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及加强吊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87334发布日期:2022-06-11 11:2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及加强吊装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及加强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2.lng加注船低温管系是lng液货驳运系统的核心,低温管建造精度要求极高。现有传统的甲板低温管单元尺寸、重量小,大部分甲板低温管的安装留到码头阶段再进行施工,这严重影响了码头周期和试航节点。
3.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大型化能够有效提高低温管系的建造效率,然而低温管单元下口立柱全部为自由端,需要吊装上船后才能与甲板焊接,因此吊装过程中低温管单元变形的风险极高,且随着低温管单元规模的不断扩大,低温管单元在吊装过程中变形的概率更大,导致无法满足低温管单元的高精度要求。
4.因此,策划大型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吊装和加强方案,是确保lng 加注船低温管吊装精度、提高低温管系建造效率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用以提高吊装装置的强度。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该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及加强吊装方法包括:
7.竖向延伸设置的立柱;
8.横向延伸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9.至少两对吊环,每对所述吊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上,并相对间隔设置;
10.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和/或所述横梁上。
11.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沿甲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
12.所述至少两对吊环包括一对第一吊环,一对所述第一吊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并相对间隔设置;
13.所述加强件包括沿甲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第一加强件;
14.一对所述第一加强件分别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吊环的甲板宽度方向一侧,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15.可选地,所述立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吊环竖向正下方的第二立柱;所述吊环通过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16.所述加强件包括沿竖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二立柱的横向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位于所述第二立柱竖向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18.所述加强件包括相对于竖向倾斜设置的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立柱竖向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三横梁第一端固定连接;
19.所述立柱包括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横梁第二端、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加强吊装装置底部;
20.所述第三加强件第二端固定连接至于所述第三立柱第二端;
21.所述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三立柱相互连接为三角形。
22.可选地,所述立柱包括位于所述加强吊装装置竖向底部的多个第四立柱,用于支撑放置在甲板上;
23.所述加强件包括位于所述加强吊装装置竖向底部的多个第四加强件;
24.多个所述第四立柱通过多个所述第四加强件连接为一体,且与所述第四加强件组成底部框架结构。
25.可选地,所述第四加强件包括沿甲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宽度加强件和沿甲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长度加强件。
26.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沿竖向延伸设置的第五加强件;
27.所述第五加强件位于所述吊环竖向正下方;
28.所述吊环通过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五加强件固定连接。
29.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位于所述加强吊装装置最上方的第一横梁和一对第二横梁;
30.所述第一横梁沿甲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一对所述第一吊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在甲板长度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
31.一对所述第二横梁沿甲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在甲板长度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吊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对所述第二横梁上,且在甲板长度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
32.所述加强件包括沿竖向延伸设置的第六加强件,所述第六加强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的自由端、第二端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二横梁下方的第三横梁上。
3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方法。该加强吊装方法包括:
34.提供吊装装置,其中吊装装置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梁和竖向延伸的立柱,立柱固定连接于横梁;
35.将至少两对吊环固定连接在加强吊装装置竖向顶部的横梁上,每对吊环相对间隔设置;
36.在立柱和/或横梁上固定设置加强件,从而获得上述的加强吊装装置;
37.在至少两对吊环上穿好钢丝绳,进行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吊装。
38.可选地,所述的在立柱和/或横梁上固定设置加强件,从而获得商户数的加强吊装装置,包括:
39.将一对第一加强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其中一对第一加强件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一对第一吊环的宽度方向一侧;
40.将竖向延伸的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于吊装装置位于吊环竖向正下方的第三立柱,其中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三立柱的横向一侧;
