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正机构及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8365发布日期:2022-03-09 12:1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补正机构及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补正机构及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模组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点灯光学测试,由于液晶模组在搬运过程中会出现位置偏差,在压接点灯之前,需要消除位置偏差,通常使用高精度相机对液晶模组进行拍照,再利用补正机构对位置偏差进行补偿,消除位置偏差后将液晶模组移动到指定治具上。
3.通常一片液晶模组会存在x方向,y方向以及θ方向的位置偏差,因此目前的补正机构设置三套伺服电机,分别进行x方向,y方向以及θ方向的补偿。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会同时抓取两片液晶模组,补正机构则相应设置六套伺服电机,分别对两片液晶模组进行位置补偿。之后,采用另设的两套伺服电机将两片液晶模组移动到指定治具上。现有的补正机构完成补正及对位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实现功能的部件较多,增加了机构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补正机构采用六套伺服电机独立控制两片液晶模组,导致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实现功能的部件较多的问题,提供一种补正机构及对位装置。
5.一种补正机构,其包括取放组件、第一拾取模块及第二拾取模块;其中取放组件包括第一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作升降运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拾取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拾取模块包括用于吸附第一工件的第一吸附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调整组件、及驱动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在基准平面内转动的第一角度调整组件;第二拾取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拾取模块包括用于吸附第二工件的第二吸附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吸附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调整组件、及驱动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在所述基准平面内转动的第二角度调整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基准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
6.上述补正机构,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将第一拾取模块及第二拾取模块均设置在第一驱动件上,由取放组件同步驱动两个拾取模块升降。另外,第一拾取模块设置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一角度调整组件,以对第一工件进行x方向与θ方向的位置调整;第二拾取模块设置第二调整组件及第二角度调整组件,以对第二工件进行y方向与θ方向的位置调整。工作时,第一吸附组件吸取第一工件,第二吸附组件吸取第二工件,以第二工件在x方向上的位置为基准,对第一工件进行x方向调整,同时根据预设角度在基准平面内进行θ方向的调整。以第一工件在y方向的位置为基准,对第二工件进行y方向调整,同时根据预设角度在基准平面内进行θ方向的调整,经过补正后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相对位置一致,且θ方向的
角度一致,完成两个工件之间的对位,以便后续将两个工件移动并放置于治具的相应放置区域。相较于两个工件单独驱动,分别进行x方向,y方向以及θ方向的位置调整的方式,减少了驱动装置的数量,进而提高了机构的集成度,有利于机构小型化。
7.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丝杆、及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传感器,用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第一丝杆上移动的极限位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调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旋转平台、及由所述第一旋转平台驱动转动的第一旋转安装板,所述第一旋转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第一吸附组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丝杆,及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传感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二丝杆上移动的极限位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角度调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旋转平台、及由所述第二旋转平台驱动转动的第二旋转安装板,所述第二旋转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第二吸附组件。
1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对位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补正机构。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装置还包括第一搬运组件及第二搬运组件;其中第一搬运组件包括第二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所述补正机构;第二搬运组件包括第三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承载治具;所述治具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的承载区。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一侧的对位相机,所述对位相机用于对吸附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第一工件及吸附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第二工件拍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补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虚线圆圈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的补正机构的主视图;
