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梯的钢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996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客梯的钢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客梯的钢绳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电梯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对建筑内部的电梯进行安装的时候,往往需要多种的电梯配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使一整部电梯进行运行。

而牵引电梯运行通常是经过钢绳,钢绳的其中一端的绳头需要固定,由于电梯受重力的因素,因此钢绳的绳头会通过连接组件与弹簧连接,从而起到缓冲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弹簧安装的时候,通常依靠弹簧座对弹簧进行定位,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弹簧座直接固定在安装板上,从而使弹簧座的位置固定,但是电梯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座以及弹簧需要进行检修以及更换的处理,而弹簧座的位置被固定,其难以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客梯的钢绳系统,具有便于更换弹簧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客梯的钢绳系统,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承重梁;水平设置在两承重梁上且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承重梁的长度方向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若干缓冲机构;若干穿设支撑板且分别与缓冲机构相配合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的底端且用于限定钢绳位置的钢绳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下弹簧座、设置在下弹簧座上且套设在支撑杆上的弹簧、设置在弹簧顶部的上弹簧座、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与上弹簧座抵接的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与第一紧固件抵接的第二紧固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下弹簧座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支撑板上且位于相邻下弹簧座之间相对转动连接有与下弹簧座的顶面抵接的限位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推动两相对限位板转动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首先限定下弹簧座的位置,然后推动推动组件,从而使推动组件带动限位板转动,使得限位板能压紧下弹簧座,则下弹簧座的位置没有被固定死,当需要更换下弹簧座或者弹簧时,起到便于更换的效果。且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连接在支撑杆上,通过拆卸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可使弹簧呈自由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两相对设置的缓冲层,若干所述支撑杆位于两缓冲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绳被牵引的过程中,由于受重力的影响,电梯本身会有较大的力,通过缓冲层对电梯进行缓冲,有助于提高电梯承载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弹簧座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呈l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沿着滑槽转动,从而使下弹簧座卡紧在凹槽内,从而限定下弹簧座的位置,下弹簧座为活动连接,拆卸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支撑板上的推动套筒、相对滑动插设在推动套筒上且与限位板抵接的推动套杆、设置在推动套筒内且分别与对应的推动套杆抵接的弹性件,所述推动套筒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板靠近推动套杆的端部设置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板远离下弹簧座时,两限位板相互平行,两推动套杆连接形成的直线垂直于限位板的长度方向,然后推动推动套筒,使推动套筒推动推动套杆,推动套杆会推动限位板转动,由于限位板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板两端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小,因此推动套杆会在推动套筒内滑动,从而使限位板能正常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侧壁靠近顶端处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位于第二紧固件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销插设在支撑杆上,防止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从支撑杆上滑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绳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杆底端且位于支撑柱下方的钢绳套、供钢绳穿设的空腔、设置在钢绳套上且位于空腔内供钢绳缠绕的定位块、位于定位块的下方对缠绕的钢绳定位的定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绳的绳头首先穿过空腔,然后在定位块上绕过,最后通过定位机构将两相互靠近的钢绳固定,防止钢绳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紧在缠绕的钢绳上的第一定位杆、穿设在第一定位杆上用于夹紧钢绳的第二定位杆、设置在第一定位杆上限定第二定位杆位置的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一定位杆呈u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第三紧固件,从而使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将钢绳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上设置有将缠绕的钢绳隔开的第四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紧固件将两端钢绳隔开,从而减少钢绳与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之间的间隙,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同一所述钢绳上的相邻第一定位杆之间设置有连接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链条将相邻的第一定位杆连接,安装过程中,由于位于较高的位置,第一定位杆不会轻易掉落,保证维修或安装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凹槽首先限定下弹簧座的位置,然后推动推动组件,从而使推动组件带动限位板转动,使得限位板能压紧下弹簧座,则下弹簧座的位置没有被固定死,当需要更换下弹簧座或者弹簧时,起到便于更换的效果;

2.钢绳被牵引的过程中,由于受重力的影响,电梯本身会有较大的力,通过缓冲层对电梯进行缓冲,有助于提高电梯承载的舒适度;

3.滑块沿着滑槽转动,从而使下弹簧座卡紧在凹槽内,从而限定下弹簧座的位置,下弹簧座为活动连接,拆卸时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中,1、承重梁;2、支撑柱;3、支撑板;31、凹槽;32、缓冲层;33、滑槽;4、缓冲机构;41、下弹簧座;42、弹簧;43、上弹簧座;44、第一紧固件;45、第二紧固件;46、插销;47、滑块;5、支撑杆;6、钢绳组件;61、钢绳套;62、空腔;63、定位块;7、限位板;8、推动组件;81、推动套筒;82、推动套杆;83、弹性件;9、定位机构;91、第一定位杆;92、第二定位杆;93、第三紧固件;94、第四紧固件;95、连接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客梯的钢绳系统,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承重梁1,连接在两承重梁1上的支撑柱2,支撑柱2呈水平设置,支撑柱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承重梁1的长度方向。

