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环卫车及其垃圾桶装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0740发布日期:2020-11-25 15:3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环卫车及其垃圾桶装卸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环卫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环卫车及其垃圾桶装卸机构。



背景技术:

垃圾在人们日常活动中产生,其量巨大,其种类繁多,且垃圾在垃圾桶中堆积极易出现发酵、发臭等现象,给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的清理、清扫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常常要遭受各种垃圾和腐臭的困扰,作业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将垃圾桶内的垃圾自动倾倒至环卫车内的电动吊桶环卫车,通过垃圾桶装卸机构进行牵引和固定垃圾桶,将垃圾桶自动抬升到环卫车内进行垃圾的倾倒,避免环卫人员直接接触大量的腐臭垃圾,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吊桶环卫车中的垃圾桶装卸机构结构简单,仅仅采用一个插齿板和插齿实现垃圾桶的提起和固定,容易造成垃圾桶受力不均,垃圾桶翻转、中途脱落等现象,垃圾通过自身的重力向下掉落至车体内固定的某一位置,极易造成该处垃圾的堆积、满溢,从而影响后续的垃圾倾倒,降低了垃圾容纳量;且垃圾车体内一般较为脏污,腐臭严重,垃圾容易粘附在车体内壁上,清洗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环卫车及其垃圾桶装卸机构,增加对垃圾的容纳量,加强环卫车的自清洁能力,提高对垃圾桶装卸倾倒垃圾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环卫车,包括车头和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相互联通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内设有过滤板,过滤板的下方设有滤水槽;所述第一车厢的顶部设有垃圾桶装卸机构,第一车厢的内部设有通过液压缸驱动的推板,推板的两侧设有与车体的内侧壁相接触的侧刮板,推板的底部设有与过滤板的表面接触的底刮板,所述底刮板上设有伸入过滤板的过滤孔内的刷毛;所述第二车厢的后端面设有卸料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位于第一车厢内的孔密度大于位于第二车厢内的孔密度,所述过滤板位于第一车厢内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二车厢内的孔径;所述滤水槽内设有排水管。由于垃圾首先倒入到第一车厢内,垃圾中含有的水分大部分会倾倒到第一车厢,因此第一车厢内的过滤板的孔密度较大,孔径较大,更加方便排水处理;由于推板的推动,挤压垃圾,使垃圾进入到第二车厢内,挤压出来的水分则会进入到第二车厢内,挤压出来的水分较第一车厢内的水分较少,且经过压缩后垃圾体积变小,因此第二车厢内的过滤板的孔密度较小,孔径较小,在正常排水的同时防止固体垃圾的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刮板和底刮板上均设有橡胶条,橡胶条上设有若干弯曲的凸纹。利用橡胶条来进行剐蹭,减少对车体内壁的损坏,且设置多个凸纹,凸纹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嵌入到车体内壁的凹陷、死角部分进行清理,提高清理的全面性,且在一次移动中通过多个凸纹可以进行多次刮理,提高清洁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疏油疏水涂层。设置的疏油疏水涂层减少垃圾残渣粘附在车体的内壁上,保证车体内部一定的自清洁能力。

应用于上述的一种电动环卫车的垃圾桶装卸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车厢顶部两侧的动力气缸,第一车厢的顶部后侧设有水平连杆,两侧的动力气缸的推杆通过曲柄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内端与水平连杆铰接,曲柄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第一拉杆,两个第一拉杆之间设有覆盖第一车厢的进料口的车盖,第一拉杆的外端铰接有第二拉杆,两个第二拉杆之间设有垃圾桶固定装置。通过动力气缸进行推动,动力气缸通过曲柄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垃圾桶固定装置上的垃圾桶向上翻起,并打来车盖,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到第一车厢内,整体连贯性好,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桶固定装置包括与第二拉杆铰接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u形架,u形架的两内侧均通过活动杆连接有固定块,活动杆上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u形架的内壁连接,压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侧壁连接;安装架上位于u形架的上方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若干固定勾。通过设置的u形架卡接在垃圾桶的侧面,并通过对称的固定块和压簧的配合进行固定、夹紧,通过设置的固定勾卡接在垃圾桶的顶部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垃圾桶的限位和固定,多方面固定,使得垃圾桶在动力气缸以及相配合的转动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带动下,准确且稳定地将垃圾倾倒到第一车厢内,避免出现晃动、偏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架的两个前端面为向内缩小的斜面,所述固定块的内侧面前端为弧形面,所述固定块的内侧面后端为平面。将u形架的两个前端面设为向内缩小的斜面,配合固定块的内侧面的弧形面,使得垃圾桶更容易嵌入到两个固定块之间,并通过固定块的内侧面的平面部分进行固定,提高对垃圾桶固定的稳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为:

