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4599发布日期:2021-06-15 20:1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箕斗卸载一般采用曲轨自动卸载方式,曲轨自动卸载方式使箕斗提升系统的休止时间大大缩短,提升效率较高。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卸载轮的转动轴位置以及曲轨面磨损严重,需要对卸载轮的转动轴位置以及曲轨进行加油作业。此外,箕斗在主井井筒提升过程中,卸载轮以及卸载轮的转动轴位置上粘覆较多的煤泥,卸载轮摩擦严重。目前,一般在每天的检修时间对卸载轮进行拆检加油,对曲轨进行加油润滑,但检修时间对卸载轮加的油量不到半个班就消耗完了,在正常提升时间根本无法对卸载轮及曲轨加油。再者,卸载轮在长时间的运行后,其姿态若发生偏转,姿态偏移的卸载轮撞击曲轨,极易引发提升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在箕斗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卸载轮及曲轨的自动加油润滑,卸载轮在姿态偏移时提升系统及时停车,避免引发提升事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曲轨、导轨、滑轨、伸缩缸、加油管路、油源、输水管路、水源、高压气管路、高压气源和控制单元;

所述曲轨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侧板上间隔设定距离布置有多个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均朝向曲轨的中间线位置;

多个喷油嘴均经加油管路连接油源,加油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曲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计数传感器,曲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计数传感器;

导轨位于曲轨的下端,导轨的一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缸,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导轨设置于滑块上,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连接导轨;伸缩缸可带动导轨移动,使导轨的中间线与曲轨的中间线对齐,或者,使导轨远离曲轨;

所述导轨包括导轨底板、导轨固定板、导轨活动板和气囊,所述导轨底板的两侧设置导轨固定板,导轨底板上于导轨固定板的内侧设置多块导轨活动板,导轨活动板滑动连接导轨底板,一块导轨固定板与多块导轨活动板之间连接呈条带形布置的气囊;

所述导轨固定板上间隔设定距离布置有多个喷水嘴,多个喷水嘴均经输水管路连接水源,输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每块导轨活动板上设置一个支撑柱,支撑柱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挤压滚轮,喷水嘴和支撑柱沿导轨的延伸方向交替布置;

导轨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计数传感器;

所述气囊经高压气管路连接高压气源;高压气管路从连接高压气源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安全阀、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信号连接第一计数传感器、第二计数传感器、第三计数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导轨活动板的下端滑动连接导轨底板,导轨活动板的上端朝导轨固定板一侧弯折,导轨活动板、导轨固定板、导轨底板共同包裹所述气囊。

优选的,所述导轨底板的底部外侧设置有滑道,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滑座,导轨活动板经过渡件连接滑座。

优选的,导轨固定板的上端朝导轨活动板的一侧弯折形成上覆板,所述喷水嘴位于上覆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一侧设置装配座,装配座设置于滑块上,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连接装配座。

优选的,导轨的右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缸,导轨的左侧设置挡块,伸缩缸的伸缩端伸出带动导轨向左移动,导轨贴合挡块时,使导轨的中间线与曲轨的中间线对齐,伸缩缸的伸缩端缩回带动导轨向右移动,使导轨远离曲轨。

优选的,所述挤压滚轮的外圈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高压气源设置为高压气瓶。

优选的,所述第一计数传感器、第二计数传感器和第三计数传感器均为红外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为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在箕斗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在加油前清除卸载轮上粘覆的煤泥,煤泥清除干净且消耗水量少,清除煤泥后对卸载轮及曲轨进行自动加油润滑作业,卸载轮在长时间的运行后,若卸载轮姿态偏移,可以控制提升系统及时停车,避免姿态偏移的卸载轮撞击曲轨引发提升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中导轨部分的主视图,其中,一侧的导轨固定板上为局部剖视;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中导轨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

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曲轨1、导轨3、滑轨82、伸缩缸81、加油管路2、油源、输水管路4、水源、高压气管路5、高压气源和控制单元等。

曲轨1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箕斗上的卸载轮沿着曲轨1运动,从而使卸载轮带动卸载闸门开启或关闭,完成箕斗内煤炭的卸载。

