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便捷保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6601发布日期:2020-11-20 09:3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便捷保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人机便捷保护箱。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作为一种新概念设备,具有机动灵活、反应迅速、无人飞行以及易于操作的有点,被广泛运用与气象、勘探、摄影等领域。

由于无人机的各个部件极易损坏,尤其是旋翼以及摄像装置,一旦发生碰撞很容易造成无人机的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便捷式保护箱的方式,将无人机放入保护箱内,既能提升携带无人机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无人机发生碰撞的风险,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保护。

但是,在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车辆经过颠簸路段以及在保护箱不慎跌落时,保护箱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力,这种硬性的冲击力会通过保护箱传导至无人机上,造成无人机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无人机便捷保护箱,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便捷保护箱,包括:保护箱体、设于保护箱体内的保护气囊以及设于保护箱体上的冲击传感器;所述保护箱体包括外箱体、与外箱体铰接的外箱盖、设于外箱体内的内箱体以及设于外箱盖内的内箱盖,所述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内箱盖和外箱盖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内箱体底面外壁和外箱体底面内壁之间以及内箱盖顶面外壁和外箱盖顶面内壁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内箱体和内箱盖分别开有放置无人机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气囊,分别设于外箱体的侧面内壁、底面内壁以及外箱盖的顶面内壁;所述冲击传感器检测到冲击力时,保护气囊弹开填充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的空隙以及内箱盖和外箱盖之间的空隙。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冲击传感器的数量为14个,所述冲击传感器分别设于外箱体的4个底部边角部、外箱体的底面、外箱体的4个侧面、外箱盖的4个顶部边角部以及外箱盖的顶面;通过此设置使得冲击传感器能够从多个方向检测到保护箱体受到的冲击,从而促使保护气囊迅速打开保护内箱体中的无人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插筒以及插于连接插筒的连接插杆,所述连接插筒远离连接插杆的一端与外箱体的底面内壁或外箱盖的顶面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杆远离连接插筒的一端与内箱体的底面外壁或内箱盖的顶面外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筒的侧面内壁上开有第一环形槽,所述连接插杆的侧面壁上设有一个与第一环形槽适配的第一环形凸起;当连接插杆上的第一环形凸起位于第一环形槽内时,内箱体通过连接组件支撑于外箱体中,同时内箱盖通过连接组件与外箱盖连接,无人机收容于内箱体和内箱盖的保护槽内;当保护箱体受到冲击时,保护气囊弹开并对内箱体和内箱盖进行支撑,使连接插杆的第一环形凸起从连接插筒的第一环形槽脱离,避免保护箱体受到的冲击力从连接组件传导至内箱体和内箱盖上造成无人机的损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插筒以及插于连接插筒的连接插杆,所述连接插筒远离连接插杆的一端与外箱体的底面内壁或外箱盖的顶面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杆远离连接插筒的一端与内箱体的底面外壁或内箱盖的顶面外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筒的侧面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连接插杆的侧面壁上开有一个与第二环形凸起适配的第二环形槽;当保护箱体受到冲击时,保护气囊弹开并对内箱体和内箱盖支撑,使连接组件的实现脱离,避免保护箱体的受到的冲击力从连接组件传导至内箱体和内箱盖,对无人机进行保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插筒以及插于连接插筒的连接插杆,所述连接插筒远离连接插杆的一端与外箱体的底面内壁或外箱盖的顶面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杆远离连接插筒的一端与内箱体的底面外壁或内箱盖的顶面外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筒内固定有一块磁铁,所述连接插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当保护箱体受到冲击时,保护气囊弹开并对内箱体和内箱盖支撑,使连接插杆与磁铁脱离,避免保护箱体的受到的冲击力从连接组件传导至内箱体和内箱盖,对无人机进行保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插筒靠近连接插杆的端部以及连接插杆靠近连接插筒的端部均开有倒角,通过设置倒角,便于连接插杆插入连接插筒内,提升保护箱装配时的便利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箱体和内箱盖采用泡沫材质制成,泡沫具有一定的弹性,无人机与内箱体或内箱盖之间发生碰撞时,泡沫材质的内箱体和内箱盖能够降低无人机损坏的风险。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便捷保护箱包括:保护箱体、保护气囊以及冲击传感器。其中,保护箱体包括外箱体、外箱盖、内箱体和内箱盖。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以及内箱盖和外箱盖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组件连接。当冲击传感器检测到保护箱体受到的冲击力,保护气囊迅速打开填充至内箱体和外箱体以及内箱盖和外箱盖之间的空隙,并使连接组件脱离连接,避免外箱体或外箱盖受到的冲击力通过连接组件传导至内箱体和内箱盖上,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便捷保护箱能够在保护箱受到冲击时对无人机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无人机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便捷保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闭合时的保护箱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弹开时的保护箱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保护箱体10、外箱体11、外箱盖12、内箱体13、内箱盖14、空隙15、保护槽16、保护气囊20、冲击传感器30、连接组件40、连接插筒41、第一环形槽411、第二环形凸起412、连接插杆42、第一环形凸起421、第二环形槽422、磁铁43、倒角44。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经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无人机应用极其广泛。由于无人机的零部件极易损坏,为了防止无人机损坏,通常将无人机放入便携式保护箱内,既能提高携带的便利性也能对无人机进行保护。但是在无人机运输过程中,尤其是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或者使用者使用不当造成保护箱跌落时,保护箱会受到冲击,这种硬性冲击会通过保护箱传导无人机上,造成无人机零部件的损坏。因此如何对保护箱进行改进,降低无人机收到的冲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便捷保护箱,如图1至图3所示,该无人机便捷保护箱包括:保护箱体10、保护气囊20以及冲击传感器30。

