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80144发布日期:2021-03-09 11:4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冷链物流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2.冷链运输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冷链运输具有保藏效果好,保藏周期长,从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运输。而冷藏箱是冷链运输的其中设备之一,现有的,冷藏箱包括箱体和上方开口的箱盖,箱体内设有盛放腔,箱盖与箱体的开口处相适配,箱体和箱盖之间通过锁扣进行锁定连接,使用时直接将需要运输的物品直接放入盛放腔内,但是箱体并未进行过预冷处理或温度并未达到存储范围,放入运输目标物所处环境温度低于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这不利于目标物的质量保证,另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的行驶颠簸也较为容易造成运输目标物的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解决冷链运输箱体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造成运输目标物破损的问题,对于冷链物流运输前期可实现运输箱体预冷操作并缩短预冷时间。
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
5.第一运输箱,第一运输箱放置在第二运输箱内,
6.减震底座,减震底座网格化布置在第一运输箱底部,
7.其中,减震底座包括圆形的第一连接基板,第一连接基板表面呈环绕其中心布设有竖直的弹性支撑杆一端部,弹性支撑杆另一端部连接另一第一连接基板,弹性支撑杆外侧面由高至低依次布设减震侧板,弹性支撑杆之间的空间内布设有与第一连接基板同轴的减震支撑主板,减震支撑主板侧面通过减震支撑副杆与弹性支撑杆内侧面连接。两第一连接基板之间的减震支撑主板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水平高度不一。
8.本发明设计双运输箱的方案来提高对运输的金枪鱼防护,特别是对于外界撞击或震动的传递影响,同时双运输箱在超低温环境下其内部的第一运输箱内发生温度变化波动几率降低,解决箱内存储金枪鱼低温环境在短时间内出现环境温度值变化,如转运过程或者箱门开启过程中运输环境温度值变化,在第一运输箱的底面网格化布设减震底座的方案,使减震底座与第一运输箱下底面和第二运输箱内底面的稳固接触,降低第一运输箱可能存在的放置不平整问题,其中减震底座的设计方案,采用环绕布设的弹性支撑杆使其布设在第一连接基板上,对于上下端第一连接基板所受力向弹性支撑杆传递,弹性支撑杆弹性形变吸收受力,较多的弹性支撑杆可避免其中一或多根弹性支杆吸收形变所导致减振底座不平整的问题,在弹性支撑杆形变吸收受力的过程中其形成上下收缩形变在收缩形变过程中侧方的减震侧板间距缩小直至相邻减震侧板抵接,实现控制弹性支撑杆的形变伸缩范
围进一步解决吸收震动过程中第一运输箱底面平整度问题,同时在减震侧板上下位移过程中对减震底座周围气流形成上下引导作用,提高第一运输箱底部冷气的流动,有利于第二运输箱底部聚集的较低温度气流流动实现箱内温度的均衡。减震支撑主板和减震支撑副杆的设计用于弹性支撑杆可能存在的弯曲方向进行控制,如弹性支撑杆向外或向内弯曲过程中有减震支撑主板和减震支撑副杆对其控制弯曲形变方向。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弹性支撑杆两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基板之间还通过调节杆组连接,调节杆组包括与弹性支撑杆上端部的第一连接基板连接的第一调节杆体,第一调节杆体底端铰接有第二调节杆体,第二调节杆体设于第一调节杆体一侧且其上端部与第一调节杆体铰接,第二调节杆体底端铰接有第三调节杆体,第三调节杆体设于第二调节杆体一侧且上端部与第二调节杆体铰接,第三调节杆体底端与弹性支撑杆下端部的第一连接基板连接。两第一连接基板之间通过环绕布设的弹性支撑杆进行连接,弹性支撑杆布设在第一连接基板周围,第一连接基板中部的支撑强度不高,为此通过在两第一连接基板之间布设调节杆组的方式使第一连接基板中部支撑强度得到提高,同时在弹性支撑杆产生弹性形变收缩过程中,中部的调节杆组随之运动,具体的,任一第一连接基板方向受力导致弹性支撑杆形变收缩时,第一调节杆体或第三调节杆体向减震底座内中部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位于上下的第一调节杆体、第三调节杆体与中部的第二调节杆体为铰接关系,任一第一调节杆体或第三调节杆体的上下位移可同步带动中部的第二调节杆体形成位移来影响另一端杆体,最终实现通过调节杆体来拉动两端部的第一连接基板向内位移,以解决弹性支撑杆一端部频繁受力形变导致其疲劳强度降低问题以及震动力吸收效果差的问题,降低或避免冷链运输箱体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造成运输目标物破损,保证运输的金枪鱼质量。
