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2859发布日期:2020-05-06 23:11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



背景技术:

物料提升机,是一种固定装置的机械输送设备,主要适用于粉状、颗粒状及小块物料的连续垂直提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建筑工地的散装物料的提升。一般物料提升机与上部卸料平台为满足物料运输方便不便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这样导致当物料提升机离开卸料平台后,卸料平台与物料提升机卸料的入口位置形成没有防护栏杆的临空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如果在物料提升机离开后人工搭设活动栏杆或栏绳的方式,又存在工作繁琐、容易疏漏不能及时恢复栏杆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能自动升降的防护栏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通过相对设置的导向滑杆、安装在两个导向滑杆之间的防护门、以及设置在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可实现本防护栏杆的自动升降,完成防护门的开启与闭合,能够有效防止在物料提升机高处的卸料平台入口处防护门缺失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利用物料提升机吊笼对顶升组件进行顶撑,实现升降本防护栏杆的目的;防护门利用两侧的导向滑环与导向滑杆相连接,防止防护门的固定位置偏离,拆卸安装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导向滑杆、安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杆之间且沿着所述导向滑杆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的防护门、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所述防护门通过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滑杆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沿远离所述卸料平台的方向设置;

所述防护门包括相对设置的防护立杆和多个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立杆之间的防护横杆,所述防护立杆与导向滑杆相平行且二者布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两个所述防护立杆上均设置有所述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导向滑环,所述导向滑杆由上到下依次穿过同一个所述防护立杆上的两个导向滑环与所述卸料平台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悬臂杆,所述悬臂杆固定在所述防护立杆的下方且与所述防护立杆相垂直,所述悬臂杆沿远离所述卸料平台的方向设置且伸入至物料提升机导槽架内。

上述的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导向滑环的内径。

上述的一种物料提升机入口用自动升降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滑环沿所述防护立杆的长度方向布设,一个所述导向滑环设置在所述防护立杆的上部,另一个所述导向滑环设置在所述防护立杆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对设置的导向滑杆、安装在两个导向滑杆之间的防护门、以及设置在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利用物料提升机吊笼自身的上下运动可实现本防护栏杆的自动升降,完成防护门的开启与闭合,能够有效的防止物料提升机高处的卸料平台入口处防护门缺失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沿远离卸料平台的方向设置;顶升组件伸入至物料提升机导槽架内,利用物料提升机吊笼对顶升组件进行顶撑,实现升降本防护栏杆的目的,使用零件少,可靠性高,便于推广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防护门通过导向组件与导向滑杆相连接,两个防护立杆上均设置有导向组件,两个导向组件分别布设在防护门的两侧,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导向滑环,防护门利用两侧的导向滑环与导向滑杆相连接,使防护门沿着导向滑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防止防护门的固定位置偏离,拆卸安装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对设置的导向滑杆、安装在两个导向滑杆之间的防护门、以及设置在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可实现本防护栏杆的自动升降,完成防护门的开启与闭合,能够有效防止在物料提升机高处的卸料平台入口处防护门缺失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利用物料提升机吊笼对顶升组件进行顶撑,实现升降本防护栏杆的目的;防护门利用两侧的导向滑环与导向滑杆相连接,防止防护门的固定位置偏离,拆卸安装方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卸料平台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门开启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门关闭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向滑杆;2—卸料平台;3—防护立杆;

4—防护横杆;5—导向滑环;6—悬臂杆;

7—吊笼;8—物料提升机导槽架;9—固定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对设置的导向滑杆1、安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杆1之间且沿着所述导向滑杆1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的防护门、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所述防护门通过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滑杆1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沿远离所述卸料平台2的方向设置;

所述防护门包括相对设置的防护立杆3和多个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立杆3之间的防护横杆4,所述防护立杆3与导向滑杆1相平行且二者布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两个所述防护立杆3上均设置有所述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导向滑环5,所述导向滑杆1由上到下依次穿过同一个所述防护立杆3上的两个导向滑环5与所述卸料平台2固定连接。