结合图1和图2,保护箱体10包括外箱体11、外箱盖12内箱体13以及内箱盖14。其中,外箱体11和外箱盖12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外箱盖12可相对于外箱体11打开或者闭合,当外箱盖12相对于外箱体11闭合时,外箱盖12和外箱体11构成一个完整的箱体。内箱体13设于外箱体11内,内箱盖14设于外箱盖12内。内箱体13的尺寸小于外箱体11的尺寸,内箱体13和外箱体11之间留有空隙15。内箱盖14的尺寸小于外箱盖12的尺寸,内箱盖14设于外箱盖12中。内箱体13底面外壁和外箱体11底面内壁之间以及内箱盖14顶面外壁和外箱盖12顶面内壁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40连接。内箱体13自顶面向底面开有放置无人机的保护槽16,同时内箱盖14自底面向顶面开有放置无人机的保护槽16。放置无人机时,先将无人机放入内箱体13的保护槽16内,然后将外箱盖12闭合,使无人机的顶部部件置于内箱盖14的保护槽16内。内箱体13和内箱盖14均采用泡沫材料制成,在将无人机放入保护槽16或者将无人机取出时,无人机会与内箱体13或内箱盖14发生摩擦或者碰撞,由于泡沫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降低无人机损坏的风险。

结合图2和图3,保护气囊20的数量为6个,分别设于外箱体11的4个侧面内壁、外箱体11的底面内壁以及外箱盖12的顶面内壁。所述保护气囊20存在闭合和弹开两种状态,当保护箱体10未受到冲击时,保护气囊20处于闭合状态;当保护箱体10受到冲击时,保护气囊20处于弹开状态,保护气囊20迅速膨胀并填充至内箱体13和外箱体11之间以及外箱盖12和内箱盖14之间的空隙15内,保护气囊20膨胀时对内箱体13和内箱盖14形成挤压,使连接组件40脱离,外箱体11或外箱盖12受到的冲击力无法传导至内箱体13或者内箱盖14上,从而对保护槽16内的无人机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保护气囊20膨胀过程中,保护气囊20会对内箱体13以及内箱盖14形成挤压,从而使连接组件40脱离,为了便于连接组件40的完全脱离,内箱体13的开口端到外箱体11的开口端设有一定的距离,内箱盖14的开口端到外箱盖12的开口端设有一定的距离,当外箱体11和外箱盖12闭合时,内箱体13的开口端与外箱体11的开口端留有间隙,当保护气囊20挤压内箱体13和内箱盖14时,内箱体13和内箱盖14相向运动,从而便于连接组件40的有效脱离。