20.图4为图1中的补正机构的侧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补正机构与第一搬运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的对位装置的侧视图。
24.附图标记:
25.10、对位装置;100、补正机构;110、取放组件;111、第一本体;112、第一驱动件;120、第一拾取模块;121、第一吸附组件;1211、第一吸盘;1212、第一真空管路接头;122、第一调整组件;1221、第一伺服电机;1222、第一丝杆;1223、第一支架;1224、第一限位传感器;123、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1、第一旋转平台;1232、第一旋转安装板;130、第二拾取模块;131、第二吸附组件;1311、第二吸盘;1312、第二真空管路接头;132、第二调整组件;1321、第二伺服电机;1322、第二丝杆;1323、第二支架;1324、第二限位传感器;133、第二角度调整组件;1331、第二旋转平台;1332、第二旋转安装板;200、第一搬运组件;210、第二本体;220、第二驱动件;300、第二搬运组件;310、第三本体;320、第三驱动件;400、对位相机;20、第一工件;30、第二工件;40、治具;41、第一型腔;42、第二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正机构100,其用于液晶模组在制造完成后,进行点灯光学测试之前,对同时吸取的两片液晶模组进行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圆周方向(在基准平面内)的位置补偿,以使两片液晶模组对位。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基准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圆周方向为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的吸取的工件为液晶模组,需要说明的是工件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对位的产品。
28.参见图1-图4,补正机构100包括取放组件110、第一拾取模块120及第二拾取模块130;其中取放组件110包括第一本体111、及设置于第一本体111且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111作升降运动(图1所示z方向)的第一驱动件112。将第一拾取模块120及第二拾取模块130并列设置于第一驱动件112,两者相对位置不限,可以如图1所示,将第一拾取模块120设置在左侧、将第二拾取模块130设置在右侧,亦或者相反设置。取放组件110同步驱动两个拾取模块动作,以同时拾取两个工件,提高工作效率。取放组件110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设置为如图1所示的电缸。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能够输出直线运动的装置,例如滑台气缸、液压缸等。
29.第一拾取模块120包括第一吸附组件121、第一调整组件122及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其中,第一吸附组件121用于吸附第一工件20,第一吸附组件121的设置方式不限,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2,第一吸附组件12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吸盘1211及第一真空管路接头1212,第一真空管路接头1212用以连接外部气源,以吸附第一工件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附组件121也可以设置为带有真空气路的其他结构。
30.第一调整组件122用于驱动第一吸附组件121沿x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吸附组件121上的第一工件20在x方向进行补正。第一调整组件122的设置方式不限,作为一种示例,具体参见图2,第一调整组件122包括固定于第一驱动件112的第一伺服电机1221、与第一伺服电机122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丝杆1222、及与第一丝杆1222螺纹连接的第一支架
1223,第一支架1223滑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12。如此当第一伺服电机1221驱动第一丝杆1222转动,第一支架1223能够在第一丝杆1222上沿x方向运动,以调整第一吸附组件121在x方向的位置,进而实现第一工件20在x方向上的位置补正。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设置为以上丝杆传动的方式以外,第一调整组件122也可以采用其他输出直线运动的装置,例如气缸、液压缸等。但相较于其他方式,丝杆传动的方式调整及补正的精度更高,更适用于位置补正。
31.进一步地,结合参见图2及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传感器1224,用以限制第一支架1223在第一丝杆1222上移动的极限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传感器1224能够检测第一支架1223在第一丝杆1222上的即时位置,进行x方向上的补正时,当第一限位传感器1224所检测到的即时位置的x方向上的坐标与预设极限位置的x方向上的坐标相等时,控制第一调整组件122停止动作,即完成了x方向上的位置补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传感器1224的固定位置不限,可以如图2所示直接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1221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1221上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支架上,亦或者直接固定于第一驱动件112上。第一限位传感器1224的种类不作限制,可以是接触式行程开关或非接触式行程开关。
