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7702发布日期:2022-08-31 01:0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贴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贴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胶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许多电子产品、工业产品均需要贴胶、贴膜,在产品上贴胶、贴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频繁进行新旧料盘上料,并重复贴胶动作,此动作重复度高,枯燥且浪费人力。
3.现有的贴胶机的上料复杂,贴合不稳定,贴胶效果不佳,因此现在亟需一种上料简单,贴合稳定,能够提升贴胶效果的贴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上料,能够提升贴胶效果的贴胶装置。
5.本技术中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胶装置,所述贴胶装置包括承载组件、第一贴胶机构、第二贴胶机构以及供料组件。承载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被配置为能够朝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贴胶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贴胶机构随所述第一承载部运动,以用于将胶带上的胶贴至物料的一面。第二贴胶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贴胶机构随所述第二承载部运动,以用于将胶带上的胶贴至所述物料的另一面。供料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贴胶机构和所述第二贴胶机构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围设有料道,以用于放置所述物料,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物料在所述料道内移动。
6.上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围设形成料道,第一驱动件使物料能够在料道移动,从而方便第一贴胶机构和第二贴胶机构对物料的两面进行贴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起到限位物料的作用,使得贴胶效果稳定,提升了贴胶效果。
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承载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件贯穿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口贯穿设置有第二避让口。
8.上述第一避让口是让物料朝第一贴胶机构的方向能够显露出来,以便于第一贴胶机构能够对物料进行贴胶,第二避让口是让物料朝第二贴胶机构的方向能够显露出来,以便于第二贴胶机构能够对物料进行贴胶。
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有伸缩板,所述第二承载部朝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伸缩板伸至所述第二避让口,以支撑所述物料,所述第二承载部朝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伸缩板退出所述第二避让口,以避让所述第二贴胶机构。
10.上述伸缩板用于支撑物料,从而能够减小物料被第一贴胶机构贴胶时掉落的风险。
1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胶机构包括第一供胶组件和第一剥胶组件,所
述第一供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供胶组件用于提供所述胶带,所述第一剥胶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剥胶组件通过所述胶带与所述第一供胶组件连接。
12.上述第一供胶组件和第一剥胶组件能够完成胶带的供给和贴胶流程,使贴胶集中于一个装置。
1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胶组件包括存胶筒、回收筒以及第二驱动件。存胶筒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存胶筒用于卷绕所述胶带;回收筒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回收筒用于回收所述胶带;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回收筒连接,以于驱动所述回收筒转动,所述回收筒转动以用于带动所述存胶筒上的胶带卷绕于所述回收筒上。
14.上述存胶筒和回收筒使得贴完胶后的胶带能够有序回收,减少了后续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因为胶带散乱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15.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胶组件还包括过胶筒,所述过胶筒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过胶筒用于与所述存胶筒和所述回收筒之间的所述胶带接触。
