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5808发布日期:2020-10-31 10:2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回转驱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高空车包括底座改装总成、中心回转及工作上装。工作上装的功能包括变幅升降及伸缩臂伸缩,中心回转的功能为旋转工作上装,使其具有360°旋转工作空间。

该种车载高空车在狭窄区域进行单边作业时,中心回转旋转后工作上装的左侧边缘会有部分超过车体的左侧边缘,导致在极端狭小的作业空间内无法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采用双回转结构,解决现有的车载高空车无法在极端狭小的作业空间内进行作业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包括:

双回转体,其第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其第二端与工作上装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双回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工作上装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工作上装相对于所述双回转体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的传动作用实现底座与双回转体之间、双回转体与工作上装之间的双回转,使得工作上装的回转半径减小,优化工作空间,比现有的车载高空车更加能够适应狭窄街道等苛刻的工作条件,解决现有的车载高空车无法在极端狭小的作业空间内进行作业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传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可以分别作为主动传动部和被动传动部进行联动传动,使用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对双回转体实现双回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蜗轮蜗杆组件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以带动所述双回转体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双回转体内,以通过所述双回转体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动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蜗轮蜗杆组件的转动作用带动双回转体转动,同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的转动作用带动第二转动装置动作,实现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的联动,使得双回转体转动时工作上装也同时实现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所述第一蜗杆转动并带动所述双回转体绕所述第一蜗轮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蜗杆设置在第一蜗轮上且两者相互啮合,使得第一蜗杆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第一蜗轮上转动时,双回转体将绕第一蜗轮转动,实现对双回转体的传动作用,使得双回转体相对底座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链条和通过所述链条传动连接的第一链轮盘和第二链轮盘,所述第一链轮盘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盘与所述工作上装固定连接;

所述双回转体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链轮盘相对于所述双回转体反向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双回转体在蜗轮蜗杆组件的作用下转动时,将带动双回转体内的第二链轮盘转动,使得工作上装相对于双回转体反向转动,实现双回转体和工作上装的360度全回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工作上装固定连接;

所述双回转体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相对于所述双回转体反向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双回转体在蜗轮蜗杆组件的作用下转动时,双回转体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齿轮传动至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带动工作上装转动,实现双回转体和工作上装的360度全回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齿轮柱组件,所述齿轮柱组件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以带动所述双回转体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齿轮柱组件实现双回转体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柱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柱和第二齿轮柱,所述第二齿轮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柱转动并带动所述双回转体绕所述第二齿轮柱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柱和第四齿轮柱,所述第三齿轮柱与所述第一齿轮柱啮合,所述第四齿轮柱与所述工作上装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齿轮柱带动所述第三齿轮柱和第四齿轮柱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双回转体的转动并带动工作上装实现转动,通过齿轮柱组件和第二传动装置实现双回转体和工作上装的相对反向旋转,达到联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二蜗轮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所述第二蜗杆转动并带动所述双回转体绕所述第二蜗轮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蜗轮和第三蜗杆,所述第三蜗轮与所述双回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蜗杆与所述工作上装连接,所述第三蜗杆转动并带动所述工作上装绕所述第三蜗轮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两套蜗轮蜗杆进行独立传动,分别实现双回转体和工作上装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减速机组件和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组件与所述双回转体连接以带动所述双回转体绕所述回转支承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减速机组件的驱动作用,使得减速机组件绕回转支撑旋转,减速机组件与双回转体连接,因此可以带动双回转体转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的车载高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的车载高空车作业时的左侧边缘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回转高空车的作业时的左侧边缘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普通高空车;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回转高空车的工作幅度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普通高空车在伸缩臂全伸状态下上装重心距离底盘中轴面的距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回转高空车在伸缩臂全伸状态下上装重心距离底盘中轴面的距离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的双回转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0中双回转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蜗轮蜗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蜗轮蜗杆组件和第三蜗轮蜗杆组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工作上装;11-中心回转;12-底座改装总成;13-车体;14-第一蜗轮蜗杆组件;15-第一链轮盘;16-第二链轮盘;17-双回转体;18-链条;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第一齿轮柱;23-第二齿轮柱;24-第三齿轮柱;25-第四齿轮柱;26-回转马达系统;27-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8-第三蜗轮蜗杆组件;29-第二蜗轮;30-第二蜗杆;31-马达;32-底座;33-减速机组件;34-回转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包括双回转体17,设置在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底座32和工作上装10之间,使得双回转体17和工作上装均能同时转动。

现有的车载高空车包括底座改装总成12、中心回转11及工作上装10,如图1所示,只能转动工作上装10,导致工作时工作上装10的左侧边缘会有部分超过车体13的左侧边缘,如图2所示。

而本申请的双回转体17顺时针转动时,工作上装10逆时针旋转至侧位方向,通过调整伸缩臂达到需要工作的位置即可,如图3所示,工作上装10侧方的边缘处没有超过车体13的边缘,因此可以在极端狭窄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单边作业;通过双回转体17的旋转,还可以增加工作幅度,如图4和5所示,分别为普通高空车和双回转高空车的工作幅度示意图,普通高空车的工作幅度l1小于双回转高空车的工作幅度l2;此外,在一些大载重需要增加稳定性的工况下,通过旋转双回转体17改变伸缩臂全伸状态下上装重心距离底盘中轴面的距离来增加车载高空作业平台工作的稳定性,如图6和7所示,分别为普通高空车和双回转高空车在伸缩臂全伸状态下上装重心距离底盘中轴面的距离示意图,普通高空车的工作上装10重心到底盘中轴面距离l3大于双回转高空车的工作上装10重心到底盘中轴面距离l4,工作上装10重心到底盘中轴面距离越小,稳定性就越好。

