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5683发布日期:2020-06-02 19:19阅读:18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城市土地面积限制,如果想扩大城市内住宅面积,则需要加高住宅建筑并增加住宅的楼层。电梯作为住户到达目标楼层的主要工具,在住宅楼层中的重要性十分明显。然而由于住宅楼层的叠加,电梯使用人数增多,日常使用电梯时常常会出现电梯反复停靠非目标楼层,增加住户等待时间,这一现象在建筑楼层数量较少时尤为明显。用户更想独享电梯的使用,既减少无关人员的出入干扰,又可以保证自己独立使用的安全性和尊享感受,尤其是在叠墅或复式房间的产品中,现有技术的电梯通常是共享的使用方式,无法满足用户的独立使用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反复停靠非目标楼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实现多层用户对电梯的独立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应用在建筑中,所述建筑包括:电梯、第一复式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复式空间上层的第二复式空间;所述电梯至少包括第一电梯和第二电梯,所述第一电梯仅停靠所述第一复式空间;所述第二电梯停靠仅停靠所述第二复式空间。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复式空间包括第一楼层和第二楼层,所述第一电梯至少停靠在所述第一楼层和第二楼层的任一楼层。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复式空间包括第三楼层、第四楼层和第五楼层,所述第二电梯至少停靠在所述第三楼层、第四楼层和第五楼层的任一楼层。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建筑外的一层地面分隔成对应的第一复式空间和第二复式空间的入户空间。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入户空间包括第一入户空间和第二入户空间,住户通过所述第一入户空间进入所述第一复式空间,住户通过所述第二入户空间进入所述第二复式空间;

所述第一复式空间和所述第二复式空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复式空间的相对两侧。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建筑下还设置有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设置为公共车库,所述第一电梯和所述第二电梯都停靠所述公共车库。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建筑下还设置有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分隔或独立设置,所述第一电梯和所述第二电梯分别停靠对应车库空间。

所述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其中,所述建筑包括多个间隔墙,所述第一复式空间和所述第二复式空间位于所述间隔墙一侧或位于两个所述间隔墙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通过第一电梯和第二电梯分别停靠第一复式空间和第二复式空间的方式,实现用户的独立使用电梯方式,可以形成叠墅或复式建筑产品。同时,第一电梯和第二电梯均停靠在通道和地下车库中,目的是便于住户选择出行方式,住户可以直接从通道离开住宅建筑或至地下车库取用停靠的汽车,从而形成独立的多层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第一电梯和第二电梯所停靠楼层的位置分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建筑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建筑中的第一楼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的住宅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地下车库和地上住宅区,地上住宅区由多层楼层组成,而多层楼城之间或无电梯结构,仅通过步梯上下楼层,或是多户共用电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主要应用于住宅建筑中,住宅建筑由多个复式空间组成,每个复式空间包括至少一层楼层,例如两层、三层或四层,电梯仅停留在目标复式空间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中,第一楼层11和第二楼层12组成第一复式空间1,第三楼层21、第四楼层22和第五楼层23组成第二复式空间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住宅建筑的复式空间数目、每个复式空间中楼层的数目可以依照住户数量需求进行设置,各楼层11、12、21、22、23中可设置有消防紧急通道,通道沿各楼层侧壁或其他位置向顶楼楼层延伸,形成上下的紧急消防通道。电梯可以设置位于通道内或紧靠通道,也可以与紧急消防通道分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中,电梯需要单独进入相应的复式空间,住宅建筑还需要设置有电梯,如在图1和图2中,住宅建筑设置有与复式空间相等数目的电梯,即第一电梯1和第二电梯2,其中第一电梯5位于第一复式空间1内,第二电梯6位于第一复式空间1外,并直通第二复式空间2。在住宅建筑设置有地下车库4的情况下,第一电梯5和第二电梯6均可以停靠地下车库4中,对地下车库4的使用也可以根据公共车库或私家车库的使用需要不同,设置电梯的连通方式。较佳的使用方式是使电梯仅针对自己的车库有入门,从而进一步形成电梯的使用私密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梯5停靠地下车库4和第一复式空间1,第一电梯5上层为第二复式空间2,即第一电梯5不抵达第二复式空间2,或者即使穿过第二复式空间也没有开门权限或不设出入乘坐口。第二电梯6停靠地下车库4和第二复式空间2,穿过第一复式空间1而不停靠。

