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7792发布日期:2021-03-02 18:0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如何对板材进行搬移,始终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针对重、大板材,现有的搬运方式,多采用机械搬运或者人工搬运。然而,不论是机械搬运,还是人工搬运,在对板材进行转移时,都没有专门的夹持工具,造成搬运板材时不易搬起、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容易挤伤用户的手指、脚趾等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板材搬运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和安全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包括:下铲板、上铲板、连接件、踩踏件和把手;
[0005]
所述下铲板的尾端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内;
[0006]
所述上铲板的尾端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把手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
[0007]
所述把手的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使所述上铲板位于所述下铲板的正上方;
[0008]
所述踩踏件固定在所述上铲板的尾端,且所述踩踏件位于远离所述下铲板的一侧。
[0009]
该夹持工具结构简单、便于使力,在使用该夹持工具夹持钢板时,可以很方便地将钢板放入该夹持工具内。同时,在使用该夹持工具抬钢板时,由于钢板的下侧抵持在下铲板的前方,而钢板的边缘抵持在上铲板的内侧,这样就可以对钢板进行向上抬起。
[0010]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下铲板的前端设有刃部,且所述刃部凸出于所述上铲板的边缘。
[0011]
通过增加刃部,可以方便地将该夹持工具挤入铁板的下方,同时避免挤伤手指。
[0012]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下铲板上还设有防滑沟槽。
[0013]
增设防滑沟槽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搬运铁板时,由于摩擦力不够,导致铁板滑落,砸伤人员。
[0014]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把手的中线呈弧形。
[0015]
将把手设置为弧形,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并在搬运铁板时易于加力。
[0016]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把手的末端上还设有防滑手柄槽。
[0017]
增设防滑手柄槽的目的是方便用户使用,避免手滑而不易把控。
[0018]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延长杆;
[0019]
所述把手的末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延长杆安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0020]
增设延长杆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延长夹持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大提及铁板的力量,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
[0021]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辅助垫块;
[0022]
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还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辅助垫块设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内。
[0023]
增设辅助垫块的目的是为了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而撬起钢板,便于在将该夹持工具插入铁板下方时节省人力。
[0024]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辅助垫块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0025]
辅助垫块与第三安装孔采用卡接方式,有利于对辅助垫块进行更换。
[0026]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该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可以很方便地对待校直钢板进行抬起、搬用,提高搬运和校直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人员受伤。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立体图;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另一立体图;
[003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中标号:
[0032]
1、下铲板;101、刃部;102、防滑沟槽;2、连接件;3、上铲板;4、把手;401、防滑手柄槽;402、第二安装孔;5、踩踏件;6、辅助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
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6]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3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另一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的局部放大图。
[003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包括:下铲板1、上铲板3、连接件2、踩踏件5和把手4。
[0039]
其中,下铲板1的尾端设有第一安装通孔,连接件2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安装通孔内。
[0040]
上铲板3的尾端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把手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
[0041]
把手4的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孔,连接件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孔内,且使上铲板3位于所述下铲板1的正上方。
[0042]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2是可以更换的,可以根据铁板的厚度的变化来选用不同的连接件2。
[0043]
踩踏件5固定在上铲板3的尾端,且踩踏件5位于远离所述下铲板1的一侧。这是为了使踩踏件5能够给下铲板1以下压力和前进力,用于将该夹持工具塞入钢板下方,同时避免造成手脚不小心挤伤。
[0044]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该夹持工具结构简单、便于使力,在使用该夹持工具夹持钢板时,可以很方便地将钢板放入该夹持工具内。同时,在使用该夹持工具抬钢板时,由于钢板的下侧抵持在下铲板1的前方,而钢板的边缘抵持在上铲板3的内侧,这样就可以对钢板进行向上抬起。该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对待校直钢板进行抬起、搬用,提高搬运和校直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人员受伤。
[0045]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其下铲板1的前端设有刃部101,且刃部101凸出于上铲板3的边缘。
[0046]
通过增加刃部101,可以方便地将该夹持工具挤入铁板的下方,同时避免挤伤手指。
[0047]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下铲板1上还设有防滑沟槽102。
[0048]
增设防滑沟槽102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搬运铁板时,由于摩擦力不够,导致铁板滑落,砸伤人员。
[0049]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如图1所示,把手4的中线呈弧形。
[0050]
将把手4设置为弧形,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并在搬运铁板时易于加力。
[005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把手4的末端上还设有防滑手柄槽401。
[0052]
增设防滑手柄槽401的目的是方便用户使用,避免手滑而不易把控。
[0053]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还包括:延长杆(图中未示)。
[0054]
把手4的末端设有第二安装孔402,延长杆安设在第二安装孔402内。
[0055]
增设延长杆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延长夹持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大提及铁板的力量,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
[0056]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还包括:辅助垫块6。
[0057]
连接件2的下端还设有第三安装孔,辅助垫块6设有安装端,安装端固定在第三安装孔内。
[0058]
增设辅助垫块6的目的是为了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而撬起钢板,便于在将该夹持工具插入铁板下方时节省人力。
[0059]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铁板校直的夹持工具,辅助垫块6与第三安装孔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0060]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垫块6设置一个卡接端,第三安装孔内设置卡接台阶,那么辅助垫块6就可以很方便地卡接在第三安装孔内,这样,有利于对辅助垫块6进行更换。
[006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0062]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006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6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