垃圾桶通过垃圾桶装卸机构将垃圾倒入到第一车厢内,进入到第一车厢内的垃圾在倾倒过程中,垃圾中含有的水分则通过过滤板进入到滤水槽内,固液分离,便于后期的垃圾处理,待第一车厢内垃圾较满时,通过液压缸推动推板由第一车厢向第二车厢移动,将第一车厢内的垃圾推入到第二车厢内,清理第一车厢,防止第一车厢堆积满溢,使得后续的垃圾可以继续进入第一车厢内,同时也起到对垃圾的挤压作用,将垃圾中含有的水分挤压出来,通过过滤板进入到滤水槽内,缩小垃圾的体积,增大对垃圾的容纳量;进一步,推板和底刮板配合,还起到卸料的作用,可以将垃圾顺利从卸料门处推出,方便卸料;此外,推板和侧刮板、底刮板以及刷毛的配合,还起到对车体内壁以及过滤板的清理作用,提高垃圾车的自清洁能力;

设置的垃圾桶装卸机构,通过动力气缸进行推动,动力气缸通过曲柄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垃圾桶固定装置上的垃圾桶向上翻起,并打来车盖,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到第一车厢内,整体连贯性好,稳定性高;并通过u形架卡接在垃圾桶的侧面,固定勾卡接在垃圾桶的顶部位置,从而多方面对垃圾桶进行固定,提高对垃圾桶装卸倾倒垃圾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晃动、偏移的情况。

因此,本实用新型增加对垃圾的容纳量,加强环卫车的自清洁能力,提高对垃圾桶装卸倾倒垃圾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头;11、车体;12、第一车厢;13、第二车厢;14、过滤板;15、滤水槽;16、排水管;2、垃圾桶装卸机构;21、动力气缸;22、水平连杆;23、曲柄;24、转动杆;25、第一拉杆;26、车盖;27、第二拉杆;31、推板;32、侧刮板;33、底刮板;34、刷毛;35、卸料门;36、橡胶条;37、凸纹;4、垃圾桶固定装置;41、安装架;42、u形架;421、斜面;43、活动杆;44、固定块;441、弧形面;442、平面;45、压簧;46、固定杆;47、固定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电动环卫车,包括车头1和车体11,所述车体11包括相互联通的第一车厢12和第二车厢13,第一车厢12和第二车厢13内设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的下方设有滤水槽15;所述第一车厢12的顶部设有垃圾桶装卸机构2,第一车厢12的内部设有通过液压缸驱动的推板31,推板31的两侧设有与车体11的内侧壁相接触的侧刮板32,推板31的底部设有与过滤板14的表面接触的底刮板33,所述底刮板33上设有伸入过滤板14的过滤孔内的刷毛34;所述第二车厢13的后端面设有卸料门35。

垃圾桶通过垃圾桶装卸机构2将垃圾倒入到第一车厢12内,进入到第一车厢12内的垃圾在倾倒过程中,垃圾中含有的水分通过过滤板14进入到滤水槽15内,固液分离,便于后期的垃圾处理,待第一车厢12内垃圾较满时,通过液压缸推动推板31由第一车厢12向第二车厢13移动,将第一车厢12内的垃圾推入到第二车厢13内,清理第一车厢12,防止第一车厢12堆积满溢,使得后续的垃圾可以继续进入第一车厢12内,同时也起到对垃圾的挤压作用,将垃圾中含有的水分挤压出来,通过过滤板14进入到滤水槽15内,缩小垃圾的体积,增大对垃圾的容纳量;此外,推板31在移动的同时,通过侧刮板32对车体11的内侧壁进行刮理,去除车体11的内侧壁上粘附的垃圾,通过底刮板33对过滤板14进行刮理和铲动垃圾卸料,同时利用刷毛34清理过滤板14的过滤孔,防止过滤孔的堵塞情况,保证过滤板14正常的滤水工作。

