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恒温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0939发布日期:2020-07-24 16:1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监控恒温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物流运输冷藏设备、蓄冷和制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监控恒温物流箱。



背景技术:

冷链物流(coldchain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当下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质量无法保障、配送过程不透明、保温续航时间短等问题,导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冷链“最后一公里”亟待提质降费。

现有的冷链物流箱不具备配送全程监控功能,除一些特殊货品的冷链配送外,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箱不具备全历程工况监测功能,使用者不能掌握运输过程中箱内货物的冷藏状态,配送质量不能保障。货品的冷藏状态不透明,客户无法了解货品的冷藏信息,其次,无法精准控温:现有冷链物流箱大都采用“保温箱+冰袋/冰盒”的保温方式制冷蓄冷,制冷降温的原理是以自然对流进行热量交换,制冷速率低。开合盖后无法迅速抵消外界输入的热负荷,并且不能主动控温,箱内温度持续波动,导致货物品质下降,最后能耗高、续航弱:传统的盖体设计无法控制箱子的开口面积,开盖取货时箱体顶部完全暴露在环境温度下,增大热负荷。无论是将蓄冷剂与货物混放还是将蓄冷剂嵌入箱盖,在开盖时,都会将蓄冷剂直接暴露在环境温度下,造成不必要的冷量损失。传统物流箱冷量损失严重,故能耗较高,续航能力,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智能监控恒温物流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实现了冷链物流的高品质配送、全历程监控、低能耗运行、长续航运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监控恒温物流箱,其包括:

固定架;

箱盖,所述箱盖安装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用于密封所述固定架的顶部;

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用于为所述固定架提供能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箱体;

蓄冷剂间,所述蓄冷剂间位于所述箱体的内壁左侧,用于蓄冷;

储物间,所述储物间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右侧,用于储物;

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蓄冷剂间和所述储物间之间,用于加快传热速率;

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开设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右侧,与所述储物间相贯通;

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壁,用于实现所述固定架的搬运;

电控间,所述电控间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左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盖包括:

柔性锡箔纸;

气凝胶,所述气凝胶位于所述柔性锡箔纸的底部,用于保温;

软磁铁,所述软磁铁安装在所述气凝胶的底部前后两侧,用于与强磁铁磁性吸附连接;

塑胶棒,所述塑胶棒插接与所述气凝胶的中部,用于加固整体的结构;

硅胶薄膜,所述硅胶薄膜固定在所述气凝胶和所述软磁铁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控制面板、锂电池组、信息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电路控制面板电性输入连接所述锂电池组和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电路控制面板电性输出连接所述通信模块;

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安装在所述蓄冷剂间的内壁前侧,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壁左上角,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壁左上角且位于所述显示器的下方,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通风铜管,所述通风铜管沿着所述储物间的内壁上方环绕架设,在铜管上均匀分布打孔,孔向朝下与水平夹角30°,通过离心风机鼓风,将蓄冷剂间内低温空气通过通风铜管从均匀分布的小孔吹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水孔上插接有钮盖,所述储物间的内壁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水疏导置排水孔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历程智能监控恒温冷链物流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的顶部的强磁铁处和所述箱盖的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热熔硅胶密封条,两者对应吸引,实现对箱体的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加装了信息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能够实时远程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所监测的信息方便了使用者或服务对象对箱体远程查看控制,确保存储运输质量,通过强制对流循环的换热方式,能够迅速均匀地吸收开盖时大量输入的热量,配合智能控制模块自动控制离心风机的启停,实现精准控温和智能控温,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够自动调控箱内温度,三种自动控温模式可满足不同货品的运输需求,丰富了货品配送种类,自动预警系统提醒更换蓄冷剂与锂电池组,确保箱体能够正常工作,可任意调节开口大小的盖体设计和分隔式蓄冷的空间优化,大大减少了开盖取件时的冷量损失,从而减少了能耗,提高了续航能力,通过结构设计将以上各种功能和效率叠加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功能互补,提高多件联合使用效率,模块化设计使得箱体的定制更加灵活,扩展了产品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盖结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监控恒温物流箱,用于实现了冷链物流的高品质配送、全历程监控、低能耗运行、长续航运输,请参阅图1,包括固定架100、箱盖200和智能控制系统300;

请参阅图1和图2,固定架100具有箱体110、蓄冷剂间120、储物间130、散热翅片140、排水孔150和把手160,具体的,蓄冷剂间120位于箱体110的内壁左侧,用于蓄冷,储物间130位于箱体110的内部右侧,用于储物,散热翅片140位于蓄冷剂间120和储物间130之间,用于加快传热速率,排水孔150开设于箱体110的前侧壁右侧,与储物间130相贯通,把手16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110的左右两侧壁,排水孔150上插接有钮盖,储物间130的内壁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将水疏导置排水孔150位置,用于实现固定架100的搬运,电控间170,所述电控间170安装在所述箱体110的前侧壁左侧,固定架100用于固定安装箱盖200和智能控制系统300;请参阅图1和图3,箱盖200具有柔性锡箔纸210、气凝胶220、软磁铁230、塑胶棒240和硅胶薄膜250,箱盖200安装在固定架100的顶部,具体的,气凝胶220位于柔性锡箔纸210的底部,用于保温,软磁铁230一体成型在气凝胶220的底部前后两侧,用于与强磁铁180磁性吸附连接,塑胶棒240插接与气凝胶220的中部,用于加固整体的结构,硅胶薄膜250固定粘合连接在气凝胶220和软磁铁230的底部,箱盖200为长方形;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智能控制系统300具有控制组件310、离心风机320、显示器330、控制按钮340和通风铜管350,智能控制系统300安装在固定架100上,具体的,所述控制组件310包括电路控制面板、锂电池组、信息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电路控制面板电性输入连接所述锂电池组和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电路控制面板电性输出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离心风机320安装在蓄冷剂间120的内壁前侧,与控制组件310电性连接,显示器330卡接在箱体110的外壁左上角,与控制组件310电性连接,控制按钮340卡接在箱体110的外壁左上角且位于显示器330的下方,与控制组件310电性连接,通风铜管350沿着储物间130的内壁上方环绕架设,在铜管上均匀分布打孔,孔向朝下与水平夹角30°,通过离心风机320鼓风,将蓄冷剂间120内低温空气通过通风铜管350从均匀分布的小孔吹出,电路控制面板为plc控制器;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实现有效的密封作用,具体的,箱体110的顶部的强磁铁180处和箱盖200的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热熔硅胶密封条,两者对应吸引,实现对箱体110的密封。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箱体110两侧设有把手160,箱体110底部有排水孔150与储物室相连,箱体110内部的散热翅片140将箱体110分为储物间130和蓄冷剂间120,使蓄冷剂与储物间130分隔,避免打开箱盖200时蓄冷剂直接暴露在环境温度下所造成了冷量损失,储物间130顶部环绕架设通风铜管350,通风铜管350一端和蓄冷剂间120顶部的离心风机320连通,另一端封口,实现蓄冷剂间120和储物间130的对流换热,箱体正面电控间安装有电路控制面板和锂电池组,并与离心风机320、显示器330、控制按钮340和箱内各传感器相互连接,通过控制按钮340完成开关设备、调换模式、连接网络和屏幕显示操作,通过显示器330显示储物间与蓄冷剂间的温度、锂电池组电量、工作模式。电路控制面板上集成有通信元件,当需要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时,可以与移动端连接,实时上传显示设备内部各种参数,同时也可远程控制装置的运行。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