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4581发布日期:2021-05-28 14:4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具体涉及创口贴的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成品的创口贴,包装在包装盒中,结合图9、图10,所述包装盒包括盒体95、位于盒体底部的底部封口结构、位于盒体顶部的顶部封口结构。底部封口结构包括底部大折边、底部左折边91、底部右折边92,包装时,需要将底部左折边和底部右折边首先折叠,之后再将底部大折边折叠入盒体内。顶部封口结构包括顶部大折边、顶部左折边96、顶部右折边97,包装时,需要将顶部左折边和顶部右折边首先折叠,之后再将顶部大折边折叠入盒体内。因此,创口贴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中,可以采用类似或相同的机构折叠底部封口结构和顶部封口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旋转式创口贴包装设备,如何对包装盒的底部封口结构进行折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包括边缘设有包装盒夹具的旋转台、位于旋转台周围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对底部封口结构进行折叠的第一折叠机构、创口贴供料机构、创口贴入盒机构、对顶部封口结构进行折叠的第二折叠机构、包装盒下料机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块、位于第一导向块左侧的拨杆、位于第一导向块右侧且并列设置的第一顶升单元和第二顶升单元、位于第一顶升单元旁侧的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能够以平移的方式来到或离开第一顶升单元的上方,第一顶升单元位于包装盒夹具的下方。

包装盒上料机构将包装盒打开后送入旋转台的包装盒夹具中,在旋转台旋转过程中,包装盒的底部右折边首先接触第一导向块,底部右折边向底部左折边方向折叠,拨杆拨动包装盒的底部左折边,使其向底部右折边方向折叠,之后,底部右折边和底部左折边均抵压在第一导向块上,底部右折边和底部左折边的折叠结果得到加强。第一导向杆来到第一顶升单元的上方,底部右折边和底部左折边脱离第一导向块后,来到第一导向杆的上方,第一顶升单元顶升底部大折边的外折边,使底部大折边的外折边围绕第一导向杆向上折,之后,第一导向杆离开第一顶升单元的上方,之后,第二顶升单元顶升底部大折边的内折边,使外折边插入盒体,完成盒体底部的封口。

上述旋转台、拨杆、第一导向杆、第一顶升单元、第二顶升单元的动作均可自动化完成,本发明为包装盒底部封口结构的自动化折叠提供了结构上的条件,利于创口贴包装效率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隐去单片创口贴供料机构60和折叠创口贴供料机构70后的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从右下方观察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所得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俯视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所得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第一入盒机构61的示意图;

图9为包装盒90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从左下方观察包装盒所得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旋转台;11、包装盒夹具;12、支撑件;

20、第一折叠机构;21、第一导向块;22、拨杆;221、转轴;223、第一气缸;224、第一气缸铰接座;23、第一顶升单元;24、第二顶升单元;25、第一导向杆;

30、第二折叠机构;31、第二导向块;310、斜边;32、第三导向块;33、第一导向条;34、第二导向条;35、第一下压单元;350、下压单元的支架;36、第二下压单元;37、第二导向杆;370、第四气缸;

40、包装盒上料机构;41、第一包装盒定位结构;42、阻挡块;43、吸盘;431、第二气缸;

50、包装盒下料机构;51、第二包装盒定位结构;52、推拉块;520、第五气缸;

60、单片创口贴供料机构;61、第一入盒机构;611、旋转气缸;612、旋转座;613、第三气缸;614、升降座;615、第一夹爪气缸;

70、折叠创口贴供料机构;71、第二入盒机构;711、横向位移单元;712、升降式机械手;713、第二夹爪气缸;

81、单片创口贴;

90、包装盒;91、底部左折边;92、底部右折边;93、底部大折边的内折边;94、底部大折边的外折边;95、盒体;950、顶部立边;96、顶部左折边;97、顶部右折边;98、顶部大折边的内折边;99、顶部大折边的外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图5,创口贴包装设备的结构,包括边缘设有包装盒夹具11的旋转台10、位于旋转台周围的包装盒上料机构40、对底部封口结构进行折叠的第一折叠机构20、创口贴供料机构、创口贴入盒机构、对顶部封口结构进行折叠的第二折叠机构30、包装盒下料机构50,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块21、位于第一导向块左侧的拨杆22、位于第一导向块右侧且并列设置的第一顶升单元23和第二顶升单元24、位于第一顶升单元旁侧的第一导向杆25,第一导向杆能够以平移的方式来到或离开第一顶升单元的上方,第一顶升单元位于包装盒夹具的下方。

包装盒上料机构40将包装盒90送入包装盒夹具11中,旋转台10旋转,包装盒的底部右折边92首先接触第一导向块21,底部右折边向底部左折边91方向折叠,拨杆22拨动包装盒的底部左折边,使其向底部右折边方向折叠,之后,底部右折边和底部左折边均来到第一导向块21上表面并抵压在第一导向块上。在底部左折边91和底部右折边92脱离第一导向块时,第一导向杆25来到第一顶升单元23的上方,底部右折边和底部左折边脱离第一导向块后,来到第一导向杆的上方,便底部大折边内折边93和外折边94的折痕位于第一导向杆25的下方。之后,第一顶升单元23顶升底部大折边的外折边,使底部大折边的外折边围绕第一导向杆向上折,之后,第一导向杆复位,即离开第一顶升单元23的上方,之后,第二顶升单元24顶升底部大折边的内折边93,使外折边94插入盒体,即外折边插入盒体95内侧壁与底部左折边91、底部右折边92之间的间隙,完成盒体底部的封口。

