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9403发布日期:2022-06-21 22:3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因多个批次及不同产品的流向不同,在最后物流配送过程中,都会涉及到产品分拣机。分拣机主要通过拉杆方式来实现滚轮的转向,但是当滚轮的转动幅度过大时,滚轮上的弹力带会缠绕碰撞,容易受损,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滚轮的转动幅度过大会导致弹力带受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分拣装置,它限制主动轮的转动角度,进而防止摆动组件因左右转动幅度过大而导致弹力带受损。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拣装置,包括支撑座以及安装在支撑座上的驱动件、传动轮、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呈行列分布,所述传动轮与摆动组件相互啮合,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与摆动组件相互啮合,主动轮另一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限位杆与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活动抵靠。
7.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称设置在限位杆的两侧,所述限位杆与主动轮圆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8.可选的,所述限位杆沿主动轮的半径设置,所述限位杆一端与主动轮可拆卸连接,限位杆另一端凸出于主动轮的外缘。
9.可选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转向齿轮、支架以及滚轮,所述支架一端安装在转向齿轮上,支架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滚轮。
10.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撑杆、转轴和撑板,所述撑杆一端与转向齿轮连接,撑杆另一端与撑板连接,所述撑板设有槽孔,所述滚轮安装在槽孔内并凸出于撑板上表面,所述转轴一端与撑杆连接,转轴另一端穿过滚轮与撑杆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安装板和支撑在安装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主动轮和摆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板的一面,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安装板的另一面并穿过安装板与主动轮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安装板远离摆动组件的侧面设有凸舌,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设置在凸舌上,所述限位杆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延伸到凸舌上。
13.可选的,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辊筒,每行或每列所述摆动组件的垂向下方平行地设置有所述辊筒,所述辊筒上套设有数个分别连接所述滚轮的弹力带,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至少一个套设于所述辊筒端部的同步带轮,相邻
数个同步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串联。
14.3、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分拣装置,第一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摆动组件转动,摆动组件通过传动轮带动其他摆动组件同步转动,当主动轮向左转动至一定角度,主动轮另一侧的限位杆与第一限位块抵靠,当第一电机驱动主动轮向右转动至一定角度,主动轮另一侧的限位杆与第二限位块抵靠,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限制限位杆活动范围,限制主动轮的转动角度,进而防止摆动组件因左右转动幅度过大而导致弹力带受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分拣装置的俯视图。
19.各附图中的标记为:1、驱动件;11、第一电机;12、主动轮;2、传动轮;3、摆动组件;31、转向齿轮;32、支架;321、撑杆;322、转轴;323、撑板;33、滚轮;4、限位杆;5、第一限位块;6、第二限位块;7、支撑座;71、安装板;72、侧板;73、凸舌;8、动力组件;81、第二电机;82、辊筒;821、同步带轮;83、弹力带;84、第一同步带;85、第二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2.实施例1
23.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包括支撑座7以及安装在支撑座7上的驱动件1、传动轮2、摆动组件3,所述摆动组件3呈行列分布,所述传动轮2与摆动组件3相互啮合,所
述驱动件1包括第一电机11和与第一电机11连接的主动轮12,所述主动轮12一侧与摆动组件3相互啮合,主动轮12另一侧设有限位杆4,所述限位杆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所述限位杆4与第一限位块5或者第二限位块6活动抵靠。第一电机11驱动主动轮12转动,主动轮12带动与之啮合的摆动组件3转动,摆动组件3通过传动轮2带动其他摆动组件3同步转动,当主动轮12向左转动至一定角度,主动轮12另一侧的限位杆4与第一限位块5抵靠,当第一电机11驱动主动轮12向右转动至一定角度,主动轮12另一侧的限位杆4与第二限位块6抵靠,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通过限制限位杆4活动范围,限制主动轮12的转动角度,进而防止摆动组件3因左右转动幅度过大而导致弹力带受损。
24.实施例2
25.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对称设置在限位杆4的两侧,所述限位杆4与主动轮12圆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由于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对称设置,限位杆4与主动轮12圆心的连线与第二限位块6之间的夹角也为30
°
~60
°
,若限位杆4与主动轮12圆心的连线与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夹角小于30
°
,摆动组件3转动幅度过小,不利于货件的分拣传送,若限位杆4与主动轮12圆心的连线与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夹角大于60
°
,摆动组件3转动幅度过大,容易造成弹力带83的缠绕碰撞。本实施例中,限位杆4与主动轮12圆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夹角为45
°
,于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杆4与主动轮12圆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
°
、40
°
、50
°
或者60
°

26.实施例3
27.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限位杆4沿主动轮12的半径设置,所述限位杆4一端与主动轮12可拆卸连接,限位杆4另一端凸出于主动轮12的外缘。限位杆4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在主动轮12上,便于检修与更换,限位杆4另一端凸出于转动轮的外缘,实现与第一限位块5或者第二限位块6的活动抵靠。
28.实施例4
29.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摆动组件3包括转向齿轮31、支架32以及滚轮33,所述支架32一端安装在转向齿轮31上,支架32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滚轮33。主动轮12通过转向齿轮31带动滚轮33转动。
30.实施例5
31.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支架32包括撑杆321、转轴322和撑板323,所述撑杆321一端与转向齿轮31连接,撑杆321另一端与撑板323连接,所述撑板323设有槽孔,所述滚轮33安装在槽孔内并凸出于撑板323上表面,所述转轴322一端与撑杆321连接,转轴322另一端穿过滚轮33与撑杆321连接。转轴322带动滚轮33左右转动,滚轮33自身可绕着转轴322滚动。
32.实施例6
33.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支撑座7包括安装板71和支撑在安装板71两侧的侧板72,所述主动轮12和摆动组件3设置在安装板71的一面,所述第一电机11设置在安装板71的另一面并穿过安装板71与主动轮12连接。第一电机11与摆动组件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71的两面,布局合理,减小分拣装
置的体积。
34.实施例7
35.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安装板71远离摆动组件3的侧面设有凸舌73,所述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均设置在凸舌73上,所述限位杆4远离主动轮12的一端延伸到凸舌73上。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设置在摆动组件3的外侧,对限位杆4进行限位,凸舌73对第一限位杆4和第二限位杆4起到支撑作用,凸舌73与安装板71可拆卸连接。
36.实施例8
37.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分拣装置,与实施例1-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动力组件8,所述动力组件8包括第二电机81和辊筒82,每行或每列所述摆动组件3的垂向下方平行地设置有所述辊筒82,所述辊筒82上套设有数个分别连接所述滚轮33的弹力带83,所述第二电机81通过第一同步带84连接至少一个套设于所述辊筒82端部的同步带轮821,相邻数个同步带轮821通过第二同步带串联。第二电机81通过第一同步带84驱动其中一个同步带轮821转动,同步带轮821通过串联的第二同步带带动其他同步带轮821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辊筒82转动,辊筒82通过弹力带83带动滚轮33滚动,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通过限制限位杆4活动范围,限制主动轮12的转动角度,防止滚轮33因左右转动幅度过大而导致弹力带83受损。
38.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