41.将倾斜于竖向的第三加强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吊环竖向正下方的第三横梁、第二端固定连接于第三立柱,使第三加强件、第三横梁和第三立柱相互连接为三角形,其中第三立柱固定连接于第三横梁;
42.将竖向延伸的第六加强件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自由端、第二端连接于连接于位于第二横梁下方的第六横梁,其中第二横梁沿甲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吊环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梁上;
43.多个第四加强件将位于吊装装置竖向底部的多个立柱连接为一体,共同组成底部框架结构。
44.本技术提供的防碰撞移动机器人中,加强吊装装置可用于吊装 lng加注船低温管系,尤其是大型化甲板低温管单元。该加强吊装装置通过设置加强件能有效提高加强吊装装置的强度,吊装过程中加强吊装装置不易变形,能满足低温管单元的高精度安装要求,从而确保低温管吊装精度、提高低温管系建造效率。
4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强吊装装置(不含低温管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48.图2为沿图1加强吊装装置的俯视图。
49.图3为沿图2中a-a的剖视图。
50.图4为沿图2中b-b的剖视图。
51.图5为沿图2中c-c的剖视图。
52.图6为沿图2中d-d的剖视图。
53.图7为沿图2中e-e的剖视图。
54.图8为沿图2中f-f的剖视图。
55.图9为沿图2中g-g的剖视图。
56.附图标记:
57.1-加强吊装装置;
58.10-立柱;
59.102-第二立柱;
60.103-第三立柱;
61.104-第四立柱;
62.20-横梁;
63.201-第一横梁;
64.202-第二横梁;
65.203-第三横梁;
66.加强件;
67.300-第一加强件;
68.302-第二加强件;
69.304-第三加强件;
70.306-第四加强件;
71.306a-第四宽度加强件;
72.306b-第四长度加强件;
73.308-第五加强件;
74.309-第六加强件;
75.50-吊环;
76.500-第一吊环;
77.502-第二吊环;
78.l-甲板长度方向;
79.w-甲板宽度方向;
80.h-竖向。
8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8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84.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85.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8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该加强吊装装置包括立柱10、横梁20、加强件和至少两对吊环50。该加强吊装装置1具有相互垂直的竖向h 和横向。横向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甲板长度方向l和甲板宽度方向w。
87.其中,立柱10沿竖向h延伸设置。横梁20沿横向延伸设置。如图所示,其中部分横梁20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部分横梁20 沿甲板宽度方向w设置。
88.每对吊环50均固定连接在横梁20上。每对吊环50包括两个吊环50。每对吊环50中的两个吊环50相对间隔设置,以分别位于甲板低温管单元上方的两侧,用于吊装低温管单元。
89.加强件固定连接在立柱10和/或横梁20上,用于增强加强吊装装置1的强度。加强件的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吊装装置的薄弱部位,用于增强吊装装置的强度。例如,加强件可采用型钢。
90.该加强吊装装置1可用于吊装lng加注船低温管系,尤其是大型化甲板低温管单元。该加强吊装装置1通过设置加强件能有效提高加强吊装装置1的强度,吊装过程中加强吊装装置1不易变形,能满足低温管单元的高精度安装要求,从而确保低温管吊装精度、提高低温管系建造效率。
91.加强件可根据需要固定连接在立柱10和/或横梁20上,用于增强吊装装置的结构强度,以使吊装装置在吊装低温管单元的过程中不易变形即可。
92.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8和图9,两对吊环50具体可包括一对第一吊环500。横梁20包括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201。一对第一吊环500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201上,并相对间隔设置。加强件包括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的一对第一加强件 300。一对第一加强件300分别位于一对第一吊环500的甲板宽度方向w一侧,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201上。一对第一加强件300 可由第一横梁201朝向加强吊装装置1的中间位置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设置一对第一加强件300,能保证吊装时吊环50沿甲板宽度方向w 受力的延续性。
93.本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6、图8,立柱10具体可包括第二立柱102。吊环50通过横梁20与第二立柱102固定连接。第二立柱102 位于吊环50竖向h正下方。加强件包括第二加强件302,第二加强件302沿竖向h延伸设置。第二加强件302位于第二立柱102的横向一侧,第二加强件302与第二立柱1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加强件302,用于增强第二立柱102的强度,能保证吊装时第二立柱102 沿竖向h受力的延续性。
94.一种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8,根据需要,位于吊环50 竖向h正下方的第二立柱102可中断从而未延伸至加强吊装装置1竖向h底部。
95.该示例中,如图所示,横梁20可包括第三横梁203。第三横梁 203位于第二立柱102的竖向h下方,第三横梁203与第二立柱102 固定连接。
96.加强件可包括第三加强件4,第三加强件4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加强件4第一端位于第二立柱102的竖向h正下方,且第三加强件4与第三横梁203固定连接。
97.立柱10可包括第三立柱103,第三立柱103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立柱103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横梁203。第三立柱 103第二端延伸至加强吊装装置1底部。
98.第三加强件4第二端延伸至加强吊装装置1底部,并固定连接于第三立柱103第二端。第三加强件4、第三横梁203和第三立柱103 相互连接,形三角形。
99.第三加强件4、第三横梁203和第三立柱103相互连接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稳定、强度较大。通过在第二立柱102下方中断处设置该第三加强件4,能保证吊环50竖向h受力的连续性。
100.当然,在其实施例中,根据需要,部分位于吊环竖向h正下方的第二立柱也可延伸至加强吊装装置竖向底部,如此无需设置第三加强件。
10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立柱10包括多个第四立柱104。多个第四立柱104位于加强吊装装置1的竖向h底部,形成加强吊装装置 1的支撑脚,用于支撑放置在甲板上。
102.请参阅图1、图3、图5至图9,加强件包括位于加强吊装装置1 竖向h底部的多个第四加强件306。多个第四立柱104通过多个第四加强件306连接为一体。多个第四加强件306与多个第四立柱104共同组成加强吊装装置1的底部框架结构,吊装结构装置的底部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例如图所示,部分第四加强件306可沿甲板长度方向 l延伸设置,部分第四加强件306可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
