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污染改性再生聚乙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8007发布日期:2020-05-29 12: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污染改性再生聚乙烯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乙烯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新型防污染改性再生聚乙烯瓶。



背景技术:

聚乙烯为眼药水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眼部干涩、眼疲劳、异物感等刺激症状,在对聚乙烯进行储放时,需要使用特定的玻璃瓶进行保存。

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15144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聚乙烯瓶,方便人们在一个瓶子中装载两种不同的液体,而在使用过程中相互间没有影响,在家居厨房中具有良好的用途。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如现有的聚乙烯瓶在使用时,不能较好的控制液体流出的速率,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防污染改性再生聚乙烯瓶,通过设置滑钮、通孔、输液管和导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外管向上拉动的距离,从而控制输液管上通孔打开的数量,根据通孔打开的数量控制液体流出的速率,当将外管移动合适的高度后,人们可以将滑钮向内推动,使滑钮一端的限位块插入相应的限位槽内,对外管进行固定,较为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污染改性再生聚乙烯瓶,包括储放瓶,所述储放瓶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所述储放瓶的底端设置有底盘;

上盖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外管的一侧设置有滑钮,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顶盖的上端位于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导柱;

底盘的底端设置有底管,所述底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盘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挡环,所述底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环通过螺纹与底盘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管通过连接环与底盘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材质为橡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的底端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柱的内部设置有输液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液管的底端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柱的顶端与安装环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液管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呈一字型排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内管的内部一侧开设有滑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钮的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若干个所述限位槽呈一字型排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规格大小相同,所述导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底环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底孔,若干个所述底孔呈环形排列,所述底孔与空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滑钮、通孔、输液管和导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外管向上拉动的距离,从而控制输液管上通孔打开的数量,根据通孔打开的数量控制液体流出的速率,当将外管移动合适的高度后,人们可以将滑钮向内推动,使滑钮一端的限位块插入相应的限位槽内,对外管进行固定,较为实用;

2、通过设有底管、底座、连接环和底盘,当储放瓶容积较小需要增加容积时,可以转动储放瓶底端的底座,通过转动底座将底管从底盘内拉出,增加储放瓶的储放容积,底盘的底端设置有挡环,可以挡住连接环继续向下移动,避免底管完全从底盘内脱离,当储放瓶的容积足够大时,人们可以通过转动底座,将底管收回到底盘内,减少储放瓶占用的空间,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管与内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1储放瓶、2上盖、21顶盖、22外管、23安装环、24喷头、25滑钮、251限位块、26内管、261滑槽、262限位槽、27导柱、271空腔、28输液管、281通孔、29底环、29底孔、3底盘、31底管、32底座、33挡环、34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污染改性再生聚乙烯瓶,包括储放瓶1,所述储放瓶1的顶端设置有上盖2,所述储放瓶1的底端设置有底盘3,所述上盖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21,所述顶盖21的上端设置有外管22,所述外管2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环23,所述安装环2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喷头24,所述外管22的一侧设置有滑钮25,所述外管22的内部设置有内管26,所述顶盖21的上端位于外管22的内部设置有导柱27,所述内管26的底端与顶盖21固定连接,所述导柱27的内部设置有输液管28,所述输液管28的底端与顶盖21固定连接,所述导柱27的顶端与安装环23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管28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81,若干个所述通孔281呈一字型排列,所述滑钮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51,所述内管26的内部一侧开设有滑槽261,所述滑钮25的一端与滑槽261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61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262,若干个所述限位槽262呈一字型排列,所述限位块251与限位槽262的规格大小相同,所述导柱27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71,所述底环29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底孔291,若干个所述底孔291呈环形排列,所述底孔291与空腔271相连通。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当需要将液体从储放瓶1导出时,人们可以先将外管22上的滑钮25向外拔出一段距离,使滑钮25一端的限位块251从限位槽262内脱离,接着握住安装环23将外管22向上移动,带动导柱27一同向上移动,从而将输液管28侧面的通孔281打开,液体会从输液管28的通孔281流出,通过底环29上的底孔291流入导柱27的空腔271内,最后从喷头24流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外管22向上拉动的距离,从而控制输液管28上通孔281打开的数量,根据通孔281打开的数量控制液体流出的速率,当将外管22移动合适的高度后,人们可以将滑钮25向内推动,使滑钮25一端的限位块251插入相应的限位槽262内,对外管22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可以不需要将上盖2打开,避免内部的液体受到污染,较为实用。

所述底盘3的底端设置有底管31,所述底管3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32,所述底盘3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挡环33,所述底管3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环34,所述连接环34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环34通过螺纹与底盘3活动连接,所述底管31通过连接环34与底盘3活动连接,所述底座32的材质为橡胶。

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当储放瓶1容积较小需要增加容积时,可以转动储放瓶1底端的底座32,通过转动底座32带动连接环34,使连接环34在底盘3内转动,通过底盘3内壁的螺纹将连接环34向下移动,从而将底管31从底盘3内拉出,增加储放瓶1的储放容积,底盘3的底端设置有挡环33,可以挡住连接环34继续向下移动,避免底管31完全从底盘3内脱离,当储放瓶1的容积足够大时,人们可以通过转动底座32,将底管31收回到底盘3内,减少储放瓶1占用的空间,较为实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当需要将液体从储放瓶1导出时,人们可以先将外管22上的滑钮25向外拔出一段距离,接着握住安装环23将外管22向上移动,带动导柱27一同向上移动,从而将输液管28侧面的通孔281打开,液体会从输液管28的通孔281流出,通过底环29上的底孔291流入导柱27的空腔271内,最后从喷头24流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外管22向上拉动的距离,当将外管22移动合适的高度后,人们可以将滑钮25向内推动,使滑钮25一端的限位块251插入相应的限位槽262内,对外管22进行固定;

参照说明书附图5,当储放瓶1容积较小需要增加容积时,可以转动储放瓶1底端的底座32,通过转动底座32带动连接环34,使连接环34在底盘3内转动,通过底盘3内壁的螺纹将连接环34向下移动,从而将底管31从底盘3内拉出,底盘3的底端设置有挡环33,可以挡住连接环34继续向下移动,避免底管31完全从底盘3内脱离,当储放瓶1的容积足够大时,人们可以通过转动底座32,将底管31收回到底盘3内。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