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传送槽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5942发布日期:2021-02-27 13:3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传送槽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传送槽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项目大幅增加。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物料进行输送,物料运输的效率影响施工进度的快慢。目前,施工现场垂直运输采用的是塔吊、汽车吊、施工梯、物料提升机等传统机械。然而,施工梯、物料提升机适用于基础面以上运输,基础固定不能活动。针对现有基坑、深井及旋流井施工,运输机械采用的是塔吊、汽车吊等传统机械,但是塔吊、汽车吊出土运输效率低下,造成施工成本高、施工进度慢;而且采用吊钩挂吊斗出土运输的方式,造成安全隐患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传送槽运输装置,旨在实现形式多变、适用广泛、运输连续、高效经济且安全性高的运输,其适用于外部存在固定基础,可以通过固定基础对运输装置上端进行固定和承载,运输装置下端能够实现灵活旋转的施工,特别适用于旋流井现浇沉井法施工。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传送槽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槽和架体,架体包括上部横向伸缩架体、下部横向伸缩架体以及竖直伸缩架体;上部横向伸缩架体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单元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单元上;竖直伸缩架体上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单元上并且与上部横向伸缩架体连接,下端与下部横向伸缩架体一端转动连接;传送带/传送槽环绕整个架体表面设置。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的优点在于,该运输装置的水平距离、高程以及横向伸缩架体和竖直伸缩架体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简单方便,从而能够获得不同的所需运输线路,并实现连续的物料运输;此外,通过传送带/传送槽设置的装载斗分散运输,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0007]
进一步的,竖直伸缩架体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下部横向伸缩架体相对于下一个被连接的竖直伸缩架体而言作为上部横向伸缩架体,每个竖直伸缩架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部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整个架体呈多级台阶结构。
[0008]
进一步的,上部横向伸缩架体、竖直伸缩架体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分别包括设置在两端的架体本体和连接两个架体本体之间的伸缩单元。
[0009]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分别为受力型钢梁,通过固定结构进行承载和固定,固定结构为型钢柱、混凝土柱或其它已有主体结构。
[0010]
进一步的,传送带/传送槽两端设有多个连接孔,传送带/传送槽之间通过连接孔进行拼接,传送带表面上设置装载斗。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一节竖直伸缩架体的架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结构的主视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结构的侧视图;
[0014]
图4是传送带环绕包围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多节竖直伸缩架体的架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上部横向伸缩架体;2-竖直伸缩架体;3-下部横向伸缩架体;4-第一固定单元;5-第二固定单元;6-伸缩单元;7-动力单元;8-传送带;9-装载斗;10-连接孔;11-传动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进行限制。
[0018]
参考图1至图4,以传送带运输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一种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运输装置由架体和传送带等部分组成。架体由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竖直伸缩架体2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组成,其中,每个伸缩架体由设置在两端的架体本体以及将两端的架体本体连接在一起的伸缩单元6组成,架体本体为桁架结构,伸缩单元6与两端的架体本体固定连接,伸缩单元可以为电动液压伸缩机构、电动机械伸缩结构等调节结构,通过动力单元驱动进行伸缩,从而改变运输装置的垂直运输高程以及水平运输距离。
