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2172发布日期:2021-01-05 17: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吊盘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



背景技术:

为满足高炉炉内满铺碳砖、环碳、陶瓷垫等耐材吊装需求,需要在高炉内部设置环形吊盘。现有的高炉吊盘结构多样,但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吊盘重量大、施工周期长的问题;现有的高炉吊盘多为单点悬吊结构,增加了高炉的悬吊点的荷载;另外,现有吊盘存在吊装效率较低、不便于吊装材料转送至砌筑工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降低吊盘结构的复杂性以降低吊盘重量和减少盘施工周期,降低高炉悬吊点的荷载提升安全性,提升吊装效率,方便吊装材料的运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包括中心夹板、辐射梁、内圈支撑梁、中圈支撑梁、外圈支撑梁、环梁、第一悬吊臂、第二悬吊臂和吊绳,所述辐射梁沿中心夹板的周向以辐射状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辐射梁的内端与中心夹板固定,相邻辐射梁之间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内圈支撑梁、中圈支撑梁和外圈支撑梁,所述环梁与辐射梁的近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环梁的底部沿周向安装有轨道,所述中心夹板的中心设有中心轴,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接连接件与中心轴连接、外端分别通过行走葫芦与轨道装配,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上分别安装有起重葫芦,吊盘上对称设有若干吊点,两组吊绳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吊绳的上端分别与高炉炉顶的两个吊点连接、下端各股吊绳分别与吊盘上的吊点连接。

所述中心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辐射梁为工字钢,所述辐射梁的内端插入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将上夹板、辐射梁和下夹板连接固定。

所述内圈支撑梁、中圈支撑梁和外圈支撑梁采用无缝钢管,所述无缝钢管通过高强螺栓与辐射梁连接且连接处焊接。

所述内圈支撑梁、中圈支撑梁和外圈支撑梁采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辐射梁焊接。

所述环梁与辐射梁的连接处通过高强螺栓与加强板连接再与辐射梁焊接。

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采用工型钢,所述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的内端分别通过高强螺栓与轴接连接件连接,所述轴接连接件通过轴套结构与中心轴可转动地连接。

周向分布的辐射梁与环梁的连接处间隔设有吊点,所述中心夹板的中心处设有吊点,一组吊绳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吊点和中心吊点连接,另一组吊绳的下端分别与右侧吊点和中心吊点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简化了吊盘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吊盘的质量,降低材料消耗及高炉吊点的荷载,同时有利于缩短工期。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对称的吊绳悬吊吊盘且高炉炉顶的吊点设置为两个,有利于提高吊盘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高炉吊点的荷载,提高吊盘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两个悬吊梁同时吊装,提高吊装效率,且悬吊梁为可控的旋转式结构,方便转送吊装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吊在高炉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包括中心夹板1、辐射梁2、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外圈支撑梁5、环梁6、第一悬吊臂7、第二悬吊臂8和两组吊绳14。

辐射梁2沿中心夹板1的周向以辐射状均匀间隔分布,中心夹板1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辐射梁2为工字钢,辐射梁2的内端插入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将上夹板、辐射梁2和下夹板连接固定。相邻辐射梁2之间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和外圈支撑梁5,外圈支撑梁5位于辐射梁2的外端。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和外圈支撑梁5可以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通过高强螺栓与辐射梁2连接且连接处焊接以增加吊盘的整体刚度。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和外圈支撑梁5也可以采用连接板,连接板直接与辐射梁2焊接,连接板施以塞焊,以增加强度。

环梁6与辐射梁2的近外端固定连接,环梁6与辐射梁2的连接处通过高强螺栓与加强板连接,再与辐射梁2焊接,环梁6的底部沿周向安装有轨道9。中心夹板1的中心向下设有中心轴10,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接连接件11与中心轴10错位连接。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采用工型钢,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的内端分别通过高强螺栓与轴接连接件11连接,轴接连接件11通过轴套结构与中心轴1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的外端分别通过行走葫芦12与轨道9装配,通过行走葫芦12的带动,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能够分别沿中心轴10转动。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上分别安装有起重葫芦13,用于起吊材料。

周向分布的辐射梁2与环梁6的连接处间隔设有吊点,中心夹板1的中心处设有吊点,外围的吊点左右对称。两组吊绳14对称设置,两组吊绳14的上端分别与高炉炉顶的两个吊点连接,如图3所示,一组吊绳14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吊点和中心吊点连接,另一组吊绳14的下端分别与右侧吊点和中心吊点连接,这种悬吊结构有利于提高吊盘的稳定性以及降低高炉吊点的荷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包括中心夹板(1)、辐射梁(2)、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外圈支撑梁(5)、环梁(6)、第一悬吊臂(7)、第二悬吊臂(8)和吊绳(14),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梁(2)沿中心夹板(1)的周向以辐射状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辐射梁(2)的内端与中心夹板(1)固定,相邻辐射梁(2)之间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和外圈支撑梁(5),所述环梁(6)与辐射梁(2)的近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环梁(6)的底部沿周向安装有轨道(9),所述中心夹板(1)的中心设有中心轴(10),所述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接连接件(11)与中心轴(10)连接、外端分别通过行走葫芦(12)与轨道(9)装配,所述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上分别安装有起重葫芦(13),吊盘上对称设有若干吊点,两组吊绳(14)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吊绳(14)的上端分别与高炉炉顶的两个吊点连接、下端各股吊绳(14)分别与吊盘上的吊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夹板(1)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辐射梁(2)为工字钢,所述辐射梁(2)的内端插入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将上夹板、辐射梁(2)和下夹板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和外圈支撑梁(5)采用无缝钢管,所述无缝钢管通过高强螺栓与辐射梁(2)连接且连接处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支撑梁(3)、中圈支撑梁(4)和外圈支撑梁(5)采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辐射梁(2)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梁(6)与辐射梁(2)的连接处通过高强螺栓与加强板连接再与辐射梁(2)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采用工型钢,所述第一悬吊臂(7)和第二悬吊臂(8)的内端分别通过高强螺栓与轴接连接件(11)连接,所述轴接连接件(11)通过轴套结构与中心轴(10)可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其特征在于:周向分布的辐射梁(2)与环梁(6)的连接处间隔设有吊点,所述中心夹板(1)的中心处设有吊点,一组吊绳(14)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吊点和中心吊点连接,另一组吊绳(14)的下端分别与右侧吊点和中心吊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炉内耐材砌筑吊盘,辐射梁沿中心夹板的周向以辐射状均匀间隔分布,辐射梁的内端与中心夹板固定,相邻辐射梁之间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内圈支撑梁、中圈支撑梁和外圈支撑梁,环梁与辐射梁的近外端固定连接,环梁的底部沿周向安装有轨道,中心夹板的中心设有中心轴,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接连接件与中心轴连接、外端分别通过行走葫芦与轨道装配,第一悬吊臂和第二悬吊臂上分别安装有起重葫芦,两组吊绳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吊盘结构的复杂性以降低吊盘重量和减少盘施工周期,降低高炉悬吊点的荷载提升安全性,提升吊装效率,方便吊装材料的运送。

技术研发人员:田宇卿;阳代茂;熊民辉;李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