曲轨1的侧板上间隔相同的距离布置多个喷油嘴1111,喷油嘴1111均朝向曲轨1的中间线位置。待卸载轮沿着曲轨1运动时,喷油嘴11可将油液喷至卸载轮上,对卸载轮及曲轨1进行加油润滑。

多个喷油嘴11均连接加油管路2,加油管路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1,

加油管路2连接油源。

曲轨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计数传感器61,曲轨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计数传感器62。

导轨3位于曲轨1的下端,导轨3的右侧设置滑轨82和伸缩缸81,其中,伸缩缸81设置为液压缸。滑轨82上滑动连接有滑块83。所述导轨3设置于滑块83上,导轨3的右侧设置装配座38,装配座38设置于滑块83上,伸缩缸81的伸缩端连接装配座38。伸缩缸81可带动导轨3移动,导轨3的左侧设置挡块39,伸缩缸81的伸缩端伸出带动导轨3向左移动,导轨3左侧的导轨固定板32贴合挡块39时,使导轨3的中间线与曲轨1的中间线对齐,或者,伸缩缸81的伸缩端缩回带动导轨3向右移动,使导轨3远离曲轨1。导轨3的中间线与曲轨1的中间线对齐时,可使卸载轮在导轨3与曲轨1之间移动。导轨3远离曲轨1,可以在箕斗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或停止时,将导轨3移至一侧,便于操作人员更换挤压滚轮36(耗损件)。

导轨3包括导轨底板31、导轨固定板32、导轨活动板33和气囊35等。导轨底板31的两侧设置导轨固定板32,导轨底板21上于导轨固定板32的内侧设置多块导轨活动板33,导轨活动板33滑动连接导轨底板21。气囊35呈条带形布置,气囊35的一侧为一块导轨固定板32,气囊35的另一侧为多块导轨活动板33。一块导轨固定板32与多块导轨活动板33之间连接气囊35,其中,气囊35由橡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气囊35,一方面可以与高压气管路5、高压气源等作为与挤压滚轮36配合的弹性件,另一方面,可以与高压气管路5、高压气源、压力传感器94等实时监测卸载轮姿态偏移情况。

具体的,导轨底板3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滑道331,滑道331上滑动连接有滑座332,导轨活动板33经过渡件(比如杆件)连接滑座332,以使导轨活动板33的下端滑动连接导轨底板31。

导轨活动板33的上端朝导轨固定板32一侧弯折,导轨活动板33、导轨固定板32、导轨底板31形成半开口包裹空间,半开口包裹空间的开口位置位于上方且靠近导轨固定板32的位置,半开口包裹空间包裹所述气囊35。气囊35被挤压或回弹过程中,使气囊35被限定在半开口包裹空间内。

导轨固定板32上间隔相同的距离布置有多个喷水嘴37。其中,导轨固定板32的上端朝导轨活动板33的一侧弯折形成上覆板,所述喷水嘴37位于上覆板的下方,以保护喷水嘴37使喷水嘴37减少磕碰。

多个喷水嘴37均经输水管路4连接水源,本实施例的水源不是高压水源,本实施例的水源为安置在主井塔楼上的水箱。输水管路4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2,导轨活动板33上间隔相同距离布置有多个支撑柱34,支撑柱34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挤压滚轮36。挤压滚轮36的外圈由弹性材料制成,使挤压滚轮36与卸载轮贴合时,挤压滚轮36的外圈发生变形,使卸载轮圆周面上的煤泥被挤压滚轮36的外圈揉搓破碎。挤压滚轮36的外圈设置有纹路,挤压滚轮36与卸载轮贴合时,纹路可以将大块煤泥破碎成小块,使煤泥更易破碎。喷水嘴37和支撑柱34沿导轨3的延伸方向交替布置。卸载轮在导轨3内移动,卸载轮撞击两侧的挤压滚轮36,挤压滚轮36经支撑柱34、导轨活动板33挤压气囊35,气囊35被挤压后再回弹,卸载轮的圆周面与两侧挤压滚轮36的圆周面贴合,卸载轮与挤压滚轮36滚动摩擦配合。在上述过程中,喷水嘴37的姿态保持不变,卸载轮与挤压滚轮36滚动摩擦,卸载轮实现自身转动,使卸载轮的整个轮体都能被喷水嘴37喷水喷洒到。挤压滚轮36挤压碰撞卸载轮的圆周面,将卸载轮圆周面上的煤泥破碎。喷水嘴37向卸载轮喷水,将卸载轮圆周面上破碎的煤泥冲洗掉,使煤泥被清除干净。

