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9682386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高炉热风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高炉热风炉的拱顶是用多层耐火材料砌筑成的球状炉顶,新建热风炉时,耐火材料由下向上逐层砌筑,最后在球顶合门完成砌筑工作,热风炉球状拱顶为稳定结构。在热风炉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交变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造成热风炉拱顶耐火材料(炉壳)出现疲劳和结构稳定性劣化,造成炉壳温度升高或球顶串气跑风,严重时会发生热风炉拱顶破损烧出。
[0003]处理热风炉拱顶破损烧出的孔洞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局部重新砌筑,由于破损孔洞不规则,按照自然损坏情况拆除,耐火材料砌筑面会形成内大外小的结构形状。为了保证修复砌筑质量和结构稳定性,一般会逐步增加外环耐火材料(包括炉壳开孔)的拆除范围,以保证内环耐火材料在顶部正常合门。这样就增加了拆除修复工作量并可能造成的其他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的局部修复方法,采用该方法解决了普遍采用的拱顶在局部破损时,由于受局部破损部位所在位置的限制,难以减少拆除修复工作量,提高修复技术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包括:
[0006]对于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
[0007]在所述最终合门位置两侧修复区域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并留出可在外环进行合门的合门区域;
[0008]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所述合门区域;
[0009]在所述最终合门位置砌筑合门砖。
[0010]优选地,所述对于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之前,还包括:
[0011]根据所述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损毁及炉壳破坏情况,拆除所述待修复区域内的破损耐火砖。
[0012]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待修复区域内,采用自内向外逐层砌筑耐火砖,一直到炉壳部位。
[0013]优选地,所述最终合门位置位于所述待修复区域内的任意位置。
[0014]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合门区域过程中,采用反顶方法支撑固定所述合门区域上部的耐火砖。
[001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包括:对于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在最终合门位置两侧修复区域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并留出可在外环进行合门的合门区域;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合门区域;在最终合门位置砌筑合门砖。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普遍采用的拱顶在局部破损时,由于受局部破损部位的限制,难以减少拆除修复工作量,提高修复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不在修复区域顶部合门砌筑,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修复处理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的实施场景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201-炉内的原砖区域,202-待修复区域,203-传统砌筑法区域,204-两侦_复区域,205-合门区域,206-最终合门位置,207-合门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的局部修复方法,采用该方法解决了普遍采用的拱顶在局部破损时,由于受局部破损部位所在位置的限制,难以减少拆除修复工作量,提高修复技术效果等问题。
[002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的局部修复方法,包括:
[0024]步骤S101:根据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耐火材料损毁及炉壳破坏情况,拆除待修复区域202内的破损耐火砖。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破损区域(即待修复区域202)内所有损坏、松动的耐火衬砖全部清除掉,并保证周边砖衬无损坏缺陷,并做好顶部周边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松动进一步扩大。
[0026]步骤S102:对于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203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206。其中,最终合门位置206可处于待修复区域202内的任意位置。
[002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传统砌筑法砌筑传统砌砖法区域203至破损区域的外部炉壳施工口底沿标高位置(外部炉壳施工口小于内部整个破损区域),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206,施工中需要保证传统砌砖法区域203与无破损的炉内原砖区域201的水平合理配层衔接,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0028]步骤S103:在最终合门位置206的两侧修复区域204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201,并留出可在外环进行合门的合门区域205。
[002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两侧修复区域204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201,施工中需要确保两侧修复区域204与炉内的原砖区域201每层耐火砖的合理衔接,还需要监测层与层之间尺寸,保证两侧修复区域204左右在同一层的水平标高(中间预留出合门区域205),从而达到合理配层质量要求。
[0030]步骤S104: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合门区域205。其中,可采用反顶方法支撑固定合门区域205上部的耐火砖。
[003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层可采用反顶方法利用最终合门位置206平面做支撑固定合门区域205上部的耐火砖,合门砖207由下至上顶入合门区域205。以此类推对其他层施工。
[0032 ] 步骤S105:在最终合门位置206砌筑合门砖207。
[00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206仅剩合门砖207时,需要测量确认好合门砖207的尺寸、角度,从炉壳施工孔由外向内砌筑合门砖207,并保证待修复区域202修复后符合设计质量要求。
[003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待修复区域202内,采用自内向外的砌筑方式,逐层砌筑耐火砖,一直到炉壳部位;且针对待修复区域202内的每一层,均按照上述步骤S102?S105的方法逐一完成耐火砖砌筑。
[0035]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包括:对于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在终合门位置两侧修复区域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并留出可在外环进行合门的合门区域;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合门区域;在最终合门位置砌筑合门砖。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普遍采用的拱顶在局部破损时,由于受局部破损部位的限制,难以减少拆除修复工作量,提高修复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不在修复区域顶部合门砌筑,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修复处理工作量。
[0037]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3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 在所述最终合门位置两侧修复区域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并留出可在外环进行合门的合门区域; 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所述合门区域; 在所述最终合门位置砌筑合门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损毁及炉壳破坏情况,拆除所述待修复区域内的破损耐火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修复区域内,采用自内向外逐层砌筑耐火砖,一直到炉壳部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合门位置位于所述待修复区域内的任意位置。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合门区域过程中,采用反顶方法支撑固定所述合门区域上部的耐火砖。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热风炉拱顶局部修复方法,包括:对于热风炉拱顶耐火衬的待修复区域内的每一层,在传统砌砖法区域采用自下向上的砌筑方式,整体砌筑耐火砖,砌筑至最终合门位置;在最终合门位置两侧修复区域采取自两侧开始向上的砌筑方式,一直砌筑到最顶部的炉内原砖区域,并留出可在外环进行合门的合门区域;采用自上而下的砌筑方式,砌筑合门区域;在最终合门位置砌筑合门砖。本发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了修复处理工作量。
【IPC分类】C21B9/02
【公开号】CN105441618
【申请号】CN201510891608
【发明人】郑敬先, 王桂才, 邵俊宁, 芦文凯, 常醒民, 杨晓婷, 张锦炳, 蔡景春
【申请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