如图8所示,为双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双回转体17以及联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其中,第一传动组件采用第一蜗轮蜗杆组件14,具体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第一蜗轮与底座32固定连接,第一蜗杆与双回转体17连接,第一蜗杆与驱动装置连接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在第一蜗轮上转动,同时带动双回转体17绕第一蜗轮在水平方向上顺时针或逆时针360度转动。

如图9所示,为图8中的双回转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二传动装置设置在双回转体17内,包括链条18和通过链条18传动连接的第一链轮盘15和第二链轮盘16,第一链轮盘15与底座32固定连接,第二链轮盘16与工作上装10固定连接,第二链轮盘16的半径小于第一链轮盘15的半径,双回转体17呈偏心轮状,第一蜗轮蜗杆组件14带动双回转体17转动时,双回转体17带动第二链轮盘16相对于双回转体17反向转动;示例地,以底座32为参照物,第一链轮盘15静止不动,双回转体17顺时针以1r/min的速度转动,则第二链轮盘16逆时针1r/min转动,达到双回转体17和工作上装10双向回转联动的效果。

通过双向回转可以减小工作上装10的回转半径,优化工作空间,比现有的车载高空车更加能够适应狭窄街道等苛刻的工作条件;还能够增加上装的工作幅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幅度作业;整车的稳定性更好,可以提升载重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中的第二传动装置可以采用齿轮传动,具体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和第三齿轮21,第一齿轮19与底座32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0与双回转体17连接,第三齿轮21与工作上装10固定连接。

如图11所示,为图10中双回转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双回转体17转动时通过第二齿轮20带动第三齿轮21相对于双回转体17反向转动,具体地,第二齿轮20为传动齿轮,第一蜗轮蜗杆组件14带动双回转体17顺时针转动时,第二齿轮20随着双回转体17进行顺时针转动,使得与第二齿轮20啮合的第三齿轮2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工作上装10逆时针转动,达到双回转体17和工作上装10双向回转联动的效果。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一传功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联动传动的双回转装置,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结构示意图,第一传动装置包括齿轮柱组件,齿轮柱组件与双回转体17连接,以带动双回转体17转动;具体地,齿轮柱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柱22和第二齿轮柱23,第二齿轮柱23与底座32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柱22设置在第二齿轮柱23上并与第二齿轮柱23啮合,第一齿轮柱22上连接有驱动装置如回转马达系统26,通过回转马达系统26驱动第一齿轮柱22转动,第一齿轮柱22转动时将带动双回转体17绕第二齿轮柱23转动。

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柱24和第四齿轮柱25,第三齿轮柱24与第一齿轮柱22啮合,第四齿轮柱25与工作上装10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柱24起到传动作用,使得第一齿轮柱22的转动动力传递至第四齿轮柱25,使得第四齿轮柱25转动时带动工作上装10转动,示例地,在第一齿轮柱22的转动作用下双回转体17在水平方向顺时针转动时,工作上装10将实现反向旋转进行逆时针转动,实现双回转体17和工作上装10的上下联动。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一传功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独立传动的双回转装置,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载高空作业平台的双回转装置结构示意图,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7,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蜗轮蜗杆组件28,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7和第三蜗轮蜗杆组件28独立传动,分别用于实现双回转体17的独立转动以及工作上装10的独立转动。

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7设置在双回转体17与底座32的连接端具体包括第二蜗轮29和第二蜗杆30,第二蜗轮29与底座32固定连接,第二蜗杆30与双回转体17连接,第二蜗杆30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并带动双回转体17绕第二蜗轮29转动。

第三蜗轮蜗杆组件28设置在双回转体17与工作上装10的连接端具体包括第三蜗轮和第三蜗杆,第三蜗轮与双回转体17固定连接,第三蜗杆与工作上装10连接,第三蜗杆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并带动工作上装10绕第三蜗轮转动。

如图14所示,为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7结构示意图,第二蜗轮29和第二蜗杆30啮合,第二蜗轮29设置在底座32上且不定不动,第二蜗杆30与马达31连接,在马达31驱动下,第二蜗杆30绕第二蜗轮29转动。

如图15所示,为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7和第三蜗轮蜗杆组件28的位置结构示意图。第二蜗轮蜗杆组件27设置在双回转体17与底座32的连接端,第三蜗轮蜗杆组件28设置在双回转体17与工作上装10的连接端。可实现双回转体17和工作上装10的360度回转,可以增加位置传感器等位置检测装置,对上下回转进行限位。

此外,除了使用蜗轮蜗杆实现双回转体17的转动,还可以使用相互啮合的减速机组件33和回转支承34,如图16所示,为回转支承34的结构示意图,回转支承34与底座32固定连接,减速机组件33与双回转体17连接,减速机组件33提供回转动力以带动双回转体17绕回转支承34转动。

对于可实现双回转体17绕底座32转动以及工作上装10绕双回转体17转动的联动或独立的其他回转支承以及其他传动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