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7794发布日期:2021-01-15 11:4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



背景技术:

在制造过程中,根据实际制造工艺规程的要求需要将电子元件由一个tray盘转移至另一个tray盘,以适配不同的加工工位,进而执行加工或检测操作。在tray盘上均布有大量的置放凹槽,以用来定位电子元件。一般来说,出于使用的便利性、运动快捷性以及采购成本方面考虑,优选借助于真空吸附机构对电子元件进行抓取以及转移。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以下问题,具体为:当原tray盘和待转移tray盘型号不一致性,必不可免地会导致置放凹槽与置放凹槽之间的间距值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真空吸附机构的吸嘴相对于置放凹槽不能严格地进行对照,甚至会发生错位现象,进而导致真空吸附机构执行电子元件的取、放操作的不变,甚至取料失败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一来,使得真空吸附机构仅适用于特定型号的tray盘,将其应用限定于一个极小范围。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制造成型的真空吸附机构,其在持有电子元件的同时即可方便、快捷地调整各吸嘴组件之间间距,以便于适配不同型号的tray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其包括基板、真空吸附组件、连接件以及第一直线驱动元件。第一直线驱动元件固定于基板的下平面上。真空吸附组件布置于第一直线驱动元件的前侧或/和后侧,且包括有第一滑轨滑块组件、滑移件、传力板以及吸附单元。第一滑轨滑块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基板的下平面上,且其走向沿着左右方向。滑移件的数量设置为n,且沿着第一滑轨滑块组件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吸附单元连接于滑移件上,且跟随其进行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同步、定向位移运动。吸附单元包括吸嘴组件以及驱动该吸嘴组件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定向位移运动的第二直线驱动元件。传力板的数量设置为n-1,且连接于上述各滑移件之间。传力板的一端连接、固定于滑移件的侧壁上,而另一端设置有t形滑动头,相对应地,在相邻的滑移件上开设有与上述t形滑动头相适配的t形滑槽,以将从属于单组真空吸附组件的所有滑移件形成运动关联体。连接件由第一直线驱动元件进行驱动,以拖动布置于最右端的、从属于单组真空吸附组件的滑移件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定向位移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直线驱动元件优选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第一缸体即可拆卸固定于基板上。而第一活塞杆即用来驱动连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移件呈l形,由竖放段和平置段连接而成。第二直线驱动元件优选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即竖直地固定于平置段上。吸嘴组件即可拆卸固定于第二缸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吸附单元还包括第二滑轨滑块组件。第二滑轨滑块组件连接于上述竖放段和第二缸体之间,以使得第二缸体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定向位移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还包括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固定于基板的下平面上,且正对应于上述第一滑轨滑块组件的左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t形滑槽内以及t形滑动头的滑动面上均设置有耐磨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传力板与滑移件一体成型,其直接由滑移件的侧壁向外继续延伸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真空吸附组件的数量设置为2,对称地布置于第一直线驱动元件的前、后侧,且同时地、同步地由连接件进行拖动。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真空吸附机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辅以传力板的推拉力作用,可方便、快捷地调整组成真空吸附组件的各滑移件之间的间距,即调整了各真空吸附组件之间的间距。且在持有电子元件的同时即可对各真空吸附组件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这样一来,从而使得真空吸附机构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进而确保了电子元件转移进程的便利性以及高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工作状态)。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中真空吸附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中吸附单元与滑移件一种视角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中吸附单元与滑移件另一种视角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中传力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中滑移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中滑移件与传力板一体式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1-基板;2-真空吸附组件;21-第一滑轨滑块组件;22-滑移件;221-竖放段;2211-t形滑槽;222-平置段;23-传力板;231-t形滑动头;24-吸附单元;241-吸嘴组件;242-第二气缸;2421-第二缸体;2422-第二活塞杆;243-第二滑轨滑块组件;3-连接件;4-第一气缸;41-第一缸体;42-第一活塞杆;5-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仰视图,而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基板1、真空吸附组件2、连接件3以及第一气缸4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第一气缸4固定于基板1的下平面上。真空吸附组件2的数量设置为2,且对称地布置于第一气缸4的前、后侧。针对于单组真空吸附组件2来说,其均包括有第一滑轨滑块组件21、滑移件22、传力板23以及用来吸持电子元件的吸附单元24。第一滑轨滑块组件21可拆卸地固定于基板1的下平面上,且其走向沿着左右方向。滑移件22的数量设置为6,且沿着第一滑轨滑块组件21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吸附单元24连接于滑移件22上,且跟随其进行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同步、定向位移运动(如图6中所示)。吸附单元24包括吸嘴组件241以及驱动该吸嘴组件241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定向位移运动的第二气缸242,进而完成对电子元件的吸取、抬升动作(如图3、4中所示)。传力板23的数量设置为5,且连接于上述各滑移件22之间。传力板23的一端连接、固定于滑移件22的侧壁上,而另一端设置有t形滑动头231(如图9中所示),相对应地,在相邻的滑移件22上开设有与上述t形滑动头231相适配的t形滑槽2211(如图10中所示),以将从属于单组真空吸附组件2的所有滑移件22形成运动关联体。连接件3由第一气缸4进行驱动,以拖动布置于最右端的、从属于单组真空吸附组件2的滑移件22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定向位移运动。在真空吸附机构实际运行过程中,辅以传力板23的推拉力作用,可方便、快捷地调整组成真空吸附组件2的各滑移件22之间的间距,即调整了各真空吸附组件2之间的间距。且在持有电子元件的同时即可对各真空吸附组件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这样一来,从而使得真空吸附机构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进而确保了电子元件转移进程的便利性以及高效性。