所述拨杆22安装在转轴221上,转轴与第一气缸223连接,第一气缸铰接在第一气缸铰接座224上,拨杆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动作。

第一顶升单元23和第二顶升单元24均采用气缸以及安装在气缸活塞杆上的顶升块,顶升块顶升底部大折边。

如图6,包装盒上料机构40包括第一包装盒定位结构41、安装在第一包装盒定位结构上的阻挡块42、能够线性位移的吸盘43。吸盘连接第二气缸431,扁平的包装盒90以前后叠加的方式排列在第一包装盒定位结构41中,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吸盘将一排包装盒最前方的包装盒拉至旋转台10的包装盒夹具11中,在拉的过程中,包装盒的边缘碰触阻挡块42,包装盒被打开,由原来的长方形状转变为长方体状。

如图1,创口贴供料机构包括单片创口贴供料机构60和折叠创口贴供料机构70,创口贴入盒机构包括与单片创口贴配套的第一入盒机构61、与折叠创口贴供料机构配套的第二入盒机构71。单片创口贴供料机构60和折叠创口贴供料机构70采用输送带输送创口贴,其中,输送带可以是上下夹持创口贴并将其向前输送的输送带。

如图8,第一入盒机构61包括旋转气缸611、安装在旋转气缸上的旋转座612、安装在旋转座上的第三气缸613、安装在第三气缸体上的升降座614、安装在升降座上的两个第一夹爪气缸615,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第一夹爪气缸下行夹取来自单片创口贴供料机构60的创口贴,在旋转气缸的驱动下,第一夹爪气缸将创口贴转移至旋转台10上的包装盒90中,同时,空载的第一夹爪气缸可以夹取来自单片创口贴供料机构60的创口贴。

如图1,第二入盒机构71包括由皮带驱动的横向位移单元711、安装在横向位移单元上的升降式机械手712、安装在升降式机构手上的第二夹爪气缸713,在升降式机械手的驱动下,第二夹爪气缸下行夹取来自折叠创口贴供料机构70的创口贴,在横向位移单元的驱动下,创口贴被转移至旋转台10上的包装盒90中。

结合图2、图7,所述第二折叠机构30包括第二导向块31、第三导向块32、第一导向条33、第二导向条34、并列设置的第一下压单元35和第二下压单元36、位于第一下压单元旁侧的第二导向杆37;第二导向块和第三导向块沿旋转台10的旋转方向前后设置,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沿旋转台的旋转方向前后设置,第一导向条位于第二导向块的旁侧,第二导向条位于第三导向块的旁侧;第二导向杆能够以平移的方式来到或离开第一下压单元的下方,第一下压单元位于包装盒夹具11的上方。第一导向条与第二导向条连接,第一导向条安装在下压单元的支架350上,第一下压单元35和第二下压单元36安装在下压单元的支架350上。第二导向块和第三导向块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立柱上。

旋转台10旋转,已载有创口贴的包装盒90首先来到第二导向块31的下方,顶部左折边96、顶部右折边97呈竖立状,顶部大折边的内折边98与顶部左折边等高,顶部大折边的外折边高于顶部左折边,所述第二导向块31设有一斜边310,如果顶部右折边外倾,斜边作用于顶部右折边,使其内折,如果顶部右折边没有外倾,斜边作用于顶部大折边的外折边99,使该外折边内折,迫使顶部右折边97内折。同时,第一导向条33使顶部立边950外倾,为外折边插入盒体95提供条件。之后,包装盒来到第三导向块32下方,第三导向块压迫顶部右折边97和顶部大折边的外折边99,之后,旋转台10回转一定角度,使第二导向块的尾端,即接近第三导向块的一端作用于顶部左折边96,使顶部左折边向顶部右折边方向折叠,之后,旋转台继续正转,包装盒完全处于第三导向块的下方。其中,第二导向条34与第一导向条衔接,使顶部立边950保持外倾。之后,第二导向杆来到第一下压单元35的下方,包装盒90来到第一下压单元的下方,第二导向杆位于顶部大折边内外折边折痕的下方,第一下压单元35下压顶部大折边的外折边99,之后,第二导向杆37复位,之后,第二下压单元36下压顶部大折边的内折边98,将内折边插入盒体95,即顶部立边950与顶部左折边96、顶部右折边97之间的间隙。

同第一导向杆相同,上述第二导向杆37由第四气缸370驱动。同第一顶升单元23、第二顶升单元24相同,上述第一下压单元35和第二下压单元36采用由气缸驱动的压块。

如图5,旋转台10的下方设有c形支撑件12,已经折叠的底部封口结构抵压在所述支撑件上,即,支撑件12的缺口处设置包装盒上料机构40和第一折叠机构20。包装盒下料机构50包括第二包装盒定位结构51、能够线性位移的推拉块52。推拉块与第五气缸520连接,随着旋转台的旋转,在顶部封口结构已被折叠后,包装盒与第二包装盒定位结构51正对,在第五气缸的驱动下,推拉块将包装盒拉至第二包装盒定位结构中,操作者就可从第二包装盒定位结构51中取走包装盒。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