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6649发布日期:2022-03-12 14:2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


背景技术:

2.绕线器又称卷管器、卷线器、卷盘、卷鼓,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广泛应用,功能很多,根据功能又被称为水鼓、电鼓、油鼓,在工厂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电线或者其他线圈,由于工厂的环境较为复杂,绕线器在使用时不方便携带,导致对电线的缠绕收纳的效率降低,因此需要用到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器(授权公告号cn102642747a),该专利技术使用简单、方便,节省时间,而且明显的提高效率,而且线匝美观、不凌乱,收纳方便,不易滑脱,但是其在绕线的过程中若线量过多,不能进行调节,并且不方便带动绕线器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盘,所述底板上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盘,所述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之间设置有绕线轴,所述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下方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板的内部靠近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绕线轴的一端贯穿第二绕线盘,所述绕线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底板上方靠近第二传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底板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下方设置有杆筒,所述杆筒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板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方设置有稳定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方后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之间设置有加固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杆筒的内部靠近支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轴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绕线轴的两端和第一绕线盘、第二绕线盘之间设置有轴承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的下方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底板的内部靠近减震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定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插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在底板上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盘,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盘,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下方均设置有底座,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之间设置有绕线轴,绕线轴的一端贯穿第二绕线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轮,第
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设置有皮带,便于需要对电线进行缠绕时,可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皮带以及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轴上的电线进行缠绕,缠绕的过程更加快速并且紧密,避免人工手动进行缠绕,使用更加省时省力,同时底板的内部靠近底座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气缸,电机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底板的内部靠近减震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当工作人员需要缠绕的电线过多时,可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带动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以及电机向上移动,使得绕线盘的整体高度提高,有效的增加了电线缠绕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承载量,更利于使用。
14.2、通过在底板上方后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底板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和杆筒,杆筒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把手,从而带动装置移动,将装置移动到指定的缠绕位置,使得对装置的携带更加方便,避免需要工作人员对绕线器进行搬运的问题,移动携带更加快捷方便,并且省时省力,同时杆筒的内部靠近支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便于在推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小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对上方的元件进行保护,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底板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下方设置有稳定板和插杆,便于将装置带动到指定的位置后,可启动电动推杆带动稳定板以及插杆向下移动,对装置的位置进行稳定,避免在绕线的过程中出现晃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的正视剖面图;
17.图3为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的侧视剖面图。
18.图中:1、底板;2、第一绕线盘;3、第二绕线盘;4、绕线轴;5、底座;6、第一气缸;7、电机;8、减震板;9、支腿;10、杆筒;11、移动轮;12、把手;13、加固杆;14、防滑垫;15、第一传动轮;16、皮带;17、第二传动轮;18、第二气缸;19、弹簧;20、电动推杆;21、稳定板;22、插杆;23、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电动绕线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盘2,底板1上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盘3,第一绕线盘2和第二绕线盘3之间设置有绕线轴4,第一绕线盘2和第二绕线盘3的下方均设置有底座5,底板1的内部靠近底座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气缸6,绕线轴4的一端贯穿第二绕线盘3,绕线轴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5,第一传动轮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轮17,第一传动轮15和第二传动轮17之间设置有皮带16,底板1上方靠近第二传动轮17的一侧设置有电机7,底板1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9,支腿9的下方设置有杆筒10,杆筒10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11,底板1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电动推杆20,电动推杆20的下方设置有稳定板21。
20.在图1和2中:底板1上方后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12,把手12之间设置有加固杆13,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把手12,从而带动装置移动,将装置移动到指定的缠绕位置,使得对装置的携带更加方便。
21.在图2和3中:杆筒10的内部靠近支腿9的下方设置有弹簧19,便于在推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小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对上方的元件进行保护,提高装置
的使用寿命。
22.在图2中:绕线轴4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垫14,绕线轴4的两端和第一绕线盘2、第二绕线盘3之间设置有轴承座23。
23.在图2中:电机7的下方和底板1之间设置有减震板8,底板1的内部靠近减震板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18,便于启动第二气缸18带动电机7可以随着缠绕盘上下移动。
24.在图2和3中:稳定板21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插杆22,便于对装置的位置进行稳定,避免在绕线的过程中出现晃动。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在底板1上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盘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盘3,第一绕线盘2和第二绕线盘3的下方均设置有底座5,第一绕线盘2和第二绕线盘3之间设置有绕线轴4,绕线轴4的一端贯穿第二绕线盘3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5,第一传动轮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轮17,第一传动轮15和第二传动轮17之间设置有皮带16,便于需要对电线进行缠绕时,可启动电机7,电机7带动第二传动轮17转动,从而带动皮带16以及第一传动轮15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轴4上的电线进行缠绕,缠绕的过程更加快速并且紧密,避免人工手动进行缠绕,使用更加省时省力,同时底板1的内部靠近底座5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气缸6,电机7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8,底板1的内部靠近减震板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18,当工作人员需要缠绕的电线过多时,可启动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18,带动第一绕线盘2和第二绕线盘3以及电机7向上移动,使得绕线盘的整体高度提高,有效的增加了电线缠绕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承载量,更利于使用,通过在底板1上方后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12,底板1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9和杆筒10,杆筒10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11,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把手12,从而带动装置移动,将装置移动到指定的缠绕位置,使得对装置的携带更加方便,避免需要工作人员对绕线器进行搬运的问题,移动携带更加快捷方便,并且省时省力,同时杆筒10的内部靠近支腿9的下方设置有弹簧19,便于在推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小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对上方的元件进行保护,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底板1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电动推杆20,电动推杆20的下方设置有稳定板21和插杆22,便于将装置带动到指定的位置后,可启动电动推杆20带动稳定板21以及插杆22向下移动,对装置的位置进行稳定,避免在绕线的过程中出现晃动。
2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