16.上述过胶筒的设置能够起到引导胶带走向的作用,使得胶带形成预设的胶路,进而使胶路按照方便贴胶的路线设置。
1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胶组件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所述抵持件的另一端朝所述料道延伸,以用于抵持所述胶带。
18.上述抵持件模仿人工贴胶,使得贴胶稳定、精准且贴胶效果好。
1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胶组件还包括滚胶件,所述滚胶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在所述料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滚胶件设置于所述抵持件的一侧。
20.上述滚胶件随着抵持件的运动方向一并滚压贴在物料上的胶,一方面能够提升胶与物料之间的结合性,另一方面能够让胶更平整地贴合在物料上。
2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胶组件还包括移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移动件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件沿着所述料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抵持件和所述滚胶件均通过所述移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部。
22.上述贴胶方式即为物料不动,移动件带动抵持件和滚胶件相对物料移动进行贴胶。显然,这种贴胶方式让物料保持不动能够使贴胶更为稳定,降低了贴胶过程中物料偏移而导致贴胶不良的风险。
2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胶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止位件,在所述料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止位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一侧。
24.上述止位件用于限定移动件的初始位置,即当移动件朝止位件移动并与止位件接触时,移动件即停止,移动件的初始位置一定时,能够保证贴胶的一致性,避免贴胶时有些物料贴不到。
25.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被配置为能够朝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接触时形成所述料道。
26.上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相互远离分开有利于对料道的维护,以及方便物料在料道卡滞时方便将物料取出。
2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连接的传动轮,在
所述第一承载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方向,所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料道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轮转动。
28.上述传动轮与物料的传动方式为啮合传动,啮合传动的方式具有传动稳定、精准等优点。
2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胶装置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或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定位件随着所述第一承载部朝所述第二承载部运动,或者随所述第二承载部朝所述第一承载部运动,以能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料道。
30.上述定位件穿过料道的部分与物料上排布的过孔插接配合,此时物料就会被定位件定位,在第一贴胶机构或者第二贴胶机构对物料贴胶时,就能避免物料移动,使贴胶效果更佳。
3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或者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设置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贴胶机构或者第二贴胶机构上的胶带。
32.上述检测件能够检测抵持件上的胶条是否有胶,也能够检测物料上是否有胶,或者检测物料上的胶是否贴合到位,因此检测件的设置能够让贴胶装置的贴胶过程更为自动化,也进一步提升了贴胶的效果。
3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贴胶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以及所述第一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机架。
