过通孔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阻力,帮助扎带条在通孔另一侧快速露头,便于拉动扎带条。

所述第一扎带条3的外端设有接头33,所述接头33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扎带条3的截面积。这样设置能够帮助第一扎带条3对准第一通孔21。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必须要第一扎带条3连接第一通孔21,第二扎带条4连接第二通孔22。这个连接关系也可以反过来,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飞机头状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结构(1)、一端连接所述头部结构(1)的固定座(2)、安装在所述固定座(2)另一端上的第一扎带条(3)、安装在所述固定座(2)上的第二扎带条(4);所述第一扎带条(3)和第二扎带条(4)固定在同一面上,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扎带条(3)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31),所述第二扎带条(4)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41);

所述固定座(2)上对称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块(211),所述第二通孔(22)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块(221);所述第一扎带条(3)与第一通孔(21)连接,所述第二扎带条(4)与第二通孔(22)连接;所述第一卡块(211)和所述第一定位孔(31)卡接,所述第二卡块(22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4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头状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结构(1)包括:飞机头(11)、固定在所述飞机头(11)两侧的侧板(12)、一端设置在固定座(2)上的主干(111);所述飞机头(11)固定在所述主干(111)另一端上;所述侧板(12)的底面上设有定位块(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头状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结构(1)还包括:设置在主干(111)两侧的挡板(13);所述挡板(13)位于侧板(12)和固定座(2)之间,呈圆弧形;所述挡板(13)两端设有抵块(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头状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与主干(111)分别设置在固定座(2)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扎带条(3)和第二扎带条(4)均安装在固定块(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头状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扎带条(3)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32)位于第一定位孔(31)的外侧;所述第二扎带条(4)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42),所述第二凹槽(42)位于第二定位孔(4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头状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扎带条(3)的外端设有接头(33),所述接头(33)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扎带条(3)的截面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头状扎带,包括:头部结构、一端连接所述头部结构的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另一端上的第一扎带条、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扎带条;所述第一扎带条和第二扎带条固定在同一面上,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扎带条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扎带条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座上对称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扎带条与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二扎带条与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定位孔卡接,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卡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通孔配两个扎带条来提升空间使用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百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宣城龙华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