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边带储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4767发布日期:2020-04-24 21:1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边带储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封边带储料机构。



背景技术:

封边机是木工机械当中的一种自动化加工机械,属实木机械类,能完成封边带中的输送、涂胶、切断、前后齐头、上下修边、上下精修边、上下刮边、抛光等诸多工序。其中,在封边带的输送过程中需要用到封边带的储料机构,以便于为封边机的送料机构提供带料。但是,现有的储料机构其结构复杂,料带出料不稳定,且料带容易走偏,最终导致送料机构容易产生卡料现象。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且能够使得料带不易走偏的封边带储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带储料机构,其包括滑动底座和设置于滑动底座的储带组件,所述储带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动底座的储料座、转动设置于储料座的中部并用于承载外界的卷料带的承料辊、转动设置于储料座的底部的导向辊、转动设置于储料座的顶部的出料导辊以及沿着承料辊的轴向滑动设置于储料座并用于挡止承料辊所承载的卷料带的卷料带整位块。

其中的,所述储料座位于承料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轴,储料座位于承料辊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卷料带整位块的中部滑动设置于承料辊,卷料带整位块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销轴外,卷料带整位块的另一端与第二销轴抵触或者套设于第二销轴外。

进一步的,所述卷料带整位块的一端设有套设于第一销轴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与第一销轴交叉设置的第一锁紧螺杆,所述第一锁紧螺杆与套筒螺接并贯穿套筒与第一销轴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卷料带整位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承料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卷料带整位块的边缘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卷料带整位块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其中的,所述储料座位于出料导辊的进料端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导料辊。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导料辊与出料导辊的进料端之间设置有二次整位组件,所述二次整位组件包括平行设置于储料座的两根第三销轴、滑动设置于两根第三销轴的挡料块以及设置于挡料块上的第二锁紧螺杆,第二锁紧螺杆与第三销轴交叉设置,所述第二锁紧螺杆与挡料块螺接并贯穿挡料块与第三销轴抵触。

其中的,所述储料座位于出料导辊的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封边带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其中的,所述承料辊、导向辊和出料导辊均贯穿储料座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储料座相对的两侧面均滑动设置有卷料带整位块。

其中的,所述储料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带储料机构,将外界的封边带的卷料带放置在承料辊上,卷料带所输出的封边带先绕设于导向辊以进行料带的导向,经过导向辊的封边带绕设于出料导辊,进而让出料导辊将封边带稳定地导送至外界的送料机构;由于在卷料带在承料辊转动出料的过程中,卷料带在承料辊的轴向上容易出现滑动而导致料带出现偏移,料带的跑偏就会使得封边带的上料不稳定而导致卡料的现象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储料座上设置有卷料带整位块,其用以对卷料带的一侧进行挡止,挡止卷料带在转动出料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同时卷料带整位块可以根据卷料带的厚度而在储料座上沿着承料辊的轴向滑动,进而调整卷料带整位块与储料座之间的间距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卷料带的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卷料带的储料且使得卷料带的上料更为稳定,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71-滑动底座;711-滑轮;72-储带组件;73-储料座;74-承料辊;75-导向辊;76-出料导辊;77-卷料带整位块;78-导料辊;721-第一销轴;722-第二销轴;723-套筒;724-第一锁紧螺杆;725-开口槽;726-把手;731-第三销轴;732-挡料块;733-第二锁紧螺杆;734-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带储料机构,其包括滑动底座71和设置于滑动底座71的储带组件72,所述储带组件72包括设置于滑动底座71的储料座73、转动设置于储料座73的中部并用于承载外界的卷料带的承料辊74、转动设置于储料座73的底部的导向辊75、转动设置于储料座73的顶部的出料导辊76以及沿着承料辊74的轴向滑动设置于储料座73并用于挡止承料辊74所承载的卷料带的卷料带整位块77。

