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9575发布日期:2021-01-23 09:5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0003]
现有的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一般在绕线时通常会缠绕在一处,需要一边缠绕一边用手进行整理,使用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柱,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左侧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支撑柱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空腔,在空腔内部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空腔内部左侧,所述第一转轴右端穿过所述支撑柱套设有绕线筒,所述绕线筒的左右两端固定设有第一挡板,左端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左端设有挡筒,所述挡筒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用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空腔内部左侧,所述第二转轴右端穿过所述支撑柱套设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转轴右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杆的左侧,所述支杆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往复丝杠上滑动套有滑块,所述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部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左右两端固定设有第三挡板,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套在滑杆上,所述滑杆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柱右侧,所述滑杆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杆左侧。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螺纹,所述绕线筒内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绕线筒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筒的右端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限位筒与第一转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轮子。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的左侧固定设有把手。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往复丝杠,可使通信电缆均匀的缠绕在所述绕线筒上,避免电缆缠绕堆积在所述绕线筒的一方,通过绕线筒与第一转
轴之间的螺纹连接,可将所述绕线筒从所述第一转轴上取下,重新换上新的绕线筒,使更加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的正视图。
[0014]
附图标记注释:1-底板、2-支撑柱、3-支撑板、4-电机、5-第一转轴、6-第一转轮、7-第二转轮、8-第二转轴、9-皮带、10-挡筒、11-绕线筒、12-第一挡板、13-限位筒、14-支杆、15-往复丝杠、16-滑块、17-支撑架、18-固定杆、19-滚筒、20-第三挡板、21-把手、22-轮子、23-第二挡板、24-滑杆、25-导向块、2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0016]
实施例1
[0017]
请参阅图1-2,一种通信电缆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撑柱2,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左侧固定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支撑柱2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转轴5穿过所述空腔,在空腔内部的所述第一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6,所述第一转轴5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空腔内部左侧,所述第一转轴5右端穿过所述支撑柱2套设有绕线筒11,所述绕线筒11的左右两端固定设有第一挡板12,左端的所述第一挡板12的左端设有挡筒10,所述挡筒10与所述第一转轴5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带动所述第一转轴5转动,所述第一转轴5带动所述绕线筒11转动。
[0018]
所述空腔内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轮7,所述第一转轮6和第二转轮7之间用皮带9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空腔内部左侧,所述第二转轴8右端穿过所述支撑柱2套设有往复丝杠15,所述第一转轴5通过皮带9带动所述第一转轮6转动,所述第一转轮6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轮7的转动,所述第二转轮7的转动带动所述往复丝杠15的转动,所述往复丝杠15是立体凸轮副的一种形式,其表现是两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螺纹槽,两端用过度曲线连接,通过往复丝杠15的旋转,螺纹槽内壁侧面推动置于螺纹槽内的滑块16作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往复丝杠15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23,所述第二转轴8右端活动连接在支杆14的左侧,所述支杆14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往复丝杠15上滑动套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7,所述支撑架17中部固定设有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上套设有滚筒19,所述滚筒19左右两端固定设有第三挡板20,所述滑块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5,所述导向块25滑动套在滑杆24上,所述滑杆24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柱2右侧,所述滑杆24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杆14左侧。
[0019]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轮子22,可移动此装置,将此装置移到合适的
位置。
[00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2的左侧固定设有把手21,可推动所述装置。
[002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推动本装置到合适的位置,电缆通过所述固定杆18对固定在所述绕线筒11上,启动所述电机4,所述电机4带动所述第一转轴5转动,所述第一转轴5带动所述第一转轮6和绕线筒11转动,所述绕线筒11的转动通过电缆带动所述滚筒19的转动,使电缆缠绕在所述绕线筒11上,所述第一转轮6和所述第二转轮7之间通过皮带9连接,所述第一转轮6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轮7的转动,所述第二转轮7的转动带动所述往复丝杠15的转动,所述往复丝杠15的转动带动所述滑块16向右运动,所述往复丝杠15进一步带动所述支撑架17向右运动,从而使得滚筒19上的电缆向右运动,则所述绕线筒11上的电缆呈螺旋状缠绕,所述滑块16移动到所述往复丝杠15的最右端时,所述滑块16沿所述往复丝杠15往左运动,从而使得滚筒19上的电缆向左运动,则所述绕线筒11上的电缆呈反方向螺旋状缠绕,如此往复,直至电缆缠绕结束为止。
[0022]
实施例2
[0023]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转轴5上设有螺纹,所述绕线筒11内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绕线筒11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绕线筒11的右端设有限位筒13,所述限位筒13套设在第一转轴5上,所述限位筒13与第一转轴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收绕后将所述限位筒13旋转卸下,再将所述绕线筒11从所述第一转轴5上取下,重新换上新的绕线筒11。
[002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