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3104发布日期:2020-05-22 16:3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升降机是一种多功能升降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导轨式、曲臂式,剪叉式、链条式、装卸平台等。升降机通常被用于救援和装修。

中国专利cn201721404297.3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其具有轿厢本体,轿厢本体上端角落处和下端角落处均设置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压板、底板、固定板、固定螺栓、支撑板、粘滞阻尼器、第一压缩弹簧、缓冲垫和缓震垫,底板固定设置在轿厢本体的顶端和底端。

在上述专利文件中,减震组件中的底板与轿厢本体固定连接,因而,若是升降机闲置的时候,减震组件会和升降机一起裸露在外,难免会使减震组件受到磕碰或者磨损,从而会缩短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缩短升降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解决了上述专利文件公开的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底板,其中,所述底板通过一对连接组件与所述轿厢本体的上端或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一对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上对应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手柄;

连杆组件,所述手柄能够驱动所述连杆组件运动;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腔体侧壁上的固定板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轿厢本体上对应的小通孔后伸入所述底板上对应的安装槽内,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锁定组件相连,以将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手柄的上部;

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手柄的下部上;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手柄的的中部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枢接在位于所述连接杆中部的圆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板的一端连接有t型杆,所述圆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接杆,所述t型杆的竖杆与所述圆板相连,所述t型杆的横杆与所述固定板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插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圆板相连,所述插接杆的另一端能够穿过对应的小通孔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插接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插接杆相垂直的短杆,所述短杆的端部设有球头,一对球头能够与所述锁定组件卡合连接,以将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对卡合组件,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插接杆的两侧,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半球形卡头和第一弹簧,所述半球形卡头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位于所述安装槽对应侧壁上的沉孔的底壁相连,且所述半球形卡头与所述沉孔滑动配合,所述半球形卡头的外周面能够抵挡在所述球头的外侧上,以将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t型杆的横杆与所述滑槽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橡胶垫,所述插接杆的内端能够抵压在所述橡胶垫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盖体,且所述盖体的顶端具有锥形操作头,所述锥形操作头的大端与所述盖体的顶面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顶盖和设置在所述顶盖下端的端轴,所述锥形操作头的大端与所述顶盖的顶面相连,所述顶盖与所述腔体螺纹配合,所述端轴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包括内圈体,所述内圈体嵌设在位于所述腔体侧壁上的环形槽内,且所述内圈体的外周的中部开设有环形腔,所述内圈体的内周上设有一对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端部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凸,所述环形凸的顶部抵靠在所述端轴的侧面上。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减震组件中的底板与轿厢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因而使得升降机在闲置的时候,可以将减震组件拆下,将减震组件单独存放,防止减震组件被磕碰,从而能够延长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升降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g处的放大视图。

图3为图2中h处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中i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2中k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中:手柄1,连杆组件2,第一摆杆21,第二摆杆22,连杆23,连接杆3,圆板31,t型杆32,第一导向槽321,插接杆33,短杆34,球头35,半球形卡头4,第一导向轴41,第一弹簧5,密封圈6,内圈体61,环形板62,环形凸63,轿厢本体10,腔体101,环形槽1011,小通孔102,底板20,安装槽2011,沉孔20111,固定板30,滑槽301,第二导向槽3011,基板302,凸板303,第二弹簧40,橡胶垫50,盖体60,锥形操作头601,顶盖602,端轴603,第二导向轴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轿厢本体10,所述轿厢本体10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底板20,其中,所述底板20通过一对连接组件与所述轿厢本体10的上端或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一对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底板20的两侧,且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10上对应的腔体101内,因而使得升降机在闲置的时候,可以将减震组件拆下,将减震组件单独存放,防止减震组件被磕碰,从而能够延长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升降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机构、连杆组件2和连接杆3,所述驱动机构为手柄1;所述手柄1能够驱动所述连杆组件2运动;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腔体101侧壁上的固定板30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轿厢本体10上对应的小通孔102后伸入所述底板20上对应的安装槽2011内,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011内的锁定组件相连,以将所述底板20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10上。

