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8211发布日期:2020-06-30 19:4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试剂包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化学领域的检测试剂对其成分要求高,以保证检测试剂的检测精度。部分类型的检测试剂需进行包装出厂,提供给指定检测点使用,在其包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杂质落入到检测试剂中的情况,为解决此类问题,各厂家或使用全自动一体分装包装机,或在洁净区域进行包装,但此类解决办法成本太高,不能被小型企业所接受,因此诞生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缩短检测试剂由分装到封膜之间所用的时间。

现有的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包括分装装置,外观检测装置、封膜装置和真空包装装置,各装置之间利用人工或机械手进行衔接。分装装置将事先调好的试剂装入到试剂容纳盒中,再经过外观检测装置对试剂容纳盒中的试剂进行外观检测,检查试剂中是否存在杂质,而后对试剂容纳盒封膜,保证试剂容纳盒不漏液,最后对试剂容纳盒进行抽真空封袋,使试剂容纳盒位于真空环境,另一方面也便于运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手,在试剂容纳盒未封装之前的移动过程中,均易将检测试剂洒落出试剂容纳盒,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导致出厂的试剂总量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其优点是检测试剂不易洒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包括分装装置,外观检测装置、封膜装置和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装置包括输液泵和输液管,分装装置还包括传送平台,传送平台上设有传送件和传送电机,传送件上设有若干放置座,放置座中放置有容纳盒;

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在传送平台一端端头的侧面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盛放台,所述第一盛放台所处高度高于传送平台所处高度,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所处高度高于第一盛放台的第一放置台;

所述封膜装置位于第一放置台远离传送平台的一侧,封膜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上表面设有加热板和与加热板固定连接的动力缸,加热板下表面设有密封膜,所述支撑台上表面所处高度高于第一放置台所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试剂的包装工序依次为分装、外观检测、封膜、真空包装,因此分装装置、外观检测装置、封膜装置和真空包装装置依次排列,使检测试剂的包装过程有序进行,各装置之间传递容纳盒设为人工传递,如此排列装置使操作人员走动少,减小灰尘漂浮,且各装置之间排列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输液泵和输液管用于将检测试剂灌装在容纳盒中,容纳盒放置在放置座中,跟随放置座随传送件同步移动,传送平台传送容纳盒更稳定,容纳盒中的检测试剂不易洒落,进而要代替了人工搬运容纳盒的工作,减少人员走动。

检测试剂灌装在容纳盒中后,容纳盒被传送件送到第一盛放台处,第一盛放台所处高度高于传送平台所处高度,因此在操作人员将容纳盒搬运到第一盛放台的过程,容纳盒由传送平台向斜上方运动,相比容纳盒水平移动,容纳盒中的检测试剂不易洒落。

操作人员检测完容纳盒中的检测试剂后,该操作人员将检查完的容纳盒提拿到第一盛放台侧边的第一放置台上,第一放置台所处高度高于第一盛放台,进而容纳盒的运动方向仍为斜上方,容纳盒中的检测试剂不易洒落。封膜装置位于第一放置台侧边,且封膜装置中用于放置容纳盒的支撑台所处高度高于第一放置台所处高度,因此在负责封膜的人员将容纳盒由第一放置台提拿到支撑台的过程中,容纳盒的运动方向也为斜上方,容纳盒中的检测试剂不易洒落。第一放置台起过渡作用,防止负责检测外观的人员将容纳盒传递给负责封膜的人员的过程中,衔接不顺利,造成检测试剂洒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盛放台设为透明材质,且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照明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第一盛放台处的操作人员在检查检测试剂的外观时为俯视,第一照明灯方便其对检测试剂的外观进行查看,保证外观检测质量。第一盛放台设为透明材质,加上第一照明灯的配合,提高操作人员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平台设有第一支架的一端端头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盛放台和第二放置台,所述第二盛放台与第一盛放台所处高度相同,第二放置台与第一放置台所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放置台设为透明材质,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照明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架、第二盛放台和第二放置台构成第二外观检测平台,由于外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设置两名操作人员同时对检测试剂进行检测,防止传送平台上积累过多的容纳盒,因而减少了检测试剂暴露在外界的时间,降低杂质落入到检测试剂中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平台设有第一支架的端头处设有供容纳盒抵接的抵接板,抵接板与容纳盒抵接的侧面设有接触开关,抵接板上表面设有受接触开关控制的蜂鸣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容纳盒触碰到抵触开关后,蜂鸣器开始发出声响,进行报警,提醒外观检测人员将容纳盒提拿到第一盛放台或第二盛放台上,防止容纳盒继续跟随放置座移动,产生倾斜,造成检测试剂洒落。蜂鸣器报警也提醒外观检测人员应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对检测试剂的外观进行检查,进而减少检测试剂暴露在外界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盛放台和第二盛放台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板和闪烁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上放置容纳盒时,容纳盒与压力传感器抵接,进而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控制板,控制板控制闪烁灯开启。闪烁灯提醒负责封膜的操作人员及时对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上的容纳盒进行封膜,防止容纳盒中的检测试剂被搁置太久,落入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板与支撑台之间设有盛放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盛放器用来放置容纳盒,且盛放器可从支撑台上取出,防止封膜人员被加热板烫伤。加热板与支撑台之间的空间狭小,容纳盒放置过程不易操作,容易造成检测试剂洒落,盛放器方便输送容纳盒,保证容纳盒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位于加热板下方的若干限位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对盛放器起到限位作用,进而使封膜人员在将盛放器放置到加热板下方时,不易放置歪斜,防止加热板对容纳盒进行封膜时,封膜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盛放器设有握持板,握持板上包裹有隔热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封膜人员夹持握持板移动盛放器时,盛放器的移动更平稳,进而保证盛放器中的容纳盒移动平稳。加热板散发的热量容易被盛放器吸收,隔热套避免封膜人员被烫伤,或夹持握持板时,触感不舒适,导致盛放器掉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盛装试剂的容纳盒在放入封膜装置之前的移动方向均为向斜上方移动,且移动距离短,试剂不易洒落;