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运输箱箱体侧面设置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运输箱外侧的防护基体,防护基体为框体结构且其相邻第一运输箱面连接有第四网板,第四网板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运输箱外侧壁连接。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第一运输箱外箱壁之间的接触,这对内壁存放的金枪鱼有不利影响,在第一运输箱侧面设有的防护组件用于实现第一运输箱与相邻物体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利用防护基体对相邻物进行抵接,震动传递尽可能由防护基体进行吸收,所传递到第一运输箱上的能量通过第二连接杆传递至各第一连接座以实现能量分散,同时所设计的第四网板用于实现冷链运输环境下的冷气流经过第四网板时气流被分散且均匀流至第一运输箱侧面,利于第一运输箱的箱体温度均衡,也对气体中的漂浮杂粒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避免其在第一运输箱表面的粘附影响箱体温度传递。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防护基体内设竖直设置的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上套接至少两个第八连接套,第八连接套之间设有弹簧且套设在第三连接杆外侧,第八连接套侧方通过第五连接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六防护板,第六防护板上开设有矩形状的流通槽,流通槽内设有能够旋转且与第四网板平面垂直的第七连接杆,第七连接杆两侧分别连接有倾斜方向相反的导流板体。设计的第六防护板用于与外侧物体形成充分抵接并保持防护基体与侧方物体的间距,以便于相邻物体之间存留相对应的空间来保证冷链运输环境下的气体流动,其中在第六防护板上开设流通槽便于气体的上下流通,其中通过设计能够旋转的第七连接杆来带动导流板体的旋转运动实现对气体导流促进气体在防护组件附近的
停留以及利于相对多的冷气通过第四网板在第一运输箱箱体表面流动。弹簧的设计用于使第八连接套之间保持相对距离,对导流气体范围起到调控效果。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运输箱侧方开设有箱门,第一运输箱和/或第二运输箱内设有用于检测温湿度的监测器以及gps、gprs模块。通过对冷链运输设备内部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将监控数据传输至云端以便于控制台获取冷链运输情况。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运输箱内上壁连接有旋转基座,旋转基座连接有旋转置物板,旋转置物板通过连接链条与第二运输箱内侧上壁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固定环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保冷箱较为单一放在运输箱体内底部而放弃运输箱体内上部空间的利用方式而言,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设有的旋转基座和旋转置物板用于实现在第二运输箱内上部进行放置第一运输箱,扩大空间利用率。
14.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步骤如下:
15.‑
对第一运输箱、第二运输箱进行预冷处理,使其内部温度达到冷链运输所需温度值;
16.‑
将冷链运输物装填至第一运输箱内,并将装填完成的第一运输箱网格化放置到第二运输箱内;
17.‑
将第二运输箱放置于冷藏运输工具内,监测运输环境温湿度,并将温湿度数据以及运输工具位置数据上传至云端并本地存储。
18.本发明通过对用于运输金枪鱼的设备进行预冷处理,使装填金枪鱼的设备在冷链运输初期即可达到标准运输环境温度,这样解决冷链物流运输初期金枪鱼受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变质问题出现以及金枪鱼口感等变化的问题,之后通过对冷链运输设备内部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将监控数据传输至云端以便于控制台获取冷链运输情况。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双运输箱的方案来提高对运输的金枪鱼防护,特别是对于外界撞击或震动的传递影响,同时双运输箱在超低温环境下其内部的第一运输箱内发生温度变化波动几率降低,解决箱内存储金枪鱼低温环境在短时间内出现环境温度值变化,如转运过程或者箱门开启过程中运输环境温度值变化,在第一运输箱的底面网格化布设减震底座的方案,使减震底座与第一运输箱下底面和第二运输箱内底面的稳固接触,降低第一运输箱可能存在的放置不平整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用于运输金枪鱼的设备进行预冷处理,使装填金枪鱼的设备在冷链运输初期即可达到标准运输环境温度,这样解决冷链物流运输初期金枪鱼受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变质问题出现以及金枪鱼口感等变化的问题,之后通过对冷链运输设备内部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将监控数据传输至云端以便于控制台获取冷链运输情况。
附图说明
20.图1为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流程图;
21.图2为第一运输箱外部示意图;
22.图3为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第六防护板俯视图;
24.图5为减震底座内部示意图;
25.图6为减震支撑主板与弹性支撑杆连接示意图;
26.图7为调节杆组示意图;
27.图8为现有技术中运输箱体在运输工具中放置示意图;
28.图9为第二运输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旋转置物架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10