34.本技术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围设形成料道,第一驱动件使物料能够在料道移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被配置为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第一贴胶机构随着第一承载部运动,第二贴胶机构随着第二承载部运动,从而对物料的两面进行贴胶。其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起到限位物料的作用,使得贴胶效果稳定,提升了贴胶效果。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胶装置的正视图。
36.图2为图1中贴胶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图3中贴胶装置的料道合并的状态示意图。
39.图5为图4中第一剥胶组件的贴胶动作完成的状态示意图示意图。
40.图6为图5中贴胶装置的第一剥胶组件复位的状态示意图示意图。
41.图7为图6中贴胶装置的第二剥胶组件开始贴胶的状态示意图。
42.图8为图7中贴胶装置的第二剥胶组件贴胶完成的状态示意图。
43.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6.贴胶装置
ꢀꢀꢀꢀꢀꢀꢀꢀꢀꢀꢀꢀꢀꢀꢀꢀꢀꢀꢀꢀꢀꢀꢀꢀ
100
47.承载组件
ꢀꢀꢀꢀꢀꢀꢀꢀꢀꢀꢀꢀꢀꢀꢀꢀꢀꢀꢀꢀꢀꢀꢀꢀ
10
48.第一承载部
ꢀꢀꢀꢀꢀꢀꢀꢀꢀꢀꢀꢀꢀꢀꢀꢀꢀꢀꢀꢀꢀꢀ
11
49.第一动力件
ꢀꢀꢀꢀꢀꢀꢀꢀꢀꢀꢀꢀꢀꢀꢀꢀꢀꢀꢀꢀꢀꢀ
101
50.第二承载部
ꢀꢀꢀꢀꢀꢀꢀꢀꢀꢀꢀꢀꢀꢀꢀꢀꢀꢀꢀꢀꢀꢀ
12
51.第二动力件
ꢀꢀꢀꢀꢀꢀꢀꢀꢀꢀꢀꢀꢀꢀꢀꢀꢀꢀꢀꢀꢀꢀ
102
52.供料组件
ꢀꢀꢀꢀꢀꢀꢀꢀꢀꢀꢀꢀꢀꢀꢀꢀꢀꢀꢀꢀꢀꢀꢀꢀ
20
53.第一限位件
ꢀꢀꢀꢀꢀꢀꢀꢀꢀꢀꢀꢀꢀꢀꢀꢀꢀꢀꢀꢀꢀꢀ
21
54.第一避让口
ꢀꢀꢀꢀꢀꢀꢀꢀꢀꢀꢀꢀꢀꢀꢀꢀꢀꢀꢀꢀꢀꢀ
211
55.第三动力件
ꢀꢀꢀꢀꢀꢀꢀꢀꢀꢀꢀꢀꢀꢀꢀꢀꢀꢀꢀꢀꢀꢀ
201
56.第二限位件
ꢀꢀꢀꢀꢀꢀꢀꢀꢀꢀꢀꢀꢀꢀꢀꢀꢀꢀꢀꢀꢀꢀ
22
57.第二避让口
ꢀꢀꢀꢀꢀꢀꢀꢀꢀꢀꢀꢀꢀꢀꢀꢀꢀꢀꢀꢀꢀꢀ
221
58.伸缩板
ꢀꢀꢀꢀꢀꢀꢀꢀꢀꢀꢀꢀꢀꢀꢀꢀꢀꢀꢀꢀꢀꢀꢀꢀꢀꢀ
2211
59.第四动力件
ꢀꢀꢀꢀꢀꢀꢀꢀꢀꢀꢀꢀꢀꢀꢀꢀꢀꢀꢀꢀꢀꢀ
202
60.料道
ꢀꢀꢀꢀꢀꢀꢀꢀꢀꢀꢀꢀꢀꢀꢀꢀꢀꢀꢀꢀꢀꢀꢀꢀꢀꢀꢀꢀ
203
61.进料口
ꢀꢀꢀꢀꢀꢀꢀꢀꢀꢀꢀꢀꢀꢀꢀꢀꢀꢀꢀꢀꢀꢀꢀꢀꢀꢀ
2031
62.出料口
ꢀꢀꢀꢀꢀꢀꢀꢀꢀꢀꢀꢀꢀꢀꢀꢀꢀꢀꢀꢀꢀꢀꢀꢀꢀꢀ
2032
63.第一驱动件
ꢀꢀꢀꢀꢀꢀꢀꢀꢀꢀꢀꢀꢀꢀꢀꢀꢀꢀꢀꢀꢀꢀ
23
64.电机
ꢀꢀꢀꢀꢀꢀꢀꢀꢀꢀꢀꢀꢀꢀꢀꢀꢀꢀꢀꢀꢀꢀꢀꢀꢀꢀꢀꢀ
231
65.传动轮
ꢀꢀꢀꢀꢀꢀꢀꢀꢀꢀꢀꢀꢀꢀꢀꢀꢀꢀꢀꢀꢀꢀꢀꢀꢀꢀ
232
66.第三限位件
ꢀꢀꢀꢀꢀꢀꢀꢀꢀꢀꢀꢀꢀꢀꢀꢀꢀꢀꢀꢀꢀꢀ
24
67.第四限位件
ꢀꢀꢀꢀꢀꢀꢀꢀꢀꢀꢀꢀꢀꢀꢀꢀꢀꢀꢀꢀꢀꢀ
25
68.第一贴胶机构
ꢀꢀꢀꢀꢀꢀꢀꢀꢀꢀꢀꢀꢀꢀꢀꢀꢀꢀꢀꢀ
30
69.第一供胶组件
ꢀꢀꢀꢀꢀꢀꢀꢀꢀꢀꢀꢀꢀꢀꢀꢀꢀꢀꢀꢀ
31
70.存胶筒
ꢀꢀꢀꢀꢀꢀꢀꢀꢀꢀꢀꢀꢀꢀꢀꢀꢀꢀꢀꢀꢀꢀꢀꢀꢀꢀ
311
71.回收筒
ꢀꢀꢀꢀꢀꢀꢀꢀꢀꢀꢀꢀꢀꢀꢀꢀꢀꢀꢀꢀꢀꢀꢀꢀꢀꢀ
312
72.第二驱动件
ꢀꢀꢀꢀꢀꢀꢀꢀꢀꢀꢀꢀꢀꢀꢀꢀꢀꢀꢀꢀꢀꢀ
313
73.转轴
ꢀꢀꢀꢀꢀꢀꢀꢀꢀꢀꢀꢀꢀꢀꢀꢀꢀꢀꢀꢀꢀꢀꢀꢀꢀꢀꢀꢀ
314
74.止挡件
ꢀꢀꢀꢀꢀꢀꢀꢀꢀꢀꢀꢀꢀꢀꢀꢀꢀꢀꢀꢀꢀꢀꢀꢀꢀꢀ
315
75.过胶筒
ꢀꢀꢀꢀꢀꢀꢀꢀꢀꢀꢀꢀꢀꢀꢀꢀꢀꢀꢀꢀꢀꢀꢀꢀꢀꢀ
316
76.第一剥胶组件
ꢀꢀꢀꢀꢀꢀꢀꢀꢀꢀꢀꢀꢀꢀꢀꢀꢀꢀꢀꢀ
32
77.抵持件
ꢀꢀꢀꢀꢀꢀꢀꢀꢀꢀꢀꢀꢀꢀꢀꢀꢀꢀꢀꢀꢀꢀꢀꢀꢀꢀ
321
78.滚胶件
ꢀꢀꢀꢀꢀꢀꢀꢀꢀꢀꢀꢀꢀꢀꢀꢀꢀꢀꢀꢀꢀꢀꢀꢀꢀꢀ
322
79.移动件
ꢀꢀꢀꢀꢀꢀꢀꢀꢀꢀꢀꢀꢀꢀꢀꢀꢀꢀꢀꢀꢀꢀꢀꢀꢀꢀ
323
80.第三驱动件
ꢀꢀꢀꢀꢀꢀꢀꢀꢀꢀꢀꢀꢀꢀꢀꢀꢀꢀꢀꢀꢀꢀ
324
81.止位件
ꢀꢀꢀꢀꢀꢀꢀꢀꢀꢀꢀꢀꢀꢀꢀꢀꢀꢀꢀꢀꢀꢀꢀꢀꢀꢀ
33
82.固定板
ꢀꢀꢀꢀꢀꢀꢀꢀꢀꢀꢀꢀꢀꢀꢀꢀꢀꢀꢀꢀꢀꢀꢀꢀꢀꢀ
331
83.螺栓
ꢀꢀꢀꢀꢀꢀꢀꢀꢀꢀꢀꢀꢀꢀꢀꢀꢀꢀꢀꢀꢀꢀꢀꢀꢀꢀꢀꢀ
332
84.感应件
ꢀꢀꢀꢀꢀꢀꢀꢀꢀꢀꢀꢀꢀꢀꢀꢀꢀꢀꢀꢀꢀꢀꢀꢀꢀꢀ
333
85.第二贴胶机构
ꢀꢀꢀꢀꢀꢀꢀꢀꢀꢀꢀꢀꢀꢀꢀꢀꢀꢀꢀꢀ
40
86.检测件
ꢀꢀꢀꢀꢀꢀꢀꢀꢀꢀꢀꢀꢀꢀꢀꢀꢀꢀꢀꢀꢀꢀꢀꢀꢀꢀ
60
87.控制器
ꢀꢀꢀꢀꢀꢀꢀꢀꢀꢀꢀꢀꢀꢀꢀꢀꢀꢀꢀꢀꢀꢀꢀꢀꢀꢀ
70
88.机架
ꢀꢀꢀꢀꢀꢀꢀꢀꢀꢀꢀꢀꢀꢀꢀꢀꢀꢀꢀꢀꢀꢀꢀꢀꢀꢀꢀꢀ
80
89.物料
ꢀꢀꢀꢀꢀꢀꢀꢀꢀꢀꢀꢀꢀꢀꢀꢀꢀꢀꢀꢀꢀꢀꢀꢀꢀꢀꢀꢀ
200
90.过孔
ꢀꢀꢀꢀꢀꢀꢀꢀꢀꢀꢀꢀꢀꢀꢀꢀꢀꢀꢀꢀꢀꢀꢀꢀꢀꢀꢀꢀꢀ
2001
具体实施方式
9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92.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93.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
±
10
°
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
°±
10
°
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
±
10
°
