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1108发布日期:2020-04-14 20:12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应急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对于停电的情况时比较头痛的,虽然一般的停电会有通知,但是也会出现突然的停电,在出现突然停电的时候,正在使用电梯的人便会不小心被困在电梯内,然而由于突然的停电,所以电梯内通讯设备会瘫痪,无法与外界连接,所以外界人员无法得知电梯内人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电梯突然停电的情况下,无法得知电梯内的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在突然停电状态下依然可以得知电梯内部情况的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总控制台、市电和电梯,还包括:蓄电池,安装在电梯内;控制模块,与蓄电池和市电电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安装在电梯内;应急装置,安装在电梯内,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于,所述的应急装置包括:摄像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显示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麦克风,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扬声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与应急装置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电连接;存储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时钟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电连接;通讯单元,与时钟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与总控制台通讯连接;双电源控制电路,与市电和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双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和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mp26123的电源管理芯片u2、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2、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3、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4、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6和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7;所述的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为: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与电压源连接,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第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u2的en引脚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c3的负极接地;u2的vcc引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u2的vin引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2的vref33引脚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u2的chgok引脚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u2的acok引脚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u2的ntc引脚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u2的pgnd引脚与u2的gnd引脚连接并接地,u2的tmr引脚与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u2的compv引脚与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与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u2的compi引脚与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u2的batt引脚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u2的bst引脚与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u2的sw引脚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第二端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c8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压源连接;q2的栅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q2的源极与q3的源极连接,q2的漏极与q3的漏极连接;电阻r10的第一端与q2的源极连接,r10的第二端与q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q5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q5的负极与q4源极连接,q4的栅极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q4的漏极与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6的第一端与二极管q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q7的正极与电压源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3的第一端与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与q3的漏极连接;q6的栅极与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q6的源极与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r15的第二端与q6的漏极连接,q6的漏极与q7的栅极连接,q7的源极与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q7的漏极与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电压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9、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10、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8和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9;所述的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为:d9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d9的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电压源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压源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8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1的第一端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q9的栅极与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q9的源极与q10的源极连接,q10的栅极与电压源连接;q9的漏极与q10的漏极连接;电阻r19的第一端与q9的源极连接,电阻r19的第二端与q10的漏极连接;q8的栅极与q9的漏极连接,q8的漏极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q8的源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采用双电源供电,可以在电梯出现突然停电时,继续为应急装置供电,使得可以与外界进行通讯;(2)当发生突然停电时,双电源供电方式自主切换,并且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3)由于蓄电池设置为内置电池,所以设计做了低功耗功能,同时控制2a电流输出,防反接功能,外部电压唤醒功能,按键进入低功耗和按键唤醒功能,从而保证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以及提高了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电路图

图2: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总控制台、市电和电梯,还包括:蓄电池,安装在电梯内;控制模块,与蓄电池和市电电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安装在电梯内;应急装置,安装在电梯内,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应急装置包括:摄像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显示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麦克风,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扬声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与应急装置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电连接;存储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时钟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电连接;通讯单元,与时钟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与总控制台通讯连接;双电源控制电路,与市电和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的双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和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

所述的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mp26123的电源管理芯片u2、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2、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3、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4、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6和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7;所述的电池大电流控制电路为: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与电压源连接,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第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u2的en引脚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c3的负极接地;u2的vcc引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u2的vin引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2的vref33引脚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u2的chgok引脚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u2的acok引脚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u2的ntc引脚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u2的pgnd引脚与u2的gnd引脚连接并接地,u2的tmr引脚与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u2的compv引脚与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与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u2的compi引脚与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u2的batt引脚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u2的bst引脚与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u2的sw引脚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第二端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c8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压源连接;q2的栅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q2的源极与q3的源极连接,q2的漏极与q3的漏极连接;电阻r10的第一端与q2的源极连接,r10的第二端与q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q5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q5的负极与q4源极连接,q4的栅极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q4的漏极与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6的第一端与二极管q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q7的正极与电压源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3的第一端与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与q3的漏极连接;q6的栅极与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q6的源极与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r15的第二端与q6的漏极连接,q6的漏极与q7的栅极连接,q7的源极与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q7的漏极与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电压源连接。

所述的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9、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10、带有回流二极管的mos管q8和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9;所述的外部电源大电流控制电路为:d9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d9的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电压源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压源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8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1的第一端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q9的栅极与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q9的源极与q10的源极连接,q10的栅极与电压源连接;q9的漏极与q10的漏极连接;电阻r19的第一端与q9的源极连接,电阻r19的第二端与q10的漏极连接;q8的栅极与q9的漏极连接,q8的漏极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q8的源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

采用双电源供电,可以在电梯出现突然停电时,继续为应急装置供电,使得可以与外界进行通讯;当发生突然停电时,双电源供电方式自主切换,并且大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由于蓄电池设置为内置电池,所以设计做了低功耗功能,同时控制2a电流输出,防反接功能,外部电压唤醒功能,按键进入低功耗和按键唤醒功能,从而保证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以及提高了续航能力。当电池供电时,短时间间隔检测电池电压,当电池低于9v时,关闭电池输出,防止电池过放;进入低功耗,当检测到外部电源时,系统唤醒,开始正常工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