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438发布日期:2021-02-20 19:5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垃圾桶一般直接盛装垃圾,垃圾内部水分将垃圾浸泡,容易变质发臭,不便于垃圾的管理。
[0003]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包括大桶、小桶、抽水器、小桶上支架和小桶下支架,所述抽水器的底端与大桶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抽水器位于大桶内部的部分固定安装有小桶上支架和小桶下支架,所述小桶的底端一侧拐角处与小桶下支架铰接,所述小桶的顶端同一侧拐角处与小桶上支架的一侧挂接,所述小桶上支架和小桶下支架之间对称安装有四个所述小桶,所述抽水器由外筒体和外筒体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塞组成,外筒体靠近其底部处设有进水口,小桶的底部设有排水孔。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大桶的顶部设有两个桶盖一和一个桶盖二,两个桶盖一对称安装在桶盖二的两端且与桶盖二铰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桶盖二上设有通风帽。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便于干湿分离,便于垃圾的管理。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标记:
[0014]
1、大桶;2、小桶;3、桶盖一;4、桶盖二;5、小桶下支架;6、小桶上支架;7、抽水器;8、通风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0016]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干湿分离垃圾桶,包括大桶1、小桶2、
抽水器7、小桶上支架6和小桶下支架5,所述抽水器7的底端与大桶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抽水器7位于大桶1内部的部分固定安装有小桶上支架6和小桶下支架5,所述小桶2的底端一侧拐角处与小桶下支架5铰接,所述小桶2的顶端同一侧拐角处与小桶上支架6的一侧挂接,在四个小桶2垃圾满时将抽水器7连通各小桶2一块取出,将小桶2顶部挂接处取下使得小桶2倾倒垃圾,所述小桶上支架6和小桶下支架5之间对称安装有四个所述小桶2,在两个小桶2满时转动抽水器7使得另外两个小桶2对准桶盖一3即可继续使用,所述抽水器7由外筒体和外筒体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塞组成,外筒体靠近其底部处设有进水口,外筒体靠近其顶部处设有出水口,通过抽拉活塞即可将内部积液排出,小桶2的底部设有排水孔便于将垃圾中的水分收集到大桶1底部进行干湿分离。
[0017]
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所述大桶1的顶部设有两个桶盖一3和一个桶盖二4,两个桶盖一3对称安装在桶盖二4的两端且与桶盖二4铰接。
[0018]
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所述桶盖二4上设有通风帽8进行通风。此垃圾桶在向内倾倒垃圾时把桶盖一3打开,倒入小桶2内,当其中一个小桶2垃圾满后通过转动抽水器7,把空桶转过来继续使用,在四个小桶2垃圾满时将抽水器7连通各小桶2一块取出,将小桶2顶部挂接处取下使得小桶2倾倒垃圾,当垃圾中的水分在大桶底部积满时可用抽水器把底部的积液抽出。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