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6818发布日期:2021-12-04 11:2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剩余物水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今,人们更加注重于垃圾分类,以及对分类好的垃圾进行处理,不仅能够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还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日常的生产生活的垃圾类别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有机剩余物,有机剩余物包括厨余垃圾、丢弃的菜叶、农田秸秆以及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等。现有技术中对有机剩余物的处理较为困难,并且,有机剩余物的存放时间有限,否则会发酵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容易滋生细菌以及影响生产等问题。
3.现有技术中,有机剩余物的处理较为繁重,且成本较高,还没有有效的处理有机剩余物的完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以实现对水解处理装置输送有机剩余物的精确控制。
5.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包括:
6.进料驱动,设置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口;
7.称重装置,其连接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的周向上,所述称重装置设置于一支撑架上以承托起所述水解处理装置,并能够对所述水解处理装置进行称重;
8.软接管道,其连通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管道以及排出管道;
9.其中,根据所述称重装置测量的重量数据,控制所述进料驱动开启或关闭。
10.进一步地,所述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口设置有若干个,各所述进料口分别连通一进料管道。
11.进一步地,各所述进料管道上分别设置一进料驱动,以控制各所述进料口的开启或关闭。
12.进一步地,所述称重装置包括:
13.耳座,至少三个所述耳座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解处理装置的周向外壁上;
14.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其设于所述耳座上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
15.进一步地,所述耳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耳座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解处理装置的周向。
16.进一步地,各所述耳座均为截面呈梯形的结构,所述耳座上的直角面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
17.进一步地,所述软接管道包括:
18.进料软管,若干所述进料软管连通设置在各所述进料管道上;
19.出料软管,若干所述出料软管连通设置在各所述出料管道上。
20.进一步地,各所述进料软管均可拆卸连接在各所述进料管道上;
21.各所述出料软管均可拆卸连接在各所述出料管道上。
22.进一步地,还包括:
23.控制器,其与所述称重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预设重量值指令,所述控制器实时接收所述称重装置测量的重量数据,并根据所述预设重量指令控制所述进料驱动开启或关闭。
2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各所述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和各所述进料驱动电性连接。
25.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26.本技术提供的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的称重装置实现对水解处理装置的称重,并根据测量的重量数据控制进料驱动开启或者关闭,实现对有机剩余物的进料进行精准的控制。
附图说明
2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

水解处理装置,2

称重装置,3

进料软管,4

出料软管;
32.21

耳座,22

应变片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34.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包括:进料驱动,设置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的进料口;称重装置2,其连接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的周向上,所述称重装置2设置于一支撑架上以承托起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并能够对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进行称重;软接管道,其连通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的进料管道以及排出管道;其中,根据所述称重装置2测量的重量数据,控制所述进料驱动开启或关闭。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称重装置2对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到的重量值判断是否进料。
36.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的进料口设置有若干个,各所述进料口分别连通一进料管道。应当理解的是,水解处理装置1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各进料口包括:有机剩余物进料口、催化剂进料口和气体进料口等,相应的连通有机剩余物进料管道、催化剂进料管道和气体进料管道等。
37.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进料管道上分别设置一进料驱动,以控制各所述进料口的
开启或关闭。应当理解的是,设置的进料驱动为液压泵。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装置2包括:耳座21,至少三个所述耳座21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的周向外壁上;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其设于所述耳座21上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的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在受到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重量数据。
3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设置的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在单独的检测水解处理装置1时,可以先进行归零设置,再进行进料的操作,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产生的重量数据为进入水解处理装置1中有机剩余物的重量。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座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耳座21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的周向。应当理解的是,设置得耳座21的数量还可以为五个或者六个,但不仅限于此。
41.以设置的耳座21数量为四个为例,四个耳座21上分别设置有一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在检测进入水解处理装置1中的有机剩余物的重量时,需要将四个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检测到的重量相加,得到的重量之和为水解处理装置1中的有机剩余物的重量。
42.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耳座21均为截面呈梯形的结构,所述耳座21上的直角面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水解处理装置1。耳座21设置在支撑架上,在耳座21上的一面与支撑架之间设有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保证每个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平均分配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接管道包括:进料软管3,若干所述进料软管3连通设置在各所述进料管道上;出料软管4,若干所述出料软管4连通设置在各所述出料管道上。设置的软接管道的目的是:一方面,水解处理装置1在进料的过程中,总体重量逐渐增加,各耳座21与支撑架之间会产生微小的形变,因此,连通在水解处理装置1上方或者下方的软接管道能够受到缓冲,起到保护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水解处理装置1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整个水解处理装置1会产生晃动等问题,晃动形成的形变能量会传递到各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上,因此,设置软接管道能够保证形变能量得到释放,缓解掉形变量,同样起到对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的保护作用。
44.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进料软管3均可拆卸连接在各所述进料管道上;各所述出料软管4均可拆卸连接在各所述出料管道上。应当理解的是,软接管道会受到长久时间的缓冲冲击,其损坏的几率较大,因此设置的软接管道可拆卸,保证了对软接管道的更换。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软接管道的磨损状况提前更换,避免因为损坏导致生产的停滞。
4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称重装置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预设重量值指令,所述控制器实时接收所述称重装置2测量的重量数据,并根据所述预设重量指令控制所述进料驱动开启或关闭。
46.具体的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各所述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和各所述进料驱动电性连接。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变化会通过应变片称重传感器22的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将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数据与预设的重量值指令进行比对,从而对进料驱动发送相应的指令。
47.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重量值指令包括进料指令和停止指令,进料指令是:当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数据小于进料指令时,控制器会向进料驱动发送允许进料指令,使得进料
驱动对水解处理装置1进料。然后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数据会大于进料指令,但小于停止指令,控制器会持续的向进料驱动发送进料指令,使得进料驱动保持开启状态。停止指令是:当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数据等于或大于进料指令时,控制器会向进料驱动发送停止指令,使进料驱动关闭,从而停止向水解处理装置1进料。
48.在本实施例中,应当理解的是,在初始开机状态下,首先检测进料指令,然后检测停止指令。当先检测的进料指令允许进料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进料。但是在首次开机或者运载过程中,当检测的重量数据大于进料指令,但小于停止指令时,不允许进料,应当将水解处理装置1中的有机剩余物排出,当水解处理装置1的重量数据小于进料指令时,停止出料,并允许进料。避免了水解后的有机剩余物与未水解的有机剩余物发生混合,影响水解反应。
49.本技术提供的有机剩余物水解处理装置的进料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的称重装置2实现对水解处理装置1的称重,并根据测量的重量数据控制进料驱动开启或者关闭,实现对有机剩余物的进料进行精准的控制。
50.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1.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