第一运输箱;11

箱门;20

减震底座;21

弹性支撑杆;22

第一连接基板;23

减震侧板;24

减震支撑主板;25

减震支撑副杆;30

防护组件;31

第一连接座;32

第二连接杆;33

防护基体;34

第三连接杆;35

第四网板;36

第五连接杆;37

第六防护板;371

第七连接杆;372

导流板体;373

流通槽;38

第八连接套;40

调节杆组;41

第一调节杆体;42

第二调节杆体;43

第三调节杆体;50

第二运输箱;52

固定环体;60

缓冲组件;61

缓冲基体;62

缓冲分隔板;63

第一缓冲件;64

第二缓冲件;70

旋转置物板;71

旋转基座;73

连接链条;74

旋转连接副杆;75

旋转置物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3.实施例1:
34.参见附图1

9所示,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35.第一运输箱10,第一运输箱10放置在第二运输箱50内,
36.减震底座20,减震底座20网格化布置在第一运输箱10底部,
37.其中,减震底座20包括圆形的第一连接基板22,第一连接基板22表面呈环绕其中心布设有竖直的弹性支撑杆21一端部,弹性支撑杆21另一端部连接另一第一连接基板22,弹性支撑杆21外侧面由高至低依次布设减震侧板23,弹性支撑杆21之间的空间内布设有与第一连接基板22同轴的减震支撑主板24,减震支撑主板24侧面通过减震支撑副杆25与弹性支撑杆21内侧面连接。两第一连接基板22之间的减震支撑主板24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水平高度不一。
38.本发明设计双运输箱的方案来提高对运输的金枪鱼防护,特别是对于外界撞击或震动的传递影响,同时双运输箱在超低温环境下其内部的第一运输箱10内发生温度变化波动几率降低,解决箱内存储金枪鱼低温环境在短时间内出现环境温度值变化,如转运过程或者箱门开启过程中运输环境温度值变化,在第一运输箱10的底面网格化布设减震底座20的方案,使减震底座20与第一运输箱10下底面和第二运输箱50内底面的稳固接触,降低第一运输箱10可能存在的放置不平整问题,其中减震底座20的设计方案,采用环绕布设的弹性支撑杆21使其布设在第一连接基板22上,对于上下端第一连接基板22所受力向弹性支撑杆21传递,弹性支撑杆21弹性形变吸收受力,较多的弹性支撑杆21可避免其中一或多根弹性支杆21吸收形变所导致减振底座20不平整的问题,在弹性支撑杆21形变吸收受力的过程中其形成上下收缩形变在收缩形变过程中侧方的减震侧板23间距缩小直至相邻减震侧板23抵接,实现控制弹性支撑杆21的形变伸缩范围进一步解决吸收震动过程中第一运输箱10底面平整度问题,同时在减震侧板23上下位移过程中对减震底座周围气流形成上下引导作用,提高第一运输箱10底部冷气的流动,有利于第二运输箱50底部聚集的较低温度气流流动实现箱内温度的均衡。减震支撑主板24和减震支撑副杆25的设计用于弹性支撑杆21可能
存在的弯曲方向进行控制,如弹性支撑杆21向外或向内弯曲过程中有减震支撑主板24和减震支撑副杆25对其控制弯曲形变方向。
39.弹性支撑杆21两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基板22之间还通过调节杆组40连接,调节杆组40包括与弹性支撑杆21上端部的第一连接基板22连接的第一调节杆体41,第一调节杆体41底端铰接有第二调节杆体42,第二调节杆体42设于第一调节杆体41一侧且其上端部与第一调节杆体41铰接,第二调节杆体42底端铰接有第三调节杆体43,第三调节杆体43设于第二调节杆体42一侧且上端部与第二调节杆体42铰接,第三调节杆体43底端与弹性支撑杆21下端部的第一连接基板22连接。两第一连接基板22之间通过环绕布设的弹性支撑杆21进行连接,弹性支撑杆21布设在第一连接基板22周围,第一连接基板22中部的支撑强度不高,为此通过在两第一连接基板22之间布设调节杆组40的方式使第一连接基板22中部支撑强度得到提高,同时在弹性支撑杆21产生弹性形变收缩过程中,中部的调节杆组40随之运动,具体的,任一第一连接基板22方向受力导致弹性支撑杆21形变收缩时,第一调节杆体41或第三调节杆体43向减震底座20内中部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位于上下的第一调节杆体41、第三调节杆体43与中部的第二调节杆体42为铰接关系,任一第一调节杆体41或第三调节杆体43的上下位移可同步带动中部的第二调节杆体42形成位移来影响另一端杆体,最终实现通过调节杆体来拉动两端部的第一连接基板22向内位移,以解决弹性支撑杆21一端部频繁受力形变导致其疲劳强度降低问题以及震动力吸收效果差的问题,降低或避免冷链运输箱体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造成运输目标物破损,保证运输的金枪鱼质量。
