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4854发布日期:2020-11-19 19:2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梯在房屋建筑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称为了城市居民常用的垂直交通工具。但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意外,导致电梯的轿厢坠落事故。比如,湖北恩施晚报曾报在2019年9月3日曾报道了一起电梯轿厢坠落事故,导致酒店安装电梯的工人被困。自从电梯被广泛用于城市建筑以来,电梯轿厢坠落导致轿厢内部人员受伤严重的事故屡见不鲜。这类意外事故偶尔会发生,有时也确实难以避免。但是,据调研所知,这类事故发生之后,井道底部缓震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轿厢内部人员受伤的严重程度及其生命安全。

基于上述,在电梯修建好之后,在井道底部设置缓震性能好的装置,使电梯轿厢坠落之后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尽量减轻或减少人员伤亡,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通过对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进行合理设计及结构改进,提升缓震装置的缓冲性能,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通过对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进行合理设计及结构改进,提升缓震装置的缓冲性能,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有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第四缓冲板以及底板;所述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之间通过多根第一弹簧排列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板与第三缓冲板之间通过多根第二弹簧排列连接;所述第三缓冲板与第四缓冲板之间通过多根第三弹簧排列连接;所述第四缓冲板与底板之间通过第四弹簧排列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第四缓冲板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阵列排布设置有半圆形结构的橡胶缓冲头,所述橡胶凸起位于相邻排布弹簧的间隙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三缓冲板、第四缓冲板以及底板的整体外形均为与电梯井道俯视外形相匹配的方形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以及第三缓冲板为弹性橡胶板,第一缓冲板以及第三缓冲板的厚度为2cm-3cm。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板以及第四缓冲板为泡沫铝内孔间隙中填充有橡胶的复合板,所述第二缓冲板以及第四缓冲板的厚度为2cm-3cm。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四弹簧的弹簧外径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缓冲头的凸起高度小于其所在板体的厚度,且所述缓冲头与其所在板体之间为固定粘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安装过程中,通过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四弹簧进行依次安装,使弹簧的弹性从上向下依次增强,缓冲板受到重物撞击之后,首先弹性较低的第一弹簧进行缓冲,然后依次通过弹性较强的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四弹簧,最后通过4根弹簧的层级缓冲到达底板位置,实现层级缓冲的目的。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相对于现有的常规技术可以起到加好的缓冲效果。如果直接采用弹性较强的大弹簧迎接第一次缓冲,则容易导致坠落轿厢受到的冲击较大。如果直接统一采用弹性较弱的第一弹簧进行缓冲,则容易导致缓冲不够,也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弹性橡胶材质的缓冲板以及泡沫铝复合板的使用,一方面结合弹性材料的使用加强缓震效果,另一方面结合泡沫铝的使用,材料的强度和弹性也可以得到一定保证,因而利于缓震,降低事故人员受伤程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层级缓冲弹簧的使用,可以让坠落轿厢先通过弹性较弱的第一弹簧进行缓冲,然后依次通过弹性较强的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四弹簧进行缓冲,从而让轿厢受到一个从若到强的反弹力缓冲,进而利于轿厢内部人员保护,让层级性梯度缓冲能够尽可能保护乘坐人员。

另一方面,通过弹性橡胶材质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与泡沫铝复合板第二缓冲板和第四缓冲板结合使用,除了能够发挥弹簧缓震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弹性材料的弹性以及强度进行发挥,起到较好的缓震效果以及强度保证效果。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通过缓冲头的设置,还能够使相邻的上下缓冲板贴合接触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头缓冲,相对于实体平面接触撞击的情况来说,还具备较好的缓震效果。因此,本申请的结构缓震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震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及缓冲头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缓冲板;2、第二缓冲板;3、第三缓冲板;4、第四缓冲板;5、底板;6、缓冲头;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三弹簧;10、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底部的缓震装置,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有第一缓冲板1、第二缓冲板2、第三缓冲板3、第四缓冲板4以及底板5;所述第一缓冲板1与第二缓冲板2之间通过多根第一弹簧7排列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板2与第三缓冲板3之间通过多根第二弹簧8排列连接;所述第三缓冲板3与第四缓冲板4之间通过多根第三弹簧9排列连接;所述第四缓冲板4与底板5之间通过第四弹簧10排列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板2、第三缓冲板3、第四缓冲板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阵列排布设置有半圆形结构的橡胶缓冲头6,所述橡胶凸起位于相邻排布弹簧的间隙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1、第二缓冲板2、第三缓冲板3、第四缓冲板4以及底板5的整体外形均为与电梯井道俯视外形相匹配的方形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1以及第三缓冲板3为弹性橡胶板,第一缓冲板1以及第三缓冲板3的厚度为2cm-3cm。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板2以及第四缓冲板4为泡沫铝内孔间隙中填充有橡胶的复合板,所述第二缓冲板2以及第四缓冲板4的厚度为2cm-3cm。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第三弹簧9以及第四弹簧10的弹簧外径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缓冲头6的凸起高度小于其所在板体的厚度,且所述缓冲头6与其所在板体之间为固定粘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安装过程中,通过将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第三弹簧9以及第四弹簧10进行依次安装,使弹簧的弹性从上向下依次增强,缓冲板受到重物撞击之后,首先弹性较低的第一弹簧7进行缓冲,然后依次通过弹性较强的第二弹簧8、第三弹簧9以及第四弹簧10,最后通过4根弹簧的层级缓冲到达底板5位置,实现层级缓冲的目的。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相对于现有的常规技术可以起到加好的缓冲效果。如果直接采用弹性较强的大弹簧迎接第一次缓冲,则容易导致坠落轿厢受到的冲击较大。如果直接统一采用弹性较弱的第一弹簧7进行缓冲,则容易导致缓冲不够,也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弹性橡胶材质的缓冲板以及泡沫铝复合板的使用,一方面结合弹性材料的使用加强缓震效果,另一方面结合泡沫铝的使用,材料的强度和弹性也可以得到一定保证,因而利于缓震,降低事故人员受伤程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层级缓冲弹簧的使用,可以让坠落轿厢先通过弹性较弱的第一弹簧7进行缓冲,然后依次通过弹性较强的第二弹簧8、第三弹簧9以及第四弹簧10进行缓冲,从而让轿厢受到一个从若到强的反弹力缓冲,进而利于轿厢内部人员保护,让层级性梯度缓冲能够尽可能保护乘坐人员。

另一方面,通过弹性橡胶材质的第一缓冲板1和第三缓冲板3与泡沫铝复合板第二缓冲板2和第四缓冲板4结合使用,除了能够发挥弹簧缓震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弹性材料的弹性以及强度进行发挥,起到较好的缓震效果以及强度保证效果。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通过缓冲头6的设置,还能够使相邻的上下缓冲板贴合接触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头6缓冲,相对于实体平面接触撞击的情况来说,还具备较好的缓震效果。因此,本申请的结构缓震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