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泥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4045发布日期:2020-10-02 09:1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柔性泥浆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泥浆容器。



背景技术:

在桩基础钻孔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泥浆,需要制作泥浆池对其进行存放,但是部分施工区域由于地下管道复杂无法制作泥浆池,或是短期施工情况下制作泥浆池投入成本高。传统的泥浆袋使用尼龙绳绑扎的封口方式不牢固,泥浆进出速率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泥浆容器,能够控制泥浆进出速率,且封口方式稳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泥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具有调节泥浆流入速率的第一阀门和具有调节泥浆流出速率的第二阀门,容器本体设有抽浆口和送浆口,抽浆口连接有第一阀门,送浆口连接有第二阀门,容器本体为柔性材质。

在容器本体的抽浆口和送浆口连接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的大小能够控制泥浆的进出速率,且封口方式更牢固。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柔性泥浆容器还包括连第一连接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容器本体对应抽浆口的一端外套有第一连接环,且该端口处设有压合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第一翻边;容器本体对应送浆口的一端外套有第二连接环,且该端口处设有压合于第二连接环和第二阀门之间的第二翻边。安装时,将容器本体的抽浆口一端糅合变小,并将该端口穿过第一连接环后将端口处向上翻并形成第一翻边,之后将第一翻边压紧在第一连接环和第一阀门之间实现固定,使结构更稳固且便于拆装;同理,将容器本体设有送浆口的一端夹紧在第二连接环和第二阀门之间。

进一步的是,第一连接环、第一翻边和第一阀门之间均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环、第二翻边和第二阀门之间均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更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是,第一连接环和第一阀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第一翻边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为通孔,第一连接环、第一翻边和第一阀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二连接环和第二阀门对应的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第二翻边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为通孔,第二连接环、第二翻边和第二阀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一阀门、第一连接环环和容器本体采用螺栓固定方式,第二阀门、第二连接环环和容器本体采用螺栓固定方式,结构更稳固且便于拆装。

进一步的是,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有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孔围绕第一连接环的轴线周向均匀布置,多个第二连接孔围绕第二连接环的轴线周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是,容器本体为圆柱体状,抽浆口和送浆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是,容器本体为防水帆布材质。容器本体采用防水帆布材质,耐磨性好,抗拉性好,不易破损渗漏。

进一步的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设有调节阀门开合大小的手柄。通过手柄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大小,操作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容器本体的抽浆口和送浆口连接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的大小能够控制泥浆的进出速率,且封口方式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柔性泥浆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柔性泥浆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柔性泥浆容器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容器本体,110.抽浆口,120.送浆口,20.第一阀门,30.第二阀门,40.第一连接环,50.第二连接环,60.第一连接孔,70.第二连接孔,80.手柄,90.泥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柔性泥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具有调节泥浆流入速率的第一阀门20和具有调节泥浆流出速率的第二阀门30,容器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抽浆口110和送浆口120,抽浆口110连接有第一阀门20,送浆口120连接有第二阀门30,容器本体10为柔性材质。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两泥浆管90分别卡入第一阀门20和第二阀门30位置,开始抽浆或送浆,并通过调节两端阀门控制泥浆的进出速率,且封口方式更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采用防水帆布材质,耐磨性好,抗拉性好,不易破损渗漏。容器本体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耐磨的软性材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阀门20和第二阀门30均设有调节阀门开合大小的手柄80,通过手柄80调节第一阀门20和第二阀门30的大小,操作更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泥浆容器还包括连第一连接环40和第二连接环50,容器本体10对应抽浆口110的一端外套有第一连接环40,且该端口处设有压合于第一连接环40和第一阀门20之间的第一翻边(附图未标识);容器本体10对应送浆口120的一端外套有第二连接环50,且该端口处设有压合于第二连接环50和第二阀门30之间的第二翻边(附图未标识)。安装时,将容器本体10的抽浆口110一端糅合变小,并将该端口穿过第一连接环40后将端口处向上翻并形成第一翻边,之后将第一翻边压紧在第一连接环40和第一阀门20之间实现固定,使结构更稳固且便于拆装;同理,将容器本体10设有送浆口120的一端夹紧在第二连接环50和第二阀门30之间,使结构更稳固且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前,该容器本体10呈圆柱体状,抽浆口110和送浆口120对称设置在两端。安装后,则如图2所述,容器本体10靠近抽浆口110和送浆口120的一端则呈锥体状,该容器本体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环40、第一翻边和第一阀门20之间均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60,第二连接环50、第二翻边和第二阀门30之间均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连接孔70。且第一连接环40和第一阀门20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60均为螺纹孔,第一翻边对应的第一连接孔60为通孔,第一连接环40、第一翻边和第一阀门2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二连接环50和第二阀门30对应的第二连接孔70均为螺纹孔,第二翻边对应的第二连接孔70为通孔,第二连接环50、第二翻边和第二阀门3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一阀门20、第一连接环40环和容器本体10采用螺栓固定方式,第二阀门30、第二连接环50环和容器本体10采用螺栓固定方式,结构更稳固且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孔60和第二连接孔70均有八个,八个第一连接孔60围绕第一连接环40的轴线周向均匀布置,第一阀门20和第一翻边上的第一连接孔60也相应设置;八个个第二连接孔70围绕第二连接环50的轴线周向均匀布置,第一阀门20和第一翻边上的第一连接孔60也相应设置。第一连接孔60和第二连接孔7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三个以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布置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