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94.术语“平行”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平行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平行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180
°±
10
°
之间,平行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180
°±
10
°
之间,平行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80
°±
10
°
之间。被描述“平行”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9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96.本技术公开一种贴胶装置,其包括承载组件、供料组件、第一贴胶机构以及第二贴胶机构。承载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被配置为能够朝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贴胶机构安装于第一承载部,第一贴胶组件随第一承载部运动,以用于将胶带上的胶贴至物料的一面,第二贴胶机构安装于第二承载部,第二贴胶组件随第二承载部运动,以用于将胶带上的胶贴至物料的另一面。供料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第一驱动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设置于第一贴胶机构和第二贴胶机构之间,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围设有料道,以用于放置物料,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物料在料道内移动。
97.上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围设形成料道,第一驱动件使物料能够在料道移动,从而方便第一贴胶机构和第二贴胶机构对物料的两面进行贴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起到限位物料的作用,使得贴胶效果稳定,提升了贴胶效果。
9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9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胶装置100,贴胶装置100包括承载组件10、供料组件20、第一贴胶机构30以及第二贴胶机构40。承载组件10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
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第一贴胶机构30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第二贴胶机构40安装于第二承载部12。供料组件20包括第一限位件21、第二限位件22以及第一驱动件23,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均设置于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之间,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围设有料道203(参见图4)。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该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被配置为能够朝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这样能够让安装在第一承载部11的第一贴胶机构30和安装在第二承载部12的第二贴胶机构40能够相互靠近,从而将胶贴到物料200(参见图4)的两面上。
101.具体地,第一承载部11与第一动力件101连接,第二承载部12与第二动力件102连接,第一动力件101和第二动力件102可以安装在其他支撑结构上,第一动力件101驱动第一承载部11朝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承载部12运动,第二动力件102驱动第二承载部12朝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承载部11运动。其中,第一动力件101和第二动力件102可以是气压缸、液压缸、电动推杆等构件,也可以是由旋转马达、齿轮、齿条结合组成的组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被配置为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具体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三动力件201连接,第二限位件22和第四动力件202连接,第三动力件201驱动第一限位件21朝靠近或者远离第二限位件22运动,第四动力件202驱动第二限位件22朝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限位件21运动。其中,第三动力件201和第四动力件202可以是气压缸、液压缸、电动推杆或者由旋转马达、齿轮、齿条结合组成的组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103.当贴胶时,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相互靠近而合并,使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围设形成料道203。料道203内用于放置物料200,物料200沿着料道203呈条形排布,料道203能够对物料200起到限位的作用,以使物料200在被贴胶时保持良好地稳定性。当完成贴胶后,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可以分开。