[0019]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选择型钢柱、混凝土柱或已有主体结构等作为可靠承载端,在两个不同承载端之间固定架设连接钢梁,保持连接钢梁与水平面平行。两个受力型钢梁分别作为第一固定单元4和第二固定单元5,以设定间距吊挂到连接钢梁上,其中,设定间距等于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的初始长度,受力型钢梁为工字钢、h型钢或现浇混凝土等梁结构。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一端固定到第一固定单元4上,另一端则固定到第二固定单元5上,通过第一固定单元4和第二固定单元5为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提供承载力。竖直伸缩架体2上端同样固定到第二固定单元5上,并且与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竖直伸缩架体2下端与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一端通过转轴转转动连接,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另一端作为自由端。
[0020]
传送带8环绕整个架体表面设置,实现连续运输。传送带8可以为金属、塑料高分子材料、橡胶、类似轮胎等多种材料,只要满足材料的承载力,可以搭接并能在架体上连续传动即可。传送带8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成多种形式、尺寸和大小。传送带8上表面设有装载斗9,设计为锥形敞口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适合的形状。装载斗8可以为金属、塑料高分子材料、橡胶、类似轮胎等多种材料,只要满足材料的承载力即可。装载斗9在向上运行时受重力自然打开进行装料,向下运行时斗内所运输物料受重力自然下落。传送带8两端设置有连接孔10,为了增强传送带搭接时的牢固性,连接孔10分多排均布设置,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其他适合形状,只要满足搭接坚固、拆装方便即可。传送带8长度方向两侧设置传动链条11,通过在架体上设置与传动链条11啮合的齿轮轴带动传动链条11运行,从而实现传送带的物料运输功能。也可是将传送带设置成通过托辊和压辊的形式带动,托辊和压辊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实现传送带的运行。
[0021]
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的固定端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动力单元7,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各自与竖直伸缩架体2的连接处也分别设置动力单元7,动力单元7为能够提供双向动力的电动机或者燃油机,通过动力单元为伸缩单元6提供动力使其伸长或缩短,为连接横向伸缩架体和竖直伸缩架体的转轴提供动力来改变横向伸缩架体和竖直伸缩架体之间的相对角度,并为带动传送链条11的齿轮轴提供动力使传送带6能够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运输作业。
[0022]
为了实现更大的调节范围,可以设置多个下部横向伸缩架体和多个纵向伸缩架体。初始设置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用作下一个连接部分的上部横向伸缩架体,其自由端与竖直伸缩架体再次通过转轴连接,每个竖直伸缩架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部和下部横向伸缩架体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形成多级台阶形结构,如图5所示,从而在需要大幅调节水平距离和高程时,无需改变皮带的长度并经拆卸重新组合后进行调节,只需调节多个横向伸缩架体和竖直伸缩架体之间的相对角度即可实现。
[0023]
以下将结合旋流井沉井施工法描述上述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运输装置的应用。
[0024]
一种上述海马型提升式传送带运输装置的应用,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0025]
s1,在旋流井外部选择两个合适的固定结构作为承载端,两个承载端的连线跨过旋流井井口, 在承载端上安装连接钢梁,通过钢梁吊挂第一固定单元4和第二固定单元5对架体进行支承,其中,型钢柱、混凝土柱、已有主体结构等都可以作为承载端,第一固定单元4和第二固定单元5为受力型钢梁,例如工字梁等。
[0026]
s2,将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一端固定到第一固定装置4上,并且在该端设置动力单元6,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另一端固定到第二固定装置5上;竖直伸缩架体2上端同样固定到第二固定单元5上,并且与上部横向伸缩架体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接处设置动力单元7;竖直伸缩架体2下端与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动力单元7;下部横向伸缩架体3另一端设置动力单元7。
[0027]
s3,将横向伸缩架体和竖直伸缩架体分别调节到水平和垂直状态,根据架体的环状周长以及传送带自身长度判断使用使用几节传送带,使组装后的传送带环绕整个架体的表面设置;当需要动态小幅度调节水平距离、高程及角度时,通过动力单元7带动对应的转轴旋转,使横向伸缩架体相对于竖直伸缩架体旋转;当需要大幅度调节水平距离、高程及角度时,拆开传送带,通过伸缩单元调节好水平距离和高程,调节好架体后,根据架体环装长度增减传送带的长度,并将传送带安装到架体上。
[0028]
或者,步骤s2执行完成后,考虑到避免更换皮带,继续重复执行步骤s2,直至达到调解过程中无需更换皮带为止,这样即使当需要大幅调节水平距离、高程及角度时,只需通过调节多个横向伸缩架体和竖直伸缩架体的相对角度即可实现,从而高效灵活的适应多种运输形式。
[0029]
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带也可以用传送槽代替,结构形式与传送带类似,在此不再重述,不过由于传送带设置装载斗,在传送过程中更不容易洒料。此外,本实用新型将较大的危险源拆解分散,改变成通过很多连续的装载斗运输,降低了危险源的危险性,因此,该运输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条件下做出各种修改和等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