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9720发布日期:2021-02-20 16:2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化设备以逐渐取代人工操作,包装设备也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供料结构是包装设备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以输送包装物料,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一般设置有供料辊及张紧辊,通过张紧辊等张紧结构使贴膜等物料张紧,现有的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在使用时,张紧辊与供料辊之间的距离调节较为不便,不便于对物料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且现有的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在使用时,不能对供料辊上的物料进行限位,供料过程中物料容易在供料辊上滑动,从而影响供料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现有的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的供料辊固定安装于电机转轴外侧,供料辊不能单独从装置供料结构上取下,不便于工人取放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包括底座、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板,且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与螺管之间的底座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第一安装板,且第一转轴的外侧套设有供料辊,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均匀安装有限位卡块,所述供料辊的内侧均匀设置有与限位卡块相互配合的安装卡槽,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电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第二安装板,且第二转轴的外侧安装有张紧辊,所述底座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5]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套设有两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皆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皆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靠近限位盘的一端安装有安装卡片,且安装卡片远离拉杆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与限位卡块相互配合的固定卡槽,所述通孔远离安装卡片的一端皆安装有拉板,且通孔的外侧皆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皆与拉板连接,且复位弹簧远离拉板的一端皆与限位盘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螺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轴承的一端与螺管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螺管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套设有海绵
套。
[0008]
优选的,所述限位卡块设置有四组,且相邻限位卡块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0009]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支脚,且支脚的底部皆安装有防滑垫。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该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安装有第一轴承、连接杆、螺杆和螺管,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杆,使得螺杆通过螺纹在螺管内部移动,螺杆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安装板一起移动,即可对供料辊与张紧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能对物料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较为便捷;
[0012]
2、该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在第一转轴的外侧安装有限位卡块,并在供料辊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卡块相互配合的安装卡槽,将第一转轴插入供料辊内部,使限位卡块卡入安装卡槽内,即可将供料辊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供料辊能够单独从装置上取下,从而便于工人将物料放置于供料辊的外侧;
[0013]
3、该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安装有两组限位盘,并在限位盘上安装有安装卡片、拉板、复位弹簧和拉杆,将两组限位盘安装于第一转轴的外侧,不仅可对供料辊进行夹持,将供料辊夹持、固定于第一转轴的外侧,还可对供料辊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供料辊外侧的物料从供料辊上滑落,从而能够确保供料过程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板俯视剖视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板俯视剖视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盘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料辊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轴主视示意图。
[0020]
图中:1、底座;2、第一安装板;3、限位盘;4、供料辊;5、限位卡块;6、第一转轴;7、安装卡槽;8、滑槽;9、第二安装板;10、第二转轴;11、张紧辊;12、第一轴承;13、连接杆;14、螺管;15、螺杆;16、控制面板; 17、电机;18、安装卡片;19、拉板;20、复位弹簧;21、拉杆;22、第二轴承;23、通孔;24、固定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包装设备用自动供料结构,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9,底座1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且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螺管14,螺管14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杆15,第一安装板2与螺管14之间的底座1上设置有滑槽8,且滑槽8通过滑块安装有第二安装板9,第一安装板2一侧的顶部安装有
电机17,此处电机17 型号可为y90s-2,且电机17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穿过第一安装板2,且第一转轴6的外侧套设有供料辊4,第一转轴6的外侧均匀安装有限位卡块5,供料辊4的内侧均匀设置有与限位卡块5相互配合的安装卡槽7,第二安装板9靠近电机1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轴承22,且第二轴承2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穿过第二安装板9,且第二转轴10的外侧安装有张紧辊11,底座1远离第一安装板2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16,控制面板16 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3]
在本实施中:
[0024]
进一步的,第一转轴6的外侧套设有两组限位盘3,限位盘3靠近第二安装板9的一侧皆设置有通孔23,且通孔23的内部皆安装有拉杆21,拉杆21靠近限位盘3的一端安装有安装卡片18,且安装卡片18远离拉杆2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与限位卡块5相互配合的固定卡槽24,通孔23远离安装卡片18 的一端皆安装有拉板19,且通孔23的外侧皆套设有复位弹簧20,复位弹簧20 的一端皆与拉板19连接,且复位弹簧20远离拉板19的一端皆与限位盘3连接,将两组限位盘3安装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不仅可对供料辊4进行夹持,将供料辊4夹持、固定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还可对供料辊4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供料辊4外侧的物料从供料辊4上滑落,从而能够确保供料过程的正常进行。
[0025]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板9靠近螺管1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12,且第一轴承12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远离第一轴承12的一端与螺杆15连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杆15,使得螺杆15通过螺纹在螺管14内部移动,螺杆15通过连接杆13带动第二安装板9一起移动,即可对供料辊4与张紧辊 1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能对物料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较为便捷。
[0026]
进一步的,螺杆15远离第一安装板2的一端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套设有海绵套,便于转动螺杆15。
[0027]
进一步的,限位卡块5设置有四组,且相邻限位卡块5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0028]
进一步的,底座1底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支脚,且支脚的底部皆安装有防滑垫,防滑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底座1的稳定性。
[0029]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装置接通电源,工人可先拉动拉板19,使得拉板19通过拉杆21拉动安装卡片18,从而使固定卡槽24远离限位卡块5,解除限位卡块5对限位盘3的限位,即可将限位盘3从第一转轴6外侧取下,然后工人可将供料辊4从限位盘3外侧取下,将物料绕设于供料辊4的外侧,供料时,将供料辊4套设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使得第一转轴6外侧的限位卡块5插入供料辊4内侧的安装卡槽7内,然后将限位盘3套设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使得限位卡块5卡入安装卡片18上的固定卡槽24内,通过限位卡块5对限位盘3 限位,即可将限位盘3固定在第一转轴6的外侧,将两组限位盘3固定于供料辊4的两端,即可通过限位盘3将供料辊4夹持、固定,并可通过限位盘3对供料辊4上的物料进行限位,防止物料在供料过程中从供料辊4外侧滑落,确保供料过程的正常进行,供料时,通过控制面板16启动电机17,电机17带动第一转轴6转动,第一转轴6外侧的限位卡块5带动供料辊4转动,即可进行供料,通过张紧辊11贴合于物料外侧,可对物料进行张紧,需要对物料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时,工人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杆15,使得螺杆15通过螺纹在螺管14内部移动,螺杆15带动连接杆13一起移动,使得连接杆13推动或拉动第二安装板9在滑槽8上滑动,第二安装板9带动张紧辊11移动,即可对供料辊4与张紧辊1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能对物料的张紧度进行
调节。
[0030]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