为了更加简便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梯5和第二电梯在复式空间中的停靠方式,如图2所示,表示同一单元示例,每层位置内均有一个轿厢位置,表示第一电梯5和第二电梯6分别可以停靠的位置,所述第一电梯5停靠在所述第一复式空间1的每个楼层,即第一楼层11和第二楼层12;所述第二电梯6停靠在所述第二复式空间2的每个楼层,即第三楼层21、第四楼层22和第五楼层23,住户进入建筑的目标楼层时,进入目标电梯即可,不会出现电梯混用的情况。这样就可以使用户形成完全独立的电梯使用方式,并且可以在设置多部电梯的情况下,将多层的建筑形成以独立电梯为对应的单独用户使用方式,即第一电梯5和第二电梯6分别单独停靠第一复式空间1和第二复式空间2中的使用方式避免了不同住户混用电梯的情况,使用户能够形成更为独立的使用空间,从而可以将高层建筑变成更优秀的叠层建筑。

当然,第一电梯5和第二电梯6可以分别停靠在第一复式空间1和第二复式空间2中的单独某一楼层,住户通过步梯更换复式空间中不同楼层(即传统的复式建筑)。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设置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在上下不相邻的楼层中,仅通过电梯实现复式建筑内的通行,这种情况较为适宜于家族式多家庭居住方式。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在同一楼层的不同复式空间之间加设间隔墙7,通过间隔墙7区分住宅建筑的不同单元,实现住宅建筑的多住户入住。如图1中,位于同一个间隔墙7一侧或位于相同的两个间隔墙7之间的第一楼层11和第二楼层12为一户第一复式空间1,位于同一个间隔墙7一侧或位于相同的两个间隔墙7之间的第三楼层21、第四楼层22和第五楼层23为一户第一复式空间2。每个间隔墙7的两侧,均设置有上述的第一电梯5和第二电梯6,以实现不同单元的复式空间住户均可以通过独立电梯进入目标的复式空间中。

在地上居住区,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有入门区域的分化,可以形成住户独立的入户空间,例如根据整个建筑的用户数量将建筑周边的地面区域进行分隔,形成针对不同用户的入户空间,并直达入户自己楼层空间的电梯,从而形成完全独立的用户使用感受,相当于是将别墅的独立使用方式进行空间立体化。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对地上居住区外的入门区域进行分化,住宅建筑在建筑空间的外围设置有多个入户空间,入户空间可以作为住户的花园或庭院使用,入户空间分为第一入户空间91和第二入户空间92,第一入户空间91和第二入户空间92相对于第一楼层11呈前后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第一入户空间91位于第一楼层11的下侧,第二入户空间92位于第一楼层11的上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入户空间92空间供第二复式空间2住户使用,第二电梯6位于第二入户空间92中并连通第二入户空间92,第二复式空间2的住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二入户空间92进入第二电梯6以进入第二复式空间2。第一入户空间91供第一复式空间1住户使用,第一复式空间1的第一楼层11与第一入户空间91位于同一楼层,第一复式空间1的住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入户空间91进入或离开第一复式空间1。第一入户空间91和第二入户空间92分别位于第一楼层11的前后两侧,住户进入住宅建筑的方向、位置不同,不会造成电梯混用的问题。同时,进入复式空间的入口位置不同,住户进入复式空间的入口相互独立,提高住户的居住体验。当然,若住宅建筑设置有多个复式空间,住宅建筑的入户空间也可以根据复式空间的数目分割设置,实现住户均可通过复式空间对应的入户空间进入复式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应用在住宅建筑中,每个电梯仅停靠在目标的复式空间或楼层中,这也就使得每个复式空间均对应有独立的入户电梯,住户通过乘坐复式空间对应的电梯进入复式空间,无需与其它住户混用电梯,实现住宅住户建筑独立入户的目的。电梯也可以停靠在住宅建筑周围的入户空间91、92中及地下车库4中,方便住户选择离开住宅建筑的出行方式,提高住户的住宿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