10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能够相互远离分开有利于对料道203的维护,以及方便物料200在料道203卡滞时方便将物料200取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可以是相对固定而无法移动的。
105.为方便理解,以图中x、y、z坐标辅助说明,其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示例性地,料道203沿着x轴方向延伸,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沿着y轴方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料道203是包括进料口2031和出料口2032的通道,沿第一承载部11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承载部12的方向(即y轴方向),第一限位件21贯穿设置有第一避让口211,第二限位件22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口211贯穿设置有第二避让口221。显然,第一避让口211让物料200朝第一贴胶机构30的方向能够显露出来,以便于第一贴胶机构30能够对物料200进行贴胶,第二避让口221让物料200朝第二贴胶机构40的方向能够显露出来,以便于第二贴胶机构40能够对物料200进行贴胶。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贴胶机构30为上贴胶机构,第二贴胶机构40为下贴胶机构,则第二避让口221设置有伸缩板2211,以支撑所述物料200。
107.第二限位件22设置有伸缩板2211,第二承载部12朝远离第一承载部11的方向运动时,伸缩板2211伸至第二避让口221,以支撑物料,第二承载部12朝靠近第一承载部11的方向运动时,伸缩板2211退出第二避让口221,以避让第二贴胶机构40。
108.其中伸缩板2211可以被气缸、液压缸或者电推杆等结构驱动伸缩,并设置有检测第二承载部12的感应器,通过当检测第二承载部12的运动方向,以控制伸缩板2211被驱动伸出还是收缩。或者,也可以设置有弹簧结构将伸缩板2211挤压伸至第二避让口221,第二承载部12上设置有抵顶结构(图未示),当第二承载部12靠近第一承载部11运动时,抵顶结构将伸缩板2211顶出第二避让口221。当然,伸缩板221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伸缩动作,在此不再赘述。
109.伸缩板2211的设置能够减小物料200被第一贴胶机构30贴胶时掉落的风险。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口211也可以设置伸缩板2211,只需要满足伸缩板2211不干涉第一贴胶机构30或者第二贴胶机构40对物料200进行贴胶即可。
110.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料道203也可以是一条凹槽,使物料200的一部分容置于凹槽内;料道203也可以是呈相对设置的两条凹槽,是物料200呈相对设置的两侧容置于凹槽内,料道203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固定物料200,且方便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对物料200贴胶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该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共同的一端还可以设置第三限位件24和第四限位件25,第三限位件24和第四限位件25被配置为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当第三限位件24和第四限位件25合并时,可以形成一条和料道203对接的通道,该通道可以和料道203呈大于0
°
且小于180
°
的夹角,连接处呈弧形,这样可以起到加长料道203的作用,且有利于减少在x轴方向的占用空间。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驱动件23用于驱动物料200在料道203内移动。第一驱动件23包括电机231和与电机231连接的传动轮232,在第一承载部11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承载部12的方向(即y轴方向),传动轮232设置于第一承载部11并位于料道203的一侧,电机231驱动传动轮232转动。传动轮232用于传动物料200,使得物料200在料道203内移动。物料200在x轴方向上排布有过孔2001,传动轮232的外周环设有一周传动齿,传动轮232在转动的过程中,传动齿伸入过孔2001内,使得传动齿和过孔2001啮合,从而使得物料200被驱动移动。显然,传动轮232与物料200的传动方式为啮合传动,啮合传动的方式具有传动稳定、精准等优点。
