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7197发布日期:2021-06-18 16:2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钢片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牵引变压器的型号越来越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市场化经济对现场的不同品种变压器硅钢片并行生产和存放而导致在现场存放大量的料板既占据较大的场地又影响美观。

不能够合理的放置这些硅钢片,无法对大量的硅钢片进行操作处理,因此,设计了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硅钢片存放和输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其使得存放硅钢片的过程和堆叠工序结合在一起,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对大量的硅钢片进行操作处理时更加快捷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包括,供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一端的第一主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另一端的第一从动轴、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轴端部的第一动力带;

中转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一端的第二主动轴、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另一端的第二从动轴、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的第二传送带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轴端部的第二动力带;

取料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一端的第三主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另一端的第三从动轴、套设在所述第三主动轴和第三从动轴上的第三传送带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主动轴端部的第三动力带;

其中,所述供料机构与取料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中转机构的两侧,同时所述供料机构与取料机构可以在所述中转机构的两侧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滚动轮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滚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顶端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座顶端设置有第二挡板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滚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所述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座顶端设置有第三挡板和第三转轮,所述第三转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挡板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暂停机构,所述第一暂停机构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一限位杆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杆底部的第一气缸;

所述第二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暂停机构,所述第二暂停机构包括第二感应器、第二限位杆以及设置在第二限位杆底部的第二气缸;

所述第三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暂停机构,所述第三暂停机构包括第三感应器、第三限位杆以及设置在第三限位杆底部的第三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硅钢片堆料板以及放置在堆料板上的硅钢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硅钢片输送过程中转机构的设置,硅钢片在输送时中转机构能够同时存放和输送多排的硅钢片,节约了独立存放硅钢片的场地,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输送硅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图中:供料机构100、第一支撑座101、第一主动轴102、第一从动轴103、第一传送带104、第一动力带105、中转机构200、第二支撑座201、第二主动轴202、第二从动轴203、第二传送带204、第二动力带205、取料机构300、第三支撑座301、第三主动轴302、第三从动轴303、第三传送带304、第三动力带305、第一滚动轮106、第一滑槽206、第一滑杆107、第二滑杆108、第二滑槽207、第三滑槽208、第一挡板109、第一转轮110、第二挡板209、第二转轮210、第二滚动轮306、第三滑杆307、第四滑杆308、第三挡板309、第三转轮310、第一暂停机构400、第一感应器401、第一限位杆402、第一气缸403、第二暂停机构500、第二感应器501、第二限位杆502、第二气缸503、第三暂停机构600、第三感应器601、第三限位杆602、第三气缸603、堆料板700、硅钢片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此装置包括供料机构100、中转机构200和取料机构300三部分,供料机构100与取料机构300对称设置在中转机构200的两侧。

供料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撑座101、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01一端的第一主动轴102、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01另一端的第一从动轴103、套设在第一主动轴102和第一从动轴103上的第一传送带104以及套设在第一主动轴102端部的第一动力带105。

第一支撑座101靠近第二支撑座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滚动轮106,且第一支撑座101靠近第二支撑座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杆107和第二滑杆108。

第一支撑座101顶端设置有第一挡板109和对称设置在第一挡板109两端第一转轮110。

第一支撑座101靠近第一主动轴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暂停机构400,第一暂停机构400包括第一感应器401、第一限位杆402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杆402底部的第一气缸403。

第一传送带104上设置有硅钢片堆料板700以及放置在堆料板700上的硅钢片800。

优选的,第一传送带104的数量成复数,两个第一传送带104组成一个完整的传送带,堆料板700的底部两端分别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传送带104上,同时第一支撑座101上设置在第一挡板104和第一转轮110分别位于堆料板700的两侧位置,既方便运输又使得运输过程更加的平稳。

其中,第一传送带10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主动轴102和第一从动轴103上,第一动力带10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动轴102的端部,第一动力带105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

使用时:电机带动第一动力带10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动轴1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送带10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带104上的堆料板700移动,同时带动放置在堆料板700上的硅钢片800一起移动,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一感应器401的上方时,第一传送带104停止转动,此时第一限位杆402在第一气缸403的作用下升起挡住堆料板700。

中转机构200包括第二支撑座201、设置在第二支撑座201一端的第二主动轴202、设置在第二支撑座201另一端的第二从动轴203、套设在第二主动轴202和第二从动轴203上的第二传送带204以及套设在第二主动轴202端部的第二动力带205。

