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855发布日期:2022-09-10 08:1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通道在当今社会经济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沥青路面的普及及覆盖率越来越高,随着行业对高速公路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建及养护工程的大型沥青拌合站日渐增多,沥青拌合场站作为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生产机构,场站的建设越来越工厂化、环保化,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的进行布置,实现场站的安全、环保、高效的运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传统的沥青拌合站生产施工,施工中进出车辆多,场地作业装载机多,人员繁杂,安全风险大,场地环保扬尘等不能很好控制,车辆进出及作业之间互相影响,制约拌合站的生产效率。
4.因而,目前拟寻求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
5.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经济环保的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
7.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包括暗涵结构,安装于暗涵结构内的至少一个用于输送沥青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端部连接沥青拌合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设置有两个,即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端部搁置于第二输送装置上,第二输送装置连接沥青拌合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料斗和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的一端位于料斗底部,传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沥青拌合站。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送装置沿着暗涵结构长度方向布设。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料斗包括料斗基础,装配于料斗基础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内安装有壳体;壳体顶部形成有进料口,进料口底部安装有料斗皮带,料斗皮带位于传送装置上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呈喇叭状结构,进料口顶部高于暗涵结构顶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中部安装有金属筛网,金属筛网可拆式装配于进料口的壳体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水平支架和倾斜支架,水平支架和倾斜支架上安装有多个皮带导轮,皮带导轮上连接有皮带,倾
斜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皮带运动的电机。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倾斜支架的长度为水平支架长度的1/3,电机位于倾斜支架端部,靠近沥青拌合站位置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皮带上安装有皮带拉紧器,皮带拉紧器搁置于倾斜支架上。
17.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a:准备工作, 熟悉场地情况、地质文件和施工环境条件,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绘制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方案的可操作性;施工前三、四等水准点复测,确保暗涵结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无误;
19.步骤b:料斗的制作;料斗皮带输送采用700cm宽,长度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具体布设,料斗敞口采用2000cm
×
3470cm尺寸漏斗状;按方案准备相应材料进行制作;
20.步骤c:暗涵结构的施工,采用传统涵洞施工方法,先在原地面放样开挖,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支腹板模板,浇筑腹板;待强度达到后浇筑皮带底座;
21.步骤d:传送装置安装;腹板模板拆除后,在涵洞内部底板浇筑皮带底座,确保皮带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底座强度满足要求后整体吊装加工好的输送皮带,待位置对正后固定;
22.步骤e:暗涵结构的顶板安装;皮带安装固定完成后,安装涵洞顶板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后拆模,周边回填;
23.步骤f:料斗安装;采用随车吊吊装料斗,人工辅助安装,料斗安装在料仓预留的孔位上。侧墙位置预留检修口;
24.步骤g:运行上料;待所有设备安装就位后,电气化功能接通后,进行试机,试机空运行无异常后,进行负荷上料测试。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拌合站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上料系统,可以减少沥青拌合站装载机的使用数量,减少装载机铲运折返的次数,能够实现不间断均匀连续的生产,避免因机械故障等问题导致生产中断。将隐藏式上料系统的控制与沥青拌合站整体电控系统融为一体,最大化提高拌合站的生产效率。
27.2.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拌合场站土地的利用率。传统沥青拌合站在设计布置的过程中,因为备料以及生产过程中车辆运转的需要,拌合站需要的土地面积较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场站内部部分位置设置暗涵,同时安装隐藏式上料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场站的占地面积。对于永久半永久性养护场站占地面积局限的情况,能够实现功能合理,运转有序,解决面积不足而导致的生产过程中周转困难的问题,实现拌合场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8.3.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拌合场站的环保标准。本实用新型中的隐藏式上料系统通过暗涵埋置在地面以下,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扬尘;另外因减少了装载机的使用数量,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量,生产铲运过程中减少了集料的抛洒以及铲运时产生的扬尘。从而有效提高了沥青拌合场站的环保标准。
