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3188发布日期:2022-09-07 11:1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机械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搬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机器人逐渐参与到生产流水线的环节上,产品通常装载在载盘上进行批量组装和检测,然而组装和检测的工作效率不同,载盘从上一工位向下一工位不断输送,由此造成载盘堆积,导致上一工位相应地停止工作,显然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实现载盘缓存的半自动搬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实现载盘缓存的半自动搬运设备。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区和下料区,所述上料区包括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对接有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料端的外侧均设置有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移盘组件,所述下料区包括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下料端对接有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均包括第一丝杆滑台,所述第一丝杆滑台的动作端设置有顶升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夹块,所述移盘组件包括第二丝杆滑台,所述第二丝杆滑台的动作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且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部真空源导通的吸嘴。
5.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输送线作为上料缓存流水线,所述第二输送线作为上料对接流水线,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作为上料升降机,所述第三输送线作为下料流水线,将装载有电子产品的一叠载盘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一输送线将载盘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所述顶升架位于载盘的底部,所述第一丝杆滑台驱动所述顶升架向上运动,带动载盘上升至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料端,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夹块向前运动,从而托住顶部的载盘,所述第二丝杆滑台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至顶部的载盘上方,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安装板向下运动,由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界真空源相导通的吸嘴,从而吸附住顶部的载盘,所述第二丝杆滑台驱动所述吸嘴上的载盘放置在待取工位,操作人员从待取工位拉出载盘进行一系列的组装和检测,检测完毕后,操作人员将载盘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所述第二丝杆滑台将载盘移动至所述第三输送线,所述半自动搬运设备在固定载盘的同时可剥离另一个料盘,减少设备的动作,节省了设备运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第一输送线可缓存批量料盘,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实现不间断上料。
6.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分料组件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半自动搬运设备的控制机构电连接并将所产生的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反馈的信号对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进行相
应的控制。
7.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片、第一光电开关以及第一光纤,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并将所产生的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反馈的信号对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进行相应的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来料,当载盘进入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将驱动所述夹块向前运动托住载盘,从而实现载盘的缓存。
8.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移盘组件还包括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二丝杆滑台的螺杆平行,所述第二丝杆滑台传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传动块的活动端。
9.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传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用于所述传动块移动的导正,同时避免所述第二丝杆滑台摩擦过大,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10.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顶升架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载盘限位配合的限位块。
11.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限位块用于载盘的限位固定,防止载盘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跑位。
12.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照明灯具和放大镜,所述照明灯具和所述放大镜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一侧的上方。
13.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照明灯具和所述放大镜均用于辅助操作员检测载盘,保证检测的精度。
14.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移盘组件的一侧。
15.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挡板设置待取工位上,将操作员与所述移盘组件隔开,杜绝操作员与所述移盘组件接触,消除了操作员与所述移盘组件发生碰撞的安全隐患。
16.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与所述传动块配合。
17.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缓冲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两端,对所述传动块的移动进行限位缓存,避免所述第二丝杆滑台(71)驱动过撑。
18.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分料组件还包括两条第二直线导轨,所述夹块滑动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
19.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用于所述夹块移动的导正,保证所述夹块能够夹紧载盘。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所述分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所述移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区1和下料区2,所述上料区1包括第一输送线3,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输出端对接有第
二输送线4,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5,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上料端的外侧均设置有分料组件6,所述分料组件6的一侧设置有移盘组件7,所述下料区2包括第二升降组件8,所述第二升降组件8的下料端对接有第三输送线9,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8均包括第一丝杆滑台51,所述第一丝杆滑台51的动作端设置有顶升架52,所述分料组件6包括第一驱动气缸6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6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夹块62,所述移盘组件7包括第二丝杆滑台71,所述第二丝杆滑台71的动作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72且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安装板73,所述安装板7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部真空源导通的吸嘴74。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组件6还包括第一传感器63,所述第一传感器63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61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63与所述半自动搬运设备的控制机构电连接并将所产生的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反馈的信号对所述第一驱动气缸61进行相应的控制。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盘组件7还包括第一直线导轨75,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5与所述第二丝杆滑台71的螺杆平行,所述第二丝杆滑台71传动连接有传动块76,所述传动块76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5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72设置在所述传动块76的活动端。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架52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载盘限位配合的限位块53。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照明灯具10和放大镜11,所述照明灯具10和所述放大镜11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8一侧的上方。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5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器77,所述缓冲器77与所述传动块76配合。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5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器77,所述缓冲器77与所述传动块76配合。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组件6还包括两条第二直线导轨64,所述夹块62滑动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4上。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装载有电子产品的一叠载盘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一输送线将载盘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所述顶升架位于载盘的底部,所述第一丝杆滑台驱动所述顶升架向上运动,带动载盘上升至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料端,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夹块向前运动,从而托住顶部的载盘,所述第二丝杆滑台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至顶部的载盘上方,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安装板向下运动,由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界真空源相导通的吸嘴,从而吸附住顶部的载盘,所述第二丝杆滑台驱动所述吸嘴上的载盘放置在待取工位,操作人员从待取工位拉出载盘进行一系列的组装和检测,检测完毕后,操作人员将载盘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所述第二丝杆滑台将载盘移动至所述第三输送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