113.可以理解的是,料道203上可以开设有孔或者缺口,以供传动轮232的传动齿伸入料道203内并和物料200的过孔2001啮合。
114.需要说明的是,在x轴方向上,料道203的两侧均可以设置传动轮232,以能在料道203的进料口2031和出料口2032均对物料200产生驱动力,提高物料200移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
11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3设置在第二承载部12并位于料道203的一侧,或者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件23。值得一提的是,电机231既可以是安装在第一承载部11或者第二承载部12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他支撑结构上,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胶装置100还包括定位件(图未示),定位件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或第二承载部12,定位件随着第一承载部11朝第二承载部12运动,或者随第二承载部12朝第一承载部11运动,以能至少部分穿过料道203。定位件穿过料道203的部分与物料200上排布的过孔2001插接配合,此时物料200就会被定位件定位,在第一贴胶机构30或者第二贴
胶机构40对物料200贴胶时,就能避免物料200移动,使贴胶效果更佳。显然,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贴胶机构30或者第二贴胶机构40至少部分移动,物料200不移动,从而完成贴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可以省略。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第一贴胶机构30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第一贴胶机构30随第一承载部11运动,以用于将胶带上的胶贴至物料200的一面。第二贴胶机构40安装于第二承载部12,并随第二承载部12运动,以用于将胶带上的胶贴至物料200的另一面。显然,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的中间位置用来放置物料200,以使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能够对物料200的两面进行贴胶。
118.第一贴胶机构30包括第一供胶组件31和第一剥胶组件32,第一供胶组件31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第一供胶组件31用于提供胶带,第一剥胶组件32活动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第一剥胶组件32通过胶带与第一供胶组件31连接。第一剥胶组件32随着第一承载部11朝第二承载部12运动时,第一剥胶组件32移动至料道203附近后,第一剥胶组件32将胶带上的胶剥离贴合至物料200的表面。
119.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二贴胶机构40与第一贴胶机构30的结构相同设置,涉及到第一贴胶机构30的结构也适用于第二贴胶机构40。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第一供胶组件31包括存胶筒311、回收筒312以及第二驱动件313。存胶筒311转动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存胶筒311外卷绕有胶带。回收筒312转动安装于第二承载部12,存胶筒311上的胶带的最外一层胶带伸出并卷绕在回收筒312上,使回收筒312转动时能够将存胶筒311上的胶带转移至回收筒312,从而让回收筒312能够回收胶带。第二驱动件313与回收筒312连接,以用于驱动回收筒312转动。如此设置使得贴完胶后的胶带能够有序回收,减少了维护成本,也降低因为胶带散乱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12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件313可以设置为旋转马达,第二驱动件313的输出轴和回收筒312连接,第二驱动件313启动时能够驱动回收筒312转动,第二驱动件313的输出轴在关闭时静止,使回收筒312同样处于静止状态,进而降低胶带松脱的风险。
122.为进一步降低胶带松脱的风险,请一并参阅图10,存胶筒311上也可以设置有保持存胶筒311静止的结构,以在第二驱动件313不驱动回收筒312转动时,保持存胶筒311也处于静止状态。具体地,该存胶筒311通过一转轴314转动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转轴314的一端沿其径向凸设有止挡件315,止挡件315和第一承载部11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弹性支撑于第一承载部11和止挡件315上,这样止挡件315和弹簧之间由于摩擦作用就会处于静止状态,在对存胶筒311施加超过摩擦力的力后,存胶筒311转动。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第一供胶组件31还包括过胶筒316,过胶筒316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过胶筒316用于与存胶筒311和回收筒312之间的胶带接触。过胶筒316的设置能够起到引导胶带走向的作用,使得胶带形成预设的胶路,进而使胶路按照方便贴胶的路线设置。
