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5495发布日期:2020-10-20 13:1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



背景技术:

为适应光伏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往往需要在变电站内安装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而现有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采用两个二十尺的集装箱,由于两个二十尺的集装箱在安装过程中,由于两个集装箱为相互独立的安装结构,增大了整体的安装空间,不利于其他设备的安装,从而使大大降低了整体的空间利用率,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且两个二十尺的集装箱在运输时,也需要额外的增加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能简化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箱体的占地空间,提高整个储能站的空间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包括第一箱体、转接板和用于放置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将第一箱体分隔成用于放置储能变流器的第一腔体,以及用于放置升压变压器的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的容积大于第二箱体的容积,所述转接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当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相连时,所述竖直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水平部与第二箱体相连,当第二箱体设置在第一腔体时,所述水平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竖直部与第二箱体相连,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通孔,所述第二箱体通过通孔装入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与通孔相配合的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竖直部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箱体上,所述水平部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的安装第二箱体上。

优选的,所述转接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竖直隔板上设有水平隔板,且所述水平隔板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水平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内均安装有一组升压变压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转接板实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快速连接,当需要组装形成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时,通过转接板的竖直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水平部与第二箱体相连,当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需要运输移动时,通过水平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竖直部与第二箱体相连,将第二箱体放置在第一箱体内,实现缩短了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的长度,因此,只需改变转接板的安装方式,就可以快速的对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进行安装和运输的转化,能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现场组装,使其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由于将第二箱体内的升压变压器统一放置在第一箱体的第二腔体内,从而减少了第二箱体的长度,因此相对于现有两个二十尺的集装箱,能大大的降低整体的体积,从而优化了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在变电站的占地面积,提高了使用效果,通孔的设置能提高第二箱体装入第一箱体内的工作强度,使用效果好,另外,在现场安装过程中,能将储能变流器的快速吊装至第一腔体的指定安装位置,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相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箱体在第一腔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箱体、11竖直隔板、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14水平隔板、15第三腔体、16第四腔体、17通孔、18密封板、2转接板、21水平部、22竖直部、23第一螺栓、24第二螺栓、3第二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包括第一箱体1、转接板2和用于放置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箱体3,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有竖直隔板11,所述竖直隔板11将第一箱体1分隔成用于放置储能变流器的第一腔体12,以及用于放置升压变压器的第二腔体13,且第一腔体12的容积大于第二箱体3的容积,所述转接板2包括水平部21和竖直部22,当第二箱体3与第一箱体1相连时,所述竖直部22与第一箱体1相连,所述水平部21与第二箱体3相连,当第二箱体3设置在第一腔体12时,所述水平部21与第一箱体1相连,所述竖直部22与第二箱体3相连。

通过转接板2实现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3的快速连接,当需要组装形成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时,通过转接板2的竖直部22与第一箱体1相连,所述水平部21与第二箱体3相连,当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需要运输移动时,通过水平部21与第一箱体1相连,所述竖直部22与第二箱体3相连,将第二箱体3放置在第一箱体1内,实现缩短了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的长度,因此,只需改变转接板2的安装方式,就可以快速的对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进行安装和运输,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由于将第二箱体内的升压变压器统一放置在第一箱体的第二腔体内,从而减少了第二箱体的长度,因此相对于现有两个二十尺的集装箱,能大大的降低整体的体积,从而优化了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在变电站的占地面积,提高了使用效果,通孔的设置能提高第二箱体装入第一箱体内的工作强度,使用效果好,另外,在现场安装过程中,能将储能变流器的快速吊装至第一腔体的指定安装位置,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

所述竖直部22通过第一螺栓23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箱体1上,所述水平部21通过第二螺栓24可拆卸的安装第二箱体3上,第一螺栓23和第二螺栓24安装拆卸方便,能实现转接板2的快速转换安装,无需增加额外的零件就能快速的实现安装,所述转接板2为一体式结构,能简化整个转接板2的安装工艺,提高转接板2的强度,避免水平部21和竖直部22的分离,提高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3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竖直隔板11上设有水平隔板14,且所述水平隔板14位于第二腔体13内,所述水平隔板14将第二腔体13分隔成第三腔体15和第四腔体16,所述第三腔体15和第四腔体16内均安装有一组升压变压器,能提高整个第二腔体13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升压变压器分别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3内安装的储能变流器连接,提高了使用效果,另外,为了提高第一箱体整体的吊装,密封板通过螺杆安装在第一箱体上,且螺杆的顶端设有吊环。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转接板和用于放置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将第一箱体分隔成用于放置储能变流器的第一腔体,以及用于放置升压变压器的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的容积大于第二箱体的容积,所述转接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当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相连时,所述竖直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水平部与第二箱体相连,当第二箱体设置在第一腔体时,所述水平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竖直部与第二箱体相连,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通孔,所述第二箱体通过通孔装入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与通孔相配合的密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箱体上,所述水平部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的安装第二箱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隔板上设有水平隔板,且所述水平隔板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水平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内均安装有一组升压变压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包括第一箱体、转接板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竖直隔板,竖直隔板将第一箱体分隔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转接板实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快速连接,当需要组装形成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时,通过转接板的水平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竖直部与第二箱体相连,当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需要运输移动时,通过竖直部与第一箱体相连,所述水平部与第二箱体相连,将第二箱体放置在第一箱体内,实现缩短了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的长度,因此,只需改变转接板的安装方式,就可以快速的对整个储能站逆变升压集装箱进行安装和运输,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俞辰颖;戚奇峰;高亚栋;金国胜;尹康;周盈;吴祖咸;方瑜;黄昕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2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