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7756发布日期:2020-05-29 12:4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无纺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产品,无纺布在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折叠,减小其包装体积,让其方便携带和存放。在其生产包装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无纺布进行折叠,再对折叠后的无纺布进行切断并包装。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对无纺布进行折叠、分切、包装。人工对无纺布进行对中折叠时,需要将无纺布按其纵向方向的中线进行对折,但是人工操作不易找到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容易折偏,且人工折叠的无纺布容易复位回弹、折叠质量不佳,折叠效率低,容易造成无纺布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质量好、折叠效率高、保证无纺布卫生质量的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包括架体、对中折叠单元及压紧单元,所述对中折叠单元包括固定在架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进料压辊组、对中折叠板及出料压辊组,所述进料压辊组设置于对中折叠板进料口下方,所述出料压辊组的进料口设置于对中折叠板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的进料口下方,所述进料压辊组与出料压辊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折叠单元通过支撑架设置于架体上,料压辊组设置于对中折叠板进料口下方,将无纺布传送至进料压辊组,并且对无纺布进行压紧、铺平,避免在折叠时产生褶皱影响折叠质量;无纺布通过进料压辊组压紧并传送至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架连接的对中折叠板上,对中折叠板背向支撑架的一侧与无纺布未折叠的一侧贴合,对中折叠板对无纺布沿其纵向方向的中线进行对中,出料压辊组与进料压辊组相互垂直设置,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出料压辊组沿其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折叠,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的进料口下方,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二次折叠,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压紧单元进行压紧。采用机械机构代替人工对中折叠,提高了对中折叠质量及效率,同时保证了无纺布的卫生质量;通过出料压辊组与压紧单元对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进行压紧,避免无纺布复位回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轴、固定连杆及固定连接件,所述对中折叠板的底部通过固定轴设置于进料压辊组的出料口,所述固定连杆设置于出料压辊组下方并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设置于对中折叠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杆相对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件连接,所述对中折叠板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与固定连接件配合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进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轴设置与进料压辊组的出料口处,对中折叠板的底部与固定轴连接,对中折叠板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与固定连接件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下方,从进料压辊组传送来的无纺布从与固定轴连接的对中折叠板的底部贴合传送至对中折叠板的顶部,对中折叠板的顶部抵在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处,对中折叠板对无纺布进行对中,随着无纺布的传送,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出料压辊组进行压紧,沿其自身纵向方向的中线折叠,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的进料口下方,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二次折叠,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压紧单元进行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呈三角状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自固定轴一端至固定连杆一端朝向架体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支撑架对应对中折叠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折叠板呈三角状设置,对中折叠板的上端通过固定连杆与支撑架连接,对中折叠板自固定轴一端至固定连杆一端朝向架体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与支撑架对应对中这地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对中折叠板的顶部抵在经过一次折叠的无纺布的纵向中心线处,无纺布贴着对中折叠板的传送面倾斜向上传送,无纺布的两侧超出三角状对中折叠板的部分受传送牵引向靠近固定架的一侧凹进,并传送至出料压辊组之间进行压紧折叠,实现对无纺布的第二次折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架对应对中折叠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后板,所述固定后板对应对中折叠板的中线的位置设有调节长槽,所述固定连杆相对对中折叠板的另一端设置于调节长槽内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后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后板,固定后板上设置有调节长槽,固定单元的固定连杆一端与对中折叠板上的固定连接件铰接,另一端通过插设于调节长槽内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后板连接。通过调节固定连杆插设在调节长槽内的位置与长度来调节对中折叠板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单元包括支撑立板、用于压紧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压紧辊组、用于驱动压紧组件进行压紧的压紧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立板设置于架体的顶部,所述压紧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立板的一侧,所述压紧辊组与压紧驱动组件配合并设置于支撑立板另一侧,所述压紧辊组的进料口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压紧辊组与出料压辊组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经过第二次折叠传送至压紧辊组,压紧驱动组件驱动压紧辊组进行转动,压紧辊组对无纺布进行压紧,避免无纺布的折叠部分发生复位回弹,经过压紧的无纺布再传送至一侧的分切工位进行分切。