103.通过设置第四加强件306,能加强加强吊装装置1底部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104.更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3、图5至图9,第四加强件306可包括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四宽度加强件306a和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的第四长度加强件306b。第四宽度加强件306a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可增强加强吊装装置1在甲板宽度方向w的强度。第四长度加强件306b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可增强加强吊装装置1在甲板长度方向l的强度。
10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至少部分吊环50竖向h正下方的甲板宽度方向w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未设置有立柱10。为保证吊环 50位置竖向h受力的稳定性,加强件可包括沿竖向h延伸设置的第五加强件308。第五加强件308位于吊环50的竖向h正下方。吊环 50通过横梁20与第五加强件308固定连接。第五加强件308可与吊环50正下方横梁20之下的一个或者多个横梁20固定连接。
106.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加强件也可直接延伸至加强吊装装置底部。
107.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横梁20具体可包括位于加强吊装装置1最上方的一个第一横梁201和一对第二横梁202。
108.第一横梁201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一对第一吊环50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201上,且一对第一吊环500在甲板长度方向 l上相对间隔设置。
109.一对第二横梁202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一对第二横梁 202在甲板长度方向l上相对间隔设置。一对第二吊环502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对第二横梁202上,且一对第二吊环502在甲板长度方向l 上相对间隔设置。
110.更优选地,请参阅图1、图8,加强件可包括沿竖向h延伸设置的第六加强件309。第六加强件309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六加强件309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202的自由端。第六加强件 309第二端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二横向下方的第六横梁上。
111.通过设置第六加强件309,能保证加强吊装装置1中第二横梁202 自由端处竖向h方向受力的连续性。
112.根据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加强吊装方法。
113.请参阅图1至图9,该加强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4.步骤一,提供吊装装置。其中,吊装装置包括横向延伸的多个横梁20和竖向h延伸的多个立柱10。立柱10固定连接于横梁20。立柱10与横梁20相互连接构成呈立体结构的吊装装置。
115.详细地,吊装装置位于甲板低温管单元上方,以待后续安装吊装和加强结构,继续进行吊装甲板低温管单元。该吊装装置具有相互垂直的竖向h方向和横向方向。横向方向包
括相互垂直的甲板长度方向 l和甲板宽度方向w。横梁20具体可包括位于加强吊装装置1最上方的一个第一横梁201和一对第二横梁202。第一横梁201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一对第二横梁202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一对第二横梁202在甲板长度方向l上相对间隔设置。
116.步骤二,将至少两对吊环50固定连接在加强吊装装置1竖向h 顶部的横梁20上。其中,每对吊环50相对间隔设置,以分别位于甲板低温管单元上方的两侧。
117.详细地,至少两对吊环50包括一对第一吊环500和一对第二吊环502。一对第一吊环50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201上,且一对第一吊环500在甲板长度方向l上相对间隔设置。一对第二吊环502 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对第二横梁202上,且一对第二吊环502在甲板长度方向l上相对间隔设置。
118.步骤三,在立柱10和/或横梁20上固定设置加强件,从而获得第一实施例中的加强吊装装置1。
119.详细地,步骤三具体可包括:
120.步骤a,请参阅图1、图8和图9,将一对第一加强件300分别固定连接于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第一横梁201,其中一对第一加强件 300分别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且分别位于一对第一吊环500的甲板宽度方向w一侧。
121.步骤b,请参阅图1、图4,将竖向h延伸的第五加强件308设置于吊环竖向正下方。其中至少部分吊环50竖向h正下方的甲板宽度方向w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未设置有立柱10。吊环50通过横梁20 与第五加强件308固定连接。
122.步骤c,请参阅图1、图6、图8,将竖向h延伸的第二加强件 302固定连接于吊装装置位于吊环50竖向h正下方的第三立柱103。其中第二加强件302位于第三立柱103的横向一侧。
123.步骤d,请参阅图1和图8将倾斜于竖向h的第三加强件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吊环50竖向h正下方的第三横梁203、第二端固定连接于第三立柱103,从而使第三加强件4、第三横梁203和第三立柱103相互连接为三角形。其中第三立柱103固定连接于第三横梁 203。
124.步骤e,请参阅图1、图8,将竖向h延伸的第六加强件309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202自由端、第二端连接于位于第二横梁 202下方的第六横梁。其中第二横梁202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第二吊环502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梁202上。
125.步骤f,请参阅图1、图3、图5至图9,多个第四加强件306将位于吊装装置竖向h底部的多个立柱10连接为一体,共同组成底部框架结构。其中,第四加强件306可包括沿甲板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四宽度加强件306a和沿甲板长度方向l延伸的第四长度加强件306b。
12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a-f的具体步骤可上次次序依次进行,或者按照其他次序进行。
127.步骤四,在至少两对吊环50上穿好钢丝绳,进行甲板低温管单元的吊装。
128.详细地,可根据吊车和单元高度,确定钢丝绳长度,分别在吊环50上穿好钢丝绳。调节好钢丝绳长度,做好安全检查,并进行现场吊装。
129.可以理解的是,吊环50和加强件可通过焊接方式或者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横梁20和/或立柱10。在步骤四进行之前,可检查吊环50和加强吊装装置1的焊接质量。
130.本技术中,加强吊装装置可用于吊装lng加注船低温管系,尤其是大型化甲板低温
管单元。该加强吊装装置通过设置加强件能有效提高加强吊装装置的强度,吊装过程中加强吊装装置不易变形,能满足低温管单元的高精度安装要求,从而确保低温管吊装精度、提高低温管系建造效率。
1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