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裹盛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3605发布日期:2020-11-19 19:2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裹盛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行业,尤其涉及一种包裹盛接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在包裹分拣、包裹投放等流水化的工作中,利用机器人完成,可以大大降低时间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往往需要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包裹投递。

然而,在任务热门区域中,有较多的机器人在该区域工作,易发生包裹投放过快,而在下方接收包裹的工作人员速度跟不上,但机器人一直在上方不断地投放,造成包裹在下方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裹盛接装置,为解决机器人在投放时,出现包裹打包速度跟不上投放速度的问题,防止包裹在下方接收处堆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裹盛接装置,包括:包裹投放口,滑槽,包裹盛接口,包裹阻挡板和轴承;

所述滑槽倾斜设置,所述包裹投放口设于滑槽的上端,所述包裹盛接口设于滑槽的下端,在所述包裹盛接口处设有伸出包裹盛接口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用于供轴承穿过的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所述包裹阻挡板下边缘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第二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轴承穿耳的一端;所述轴承依次穿过第一轴承穿耳、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二轴承穿耳将所述包裹阻挡板下边缘与所述滑槽连接,且所述包裹阻挡板可绕轴承翻动;所述包裹盛接口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包裹阻挡板在包裹盛接口处固定的固定钩。

优选地,所述包裹盛接装置还包括缓冲帘和用于固定缓冲帘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两根垂直固定杆和一根水平固定杆,形成“π”字形且垂直设于所述包裹投放口与所述包裹盛接口之间,所述缓冲帘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水平固定杆。

更优选地,所述缓冲帘可采用橡胶帘。

优选地,所述滑槽两侧的挡板与滑槽底部的槽面之间通过斜面连接,连接处与挡板和槽面各形成一个夹角。

优选地,所述包裹阻挡板远离所述包裹盛接口的一侧,且在远离所述轴承的一侧(即上边缘)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固定钩的固定槽,及用于固定钩穿过的缺口;所述固定钩钩挂在固定槽内,缺口比固定槽更靠近包裹阻挡板上边缘的中部,并且,轴承长度减去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的间距所得的差,大于等于缺口与固定槽之间的距离。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槽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包裹盛接口两侧的固定钩之间的距离。

更优选地,所述缺口位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位于靠近第二固定槽的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深度小于固定钩张开的最大距离。

优选地,所述包裹阻挡板垂直方向边缘的一侧设有用于抓握和/或移动包裹阻挡板的把手。

优选地,所述包裹阻挡板上边缘和下边缘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包裹盛接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裹阻挡板上边缘或下边缘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轴承靠近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为凸起块,且所述凸起块的纵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穿耳或所述第二轴承穿耳的孔的面积。

更优选地,所述凸起块为扁柱形,如扁六角柱形,扁方柱形等。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另一端,在第二轴承穿耳外侧套设有固定件。

更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另一端采用螺纹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采用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包裹盛接装置,通过包裹阻挡板和轴承的配合实现包裹阻挡板可进行上下翻转,解决机器人在投放时,出现包裹打包速度跟不上投放速度的问题,防止包裹在下方接收处堆积;使用缓冲帘与缓冲帘固定架实现包裹下滑的速度减缓,减少包裹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不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被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被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包裹阻挡板上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包裹阻挡板下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1-包裹投放口;2-滑槽;3-固定架;4-包裹盛接口;5-包裹阻挡板;31-缓冲帘;41-固定钩;42-第二轴承穿耳;43-轴承;51-第二固定槽;52-缺口;53-第一固定槽;5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包裹盛接装置包括包裹投放口1,滑槽2,包裹盛接口4,包裹阻挡板5和轴承43。

所述滑槽2倾斜设置,所述包裹投放口1设于滑槽2的上端,所述包裹盛接口4设于滑槽2的下端,在所述包裹盛接口4处设有伸出包裹盛接口4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用于供轴承43穿过的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42;所述包裹阻挡板5下边缘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第二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轴承穿耳的一端;所述轴承43依次穿过第一轴承穿耳、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二轴承穿耳42将所述包裹阻挡板5下边缘与所述滑槽2连接,且所述包裹阻挡板5可绕轴承43翻动;所述包裹盛接口4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包裹阻挡板5在包裹盛接口4处固定的固定钩41。

所述包裹盛接装置还包括缓冲帘31和用于固定缓冲帘31的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包括两根垂直固定杆和一根水平固定杆,形成“π”字形且垂直设于所述包裹投放口1与所述包裹盛接口4之间,所述缓冲帘31固定于所述水平固定杆。所述缓冲帘31可采用橡胶帘。所述滑槽2两侧的挡板与滑槽2底部的槽面之间通过斜面连接,连接处与挡板和槽面各形成一个夹角。

所述包裹阻挡板5远离所述包裹盛接口4的一侧,且在远离所述轴承的一侧(即上边缘)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固定钩41的固定槽,及用于固定钩41穿过的缺口52;所述固定钩41钩挂在固定槽内,缺口53比固定槽更靠近包裹阻挡板5上边缘的中部,并且,轴承长度减去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42距离所得差,大于等于缺口与固定槽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槽包括第一固定槽53和第二固定槽51,所述第一固定槽53与第二固定槽5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包裹盛接口4两侧的固定钩41之间的距离。

所述缺口52位于第一固定槽53和第二固定槽51之间的位置。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缺口52位于靠近第二固定槽51的位置。

所述第一固定槽53与第二固定槽51的深度小于固定钩41张开的最大距离。

所述包裹盛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如下:

开始使用时: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固定槽深度小于等于固定钩41张开的最大距离,使用时,将包裹阻挡板5推向滑槽2,此时,挂钩伸出固定槽,拉动把手54,使固定钩41处于缺口52位置,如图2所示,翻转包裹阻挡板5将其放下,将包裹盛接口4暴露,如图3和图4所示,因为缺口52的存在,包裹阻挡板5的转动不会受到固定钩41的阻挡,将盛接包裹的袋子置于包裹盛接口4,开始工作。

使用结束后,反向转动包裹阻挡板5,使固定钩41与缺口52对齐,如图2所示,将包裹阻挡板5贴靠在包裹盛接口4上,推动包裹盛接口4,使固定钩41处于第二固定槽51的位置,去除外力,固定钩41勾住第二固定槽51,固定包裹阻挡板5,如图1b所示。

所述包裹阻挡板5垂直方向边缘的一侧设有用于抓握和/或移动包裹阻挡板5的把手54。所述包裹阻挡板5上边缘和下边缘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包裹盛接口4的宽度。所述轴承43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裹阻挡板5较长的两侧的长度。

所述轴承43靠近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为凸起块,且所述凸起块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穿耳和所述第二轴承穿耳42的孔的面积。所述轴承43的另一端,在第二轴承穿耳外侧套设有固定件。

所述凸起块为扁柱形,如扁六角柱形,扁方柱形等。

所述轴承43的另一端采用螺纹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采用螺母。

在一种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所述包裹盛接装置不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后,由上翻包裹阻挡板5阻挡包裹继续滑落,所述包裹盛接装置如图3所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再经缓冲帘31减缓速度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所述包裹盛接装置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再经缓冲帘31减缓速度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后,由上翻包裹阻挡板5阻挡包裹继续滑落,所述包裹盛接装置如图2所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