所述过滤板14位于第一车厢12内的孔密度大于位于第二车厢13内的孔密度,所述过滤板14位于第一车厢12内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二车厢13内的孔径;所述滤水槽15内设有排水管16。由于垃圾首先倒入到第一车厢12内,垃圾中含有的水分大部分会倾倒到第一车厢12,因此第一车厢12内的过滤板14的孔密度较大,孔径较大,更加方便排水处理;由于推板31的推动,挤压垃圾,使垃圾进入到第二车厢13内,挤压出来的水分则会进入到第二车厢13内,挤压出来的水分较第一车厢12内的水分较少,且经过压缩后垃圾体积变小,因此第二车厢13内的过滤板14的孔密度较小,孔径较小,在正常排水的同时防止固体垃圾的掉落。

所述侧刮板32和底刮板33上均设有橡胶条36,橡胶条36上设有若干弯曲的凸纹37。利用橡胶条36来进行剐蹭对车体11内壁进行清理,减少对车体11内壁的损坏,且设置多个凸纹37,凸纹37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嵌入到车体11内壁的凹陷、死角部分进行清理,提高清理的全面性,且在一次移动中通过多个凸纹37可以进行多次刮理,提高清洁的效率。

所述第一车厢12和第二车厢13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疏油疏水涂层。设置的疏油疏水涂层减少垃圾残渣粘附在车体11的内壁上,保证车体11内部一定的自清洁能力。

应用于上述的一种电动环卫车的垃圾桶装卸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车厢12顶部两侧的动力气缸21,第一车厢12的顶部后侧设有水平连杆22,两侧的动力气缸21的推杆通过曲柄23连接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的内端与水平连杆22铰接,曲柄23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第一拉杆25,两个第一拉杆25之间设有覆盖第一车厢12的进料口的车盖26,第一拉杆25的外端铰接有第二拉杆27,两个第二拉杆27之间设有垃圾桶固定装置4。通过动力气缸21进行推动,动力气缸21通过曲柄23带动转动杆24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拉杆25和第二拉杆27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垃圾桶固定装置4上的垃圾桶向上翻起,并打来车盖26,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到第一车厢12内,整体连贯性好,稳定性高。

所述垃圾桶固定装置4包括与第二拉杆27铰接的安装架41,安装架41上设有u形架42,u形架42的两内侧均通过活动杆43连接有固定块44,活动杆43上套设有压簧45,压簧45的一端与u形架42的内壁连接,压簧45的另一端与固定块44的侧壁连接;安装架41上位于u形架42的上方设有固定杆46,固定杆46上设有若干固定勾47。通过设置的u形架42卡接在垃圾桶的侧面,并通过对称的固定块44和压簧45的配合进行固定、夹紧,通过设置的固定勾47卡接在垃圾桶的顶部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垃圾桶的限位和固定,多方面固定垃圾桶,使得垃圾桶在动力气缸21以及相配合的转动杆24、第一拉杆25、第二拉杆27的带动下,准确且稳定地将垃圾倾倒到第一车厢12内,避免出现晃动、偏移的情况。

所述u形架42的两个前端面为向内缩小的斜面421,所述固定块44的内侧面前端为弧形面441,所述固定块44的内侧面后端为平面442。将u形架42的两个前端面设为向内缩小的斜面421,配合固定块44的内侧面的弧形面441,使得垃圾桶更容易嵌入到两个固定块44之间,并通过固定块44的内侧面的平面442部分进行固定,提高对垃圾桶固定的稳固程度。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