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4328发布日期:2020-12-25 08: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属于物流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铁路物流量日益增加,前装卸设备主要为叉车、叉装机、转运车、皮带输送机等通用装卸运输设备。这些设备灵活通用性好,但在火车、卡车、站台、仓库之间货物装卸转运时,需要人工装卸搬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装卸效率已经成为影响铁路运输成本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已经有一些机械设备投入到火车装卸中,有通用设备也有专用设备,有固定设备也有移动设备,如:起重机、叉车、专用装卸机等等。这些设备通用性较好,基本满足各类货物的装卸作业需求,但是由于设备无法直达装载、卸货点,所以仍然需要人工较多的参与到装卸、搬运环节,效率不高,特别在火车与卡车之间袋装货物转运时,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基本靠人工肩扛背驮。

近几年国内的物流装卸设备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基本满足各类货物的装卸作业需求,但是针对火车袋装物料装卸、转运机械仍然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现有设备无法直达装载、卸货点,无法在卸货时调整输送高度和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通过升降电动缸与第二输送带的配合,实现第二输送带的高度调节,同时通过转动盘带动第二输送带进行旋转,调节第二输送带的输送角度和位置,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包括:

机体;

第一输送带,其支撑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位于所述机体的一端;

转动盘,其可转动支撑在所述机体的另一端;

第二输送带,其一端可转动支撑在所述转动盘上,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下方;

升降电动缸,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所述升降电动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

多个移动机构,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机体底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

旋转电机,其支撑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另一端,并且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输送带底部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

支座,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盘的中间位置,所述支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耳;

转动轴;

其中,所述延伸部匹配设置在所述两个支耳之间,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所述支耳和所述延伸部,使所述第二输送带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其支撑设置在所述机体下部;

减速机,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移动轮,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移动轮。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机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均为pvc耐寒材质。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设置有调节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能够在车厢中行走、平移、旋转和升降,并且移动机构具有报警功能,能够防止机体与车厢接近时进行报警,防止机体与车厢发生碰撞,导致输送机受损的现象。

工作人员在输送机的一端进行工作,能够控制输送机一端的升降与转动,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移动机构自带减震系统,以免不平整的地面对输送机造成影响,使输送机不能平稳工作,并在移动机构内设置减震弹簧,能够更好的保护输送机上的各个部件免受损坏。

与现有设备相比,本装置调节方便,效果好,并且本装置没有液压系统,不会产生油渍,能够保持车厢整洁。本装置应用电动缸,打破了现有液压缸漏油导致的车厢表面与物料接触造成污染的难题,同时,本装置具有行走、平移、旋和升降的功能,可以更加有效的在车厢中运行工作,打破了现有设备工作效率低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升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水平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皮集装箱专用多功能输送机,包括:机体100、移动机构110、第一输送带200、第二输送带310、托辊320、调节辊330、加强肋340、转动盘400、升降电动缸410、支座420、转动轴430、旋转电机440。

机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110,移动机构110为独立驱动,在机体100顶部的一端,支撑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00,转动盘400设置在机体100的另一端,旋转电机440固定设置在机体100另一端上,旋转电机44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转动盘400,第二输送带310的一端转动支撑在转动盘400的中间位置,驱动旋转电机440,能够第二输送带310进行水平转动,改变第二输送带310的水平位置。升降电动缸410的固定设置在转动盘400,输出端连接第二输送带200,通过驱动升降电动缸410,能够调节第二输送带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移动机构110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机体底部的四角。

移动机构110包括支撑设置在机体100上的移动电机111和设置在机体100底部的行走轮112,移动电机11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行走轮112连接,并在行走轮112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在与车厢距离较近的时候发出警报,防止机体与车厢因碰撞而出现机体100受损的现象。并在行走轮112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克服地面不平对机体100带来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移动电机111选用直流电机。

第二输送带310位于第一输送带200的下防,在第二输送带310的底部,还设置有加强肋340,加强肋下部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在转动盘40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座420,支座420的上部相对设置有两个支耳,延伸部设置在两个支耳之间,旋转轴430的一端依次穿过支耳和延伸部,使第二输送带310与转动盘400之间能够转动,升降电动缸410的一端固定在转动盘400上,并位于支座420的一侧,升降电动缸410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第二输送带310的底部,通过驱动升降电动缸410,第二输送带310与支座420和转动轴430配合,使第二输送带310的高度能够调节。第二输送带310的内部一端设置有调节辊330,并在第二输送带31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托辊320。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升降电动缸410为电动缸,打破了现有的液压缸出现漏油而导致车厢表面沾污后与无聊接触,出现污染的难题。

在机体100的另一端上,还设置有旋转电机440,旋转电机44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连接转动盘400,能够带动转动盘400进行水平转动,进而带动设置在转动盘400上的第二输送带进行水平移动,改变第二输送带310的水平位置。

操作时,操作工人站在第二输送带310的一端就能够进行操作,可以实现第二输送带310的升降和水平移动,工作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输送带200、第二输送带310均选用pvc耐寒材质,能够耐寒,并且材质薄,克服了在低温天气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