第二支撑座20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挡板209和对称设置在第二挡板209的两端第二转轮210,第二挡板209和第二转轮210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二传送带204的侧边,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二传动带204上的时候,第二挡板209和第二转轮210分别位于堆料板700的两侧位置,使得输送过程更加的稳定,且第二支撑座201两端对称设置了第一滑槽206、第二滑槽207和第三滑槽208。

其中,第一支撑座101靠近第二支撑座201一侧上设置的第一滚动轮106与第二支撑座201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206滚动连接,第一支撑座101靠近第二支撑座201的一端设置的第一滑杆107和第二滑杆108与第二支撑座201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207和第三滑槽208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滑杆107卡接在第二滑槽207内。

使用时:第一滚动轮106一端连接的电机带动第一滚动轮10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座101在第二支撑座202的一端滑动。

第二支撑座201远离第一支撑座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暂停机构500,第二暂停机构500包括第二感应器501、第二限位杆502以及设置在第二限位杆502底部的第二气缸503。

优选的,第二传送带204的数量成复数,且第二传送带204的数量多于第一传送带104的数量,使得中转机构200上能够同时放置多排硅钢片800,保证后续叠装工作不断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个第二传送带204组成一个完整的传送带。

其中,第二传送带20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二主动轴202和第二从动轴203上,第二动力带205的一端套设在第二主动轴202的端部,第二动力带205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

使用时:第二动力带205连接的电机带动第二动力带205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主动轴20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送带204转动,此时第一支撑座101上的第一限位杆402往下收起,第一传动带104转动,进而带动堆料板700往第二传动带204的方向移动,此时堆料板700与第二传动带204接触,沿着第二传送带204移动,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二感应器501的上方时,第二传送带204停止转动,此时第二限位杆502在第二气缸503的作用下升起挡住堆料板700。

当硅钢片800过多的时候,中转机构200上可以放置多排的硅钢片800,使得具有中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可以不停的工作,保证后续叠装工作不断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取料机构300包括第三支撑座301、设置在第三支撑座301一端的第三主动轴302、设置在第三支撑座301另一端的第三从动轴303、套设在第三主动轴302和第三从动轴303上的第三传送带304以及套设在第三主动轴302端部的第三动力带305。

第三支撑座301靠近第二支撑座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滚动轮306,第二滚动轮306与第二支撑座201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206滚动连接。

第三支撑座301靠近第二支撑座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杆307和第四滑杆308,第三滑杆307和第四滑杆308与第二支撑座201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207和第三滑槽208滑动连接。

第三支撑座301顶端设置有第三挡板309和第三转轮310,第三挡板309和第三转轮310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三传送带304的侧面,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三传送带304上的时候,第三挡板309和第三转轮310分别位于堆料板700的两侧位置,使得输送过程更加的稳定,第三转轮310对称设置在第三挡板309的两端。

第三支撑座301远离第二支撑座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暂停机构600,第三暂停机构600包括第三感应器601、第三限位杆602以及设置在第三限位杆602底部的第三气缸603。

使用时:第三动力带305连接的电机带动第三动力带305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主动轴3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传送带304转动,此时第二限位杆502往下收起,第二传动带304转动,进而带动堆料板700往第三传送带304的方向移动,此时堆料板700与第三传送带304接触,沿着第三传送带304移动,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三感应器601的上方时,第三传送带304停止转动,此时第三限位杆602在第三气缸603的作用下升起挡住堆料板700。

整体运动过程:首先堆料板700在第一传送带104上往第二传送带204移动,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一感应器401的上方时,第一传送带104停止转动,此时第一支撑架101在第一滚动轮106的滚动下,带动第一支撑座101在第二支撑座201的一端滑动,选择第二传动带204上没有堆料板700的位置进行输送堆料板700;此时,堆料板700与第二传动带204接触,沿着第二传送带204往第三传送带304移动,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二感应器501的上方时,第二传送带204停止转动;此时第三支撑架301在第二滚动轮306的滚动下,带动第三支撑架301在第二支撑座201的一端滑动,选择第二传动带204上即将输送过来堆料板700的位置进行输送;接着第三传送带304转动,堆料板700与第三传送带304接触,带动堆料板700沿着第三传送带304移动,当堆料板700移动到第三感应器601的上方时,第三传送带304停止转动,此时保证后续叠装工位不断进行。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