在支撑柱2上连接有支撑板3,为了使整体的缓冲效果更佳,在支撑板3和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缓冲层32,缓冲层32设置有两个,两缓冲层32相对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在支撑板3上连接有若干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4位于两缓冲层32之间。在缓冲机构4上对应穿设有支撑杆5。

缓冲机构4包括连接在支撑板3上的下弹簧座41、连接在下弹簧座41上且套设在支撑杆5上的弹簧42、连接在弹簧42顶部的上弹簧座43、螺纹连接在支撑杆5上且与上弹簧座43抵接的第一紧固件44、螺纹连接在支撑杆5上且与第一紧固件44抵接的第二紧固件45,第二紧固件45位于第一紧固件44的上方,第一紧固件44主要限定支撑杆5的效果,而第二紧固件45则起到锁紧的效果,第一紧固件44和第二紧固件45均为螺栓。上弹簧座43的竖截面呈倒凸字形,下弹簧座41的竖截面呈凸字形,弹簧42卡紧在上弹簧座43的底部和下弹簧座41的顶部。

为了更好的锁定支撑杆5的位置,在支撑杆5的侧壁靠近顶端处穿设有插销46,插销46位于第二紧固件45上方。

参照图3,为了限定下弹簧座41的位置,在支撑板3上开设有供下弹簧座41放置的凹槽31,在下弹簧座41直径较大的侧壁固定有滑块47,在支撑板3上开设有供滑块47滑动的滑槽33,滑槽33呈l字形,滑槽33的上部分为竖直段,滑槽33的下部分为水平段。安装的过程中,滑块47首先竖直运动,然后水平运动,从而使下弹簧座41卡紧在凹槽31内,安装后,下弹簧座41的直径较大的端面的顶面与支撑板3的顶面齐平。

为了进一步限定下弹簧座41的位置,在支撑板3上且位于相邻下弹簧座41之间相对转动连接限位板7,限位板7的底面与下弹簧座41的顶面抵接。当限位板7与下弹簧座41的顶面不抵接时,两限位板7相互平行,且限位板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当限位板7与下弹簧座41抵接时,两限位板7连接形成一直线,且两限位板7相互靠近的端部存在间距。

由于下弹簧座41数量较多,因此多个限位板7转动较为困难。在支撑板3上连接有推动两相对限位板7转动的推动组件8,推动组件8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

推动组件8包括滑动连接在支撑板3上的推动套筒81、相对滑动插设在推动套筒81上且与限位板7抵接的推动套杆82、设置在推动套筒81内且分别与对应的推动套杆82抵接的弹性件83,推动套筒81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推动套杆82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推动套筒81的运动方向,限位板7靠近推动套杆82的端部设置为弧形面。当限位板7与下弹簧座41的顶面不抵接时,两弧形面相互远离,推动套杆82分别与对应的限位板7的一端抵接,逐渐推动推动套筒81,推动套筒81的底部在支撑板3上滑动,推动套筒81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板7会转动,因此限位板7两端相互逐渐靠近,从而使推动套杆82伸入推动套筒81内,进而压缩弹性件83,直至两推动套杆82、两限位板7形成一条直线。

参照图5,在支撑杆5的底端连接有钢绳组件6,钢绳组件6用于限定钢绳的位置。

钢绳组件6包括连接在支撑杆5底端且位于支撑柱2(参照图1)下方的钢绳套61、供钢绳穿设的空腔62、固定在钢绳套61上且位于空腔62内供钢绳缠绕的定位块63、位于定位块63的下方对缠绕的钢绳定位的定位机构9,钢绳的绳头一端伸入空腔62内且位于定位块63的其中一侧,然后绕过定位块63从重新伸入空腔62内且位于定位块63的另一侧,最后将定位机构9连接在两端钢绳上,从而限定钢绳绳头的位置。

参照图4,定位机构9包括卡紧在缠绕的钢绳上的第一定位杆91、穿设在第一定位杆91上用于夹紧钢绳的第二定位杆92、螺纹旋合在第一定位杆91上限定第二定位杆92位置的第三紧固件93,第一定位杆91呈u字形,将两段钢绳伸入第一定位杆91和第二定位杆92之间,转动第三紧固件93,从而使第二定位杆92不断靠近第一定位杆91,使钢绳卡紧在第一定位杆91和第二定位杆92之间。

为了更好的限定钢绳的位置,第一定位杆91和第二定位杆92上连接有第四紧固件94,通过第四紧固件94将缠绕的钢绳隔开。位于同一钢绳上的相邻第一定位杆91之间连接有连接链条95,当安装的过程中,第一定位杆91不会随意从高处坠下。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下弹簧座41放置在凹槽31内,使滑块47沿着滑槽33转动,从而限定滑块47和滑槽33的位置,推动推动套筒81,推动套筒81同步使推动套杆82运动,从而使限位板7转动,限位板7抵接在下弹簧座41上,则下弹簧座41活动连接在凹槽31内,当需要对下弹簧座41拆卸时,便于将下弹簧座41从凹槽31内拿出进行更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