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9058发布日期:2021-06-11 19:2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梯层门一般有两个,电梯层门在每层楼处,两个层门开闭所在层楼的门口,在两层门的接触面上安装有光幕,光幕通过发射光来检测是否有东西在两层门之间,避免出现加人或物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保障,但是如果存在透明物体在两层门之间就无法实现检测,仍然会存在强制关门的现象,导致电梯运行受到阻碍,不能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幕无法实现对两层门之间透明物体进行检测而导致电梯运行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包括:门本体、弹性垫、移动块、导向杆、弹性件、压力感应机构、控制器以及通信模块,门本体靠近另一层门一侧安装有弹性垫,弹性垫能伸入至相邻层门开设的凹槽内,弹性垫连接至移动块一侧,移动块另一侧连接至导向杆一端,导向杆另一端伸入至门本体内,在门本体内壁与移动块之间连接弹性件,弹性件用于保持弹性垫位于相邻层门开设的凹槽内,在门本体内安装有压力感应机构,压力感应机构位于移动块背离弹性垫一侧,压力感应机构的感应部用于与移动块作用,压力感应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至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与电梯控制箱通信连接。

优选的是,压力感应机构为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是,压力感应机构包括:电源、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电源正极连接至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相互间隔地安装按在门本体内,在移动块上安装有用于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接触的导电片,导电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弹片为压力感应机构的输出端。

优选的是,门本体侧壁开设有供移动块移动的导向槽,门本体顶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安装槽,安装槽与导向槽连通,门本体顶部连接有盖板,盖板用于将安装槽和导向槽盖住。

优选的是,安装槽边缘和导向槽顶部边缘均向上延伸有连接脚,连接脚沿与层门垂直的竖直方向剖开后呈“n”型,盖板盖在连接脚上,盖板边缘与连接脚紧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两层门之间没有物体时,层门关闭,弹性垫位于相邻层门的凹槽内,对弹性垫没有压力,因此压力感应机构不会检测到压力,从而感应到层门之间没有东西被夹持,电梯可以正常运行;当两层门之间有物体时,层门关闭,弹性垫被物体压紧,弹性垫不能伸入到凹槽内,弹性垫通过移动块对压力感应机构挤压,压力感应机构检测到压力,感应到层门之间有物体,避免了因物体有透光性而导致光幕无法检测的情况出现,实现了双重检测,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弹性垫采用弹性材料制成,避免了压伤物体,导向杆对移动块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了移动块随意乱移动,保证了移动块能够与压力感应机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中压力感应机构处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沿与门本体垂直的竖直方向剖开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中压力感应机构处的剖视图;

图4为安装板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门本体1、盖板11、第二挡块12、连接脚13、弹性垫2、移动块3、第一挡块30、导向杆4、弹性件5、压力感应机构6、电源61、第一弹片62、第二弹片63、导电片64、弹簧65、插杆66、安装板67、限位块68、弧形片69、电路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感应式电梯层门,包括:门本体1、弹性垫2、移动块3、导向杆4、弹性件5、压力感应机构6、控制器(图中未示)以及通信模块(图中未示),门本体1靠近另一层门一侧安装有弹性垫2,弹性垫2能伸入至相邻层门开设的凹槽内,弹性垫2连接至移动块3一侧,移动块3另一侧连接至导向杆4一端,导向杆4另一端伸入至门本体1内,在门本体1内壁与移动块3之间连接弹性件5,弹性件5用于保持弹性垫2位于相邻层门开设的凹槽内,在门本体1内安装有压力感应机构6,压力感应机构6位于移动块3背离弹性垫2一侧,压力感应机构6的感应部用于与移动块3作用,压力感应机构6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至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与电梯控制箱通信连接。

为了实现感应,压力感应机构6为压力传感器。

为了方便安装,门本体1侧壁开设有供移动块3移动的导向槽,门本体1顶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安装槽,控制器以及通信模块均安装在电路板7上,安装槽与导向槽连通,门本体1顶部连接有盖板11,盖板11用于将安装槽和导向槽盖住,盖板11与门本体1可拆卸连接。

移动块3和导向杆4从水平方向插入到门本体1内,移动块3顶部延伸有第一挡块30,盖板11延伸有第二挡块12,第二挡块12用于通过挡住第一挡块30限制移动块3与门本体1脱离。

为了避免水进入到导向槽和安装槽内,安装槽边缘和导向槽顶部边缘均向上延伸有连接脚13,连接脚13沿与层门垂直的竖直方向剖开后呈“n”型,盖板11盖在连接脚13上,盖板11边缘与连接脚13紧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压力感应机构6进行了改变,改为接触即可感应,压力感应机构6结构更加简单,且感应效果可靠。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压力感应机构6包括:电源61、第一弹片62以及第二弹片63,电源61正极连接至第一弹片62,第一弹片62和第二弹片63相互间隔地安装按在门本体1内,在移动块3上安装有用于与第一弹片62和第二弹片63接触的导电片64,导电片64、第一弹片62和第二弹片6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弹片63为压力感应机构6的输出端。

安装槽内壁凹槽形成放置槽,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源61,电源61为电池,放置槽一端固定有弧形片69,弧形片69采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弧形片69与电源61正极紧贴,弧形片69与第一弹片62连接,放置槽另一端设置有弹簧65,弹簧65用于将电源61压紧在弧形片69上。

弹簧65安装在安装板67上,放置槽内壁凹陷形成供安装板67插入的插槽,安装板67顶面凹陷形成插孔,插孔供插杆66一端插入,插杆66插入至插孔内的端部为三角形,插杆66另一端固定至盖板11,插槽内壁凹陷形成限位孔,安装板67侧壁凸出形成有限位块68,限位块68用于插入限位孔内,当限位块68位于限位孔外时盖上盖板11插杆66能够将限位块68慢慢挤压入限位孔内,从而实现限位块68与限位孔内壁配合竖直方向上限制弹簧65和安装板67与放置槽脱离,从而避免当将电源61从放置槽内抠出时将弹簧65牵拉出来,也方便了在弹簧65弹力不足时将安装板67、限位块68以及弹簧65一起更换,当拆卸时需要将安装板67和限位块68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才可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