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根线同时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5871发布日期:2021-01-23 10:5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根线同时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线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多根线同时放并能够校直的小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穿管或穿桥架施工中,需要将线缆安装到其中,由于在架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线缆数量比较多,如果单独对一卷线缆进行放线,不仅效率低下,还需要额外增加人工,同时在放线后线缆的平直度也是一个问题。因此,需要制备一个能够在工地上使用的放线小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根线同时放线装置,能够实现对多个线缆卷。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多根线同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
底板,设置到所述底板上可转动的多个放线轮,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对应所述放线轮的定位棍,以及设置到所述底板上的校直机构,所述放线轮通过对应的定位棍将放线轮上的线缆卷放入到对应的校直机构中;
[0007]
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均设置有腰型孔,并通过螺丝连接到校直支撑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的侧面还设置有对应的两组螺纹孔,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安装了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通过第一安装板的螺纹孔连接到所述第三安装板的螺纹孔内部;在第一安装板上还连接了三个第一校直轮,在第三安装板上设置了四个第二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一校直轮呈直线交错分布;在第二安装板上安装了一个第一输送轮,在第三安装板上设置了一个第二输送轮,第一输送轮513和第二输送轮532靠近设置。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轮数量为五个,其中四个位于同一矩形的四个边上,一个位于该矩形的中心处。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轮底部是一个转轴,该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到所述底板上;在转轴的上部通过“十”字形的杆连接了一个挡圈,在转轴位于挡圈上部的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焊接在杆另一端焊接在放线轮转轴上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下部还连接有行走轮。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侧面还连接有推手部。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推手部上还设置有照明装置。
[0013]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4]
解决了施工现场放线敷设费工费时的现状,施工现场一个工人就能完成多线穿线
施工,操作简单,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能够对线缆进行校直。小工具制作过程简单、现场运输方便。因而推广很方便。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0015]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校直机构的示意图;
[0020]
1-底板;
[0021]
2-推手部;21-照明装置;
[0022]
3-放线轮;31-转轴;32-杆;33-挡圈;34-加强筋;
[0023]
4-定位棍;
[0024]
5-校直机构;
[0025]
51-第一安装板;511-调节把手;512-第一校直轮;513-第一输送轮;
[0026]
52-第二安装板;
[0027]
53-第三安装板;531-第二校直轮;532-第二输送轮;
[0028]
6-校直支撑;
[0029]
7-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1]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根线同时放线装置,该工具制作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用来对多卷线缆进行同时放卷,并能够放卷之后对线缆进行校直。
[0032]
该装置具体包括了,底板1,该底板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各连接一个行走轮7,在底板1的一端短边的侧边连接了一个推手部2。底板1是钢板制成,其形状为700*2000mm,厚度为3-5mm,采用不锈钢制成,外部刷防腐漆。推手部2倾斜焊接连接到底板1上,推手部2离底板1的竖直高度为80-120cm。具体在操作的时候,通过推手部2推动底板1,能够使得底板1实现行走。
[0033]
由于该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线,因此在底板1上设置了多个放线轮3,放线轮3底部是一个转轴31,该转轴31的底部固定连接到底板1上,在转轴31的上部通过“十”字形的杆32连接了一个挡圈33,在转轴31位于挡圈33上部的位置加强筋34。那么挡圈33配合杆32能够用于放置线缆卷,加强筋34能够紧贴线缆卷的内部,由于转轴31的底部转动连接底板1
上,因此在线缆卷转动的时候,转轴31也能够转动。
[0034]
放线轮3的具体数量为5个,能够充分利用底板1上的空间,具体的分布情况为,放线轮3a、放线轮3b、放线轮3c、放线轮3d四个的分布情况为位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放线轮3f是位于该矩形的中心上。
[0035]
在底板1的另一侧还设置了5个校直机构,依次为校直机构5b、校直机构5a、校直机构5f、校直机构5d、校直机构5c,分别用于对应放线轮3b、放线轮3a、放线轮3f、放线轮3d、放线轮3c放出的线缆进行校直。
[0036]
由于放线轮3的位置分布,导致了放出的线缆不经过干预,相互之间会产生纠缠,因此对应每一个放线轮3均设置了对应的定位棍4来实现放线路径的固定。
[0037]
定位棍3的具体结构为,包括了一根固定连接到底板1上的固定杆,以及设置到固定杆的上部外侧的轴承,该轴承鞥能够在固定杆上方便转动。
[0038]
具体为对应放线轮3a的3个定位棍4a,3个定位棍4a的分布情况为,两个定位棍4a设置在放线轮3f的上方,一个设置在放线轮3f的右侧;
[0039]
对应放线轮3d的3个定位棍4d,3个定位棍4d的分布情况为,两个定位棍4d设置在放线轮3d的下方,一设置在放线轮3f的右侧;
[0040]
对应放线轮3b的1个定位棍4b,位于放线轮3b的左下方;
[0041]
对应放线轮3c的1个定位棍4c,位于放线轮3c的右上方;
[0042]
对应放线轮3f的1个定位棍4f,位于放线轮3f的右侧。
[0043]
经过定位棍4b的干预后,放线轮3a放出的线缆经过3个定位棍4a后进入到校直机构5a中进行校直;
[0044]
放线轮3b放出的线缆经过1个定位棍4b后进入到校直机构5b中进行校直;
[0045]
放线轮3c放出的线缆经过1个定位棍4c后进入到校直机构5c中进行校直;
[0046]
放线轮3d放出的线缆经过3个定位棍4d后进入到校直机构5d中进行校直;
[0047]
放线轮3f放出的线缆经过1个定位棍4f后进入到校直机构5f中进行校直。
[0048]
校直机构5是通过校直支撑6连接到底板1上的。
[0049]
校直机构5的具体结构为,校直机构5包括了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和第三安装板53,其中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位于第三安装板53的同一侧,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位于第三安装板53上均设置有腰型孔,并通过螺丝连接到校直支撑6上,在第一安装板51和第三安装板53的侧面还设置有对应的两组螺纹孔,从第一安装板51的侧面安装了调节把手511,调节把手511通过第一安装板51的螺纹孔连接到第三安装板53的螺纹孔内部,由于安装板本身是通过腰型孔连接的,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把手511,实现第一安装板51和第三安装板53之间距离的改变。在第一安装板51上还连接了3个第一校直轮512,在第三安装板53上设置了4个第二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一校直轮呈直线交错分布。在第二安装板52上安装了一个第一输送轮513,在第三安装板53上设置了一个第二输送轮532,第一输送轮513和第二输送轮532靠近设置。
[0050]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51]
将5卷线缆卷放置到放线轮3上之后,将每一个放线轮3上的线手动经过定位棍4之后,进入到校直机构5中,从校直机构5拉出后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
[0052]
各部件的作用为,推手部2能够移动底板1到任何需要的位置实现工作,放线轮3能
够转动进行放线,定位棍4起到对对应的放线轮3上的先进行传输位置的固定,对应的校直机构用于对线进行校直,在校直的过程中经过多个校直轮的运行后能够将线进行校直,再通过输送轮进行输送。照明装置21可以起到照明的效果,照明装置可以为手电筒,通过胶水缠绕固定连接。
[0053]
本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54]
解决了施工现场放线敷设费工费时的现状,施工现场一个工人就能完成多线穿线施工,操作简单,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能够对线缆进行校直。小工具制作过程简单、现场运输方便。因而推广很方便。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005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