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8934发布日期:2021-07-13 16:3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

现有技术中,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被切割成矩形状后,需要进行堆放收集,由于无纺布比较柔软轻薄,进而在移动时容易产生皱褶,在进行堆放无纺布的过程中,有褶皱的无纺布会被上方的无纺布挤压变形,并且难以恢复原样;现有的无纺布去除褶皱的方法是用刷子扫过抚平,需要放置在一个平面上,且多次扫过无纺布表面,这个过程中容易带动无纺布移动,也会出现将无纺布拉变形。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被切割成矩形状后,需要进行堆放收集,由于无纺布比较柔软轻薄,进而在移动时容易产生皱褶,在进行堆放无纺布的过程中,有褶皱的无纺布会被上方的无纺布挤压变形,并且难以恢复原样;现有的无纺布去除褶皱的方法是用刷子扫过抚平,需要放置在一个平面上,且多次扫过无纺布表面,这个过程中容易带动无纺布移动,也会出现将无纺布拉变形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控制屏、弯曲系统、去褶皱系统、收集系统和堆放辅助系统;支撑架用于支撑装置;控制屏与支撑架相连接;弯曲系统与支撑架相连接;去褶皱系统与支撑架相连接,去褶皱系统与弯曲系统相连接;收集系统与支撑架相连接;堆放辅助系统与支撑架相连接,堆放辅助系统与去褶皱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弯曲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连接架、除皱辊、第一电动夹持器、第二电动夹持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电机、第五传动轮、传送带和导向板;第一电动滑轨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架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固接;除皱辊与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夹持器与除皱辊外环面一侧相连接;第二电动夹持器与除皱辊外环面另一侧相连接;第一齿轮与除皱辊进行固接;第二齿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第一传动轮与去褶皱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二齿轮进行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齿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同步转动;第四齿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第三传动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四齿轮进行同步转动;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电机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传送带与支撑架相连接,传送带与第五传动轮相连接;导向板与支撑架进行螺栓连接,导向板位于传送带靠近第一电动夹持器的一侧。

进一步的是,去褶皱系统包括有第六传动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圆辊和除皱板;第六传动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齿轮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同步转动;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相互啮合;第一圆辊与堆放辅助系统相连接,第一圆辊与第六齿轮进行固接;除皱板共设置有八组,八组除皱板等距环绕在第一圆辊外环面。

进一步的是,收集系统包括有收集箱、第一电动推杆、载物板、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板、第一槽板、第一弧形板、第二弹簧、第二连接板、第二槽板和第二弧形板;收集箱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共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电动推杆均与收集箱内部进行固接;载物板两侧均与收集箱相互接触,载物板下方依次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弹簧与收集箱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弹簧进行固接;第一槽板与收集箱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槽板与第一连接板进行固接;第一弧形板与第一槽板进行固接;第二弹簧与收集箱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二槽板与收集箱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槽板与第二连接板进行固接;第二弧形板与第二槽板进行固接。

进一步的是,堆放辅助系统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三连接板、伸缩柱、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一三角块、第二三角块、第四连接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一传动板、第二圆辊、第五电动推杆、第二传动板和第三圆辊;第二电动滑轨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固接;伸缩柱共设置有两组,两组伸缩柱均与支撑架进行固接,两组伸缩柱均与第三连接板上方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板下方一侧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板下方另一侧进行固接;第一三角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三角块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连接板与第一圆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板与第三连接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板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圆辊与第一传动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板与第三连接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板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板与第一传动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圆辊与第二传动板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电动夹持器由两个电动传动块和一个压板组成。

进一步的是,导向板上表面自第四传动轮向第一传动轮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是,除皱板的材质与无纺布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被切割成矩形状后,需要进行堆放收集,由于无纺布比较柔软轻薄,进而在移动时容易产生皱褶,在进行堆放无纺布的过程中,有褶皱的无纺布会被上方的无纺布挤压变形,并且难以恢复原样;现有的无纺布去除褶皱的方法是用刷子扫过抚平,需要放置在一个平面上,且多次扫过无纺布表面,这个过程中容易带动无纺布移动,也会出现将无纺布拉变形的问题;

2、设计了弯曲系统、去褶皱系统、收集系统和堆放辅助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弯曲系统将无纺布卷曲成半圆环,并配合去褶皱系统除出无纺布上的褶皱,然后将无纺布转移到去褶皱系统上方,通过收集系统和堆放辅助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无纺布的堆放,能够避免无纺布堆放时产生二次褶皱,同时让无纺布堆内部紧凑;

