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8940发布日期:2020-10-28 11:4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芯、电感类零部件生产转移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磁芯背胶自动化的工艺普及,传统磁芯上料需人工从磁芯来料包装盘上取料,放置在磁芯进料轨道上;但由于电感原包装吸塑盘不合自动插件机,因此需人工摆放电感到专用盘上;而一颗颗取放的传统移取形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使得磁芯电感表面出现接触脏污等影响电感量物性指标的状况发生,且传统人工移取的方式还需要工人长期手上戴指套,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和手工操作操作不便利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操作便利且成本低的磁吸式移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包括:

壳体,呈u形管状结构,且其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面均为敞开面;

磁吸支架,设于壳体的u形管状结构内,其包括:

第一支架,呈矩形框结构且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壳体的u形管状结构内;

磁条,固定在第一支架的下端面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支架两侧;

连接杆,水平跨设在壳体上部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内;

一对连接弹簧,相对设置在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中,且一端与连接杆对应的端部下侧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对第一连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支架下端面的磁条与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底部贴合。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磁吸支架为可拆卸套设在壳体内,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壳体上部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两侧对应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纹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壳体为铝材质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支架和连接杆均为塑料材质或铝材质成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厚度为1mm。

作为一种可能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杆为长、宽、高分别为235mm、10mm、12mm的矩形杆结构;所述壳体的u形结构两侧长度为140mm,其u形两侧的高度为120mm,宽度为12mm,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宽、高分别为235mm、10mm、78mm的矩形框结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磁条为胶粘固定在第一支架底部。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只需先手部握持连接杆,然后将壳体底部接近或贴合在需要移取的磁芯表面,然后令磁芯受到第一支架下端面的磁条吸引而吸附在壳体下端面,然后即可进行移取,当需要放下磁芯时,只需用手上拉第一支架的上侧,使连接弹簧压缩,令磁条上升,导致磁条产生的磁力低于磁芯的重力,令磁芯从壳体下端面脱离,实现磁吸式移取的操作,该方案简单便利且操作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实施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实施使用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磁吸式移取装置,其包括:

壳体3,呈u形管状结构,且其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面均为敞开面;

磁吸支架1,设于壳体1的u形管状结构内,其包括:

第一支架11,呈矩形框结构且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壳体1的u形管状结构内;

磁条2,固定在第一支架11的下端面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支架11两侧,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磁条2为胶粘固定在第一支架11底部;

连接杆13,水平跨设在壳体1上部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1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内;

一对连接弹簧12,相对设置在壳体1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中,且一端与连接杆13对应的端部下侧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支架11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对第一连接弹簧1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支架11下端面的磁条2与壳体1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底部贴合。

其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磁吸支架1为可拆卸套设在壳体3内,其中,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32与壳体1上部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的上部两侧对应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纹孔31。

另外,为了降低装置总重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壳体1为铝材质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一支架11和连接杆13均为塑料材质或铝材质成型。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规格,进一步,所述壳体1的厚度为1mm;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杆13为长、宽、高分别为235mm、10mm、12mm的矩形杆结构;所述壳体1的u形结构两侧长度为140mm,其u形两侧的高度为120mm,宽度为12mm,所述第一支架11的长、宽、高分别为235mm、10mm、78mm的矩形框结构。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只需先手部握持连接杆13,然后将壳体1底部接近或贴合在需要移取的磁芯4表面,然后令磁芯4受到第一支架11下端面的磁条2吸引而吸附在壳体1下端面,然后即可进行移取,当需要放下磁芯4时,只需用手上拉第一支架11的上侧,使连接弹簧12压缩,令磁条上升,导致磁条2产生的磁力低于磁芯4的重力,令磁芯4从壳体1下端面脱离,实现磁吸式移取的操作,该方案简单便利且操作效率高,成本低。

本方案巧妙性采用力学、磁性原理,一次性规律的吸取多个磁芯或电感,放下时抓下手,磁铁离开磁芯或电感,即可放下所吸取的多个磁芯或电感等磁性原料,完成作业,提高效率,方便操作,减少疲劳,及避免直接的人手接触磁性原料。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呈u形管状结构,且其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面均为敞开面;

磁吸支架,设于壳体的u形管状结构内,其包括:

第一支架,呈矩形框结构且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壳体的u形管状结构内;

磁条,固定在第一支架的下端面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支架两侧;

连接杆,水平跨设在壳体上部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内;

一对连接弹簧,相对设置在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中,且一端与连接杆对应的端部下侧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对第一连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支架下端面的磁条与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底部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支架为可拆卸套设在壳体内,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壳体上部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两侧对应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铝材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架和连接杆均为塑料材质或铝材质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厚度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为长、宽、高分别为235mm、10mm、12mm的矩形杆结构;所述壳体的u形结构两侧长度为140mm,其u形两侧的高度为120mm,宽度为12mm,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宽、高分别为235mm、10mm、78mm的矩形框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条为胶粘固定在第一支架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式移取装置,其包括:壳体,呈U形管状结构,且其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面均为敞开面;磁吸支架,设于壳体的U形管状结构内,其包括:第一支架,呈矩形框结构且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壳体的U形管状结构内;磁条,固定在第一支架的下端面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支架两侧;连接杆,水平跨设在壳体上部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内;一对连接弹簧,相对设置在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两侧中,且一端与连接杆对应的端部下侧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对第一连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支架下端面的磁条与壳体U形管状结构的内侧底部贴合,该方案实施可靠,操作便利,移取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何厚捷;何朝熹;李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