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折叠单元对无纺布折叠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架体-22,对中折叠单元-241,支撑架-2411,固定后板-24111,调节长槽-24112,进料压辊组-2412,对中折叠板-2413,固定组件-2414,固定轴-24141,固定连杆-24142,固定连接件-24143,出料压辊组-2415,压紧单元-242,支撑立板-2421,压紧辊组-2422,压紧驱动组件-2423,无纺布-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包括架体22、对中折叠单元241及压紧单元242,所述对中折叠单元241包括固定在架体22上的支撑架2411、设置于支撑架2411上的进料压辊组2412、对中折叠板2413及出料压辊组2415,所述进料压辊组2412设置于对中折叠板2413进料口下方,所述出料压辊组2415的进料口设置于对中折叠板2413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242的进料口下方,所述进料压辊组2412与出料压辊组2415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通过固定组件2414与支撑架2411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折叠单元241通过支撑架2411设置于架体22上,料压辊组设置于对中折叠板2413进料口下方,将无纺布传送至进料压辊组2412,并且对无纺布进行压紧、铺平,避免在折叠时产生褶皱影响折叠质量;无纺布通过进料压辊组2412压紧并传送至通过固定组件2414与支撑架2411连接的对中折叠板2413上,对中折叠板2413背向支撑架2411的一侧与无纺布未折叠的一侧贴合,对中折叠板2413对无纺布沿其纵向方向的中线进行对中,出料压辊组2415与进料压辊组2412相互垂直设置,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出料压辊组2415沿其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折叠,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242的进料口下方,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二次折叠,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压紧单元242进行压紧。采用机械机构代替人工对中折叠,提高了对中折叠质量及效率,同时保证了无纺布的卫生质量;通过出料压辊组2415与压紧单元242对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进行压紧,避免无纺布复位回弹。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组件2414包括固定轴24141、固定连杆24142及固定连接件24143,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的底部通过固定轴24141设置于进料压辊组2412的出料口,所述固定连杆24142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下方并一端与支撑架2411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24143设置于对中折叠板2413朝向支撑架2411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杆24142相对支撑架2411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件24143连接,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24142与固定连接件24143配合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的进料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轴24141设置与进料压辊组2412的出料口处,对中折叠板2413的底部与固定轴24141连接,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24142与固定连接件24143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的下方,从进料压辊组2412传送来的无纺布从与固定轴24141连接的对中折叠板2413的底部贴合传送至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抵在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处,对中折叠板2413对无纺布进行对中,随着无纺布的传送,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出料压辊组2415进行压紧,沿其自身纵向方向的中线折叠,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242的进料口下方,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二次折叠,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压紧单元242进行压紧。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呈三角状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自固定轴24141一端至固定连杆24142一端朝向架体22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支撑架2411对应对中折叠板2413的一侧呈夹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折叠板2413呈三角状设置,对中折叠板2413的上端通过固定连杆24142与支撑架2411连接,对中折叠板2413自固定轴24141一端至固定连杆24142一端朝向架体22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与支撑架2411对应对中这地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抵在经过一次折叠的无纺布的纵向中心线处,无纺布贴着对中折叠板2413的传送面倾斜向上传送,无纺布的两侧超出三角状对中折叠板2413的部分受传送牵引向靠近固定架的一侧凹进,并传送至出料压辊组2415之间进行压紧折叠,实现对无纺布的第二次折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架2411对应对中折叠板241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后板24111,所述固定后板24111对应对中折叠板2413的中线的位置设有调节长槽24112,所述固定连杆24142相对对中折叠板2413的另一端设置于调节长槽24112内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后板24111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2411上设置有固定后板24111,固定后板24111上设置有调节长槽24112,固定单元的固定连杆24142一端与对中折叠板2413上的固定连接件24143铰接,另一端通过插设于调节长槽24112内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后板24111连接。通过调节固定连杆24142插设在调节长槽24112内的位置与长度来调节对中折叠板2413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单元242包括支撑立板2421、用于压紧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压紧辊组2422、用于驱动压紧组件进行压紧的压紧驱动组件2423,所述支撑立板2421设置于架体22的顶部,所述压紧驱动组件2423设置于支撑立板2421的一侧,所述压紧辊组2422与压紧驱动组件2423配合并设置于支撑立板2421另一侧,所述压紧辊组2422的进料口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压紧辊组2422与出料压辊组2415相互平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经过第二次折叠传送至压紧辊组2422,压紧驱动组件2423驱动压紧辊组2422进行转动,压紧辊组2422对无纺布进行压紧,避免无纺布的折叠部分发生复位回弹,经过压紧的无纺布再传送至一侧的分切工位进行分切。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架体-22,对中折叠单元-241,支撑架-2411,固定后板-24111,调节长槽-24112,进料压辊组-2412,对中折叠板-2413,固定组件-2414,固定轴-24141,固定连杆-24142,固定连接件-24143,出料压辊组-2415,压紧单元-242,支撑立板-2421,压紧辊组-2422,压紧驱动组件-2423,无纺布-5,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