3、达到了通过将无纺布弯曲成半圆环状并配合弹性抚平,将柔软轻薄的无纺布的褶皱去除,并对无纺布进行定位堆放,能够防止无纺布再次产生褶皱并让无纺布堆整体紧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区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b区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弯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弯曲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弯曲系统第一电动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去褶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收集系统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堆放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支撑架,2:控制屏,3:弯曲系统,4:去褶皱系统,5:收集系统,6:堆放辅助系统,301:第一电动滑轨,302:第一电动滑块,303:连接架,304:除皱辊,305:第一电动夹持器,3051:第二电动夹持器,306:第一齿轮,307:第二齿轮,308:第一传动轮,309:第二传动轮,310:第三齿轮,311:第四齿轮,312:第三传动轮,313:第四传动轮,314:电机,315:第五传动轮,316:传送带,317:导向板,401:第六传动轮,402:第五齿轮,403:第六齿轮,404:第一圆辊,405:除皱板,501:收集箱,502:第一电动推杆,503:载物板,504:第一弹簧,505:第一连接板,506:第一槽板,507:第一弧形板,508:第二弹簧,509:第二连接板,510:第二槽板,511:第二弧形板,601:第二电动滑轨,602:第二电动滑块,603:第三连接板,604:伸缩柱,605:第二电动推杆,606:第三电动推杆,607:第一三角块,608:第二三角块,609:第四连接板,610:第四电动推杆,611:第一传动板,612:第二圆辊,613:第五电动推杆,614:第二传动板,615:第三圆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去除褶皱的无纺布堆放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控制屏2、弯曲系统3、去褶皱系统4、收集系统5和堆放辅助系统6;支撑架1用于支撑装置;控制屏2与支撑架1相连接;弯曲系统3与支撑架1相连接;去褶皱系统4与支撑架1相连接,去褶皱系统4与弯曲系统3相连接;收集系统5与支撑架1相连接;堆放辅助系统6与支撑架1相连接,堆放辅助系统6与去褶皱系统4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先将支撑架1水平安装好,然后依次安装好装置的各个系统,在调试好后,外接电源,打开控制屏2控制装置的运行,将切割好的片状无纺布依次送入装置中,首先弯曲系统3将无纺布卷曲成半圆环,并配合去褶皱系统4除出无纺布上的褶皱,然后将无纺布转移到去褶皱系统4上方,通过收集系统5和堆放辅助系统6相互配合,实现无纺布的堆放,能够避免无纺布堆放时产生二次褶皱,同时让无纺布堆内部紧凑,达到了通过将无纺布弯曲成半圆环状并配合弹性抚平,将柔软轻薄的无纺布的褶皱去除,并对无纺布进行定位堆放,能够防止无纺布再次产生褶皱并让无纺布堆整体紧凑的效果。

弯曲系统3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301、第一电动滑块302、连接架303、除皱辊304、第一电动夹持器305、第二电动夹持器3051、第一齿轮306、第二齿轮307、第一传动轮308、第二传动轮309、第三齿轮310、第四齿轮311、第三传动轮312、第四传动轮313、电机314、第五传动轮315、传送带316和导向板317;第一电动滑轨301与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302与第一电动滑轨301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架303与第一电动滑块302进行固接;除皱辊304与连接架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夹持器305与除皱辊304外环面一侧相连接;第二电动夹持器3051与除皱辊304外环面另一侧相连接;第一齿轮306与除皱辊304进行固接;第二齿轮307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307与第一齿轮306相互啮合;第一传动轮308与去褶皱系统4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8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8通过转轴与第二齿轮307进行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轮309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齿轮310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齿轮310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轮309进行同步转动;第四齿轮311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齿轮311与第三齿轮310相互啮合;第三传动轮312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12通过转轴与第四齿轮311进行同步转动;第四传动轮3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12进行传动连接;电机314与支撑架1进行固接,电机314输出轴与第四传动轮313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31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13进行传动连接;传送带316与支撑架1相连接,传送带316与第五传动轮315相连接;导向板317与支撑架1进行螺栓连接,导向板317位于传送带316靠近第一电动夹持器305的一侧。