在实际应用中,将外界的封边带的卷料带放置在承料辊74上,卷料带所输出的封边带先绕设于导向辊75以进行料带的导向,经过导向辊75的封边带绕设于出料导辊76,进而让出料导辊76将封边带稳定地导送至外界的送料机构;由于在卷料带在承料辊74转动出料的过程中,卷料带在承料辊74的轴向上容易出现滑动而导致料带出现偏移,料带的跑偏就会使得封边带的上料不稳定而导致卡料的现象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储料座73上设置有卷料带整位块77,其用以对卷料带的一侧进行挡止,挡止卷料带在转动出料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同时卷料带整位块77可以根据卷料带的厚度而在储料座73上沿着承料辊74的轴向滑动,进而调整卷料带整位块77与储料座73之间的间距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卷料带的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卷料带的储料且使得卷料带的上料更为稳定,准确。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料座73位于承料辊7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轴721,储料座73位于承料辊7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销轴722,所述卷料带整位块77的中部滑动设置于承料辊74,卷料带整位块77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销轴721外,卷料带整位块77的另一端与第二销轴722抵触或者套设于第二销轴722外。卷料带整位块77在第一销轴721的导向下,可以稳定地沿着承料辊74的轴向移动;卷料带整位块77在第二销轴722的支撑下可以牢固地装设在储料座73上。具体地,所述卷料带整位块77的一端设有套设于第一销轴721的套筒723,所述套筒723上设置有与第一销轴721交叉设置的第一锁紧螺杆724,所述第一锁紧螺杆724与套筒723螺接并贯穿套筒723与第一销轴721抵触。当卷料带整位块77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可以转动第一锁紧螺杆724,以使第一锁紧螺杆724靠近第一销轴721移动并与第一销轴721抵触,由此对卷料带整位块77进行锁紧,防止卷料带整位块77出现滑动,从而保证进卷料带的出料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卷料带整位块77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承料辊74的开口槽725,所述开口槽725与卷料带整位块77的边缘连通。在安装卷料带整位块77时,将承料辊74插设于开口槽725内,使承料辊74的外侧与开口槽725的内壁抵触,从而起到支撑和固定卷料带整位块77的作用。该开口槽725的设计,便于卷料带整位块77的拆装及调节。

作为优选的,所述卷料带整位块77的一侧设置有把手726。在实际应用中,操作员可以通过把手726以拉动卷料带整位块77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料座73位于出料导辊76的进料端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导料辊78。在实际应用中,当卷料带所输出的封边带经过导向辊75后穿经两根导料辊78之间,两根导料辊78对封边带起到导正的作用,防止封边带在移送过程中发生扭转,从而提高封边带的上料稳定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两根所述导料辊78与出料导辊76的进料端之间设置有二次整位组件,所述二次整位组件包括平行设置于储料座73的两根第三销轴731、滑动设置于两根第三销轴731的挡料块732以及设置于挡料块732上的第二锁紧螺杆733,第二锁紧螺杆733与第三销轴731交叉设置,所述第二锁紧螺杆733与挡料块732螺接并贯穿挡料块732与第三销轴731抵触。在实际应用中,封边带经过两根导料辊78后进入两根第三销轴731之间,挡料块732用以挡止封边带的侧边,以防止封边带在进入出料导辊76前发生偏移,从而提高封边带的上料准确性和稳定性;挡料块732可以沿着第三销轴731的轴向滑动,由此调节挡料块732与储料座73之间的间距,以使挡料块732能够挡止不同规格的封边带;挡料块732调节位置后,可以采用第二锁紧螺杆733进行锁紧,其工作原理与第一锁紧螺杆724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料座73位于出料导辊76的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封边带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734。在实际应用中,封边带经过两根导料辊78后再穿经检测装置734,然后再与出料导辊76连接,当检测装置734没有检测到封边带时,便将信号反馈至封边带机的控制系统以命令封边机停止工作。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料辊74、导向辊75和出料导辊76均贯穿储料座73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储料座73相对的两侧面均滑动设置有卷料带整位块77。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储料座73的两侧面均能够放置卷料带,由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储料数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底座71的底部设置有滑轮711。在滑轮711的作用下,滑动底座71可以实现稳定移动,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搬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