2.检测试剂暴露于外界的时间短,掉入杂物的机率小;

3.生产线成本低,适用更多规模的企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各装置和操作人员位置排布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抵接板相关结构断面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a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封膜装置爆炸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各装置所处高度视图。

附图说明,1、分装装置;110、输液泵;120、输液管;130、传送平台;131、抵接板;132、接触开关;133、蜂鸣器;140、传送件;150、传送电机;160、放置座;170、容纳盒;2、外观检测装置;210、第一支架;220、第一盛放台;221、第一照明灯;230、第一放置台;240、第二支架;250、第二盛放台;260、第二放置台;261、第二照明灯;270、压力传感器;280、闪烁灯;290、控制板;3、封膜装置;310、支撑台;311、限位柱;320、加热板;330、动力缸;340、盛放器;341、握持板;342、隔热套;343、通槽;350、温度控制箱;4、真空包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检测试剂包装生产线,包括分装装置1,分装装置1的一侧设有封膜装置3。分装装置1包括传送平台130,传送平台130上设有传送件140,传送件140设为由一传送电机150带动的传送带。传送件140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放置座160,放置座160跟随传送件140同步转动。放置座160上放置有容纳盒170,容纳盒170用来盛放检测试剂,容纳盒170跟随放置座160向靠近封膜装置3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2,在传送平台130的中间位置的上方设有若干输液管120,输液管120远离传送平台130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向输液管120中送液的输液泵110,输液泵110将检测试剂抽到输液管120内,当容纳盒170运动到输液管120下方时,输液管120将检测试剂输送到容纳盒170中。此过程通过红外线感应装置和plc控制系统实现。

参照图2,传送平台130靠近封膜装置3的一侧设有外观检测装置2,容纳盒170盛装检测试剂后跟随放置座160移动到外观检测装置2处。

参照图2和图3,传送平台130靠近外观检测装置2的一端设有抵接板131,抵接板131上设有接触开关132,当容纳盒170运动到抵接板131处,优先与接触开关132抵接,接触开关132与容纳盒170抵接后,启动抵接板131上设置的蜂鸣器133,使蜂鸣器133发出声响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停止传送平台130或将与抵接板131抵接的容纳盒170取走。

参照图4和图5,外观检测装置2包括位于传送平台130上的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40(标于图5),第一支架210上设有第一盛放台220和第一放置台230,第一盛放台220所处高度高于传送平台130所处高度,第一放置台230所处高度高于第一盛放台220所处高度。操作人员将容纳盒170从放置座160中提拿到第一盛放台220上,对容纳盒170中的检测试剂进行外观检测,查看检测试剂中是否存有杂质。检查完毕后,再将容纳盒170提拿到第一放置台230上,容纳盒170被操作人员提拿的方向均为向斜上方移动,进而使检测试剂不易洒落。