如图3所示,所述连杆组件2包括第一摆杆21、第二摆杆22和连杆23,所述第一摆杆21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固定板30上,所述第一摆杆21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手柄1的上部;所述第二摆杆22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固定板30上,所述第二摆杆22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手柄1的下部上;所述连杆23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手柄1的的中部上,所述连杆23的另一端枢接在位于所述连接杆3中部的圆板3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板31的一端连接有t型杆32,所述圆板31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接杆33,所述t型杆32的竖杆与所述圆板31相连,所述t型杆32的横杆与所述固定板30的滑槽301滑动配合,所述插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圆板31相连,所述插接杆33的另一端能够穿过对应的小通孔102伸入所述安装槽2011内,且所述插接杆33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插接杆33相垂直的短杆34,所述短杆34的端部设有球头35,一对球头35能够与所述锁定组件卡合连接,以将所述底板20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0包括基板302,所述基板302的一侧与所述腔体101的侧壁相连,所述基板302的另一侧设有凸板303,所述滑槽301开设在所述凸板303的中部,且所述滑槽301的底壁位延伸至所述基板302内,所述第一摆杆21、第二摆杆22的外端均枢接在所述基板302上。

如图4所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对卡合组件,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插接杆33的两侧,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半球形卡头4和第一弹簧5,所述半球形卡头4通过所述第一弹簧5与位于所述安装槽2011对应侧壁上的沉孔20111的底壁相连,且所述半球形卡头4与所述沉孔20111滑动配合,所述半球形卡头4的外周面能够抵挡在所述球头35的外侧上,以将所述底板20安装在所述轿厢本体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半球形卡头4端部的第一导向轴41上,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沉孔20111底壁上的第二导向轴70上。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需要将减震组件卸下的话,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手柄1,使手柄1带动第一摆杆21和第二摆杆22发生摆动,在连杆23的联动作用下,使连接杆3移动,从而使插接杆33的内端与安装槽2011脱离,以将减震组件从轿厢本体10上卸下,对减震组件进行单独地存放。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t型杆32的横杆与所述滑槽301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0,具体是,所述第二弹簧40的一端与位于所述t型杆32的横杆上的第一导向槽321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二弹簧40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滑槽301底壁上的第二导向槽3011的底壁相连,由于设置了第二弹簧40,因而便于使手柄1进行复位。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安装槽2011的底壁上设有橡胶垫50,所述插接杆33的内端能够抵压在所述橡胶垫50上,从而不仅增大了插接杆33与安装槽2011之间的摩擦力,使底板20与轿厢本体10之间连接更牢靠,而且还能够防止插接杆33的端部与安装槽2011的底壁之间发生硬性碰撞,从而能够防止插接杆33发生磨损。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腔体10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盖体60,盖体60的设置防止手柄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使底板20与轿厢本体10之间连接不可靠,且所述盖体60的顶端具有锥形操作头601,所述锥形操作头601的大端与所述盖体60的顶面相连,由于设置了锥形操作头601,因而便于对盖体60进行操作。

实施例五: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盖体60包括顶盖602和设置在所述顶盖602下端的端轴603,所述锥形操作头601的大端与所述顶盖602的顶面相连,所述顶盖602与所述腔体101螺纹配合,所述端轴603与所述腔体10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6,由于设置了密封圈6,因而能够防止灰尘进入腔体101中,从而能够避免连接组件使用不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6包括内圈体61,所述内圈体61嵌设在位于所述腔体101侧壁上的环形槽1011内,且所述内圈体61的外周的中部开设有环形腔611,所述内圈体61的内周上设有一对环形板62,所述环形板62的端部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凸63,所述环形凸63的顶部抵靠在所述端轴603的侧面上,当将盖体60安装在腔体101上时,会下压密封圈6,使环形凸63向外扩张,使盖体60与腔体101之间的密封性增强。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对属于本发明整体构思,而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动,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