在使用时,先将要处理的无纺布依次送到传送带316上方,此时电机314输出轴带动第四传动轮313逆时针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313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五传动轮315转动,第五传动轮315给传送带316提供动力,然后传送带316将无纺布一侧的两个角转移到除皱辊304和第一电动夹持器305之间,随后除皱辊304和第一电动夹持器305相互配合将无纺布的两个角夹住,进一步地,在无纺布转移到除皱辊304和第一电动夹持器305之前,第一齿轮306和第二齿轮307两者没有啮合在一起,此时第一电动滑轨301带动第一电动滑块302朝靠近控制屏2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进而第一电动滑块302通过连接架303带动第一齿轮306朝电机314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实现第一齿轮306和第二齿轮307取消啮合,之后,在除皱辊304和第一电动夹持器305完全夹住无纺布的两个角后,第一齿轮306和第二齿轮307两者啮合在一起,随后在传送带316继续传动无纺布的同时,第四传动轮313外环面也会通过皮带带动第三传动轮312转动,第三传动轮312通过转轴带动第四齿轮311转动,进而第四齿轮311带动第三齿轮310顺时针转动,然后第三齿轮310通过转轴带动第二传动轮309转动,第二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一传动轮308转动,第一传动轮308通过转轴带动第二齿轮307转动,进而第二齿轮307带动此刻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306逆时针转动,然后第一齿轮306带动除皱辊304转动,在除皱辊304转动的过程中,无纺布缓慢与除皱辊304此刻靠近电机314的半个外环面贴在一起,随后在第二电动夹持器3051即将移动到第一电动夹持器305的初始位置时,即除皱辊304即将逆时针转动一百八十度,此时无纺布的另外两个没有固定的两个角在去褶皱系统4的配合下插入第二电动夹持器3051与除皱辊304之间,随后除皱辊304和第二电动夹持器3051相互配合夹住无纺布的另外两个角,进一步地,在除皱辊304逆时针转动收卷无纺布的过程中,无纺布被轻微拉伸,进而将其表面的褶皱去除,在无纺布被完全收卷在除皱辊304半个外环面后,此时无纺布呈半圆环状,随后除皱辊304再次转动九十度,让无纺布位于除皱辊304下方,随后通过第一电动滑轨301和第一电动滑块302配合传动转移到收集系统5上方,此系统实现了将无纺布弯曲成半圆环状,并将无纺布轻微拉伸,配合去褶皱系统4除去无纺布上的褶皱。

去褶皱系统4包括有第六传动轮401、第五齿轮402、第六齿轮403、第一圆辊404和除皱板405;第六传动轮401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齿轮402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齿轮402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401进行同步转动;第六齿轮403与第五齿轮402相互啮合;第一圆辊404与堆放辅助系统6相连接,第一圆辊404与第六齿轮403进行固接;除皱板405共设置有八组,八组除皱板405等距环绕在第一圆辊404外环面。

在使用时,第五齿轮402与第六齿轮403啮合在一起,此时除皱板405恰好可以与无纺布接触,首先,第一传动轮308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六传动轮401顺时针转动,随后第六传动轮401通过转轴带动第五齿轮402转动,第五齿轮402带动此刻与其啮合的第六齿轮403逆时针转动,第六齿轮403带动第一圆辊404转动,进而第一圆辊404带动八组除皱板405逆时针转动,然后第一圆辊404将接触到的无纺布朝与其收卷相反的方向拨动,进而让无纺布整体被轻微拉动,从而除去无纺布上的褶皱,进一步地,在无纺布收卷的过程中和即将收卷完成时,由于除皱板405始终拨动无纺布,进而可以让无纺布贴住除皱辊304的外环面,同时带动无纺布没有固定的两个角转移到除皱辊304和第二电动夹持器3051之间,此系统实现了配合弯曲系统3完成对无纺布的去除褶皱的工作。

收集系统5包括有收集箱501、第一电动推杆502、载物板503、第一弹簧504、第一连接板505、第一槽板506、第一弧形板507、第二弹簧508、第二连接板509、第二槽板510和第二弧形板511;收集箱501与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502共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电动推杆502均与收集箱501内部进行固接;载物板503两侧均与收集箱501相互接触,载物板503下方依次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502进行固接;第一弹簧504与收集箱501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板505与第一弹簧504进行固接;第一槽板506与收集箱50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槽板506与第一连接板505进行固接;第一弧形板507与第一槽板506进行固接;第二弹簧508与收集箱501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509与第二弹簧508进行固接;第二槽板510与收集箱50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槽板510与第二连接板509进行固接;第二弧形板511与第二槽板510进行固接。