32.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用于驱动第一吸附组件121在θ方向上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吸附组件121上的第一工件20在θ方向进行补正。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的形式不限。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架1223的第一旋转平台1231、及由第一旋转平台1231驱动转动的第一旋转安装板1232,第一旋转安装板1232上固定有第一吸附组件121。第一旋转平台1231的动力源不限,可以是马达及减速机等。
33.继续参见图1-图4,第二拾取模块130包括第二吸附组件131、第二调整组件132及第二角度调整组件133。第二吸附组件131用于吸附第二工件30;第二吸附组件131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吸附组件121设置方式相同,均用于吸附工件。具体设置时,参见图2,第二吸附组件13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吸盘1311及第二真空管路接头1312,第二真空管路接头1312用以连接外部气源,以吸附第二工件30。
34.第二调整组件132用于驱动第二吸附组件131沿y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吸附组件131上的第二工件30在y方向进行补正。第二调整组件132的设置方式不限,作为一种示例,具体地,参见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调整组件132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件112的第二伺服电机1321、与第二伺服电机132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丝杆1322,及与第二丝杆1322螺纹连接的第二支架1323,第二支架1323滑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12。如此当第二伺服电机1321驱动第二丝杆1322转动,第二支架1323能够在第二丝杆1322上沿y方向运动,以调整第二吸附组件131在y方向的位置,进而实现第二工件30在y方向上的位置补正。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设置为以上丝杆传动的方式以外,第二调整组件132也可以采用其他输出直线运动的装置,例如气缸、液压缸等。但相较于其他方式,丝杆传动的方式调整及补正的精度更高,更适用于位置补正。
35.另外,与在第一支架1223上设置第一限位传感器1224同理,结合参见图2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3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传感器1324,用以限制第二支架1323在第二丝杆1322上移动的极限位置。第二限位传感器1324的固定方式、限制方法与种类与第
一限位传感器1224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36.第二角度调整组件133用于驱动第二吸附组件131在θ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吸附组件131上的第二工件30在θ方向进行补正。与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同理,第二角度调整组件133的形式不限。具体地,参见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角度调整组件133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架1323的第二旋转平台1331、及由第二旋转平台1331驱动转动的第二旋转安装板1332,第二旋转安装板1332上固定有第二吸附组件131。第二旋转平台1331的动力源不限,可以是马达及减速机等。
37.上述补正机构100,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将第一拾取模块120及第二拾取模块130均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12上,由取放组件110同步驱动两个拾取模块升降。另外,第一拾取模块120设置第一调整组件122及第一角度调整组件123,以对第一工件20进行x方向与θ方向的位置调整;第二拾取模块130设置第二调整组件132及第二角度调整组件133,以对第二工件30进行y方向与θ方向的位置调整。工作时,第一吸附组件121吸取第一工件20,第二吸附组件131吸取第二工件30,以第二工件30在x方向上的位置为基准,对第一工件20进行x方向调整,同时根据预设角度进行θ方向的调整。以第一工件20在y方向的位置为基准,对第二工件30进行y方向调整,同时根据预设角度进行θ方向的调整,经过补正后的第一工件20与第二工件30相对位置一致,且θ方向的角度一致,完成两个工件之间的对位,以便后续将两个工件移动并放置于治具40的相应放置区域。相较于两个工件单独驱动,分别进行x方向,y方向以及θ方向的位置调整的方式,减少了驱动装置的数量,进而提高了机构的集成度,有利于机构小型化。
38.此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位装置10,本实施例中工件为液晶模组,对位装置10包括上述的补正机构100、第一搬运组件200及第二搬运组件300;补正机构100对两片液晶模组对位后,第一搬运组件200带动两片液晶模组、第二搬运组件300带动治具40动作,实现两片液晶模组与治具40上的用于放置两片液晶模组的承载区的对位。
39.参见图5-图7,第一搬运组件200包括第二本体210、及设置于第二本体210且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1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220,第二驱动件220上设置有补正机构100;第二搬运组件300包括第三本体310、及设置于第三本体310且能够相对于第三本体310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件320,第三驱动件320用于承载治具40;治具40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工件20及第二工件30的承载区。具体地,如图6所示,治具40上可以设置用于放置第一工件20的第一型腔41及用于放置第二工件30的第二型腔42,承载区则包括型腔内壁所围成的空间。
40.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5-图7,在一实施例中,对位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搬运组件300一侧的对位相机400,对位相机400用于对吸附于第一吸附组件121的第一工件20及吸附于第二吸附组件131的第二工件30拍照。
41.上述对位装置10,将已经拾取第一工件20及第二工件30的通过第一搬运组件200移动至对位相机400的上方,对位相机400对两个工件拍照,视觉算法计算两个工件的相对标定值的理论误差,进而第一工件20在x方向及θ方向进行补正,第二工件30在y方向及θ方向进行补正。通过设置对位相机400,能够提高对位的精度,且能够提高补正的效率。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