参照图4,第一盛放台220设置为透明材质,第一支架210上悬挂有第一照明灯221,第一照明灯221设置为手电筒,操作人员在检查检测试剂的外观时,利用第一放置台230的透明度和第一照明灯221能够更快的对检测试剂进行检查。第一放置台230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70、与压力传感器270电性连接的控制板290和与控制板290电性连接的闪烁灯280,当外观检测人员将检测完的容纳盒170放置在第一放置台230上时,压力传感器270所受压力值增大,进而输出信号给控制板290,控制板290开启闪烁灯280,闪烁灯280提醒封膜操作人员及时对容纳盒170进行封膜。

参照图4和图5,第二支架240(标于图5)上设有第二盛放台250、第二放置台260、第二照明灯261(标于图5),第二放置台260上也设有压力传感器270和闪烁灯280。第二支架240附近增加第二名外观检测人员,加快检测试剂的外观检查进度。第二支架240的相关结构的设计理念与第一支架210的相同,此处不再多做描述。

参照图5,外观检测装置2远离分装装置1的一侧设有封膜装置3,封膜装置3处设有封膜操作人员。

参照图6,封膜装置3包括支撑台310,支撑台310上设有动力缸330,动力缸330设为油缸或气缸,动力缸330下端设有加热板320,加热板320下表面与支撑台310上表面之间留有高度大于容纳盒170高度的空隙。动力缸330带动加热板320上下移动。动力缸330一侧设有与支撑台310固定连接的温度控制箱350,温度控制箱350调节加热板320的温度。

参照图6,加热板320下方的支撑台310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柱311,限位柱311包围一盛放器340,封膜操作人员通过将盛放器340取出封膜装置3,再将容纳盒170放置在盛放器340上,最后将盛放器340放回到加热板320下方。加热板320下表面上放置有密封膜,启动动力缸330,加热板320将密封膜固定在容纳盒170上,进而将容纳盒170密封。封膜操作人员将容纳盒170放回到加热板320下方时,容纳盒170与限位柱311抵接,容纳盒170被限位柱311限位在加热板320下方。

参照图6,盛放器340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持板341,握持板341中设有通槽343,握持板341上包裹有隔热套342,封膜操作人员通过通槽343夹持握持板341,对盛放器340进行提拿。由于盛放器340与加热板320经常接触,使盛放器340的温度上升,进而设置隔热套342,隔热套342有隔热作用。

参照图2,封膜操作人员将封膜完毕的容纳盒170外部套设包装袋,再将容纳盒170放置到封膜装置3一侧的真空包装装置4中,进行真空包装。

参照图7,容纳盒170在封膜之前的运动轨道均为斜上方移动,操作人员在提拿容纳盒170时,容纳盒170中的检测试剂受到的加速度分为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由于检测试剂所受到的惯性,向斜上方运动的检测试剂,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所带给检测试剂的惯性降低了检测试剂由于水平加速度所带来的振动波幅,进而使检测试剂不易洒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容纳盒170放置在放置座160中,启动传送电机150,放置座160携带容纳盒170跟随传送件140移动,容纳盒170运动到输液管120下方后,传送电机150停止运动,输液泵110启动,将检测试剂由输液管120输送到容纳盒170中。输送完毕后,传送电机150启动,容纳盒170恢复移动,移动到外观检测装置2附近时,被外观检测人员提拿到第一盛放台220或第二盛放台250上,进而外观检测人员利用第一照明灯221或第二照明灯261对容纳盒170中的检测试剂进行外观检测,查看检测试剂中是否存在杂质。存在杂质的检测试剂,外观检测人员将此容纳盒170放到其他处,合格的检测试剂将其容纳盒170放置到第一放置台230或第二放置台260上。

若外观检测人员未能及时将容纳盒170提拿到第一盛放台220或第二盛放台250,容纳盒170会继续移动,进而与接触开关132抵接,使蜂鸣器133发出声响,进行报警。

第一放置台230或第二放置台260上放有容纳盒170时,闪烁灯280会进行闪烁,负责封膜的操作人员将盛放器340拉出,并将容纳盒170提拿到盛放器340中,再将盛放器340放回封膜装置3中。随后在加热板320下表面放置密封膜,启动动力缸330,事先调好温度的加热板320将密封膜热压在容纳盒170上,使容纳盒170密封。封膜操作人员再将容纳盒170放置在包装袋中,随后将装有容纳盒170的包装袋放置在真空包装装置4中对其进行真空封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