40.第一运输箱10箱体侧面设置防护组件30,防护组件30包括设置在第一运输箱10外侧的防护基体33,防护基体33为框体结构且其相邻第一运输箱10面连接有第四网板35,第四网板35通过第二连接杆32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1,第一连接座31与第一运输箱10外侧壁连接。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第一运输箱10外箱壁之间的接触,这对内壁存放的金枪鱼有不利影响,在第一运输箱10侧面设有的防护组件30用于实现第一运输箱10与相邻物体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利用防护基体33对相邻物进行抵接,震动传递尽可能由防护基体33进行吸收,所传递到第一运输箱10上的能量通过第二连接杆32传递至各第一连接座31以实现能量分散,同时所设计的第四网板35用于实现冷链运输环境下的冷气流经过第四网板35时气流被分散且均匀流至第一运输箱10侧面,利于第一运输箱10的箱体温度均衡,也对气体中的漂浮杂粒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避免其在第一运输箱10表面的粘附影响箱体温度传递。
41.防护基体33内设竖直设置的第三连接杆34,第三连接杆34上套接至少两个第八连接套38,第八连接套38之间设有弹簧且套设在第三连接杆34外侧,第八连接套38侧方通过第五连接杆36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六防护板37,第六防护板37上开设有矩形状的流通槽373,流通槽373内设有能够旋转且与第四网板35平面垂直的第七连接杆371,第七连接杆371两侧分别连接有倾斜方向相反的导流板体372。设计的第六防护板37用于与外侧物体形成充分抵接并保持防护基体33与侧方物体的间距,以便于相邻物体之间存留相对应的空间来保证冷链运输环境下的气体流动,其中在第六防护板37上开设流通槽373便于气体的上下流通,其中通过设计能够旋转的第七连接杆371来带动导流板体372的旋转运动实现对气体导流促进气体在防护组件30附近的停留以及利于相对多的冷气通过第四网板35在第一运输箱10箱体表面流动。弹簧的设计用于使第八连接套38之间保持相对距离,对导流气体范围起到调控效果。
42.第一运输箱10侧方开设有箱门11,第一运输箱10和/或第二运输箱50内设有用于检测温湿度的监测器以及gps、gprs模块。通过对冷链运输设备内部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将监控数据传输至云端以便于控制台获取冷链运输情况。
43.第二运输箱50内上壁连接有旋转基座71,旋转基座71连接有旋转置物板70,旋转置物板70通过连接链条73与第二运输箱50内侧上壁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固定环体5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保冷箱较为单一放在运输箱体内底部而放弃运输箱体内上部空间的利用方式而言,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设有的旋转基座71和旋转置物板70用于实现在第二运输箱50内上部进行放置第一运输箱10,扩大空间利用率。
44.冷链物流安全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步骤如下:
45.‑
对第一运输箱10、第二运输箱50进行预冷处理,使其内部温度达到冷链运输所需温度值;
46.‑
将冷链运输物装填至第一运输箱10内,并将装填完成的第一运输箱10网格化放置到第二运输箱50内;
47.‑
将第二运输箱50放置于冷藏运输工具内,监测运输环境温湿度,并将温湿度数据以及运输工具位置数据上传至云端并本地存储。
48.本发明通过对用于运输金枪鱼的设备进行预冷处理,使装填金枪鱼的设备在冷链运输初期即可达到标准运输环境温度,这样解决冷链物流运输初期金枪鱼受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变质问题出现以及金枪鱼口感等变化的问题,之后通过对冷链运输设备内部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将监控数据传输至云端以便于控制台获取冷链运输情况。
49.实施例2:
5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参见附图11所示,旋转置物板70上的放置的物体与连接链条73之间设有缓冲组件60,缓冲组件60,缓冲组件60包括缓冲基体61,缓冲基体61上开设矩形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内采用间隔布设的缓冲分隔板62进行分隔,缓冲分隔板62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63,第一缓冲件63底面通过第二缓冲件64与内凹槽的槽底面连接。缓冲分隔板62与内凹槽的槽侧面同样布设有第一缓冲件63。缓冲组件60具有第一缓冲件63的侧面与其接触的第一运输箱10箱侧面接触,这样利于第一缓冲件63和第二缓冲件64来降低旋转置物板70上的第一运输箱10移动,保证第一运输箱10内物料的稳定,间隔设置的缓冲分隔板62用于实现分隔空间并利于第一缓冲件63和第二缓冲件64的放置。
51.实施例3:
5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参见附图10所述,旋转置物板70替换为旋转置物架75,旋转置物架75上设有与旋转基座71连接的旋转连接副杆74,旋转置物架75优选设计成与放置箱体结构类似,且在箱体放置到旋转置物架75内后可选择采用泡沫等填充两者之间的间隙,有效减小运输箱体的晃动,并提高运输空间利用率。
5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