29.4.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拌合场站的安全标准;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上料系统有效减少了地面上的装载机使用数量,因而在拌合站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场站地面上车辆之间交
叉作业的冲突点,降低了车辆与场站内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从而大大提高了场站生产作业的安全标准。
30.5.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生产效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安全环保的标准;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可实现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又可使工程更经济、环保、安全。
附图说明
31.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输送装置a结构侧视图;
33.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输送装置b结构侧视图;
34.附图标记:输送机构1,装载机2,沥青拌合站7,暗涵结构8,料斗10,壳体11,进料口12,金属筛网13,料斗皮带14,支撑架15,料斗基础16,传送装置20,底座21,水平支架22,倾斜支架23,皮带导轮24,皮带25,电机26,皮带拉紧器27。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2描述了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包括暗涵结构8,安装于暗涵结构8内的一个用于输送沥青的输送机构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场站内部部分位置设置暗涵,同时安装隐藏式上料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场站的占地面积。对于永久半永久性养护场站占地面积局限的情况,能够实现功能合理,运转有序,解决面积不足而导致的生产过程中周转困难的问题,实现拌合场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输送机构1的端部连接沥青拌合站7;其中,输送机构1包括料斗10和传送装置20;传送装置20的一端位于料斗10底部,传送装置20的另一端连接沥青拌合站7。
3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拌合站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上料系统,可以减少沥青拌合站装载机的使用数量,减少装载机铲运折返的次数,能够实现不间断均匀连续的生产,避免因机械故障等问题导致生产中断。将隐藏式上料系统的控制与沥青拌合站整体电控系统融为一体,最大化提高拌合站的生产效率。
39.具体的,传送装置20沿着暗涵结构8长度方向布设;料斗10包括料斗基础16,装配于料斗基础16上的支撑架15,支撑架15内安装有壳体11;壳体11顶部形成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底部安装有料斗皮带14,料斗皮带14位于传送装置20上端;进料口12呈喇叭状结构,进料口12顶部高于暗涵结构8顶部;这样可以避免位于底面上的杂物进入至进料口12中,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40.进料口12中部安装有金属筛网13,金属筛网13可拆式装配于进料口12的壳体11上;提高整个沥青的过滤效率,避免了体积过的沥青造成停机导致工作进度缓慢,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
41.传送装置20包括底座21、固设于底座21上的水平支架22和倾斜支架23,水平支架22和倾斜支架23上安装有多个皮带导轮24,皮带导轮24上连接有皮带25,倾斜支架23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皮带25运动的电机26。
42.倾斜支架23的长度为水平支架22长度的1/3,电机26位于倾斜支架23端部,靠近沥青拌合站7位置处;使得整个水平支架22和倾斜支架23的布局更加合理,倾斜支架23与水平支架22的倾斜角度在150
°
~175
°
之间,这样是输送沥青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和高效。
43.为了防止皮带25在长时间使用后的松动,皮带25上安装有皮带拉紧器27,皮带拉紧器27搁置于倾斜支架23上;皮带拉紧器27具有锁紧后,不会脱落,安全可靠,轻便、操作简便的作用。
44.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a:准备工作, 熟悉场地情况、地质文件和施工环境条件,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绘制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方案的可操作性;施工前三、四等水准点复测,确保暗涵结构8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无误;
46.步骤b:料斗10的制作;料斗皮带14输送采用700cm宽,长度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具体布设,料斗10敞口采用2000cm
×
3470cm尺寸漏斗状;按方案准备相应材料进行制作;
47.步骤c:暗涵结构8的施工,采用传统涵洞施工方法,先在原地面放样开挖,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支腹板模板,浇筑腹板;待强度达到后浇筑皮带底座;
48.步骤d:传送装置20安装;腹板模板拆除后,在涵洞内部底板浇筑皮带底座,确保皮带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底座强度满足要求后整体吊装加工好的输送皮带,待位置对正后固定;
49.步骤e:暗涵结构的顶板安装;皮带安装固定完成后,安装涵洞顶板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后拆模,周边回填;
50.步骤f:料斗安装;采用随车吊吊装料斗,人工辅助安装,料斗安装在料仓预留的孔位上。侧墙位置预留检修口;
51.步骤g:运行上料;待所有设备安装就位后,电气化功能接通后,进行试机,试机空运行无异常后,进行负荷上料测试,通过装载机2输送。
52.实施例二:
53.如图1或3所示;描述了一种沥青拌合站隐藏式上料系统,包括暗涵结构8,安装于暗涵结构8内的两个用于输送沥青的输送机构1;输送机构1设置有两个,即第一输送装置a和第二输送装置b, 第一输送装置a端部搁置于第二输送装置b上,第二输送装置b连接沥青拌合站7。
54.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可以参照实施例一
5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5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输送机构1,装载机2,沥青拌合站7,暗涵结构8,料斗10,壳体11,进料口12,金属筛网13,料斗皮带14,支撑架15,料斗基础16,传送装置20,底座21,水平支架22,倾斜支架23,皮带导轮24,皮带25,电机26,皮带拉紧器2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
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