实际使用时,通过相对设置的导向滑杆1、安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杆1之间的防护门、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利用物料提升机吊笼7自身的上下运动可实现本防护栏杆的自动升降,完成所述防护门的开启与闭合,能够有效的防止物料提升机高处的卸料平台2入口处防护门缺失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其中,设置在所述防护门下部的顶升组件沿远离所述卸料平台2的方向设置;所述顶升组件伸入至物料提升机导槽架8内,利用物料提升机吊笼7对所述顶升组件进行顶撑,实现升降本防护栏杆的目的,使用零件少,可靠性高,便于推广使用。

另外,所述防护门通过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滑杆1相连接,两个所述防护立杆3上均设置有所述导向组件,两个所述导向组件分别布设在所述防护门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导向滑环5,所述防护门利用两侧的导向滑环5与导向滑杆1相连接,使所述防护门沿着导向滑杆1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防止所述防护门的固定位置偏离,拆卸安装方便。

实际使用时,所述防护门中的防护立杆3和防护横杆4均采用直径φ为32mm的钢管制成,其中所述防护立杆3的长度为120cm,所述防护横杆4的长度为150cm,两个所述防护立杆3和多个所述防护横杆4共同组成对物料提升机卸料入口进行阻挡的防护门;所述导向滑杆1采用直径φ为76mm的钢管制成,所述导向滑杆1的高度为5cm,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所述防护立杆3固定为一体。

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滑杆1与所述卸料平台2相垂直,所述导向滑杆1与所述卸料平台2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所述导向滑杆1采用直径φ为48mm的钢管制成,所述导向滑杆1的长度需大于3m,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向滑杆1的一端固定在楼板的卸料平台2上,所述导向滑杆1的另一端固定在物料提升机导槽架8的顶部,同时为了保证本防护栏杆的稳定性,需要将所述导向滑杆1与卸料平台2两侧的固定栏杆9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悬臂杆6,所述悬臂杆6固定在所述防护立杆3的下方且与所述防护立杆3相垂直,所述悬臂杆6沿远离所述卸料平台2的方向设置且伸入至物料提升机导槽架8内。

实际使用时,所述悬臂杆6采用直径φ为32mm的钢管制成,所述悬臂杆6的长度为30cm,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所述防护立杆3固定为一体,伸入至所述物料提升机导槽架8内部10cm—20cm的位置处。所述悬臂杆6的主要作用是:如图2所示,当物料提升机吊笼7向上对物料进行运输时将悬臂杆6顶升起来,进而实现所述防护门的开启;如图3所示,当物料提升机吊笼7向下重新对物料进行装载时,悬臂杆6受自身重力作用下放至卸料平台2处,所述防护门的底部受卸料平台2的限制,实现所述防护门的闭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滑杆1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导向滑环5的内径。实际使用时,所述导向滑环5的内径比所述导向滑杆1的直径大,便于导向滑杆1插装在导向滑环5内,所述防护门也可利用导向滑环5沿着导向滑杆1的长度方向轻松实现开启和闭合。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向滑环5沿所述防护立杆3的长度方向布设,一个所述导向滑环5设置在所述防护立杆3的上部,另一个所述导向滑环5设置在所述防护立杆3的下部。

如图1所示,将两个导向滑环5一个设置在防护立杆3的上部,一个设置在防护立杆3的下部,可防止所述防护门的位置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物料提升机的吊笼7在卸料平台2所在楼板以下时,所述防护门受自身重力影响呈现闭合状态,对卸料平台2上的卸料入口进行封堵,起到保护作用;如图2所示,当物料提升机的吊笼7自下而上提升时,吊笼7顶部到达悬臂杆6的位置后将悬臂杆6顶起,使所述防护门沿着导向滑杆1的长度方向向上运动,当物料提升机的吊笼7开口位置到达卸料平台2上的卸料入口时,停止上升,所述防护门也停止向上运动,此时吊笼7与卸料平台2之间不受所述防护门的限制,可进行卸料;如图3所示,当卸料完毕后,物料提升机的吊笼7开始下降,所述悬臂杆6和所述防护门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受卸料平台2的限制下降停止,对卸料平台2上的卸料入口起到封堵作用,物料提升机的吊笼7继续下降到地面平台装卸物料,如此循环完成对物料的装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