一般来说,出于减少装配零件数量,降低装配困难度以及零件的成型成本方面考虑,滑移件22优选为一体铸造件,且起到推拉力传递的传力板23直接由其侧壁向外继续延伸而成(如图11中所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最右侧的滑移件22无需设置有传力板23,而布置于最左侧的滑移件22无需开设有t形滑槽2211(如图6中所示)。

上述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电子元件由第一tray盘转移至不同型号的第二tray盘时,首先,通过动力驱动将真空吸附机构整体移至第一tray盘的正上方,与此同时,第一气缸4发生动作,辅以连接件3、传力板23的共同作用对滑移件2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直至与第一tray盘上的置放凹槽位置相一致、对应(第一气缸4驱动最右端的滑移件22进行定向位移运动,随后,在传力板23的拉扯力作用下,滑移件22沿着由右至左方向依序进行滑移运动,直至各滑移件22之间的间距调整到位),即调整了吸嘴组件241之间的间距,随后,第二气缸242发生动作,驱动吸嘴组件241向下运动以实现对电子元件的吸取;而后,第二气缸242反向发生动作,以迫使吸嘴组件带动电子元件脱离第一tray盘,至此,完成了对电子元件的吸取操作。而后,第一气缸4反向发生动作已将电子元件平移第二tray盘的正上方,与此同时,第二气缸242发生动作,辅以连接件3、传力板23的共同作用对滑移件2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直至与第二tray盘上的置放凹槽位置相一致、对应,即调整了吸嘴组件241之间的间距,随后,第二气缸242继续发生动作,驱动吸嘴组件241向下运动以实现对电子元件的放置操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滑移件22以及传力板2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单次所欲吸取的电子零件数量,亦或是tray盘单排或单列所包含置放凹槽的数量等因素进行具体设定,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数量。

出于装配的便利性以及后续维护方面等方面考虑,作为上述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结构的进一步细化,上述第一气缸4包括有第一缸体41和第一活塞杆42。其中,第一缸体41借助于螺栓即可拆卸固定于基板1上。而第一活塞杆42插设、固定于连接件3上,以实现动力的传递(如图2中所示)。

出于上述相同目的,上述滑移件22呈l形,由竖放段221和平置段222连接而成。在此说明一点,上述的t形滑槽2211即成型于竖放段221上(如图10中所示)。第二气缸242包括有第二缸体2421和第二活塞杆2422。第二活塞杆2422即竖直地、可拆卸地固定于平置段222上。吸嘴组件241即压靠、可拆卸固定于第二缸体2421的下端面上(如图3、4中所示)。

再者,作为上述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上述吸附单元24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有第二滑轨滑块组件243。第二滑轨滑块组件243连接于上述竖放段221和第二缸体2421之间(如图4、7、8中所示),以使得第二缸体2421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定向位移运动。

再者,上述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有限位挡板5。限位挡板5借助于螺栓可拆地固定于基板1的下平面上,且正对应于上述第一滑轨滑块组件21的左端面(如图1、2中所示)。这样一来,真空吸附组件2的左、右极限位置即分别由限位挡板5、连接件3进行限定,从而杜绝了其滑移件22由第一滑轨滑块组件21上脱出,以确保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结构的稳定、可靠运行。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工作距离可调的真空吸附机构结构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滑移件22以及与之相适配的传力板23极易发生磨损现象,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两者的装配间隙超差,进而影响间距调整的准确度,除此以外,还增加了滑移件22的返修、换新频率,进而增加了真空吸附机构的后期维护成本。鉴于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在还可以在t形滑槽2211内以及t形滑动头231的滑动面上均设置有耐磨涂层(图中未示出)。耐磨涂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降低滑移件22以及传力板23之间的相对磨损速率,且增加了两者发生相对滑移运动时的顺畅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的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242,当然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动作精度以及速度要求选择其他设计结构以及形式的直线驱动元件来驱动连接板3、吸嘴组件241分别进行定向位移运动,例如:液压缸、直线电机等(图中未示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