12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供胶组件31设置为存胶盒(图未示),存胶盒设置有出口,胶带卷绕或者层叠设置再存胶盒内,并通过出口伸出。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剥胶组件32包括抵持件321,抵持件321的一端与第一承载部11连接,抵持件321的另一端朝料道203延伸。抵持件321朝向料道203的
一端用于接触存胶筒311和回收筒312之间的胶带,当抵持件321随着第一承载部11朝第二承载部12移动,抵持件321朝向料道203的一端会穿过第一避让口211,并使抵持件321上的胶带抵持在物料200上。此时当物料200和抵持件321之间在x轴方向发生相对运动后,抵持件321上的胶带上的胶就会被剥离而贴合在物料200上。抵持件321的设置模仿人工贴胶,使得贴胶稳定、精准且贴胶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剥胶组件32设置为气压缸(图未示),气压缸的活塞杆朝向料道203,并和存胶筒311和回收筒312之间的胶带接触,通过伸出活塞杆将胶带带动到和物料200接触,沿x轴方向,物料200和气压缸发生相对运动时,就可以让胶带上的胶被剥离并贴合在物料上。
12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剥胶组件32还包括滚胶件322,滚胶件322与第一承载部11连接,在x轴方向上,即料道203的延伸方向上,滚胶件322设置于抵持件321的一侧。滚胶件322设置的方位取决于抵持件321相对物料200的运动方向,具体地,滚胶件322设置在抵持件321背离运动方向的一侧,这样当抵持件321在x轴方向上相对物料200移动后,滚胶件322随着抵持件321的运动方向一并滚压贴在物料200上的胶,一方面能够提升胶与物料200之间的结合性,另一方面能够让胶更平整地贴合在物料200上。滚胶件322具体可以是滚筒、滚珠或者其他形状的构件。
12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剥胶组件32还包括移动件323和第三驱动件324,移动件323活动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第三驱动件324与移动件323连接,以驱动移动件323沿着料道20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抵持件321和滚胶件322均安装在移动件323上,以通过移动件323连接于第一承载部11。贴胶方式即为物料200不动,移动件323带动抵持件321和滚胶件322相对物料200移动进行贴胶,这种贴胶方式让物料200保持不动能够使贴胶更为稳定,降低了贴胶过程中物料200偏移而导致贴胶不良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物料200不动可以是传动轮232与物料的过孔2001啮合,且传动轮232保持不动,进而使得物料200不动,也可以是定位件与过孔2001插接配合而使得物料200不动。
128.移动件323与第一承载部11之间通过滑轨和滑槽等结构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承载部11上设置导轨,移动件323上设置与导轨配合的导孔。第三驱动件324设置为旋转马达,第三驱动件324安装在第一承载部11或者其他支撑结构,第三驱动件324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移动件323上设置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齿条,齿轮和齿条啮合从而带动移动件323沿着齿条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贴胶机构3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1的止位件33,在料道203的长度方向上,止位件33设置于移动件323的一侧。止位件33用于限定移动件323的初始位置,即当移动件323朝止位件33移动并与止位件33接触时,移动件323即停止。具体地,止位件33包括固定板331和设置于固定板331上的螺栓332,螺栓332于固定板331螺纹连接,并朝移动件323延伸以用于止挡移动件323,螺栓332通过旋转可以控制其与移动件323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就能够调整移动件323的初始位置。
