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0149发布日期:2022-11-15 18:3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2.现今天发动机缸体自动化生产线传输工件使用的是图1所示的辊道传输系统,该辊道传输系统通过导向1将工件从上一工位传输到加工工位,加工工位段分离辊轮2(图1中a处在辊道下方集成了加工工位,分离辊轮2可沿轴向前进后退一传输工件时伸出,加工时退回避开顶升托盘3)沿轴向往辊道两侧分离,顶升托盘3将工件定位并顶起(如图2所示),以便该工件加工系统执行本工位工序,本工位夹具夹紧工件完成加工,之后顶升托盘3下降,分离辊轮2伸出,将工件传输至下一工位。
3.此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是:
4.1、现场车间生产环境,辊道辊轮不可避免会有油脂,导致个别辊轮传输打滑,本工位加工完成后,工件在分离辊道处走偏或与本工位出口导向干涉卡料,无法将工件传输至下一个工位,设备无法自动生产;
5.2、辊轮使用链传动方式,链条长期使用松动后,传动不可靠,辊轮两侧传动力不匹配,导致工件在分离辊道处走偏或与本工位出口处导向干涉卡料,无法将工件传输至下一个工位,设备无法自动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旨在提升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包括:机架、相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纵梁,所述两纵梁上沿工件输送方向设置有进料工位段、加工工位段和出料工位段,所述加工工位段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上的若干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转轴上的若干第一辊轮,所述加工工位段的下方设置有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顶升托盘和设置于所述顶升托盘上的加工工位段导向,所述顶升托盘与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通过若干液压缓冲器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第一转轴可伸缩设置于所纵梁上。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若干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纵梁转动伸缩运动的驱动气缸。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纵梁上于所述加工工位段的后端设置有工件传感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料工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进料工位段导向,所述出料工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出料工位段导向。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料工位段和所述出料工位段均包括横向
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上的若干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二转轴上的若干第二辊轮。
13.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14.1、提升了辊道传输稳定性,周均降低停机时间120min;
15.2、分离辊道传输效率提升,日产量提升3%;
16.3、降低了生产中故障频次,提高了mtbf(平均维修时间间隔)。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现有技术中辊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现有技术中加工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较佳实施例地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液压缓冲器地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纵梁1;第一转轴2;第一辊轮3;顶升托盘4;加工工位段导向5;液压缓冲器6;液压杆7;弹簧8;进料工位段导向9;出料工位段导向10;第二转轴11;第二辊轮12。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为解决工件加工和传输过程中因个别辊轮打滑等原因导致的工件走偏问题,以及因辊轮链条松动等传动机构失效时,两侧辊轮传动力不匹配工件走偏或本工位出料口卡料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29.具体地,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较佳实施例包括机架、相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纵梁1,所述两纵梁1上沿工件输送方向设置有进料工位段、加工工位段和出料工位段,所述加工工位段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1上的若干第一转轴2、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转轴2上的若干第一辊轮3,所述加工工位段的下方设置有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顶升托盘4和设置于所述顶升托盘4上的加工工位段导向5,所述顶升托盘4与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5通过若干液压缓冲器6连接。
30.本实施例中的顶升托盘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顶升托盘4即可,所述液压缓冲器6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采用八个所述液压缓冲器6。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顶升托盘4上设置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5,与进料工位段、出料工位段相对接,可以使得工件顺畅进出所述加工工位段,保证工件传输稳定性,另外,通过所述液压缓冲器6连接所述顶升托盘4和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5,可以保证该加工工位段执行加工工序时,所述顶升托盘4与工件是“软碰撞”,有效降低托盘顶升工件时的冲击,防止工件被碰伤。
32.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缓冲器6包括液压杆7和套设于所述液压杆7上的弹簧8,所述液压杆7的上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5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所述顶升托盘4连接。
3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转轴2可伸缩设置于所纵梁1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若干第一转轴2相对于所述纵梁1转动伸缩运动的驱动气缸。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1上于所述加工工位段的后端设置有工件传感器,该工件传感器与所述驱动气缸信号连接。
35.当所述工件传感器感应到所述驱动气缸后,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若干第一转轴2缩回,此时,所述顶升托盘4上升,以便于夹紧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顶升托盘4下降复位,所述若干第一转轴2伸出。
3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工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进料工位段导向9,所述出料工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出料工位段导向10,所述进料工位段导向9、出料工位段导向10分别与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5相对接。
37.所述进料工位段和所述出料工位段均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1上的若干第二转轴11、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二转轴11上的若干第二辊轮12。
38.本实施例通过所述进料工位段导向9,出料工位段导向10和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5相配合,可以使得工件输送稳定可靠,避免发生偏移。
39.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40.1、提升了辊道传输稳定性,周均降低停机时间120min;
41.2、分离辊道传输效率提升,日产量提升3%;
42.3、降低了生产中故障频次,提高了mtbf(平均维修时间间隔)。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
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