在使用时,弯曲系统3将此刻半圆环状的无纺布转移到载物板503正上方,随后弯曲系统3松开无纺布并复位,之后无纺布自然向下垂落,进而无纺布一侧落在第一弧形板507上,另一侧落在第二弧形板511上,中部落在载物板503上,之后在堆放辅助系统6的作用下,第一槽板506朝远离第二槽板510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二槽板510朝远离第一槽板506的方向移动,在第一槽板506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504被拉伸,同时第一弧形板507被带动朝远离第二弧形板511的方向移动,进而第一弧形板507上方的无纺布向下掉落在载物板503上,同时在第一槽板506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簧508被拉伸,第二弧形板511被带动朝远离第一弧形板507的方向移动,进而第二弧形板511向下掉落在载物板503上,进而实现了无纺布整体自然垂落在载物板503上,且在向下垂落的过程中,两侧均被拉动,进而不会产生褶皱,此时无纺布由半圆环状转换为平放的状态,进一步地,在落在载物板503上的无纺布经堆放辅助系统6下压堆放后,通过被拉伸的第一弹簧504迫使第一弧形板507复位,同时通过被拉伸的第二弹簧508迫使第二弧形板511复位,并且两组第一电动推杆502带动载物板503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进而使得下一张无纺布从第一弧形板507和第二弧形板511上下落的距离相同,此系统实现了让无纺布平稳下落,并对无纺布进行收集。

堆放辅助系统6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601、第二电动滑块602、第三连接板603、伸缩柱604、第二电动推杆605、第三电动推杆606、第一三角块607、第二三角块608、第四连接板609、第四电动推杆610、第一传动板611、第二圆辊612、第五电动推杆613、第二传动板614和第三圆辊615;第二电动滑轨601与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602与第二电动滑轨60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连接板603与第二电动滑块602进行固接;伸缩柱604共设置有两组,两组伸缩柱604均与支撑架1进行固接,两组伸缩柱604均与第三连接板603上方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605与第三连接板603下方一侧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606与第三连接板603下方另一侧进行固接;第一三角块607与第二电动推杆605进行固接;第二三角块608与第三电动推杆606进行固接;第四连接板609与第一圆辊4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609与第三连接板603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610与第三连接板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板611与第三连接板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板611与第四电动推杆61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圆辊612与第一传动板6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电动推杆613与第三连接板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板614与第三连接板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板614与第五电动推杆6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板614与第一传动板6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圆辊615与第二传动板614进行转动连接。

在使用时,首先在需要让第五齿轮402和第六齿轮403,通过第二电动滑轨601带动第二电动滑块602上下移动,使得第二电动滑块602通过第三连接板603带动第四连接板609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带动第六齿轮403移动并与第五齿轮402啮合,在弯曲系统3带动无纺布移动到收集系统5上方时,先通过第四连接板609带动去褶皱系统4向上移动,进一步地,在无纺布两侧分别落在第一弧形板507和第二弧形板511上时,第二电动滑轨601通过第二电动滑块602带动第三连接板60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三角块607插入第一槽板506的开槽中,进而带动第一槽板506朝远离第二槽板510的方向移动,同时也会带动第二三角块608向下移动并插入第二槽板510的开槽中,从而带动第二槽板510朝远离第一槽板506的方向移动,在第一三角块607和第二三角块608完成插入时,第二圆辊612和第三圆辊615恰好顶住无纺布的中部,并迫使无纺布与载物板503相互接触,随后第三连接板603继续向下移动,与此同时,第二电动推杆605和第三电动推杆606的推杆同步朝内部缩,进而实现维持第一三角块607和第二三角块608的水平高度不变,此时第二圆辊612和第三圆辊615也会被带动向下移动,与此同时,第四电动推杆610的推杆朝内部缩,第五电动推杆613的推杆也同步朝内部缩,进而分别实现第二圆辊612和第三圆辊615维持在同一高度不变,从而第二圆辊612和第三圆辊615的运动轨迹为水平朝两侧移动,进而实现朝两侧移动将无纺布压平,并且在堆放一定数量无纺布时,将无纺布堆压紧,进一步地,在第三连接板60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两组伸缩柱604配合伸缩提供拉力,此系统实现了可以配合收集系统5完成对无纺布的无褶皱堆放和压实。

第一电动夹持器305由两个电动传动块和一个压板组成。

通过两个电动传动块带动压板靠近除皱辊304外环面移动,进而实现压板和除皱辊304相互配合对无纺布的两个角进行固定。

导向板317上表面自第四传动轮313向第一传动轮308的方向倾斜。

使得转移到导向板317上的无纺布能够顺利地转移到除皱辊304和第一电动夹持器305之间,避免中途卡住。

除皱板405的材质与无纺布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使得除皱板405与无纺布接触时,可以带动无纺布轻微移动,但也不会将无纺布拉变形。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