导轨3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计数传感器63。

气囊35经高压气管路5连接高压气源,本实施例中的高压气源设置为高压气瓶,高压气瓶填充的高压气体为空气。高压气管路5从连接高压气源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三电磁阀73、安全阀92、压力表93和压力传感器94。在初始状态下,操作人员查看压力表93,由高压气源向气囊35充入设定压力的高压气体。

第一计数传感器61、第二计数传感器62和第三计数传感器63均为红外光电传感器,控制单元设置为计算机。

控制单元分别经线缆信号连接第一计数传感器61、第二计数传感器62、第三计数传感器63、第一电磁阀71、第二电磁阀72、第三电磁阀73和压力传感器9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方法,应用上述的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卸载轮从导轨3的下端进入导轨3,由第三计数传感器63传递第一计数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二电磁阀72开启,水源的水经输水管路4输送至喷水嘴37并从喷水嘴37喷出。

步骤2、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三电磁阀73处于开启状态,高压气源持续向气囊35充入高压气体;卸载轮在导轨3内移动,卸载轮撞击两侧的挤压滚轮36,挤压滚轮36经支撑柱34、导轨活动板33挤压气囊35,气囊35被挤压后再回弹,卸载轮的圆周面与两侧挤压滚轮36的圆周面贴合,卸载轮与挤压滚轮36滚动摩擦配合。

卸载轮在导轨3内移动过程中,当卸载轮姿态偏移时,卸载轮偏移导轨3的中间线,卸载轮撞击一侧的挤压滚轮36,使挤压滚轮36经支撑柱34、导轨活动板33瞬间挤压气囊35,使气囊35被挤压变形形变变大,使气囊35及高压气管路5内的压力瞬间增大。压力传感器94实时传递压力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压力值大于设定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单元传递信号至箕斗提升系统使箕斗提升系统停止,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三电磁阀73关闭,高压气管路5内的高压气体部分从安全阀92排出。

步骤1和步骤2的过程中,挤压滚轮36挤压碰撞卸载轮的圆周面,将卸载轮圆周面上的煤泥破碎。喷水嘴37向卸载轮喷水,将卸载轮圆周面上破碎的煤泥冲洗掉,使煤泥被清除干净。需要说明的是,卸载轮圆周面上的煤泥被清除后,后续步骤再对卸载轮喷油,才能实现对卸载轮的加油润滑,否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卸载轮被煤泥包裹,油液不能接触卸载轮,无法实现对卸载轮的加油润滑。再者,若直接将油液喷至煤泥上,则后期卸载轮圆周面上的煤泥更难被清除。

步骤3、卸载轮从导轨3进入曲轨1,由第一计数传感器61传递第二计数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一电磁阀71开启,油源内的油液经加油管路2输送至曲轨1上的喷油嘴11并从喷油嘴11喷出;同时,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二电磁阀72关闭。

步骤4、卸载轮从曲轨1移出,箕斗上的卸载轮沿着曲轨1运动,从而使卸载轮带动卸载闸门开启或关闭,完成箕斗内煤炭的卸载。由第二计数传感器62传递第三计数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一电磁阀71关闭。

步骤5、卸载轮从上端进入曲轨1,由第二计数传感器62传递第四计数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一电磁阀71开启,油源内的油液经加油管路2输送至曲轨1上的喷油嘴11并从喷油嘴11喷出。

步骤6、卸载轮从曲轨1向下移出,由第一计数传感器61传递第五计数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传递信号使第一电磁阀71关闭,卸载轮继续穿过导轨3。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箕斗卸载曲轨自动加油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本实用新型在箕斗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在加油前清除卸载轮上粘覆的煤泥,煤泥清除干净且消耗水量少,清除煤泥后对卸载轮及曲轨1进行自动加油润滑作业,卸载轮在长时间的运行后,若卸载轮姿态偏移,可以控制提升系统及时停车,避免姿态偏移的卸载轮撞击曲轨1引发提升事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