结合图2和图3,冲击传感器30的数量为14个,均设于保护箱体10上。具体的,这14个冲击传感器30分别设于外箱体11的4个底部边角部、外箱体11的底面中心、外箱体11的4个侧面、外箱盖12的4个顶部边角部以及外箱盖12的顶面中心。冲击传感器30与保护气囊20的触发器通讯连接。这14个冲击传感器30能够从多个方向对保护箱体10受到的冲击进行检测,当冲击传感器30检测到冲击强度大于设定值时,保护气囊20的触发器迅速触发使保护气囊20迅速打开,从而对保护箱体10内的无人机进行主动保护。本实施例中的冲击传感器30采用型号为mpx2102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范围为100kpa,测量精度为±1%。

实施例1:结合图2至图4,连接组件40包括连接插筒41和连接插杆42,连接插杆42插于连接插筒41内。连接插筒41远离连接插杆42的一端与外箱体11的底面内壁或外箱盖12的顶面内壁面固定连接。连接插杆42远离连接插筒41的一端与内箱体13的底面外壁或内箱盖14的顶面外壁面固定连接。连接插筒41的侧面内壁上开有第一环形槽411,连接插杆42的侧面壁上设有一个与第一环形槽411适配的第一环形凸起421。当连接插杆42上的第一环形凸起421位于环形槽内时,内箱体13通过连接组件40支撑于外箱体11中,同时内箱盖14通过连接组件40与外箱盖12连接。无人机收容于内箱体13和内箱盖14的保护槽16内。当保护箱体10受到冲击时,冲击传感器30检测到冲击强度大于设定的强度时,保护气囊20弹开并对内箱体13和内箱盖14进行挤压支撑,使连接插杆42的第一环形凸起421从连接插筒41的第一环形槽411脱离,外箱体11或者外箱盖12上受到的冲击力无法通过连接组件40传导至内箱体13或者内箱盖14上,从而对无人机形成主动保护,降低无人机损坏的风险。

实施例2:结合图2、图3和图5,连接组件40包括连接插筒41和连接插杆42,连接插杆42插于连接插筒41内。连接插筒41远离连接插杆42的一端与外箱体11的底面内壁或外箱盖12的顶面内壁面固定连接。连接插杆42远离连接插筒41的一端与内箱体13的底面外壁或内箱盖14的顶面外壁面固定连接。连接插筒41的侧面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412,连接插杆42的侧面壁上开有一个与第二环形凸起412适配的第二环形槽422。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类似,当保护箱体10受到冲击时,连接插杆42远离连接插筒41,第二环形凸起412从第二环形槽422内脱离,外箱体11或者外箱盖12上受到的冲击力无法通过连接组件40传导至内箱体13或者内箱盖14上,从而降低无人机损坏的风险。

实施例3:结合图2、图3和图6,连接组件40包括连接插筒41和连接插杆42,连接插杆42插于连接插筒41内。连接插筒41远离连接插杆42的一端与外箱体11的底面内壁或外箱盖12的顶面内壁面固定连接。连接插杆42远离连接插筒41的一端与内箱体13的底面外壁或内箱盖14的顶面外壁面固定连接。连接插筒41的底部内壁固定有一块磁铁43,同时,连接插杆4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当保护箱体10受到冲击时,保护气囊20弹开使连接插杆42的端部与磁铁43脱离,从而避免外箱体11或者外箱盖12上受到的冲击力通过连接组件40传导至内箱体13或者内箱盖14上,进而对无人机形成主动保护。

结合图4至图6,为了提升保护箱装配时的便利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插筒41靠近连接插杆42的端部以及连接插杆42靠近连接插筒41的端部均开有倒角44。在保护箱体10装配时,通过倒角44的引导能够极为便利的将连接插杆42插入连接插筒41内,从而提升保护箱装配的便利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