130.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移动件323和螺栓332接触后仍然被控制朝止位件33移动,该固定板331上还可以设置有感应件333,当感应件333检测到移动件323停止或者检测到移动件323处于预设的位置后,可将检测信息传递给控制器70(参见图9),控制器70与第三驱动件324电连接,并根据检测信息控制第三驱动件324的输出轴停止转动,进而控制移动件323停止。感应件333可以是红外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131.控制器70可以是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70)、工控机、计算机等等,控制器70可以设置在第一承载部11或者第二承载部12,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控制器70还可以与第一动力件101、第二动力件102、第三动力件201、第四动力件202、第一驱动件23以及第二驱动件313电连接。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承载部11或者第二承载部12上设置有检测件60,检测件60可以与控制器70电连接。检测件60用于检测第一贴胶机构30或者第二贴胶机构40上的胶带。例如,检测件60可以设置在滚胶件322上,检测件60对准抵持件321上的胶条,以能够检测抵持件321上的胶条是否有胶,这样回收筒312就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而转动,从而使抵持件321上的胶条保证有胶。又如,检测件60设置在第一承载部11或者第二承载部12上,并对准料道203上的物料200,以用于检测物料200上是否有胶,或者检测物料200上的胶是否贴合到位。
133.显然,检测件60的设置能够让贴胶装置100的贴胶过程更为自动化,也进一步提升了贴胶的效果。可选地,检测件60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等。
134.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胶装置100还包括机架80,其中,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第一限位件21、第二限位件22以及第一驱动件23均安装于机架80。
135.请参阅图4至图8,本技术中的贴胶装置100工作流程如下:
136.需要贴胶时,控制器70控制第三动力件201驱动第一限位件21,第四动力件202驱动第二限位件22,使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接触合并以形成料道203。将物料200从料道203的进料口2031放入,电机231驱动传动轮232转动,传动轮232带动物料200沿着x轴方向移动,使得未贴胶的物料200移动到第一避让口211和第二避让口221。
137.随后,移动件323移动至与止位件33接触的位置(即移动件323的初始位置),伸缩板2211伸至第二避让口221。第一动力件101驱动第一承载部11朝料道203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承载部11上的移动件323靠近料道203,并使抵持件321带着其上的胶带通过第一避让口211抵持到物料200上,第二避让口221的伸缩板2211在物料200背离抵持件321的一侧支撑物料200。同时,第一承载部11上的定位件和物料200上的过孔2001插接配合,以固定物料200。然后,第三驱动件324的输出轴转动以带动移动件323沿着x轴方向位移,此时抵持件321上的胶带上的胶被剥离贴合至物料200,滚胶件322一并对物料200上的胶进行滚压。当将位于第一避让口211的物料200贴胶完毕后,第一动力件101驱动第一承载部11在y轴方向朝远离料道203运动,第三驱动件324工作,以带动移动件323移动至与止位件33接触的位置。
138.进而,第一动力件101和第二动力件102分别驱动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朝料道203运动,伸缩板2211随着第二承载部12的运动而从第二避让口221退出,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上的抵持件321同时抵持支撑物料200。第二承载部12上的第二贴胶机构40按照上述第一贴胶机构30的贴胶方法对物料200进行贴胶,与第一贴胶机构30贴胶时不同的是,由于第一避让口211未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物料200,因此在第二贴胶机构40贴胶时,需要第一贴胶机构30同步进行贴胶动作,以对物料200进行支撑。当第二贴胶机构40完成贴胶后,物料200的双面贴胶完成,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复位。回收筒312转动,将贴完胶的胶带回收,回收筒312还带动存胶筒311同步转动,使新的胶带转动至与抵持件321接触,检测件60检测第一贴胶机构30或者第二贴胶机构40上新的胶带是否移动到位。第一驱
动件23驱动贴完胶的物料200朝出料口2032移动,并驱动新的物料200进入第一避让口211和第二避让口221。
13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避让口211也设置有伸缩板2211的实施例中,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可以分别单独进行贴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也可以同步进行贴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140.本技术中贴胶装置100的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围设形成料道203,使物料200能够在料道203移动,使得上料简单,也方便第一贴胶机构30和第二贴胶机构40对物料200的两面进行贴胶,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起到限位物料200的作用,使得贴胶效果稳定,提升了贴胶效果。
141.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