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挂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0822发布日期:2022-10-15 01:5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挂载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纺类流水线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挂载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家纺类吊挂流水线的材料流转载具多采用衣架夹具形式,或采用小吊篮形式。然而在转运较大重量的家纺产品时,此类载具难以承载其重量并完成正常的转运作业,比如较大面积的窗帘产品,仅采用衣架家居存在夹不住、装不下等情况。即使采用较高成本的夹具夹住较重的产品,产品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惯性经常带动上方的载具晃动,载具晃动容易造成负责转运的运动部件与周围部件发生接触摩擦,进而家纺产品的流转或转运发生阻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挂载具,其通过吊钩与滚轮在连接时的重心位置限制,实现了较重的家纺类产品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因惯性晃动造成滚轮的侧拉阻塞,提高了产品转运的工作质量与转运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挂载具,包括至少一个滚轮、连接盒以及吊钩,连接盒与滚轮连接;吊钩的一端具有弯折的连接部,吊钩通过连接部与连接盒连接;滚轮在轨道上滚动时,吊钩通过连接盒设于滚轮的底部,且吊钩的重心垂线与滚轮的重心垂线位于同一平面。
6.于一实施例中,吊钩的另一端具有承载部,承载部与连接部相对于吊钩的钩身同侧弯折。
7.于一实施例中,在连接部上且靠近吊钩的钩身的一侧套设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与连接部连接。
8.于一实施例中,在连接部远离吊钩的钩身一侧设有第一销孔,第一销孔用于限制吊钩与连接盒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9.于一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还设有衬套,衬套设于第一销孔与第一垫片之间。
10.于一实施例中,滚轮包括外壳以及内壳,外壳具有中空的容置腔体;内壳包括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连接且分别设于容置腔体的两侧,内壳可旋转地设于外壳内。
11.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内壳在靠近容置腔体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容纳槽。
12.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内壳在靠近容置腔体的一侧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经由容置腔体伸入容纳槽,并与第一内壳连接。
13.于一实施例中,滚轮通过连接杆与连接盒连接,连接轴的轴心处设有中空的容纳孔,连接杆的一端经由容纳孔伸入容纳槽,并与第一内壳连接。
14.于一实施例中,滚轮设有两个。
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连接盒限制了吊钩与滚轮的相
对运动,减少了滚轮因吊钩晃动造成的与轨道侧壁的接触摩擦,进而减少了滚轮因吊钩晃动被带动偏移造成的转运阻塞。实现了较重的家纺类产品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因惯性晃动产生流转停滞,提高了产品转运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吊挂载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滚轮与连接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吊挂载具在轨道上流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标:1-吊挂载具;10-吊钩;11-连接部;12-承载部;120-悬挂位;13-钩身;14-第一垫片;15-第一销孔;16-衬套;20-滚轮;21-外壳;210-容置腔体;22-内壳;23-第一内壳;24-第二内壳;231-容纳槽;241-安装座;242-连接轴;243-容纳孔;30-连接盒;31-齿轮;32-第二垫片;33-垫片;40-连接杆;401-第二销孔;50-轨道;60-容纳袋。
具体实施方式
23.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吊挂载具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挂载具1,包括至少一个滚轮20、连接盒30以及吊钩10。其中,连接盒30与滚轮20连接,吊钩10与连接盒30连接;吊钩10通过连接盒30设于滚轮20的底部,且吊钩10的重心所在垂线与滚轮20的重心所在垂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29.请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吊钩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吊钩
10包括连接部11、承载部12与钩身13。其中,吊钩10的一端具有弯折的连接部11,吊钩10的另一端具有承载部12,承载部12与连接部11相对于吊钩10的钩身13同侧弯折,吊钩10通过连接部11与连接盒30连接。
30.请结合图1、图2,吊挂载具1还包括容纳袋60,容纳袋60设于承载部12的悬挂位120上,用于装载生产线上的纺织产品。容纳袋可以直接固定在悬挂位120上;也可以使用时由操作人员挂至悬挂位120上。
3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直接将家纺产品放置于固定在吊钩10上的容纳袋60中;操作人员也可以先将家纺产品放置于单独的容纳袋60中,再将装有家纺产品的容纳袋60从承载部12的一端挂入,装载至承载部12的悬挂位120上,以使吊挂载具1在实际流转过程中容纳袋60与吊钩10不会轻易滑脱。
32.于一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1上且靠近吊钩10的钩身13的一侧套设有第一垫片14,第一垫片14与连接部11连接;在连接部11远离吊钩10的钩身13一侧设有第一销孔15;连接部11上还设有衬套16,衬套16设于第一销孔15与第一垫片14之间。
33.请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滚轮20与连接盒3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滚轮20通过连接杆40与连接盒30连接,滚轮20设有两个。
34.于一实施例中,连接盒30内设有三个两两啮合的齿轮31,三个齿轮31的三个端面轴心设于同一直线上,且固定设于同一个连接盒30内(其中,两端的齿轮31分别与两个滚轮20通过连接杆40连接,被两个连接杆40上的垫片33遮挡未显示在图3上)。
35.请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吊挂载具1在轨道50上流转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图5为图4中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在吊挂载具1实际应用时,滚轮20在轨道50上滚动以带动滚轮20下方的吊钩10与吊钩10承载的家纺产品流转(图中未画出)。
36.钩体的连接部11伸入连接盒30内且通过衬套16与连接盒30中间的齿轮31连接,连接部11远离钩身13的一端从齿轮31内伸出后,伸出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垫片32,操作人员再通过圆柱销等销体与第一销孔15配合,防止吊钩10从连接盒30上脱落。销体与销孔的配合还限制了吊钩10在齿轮31轴心所在的方向上,与连接盒30的相对移动。
37.于一实施例中,滚轮20通过两端弯折的连接杆40,以连接盒30与吊钩10连接的同样方式相对于吊钩10同侧安装至两端的齿轮31上,并同样通过销体与销孔的配合,限制了滚轮20在齿轮31轴心所在的方向上与连接盒30的相对运动。进一步保证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滚轮20的中心所在的垂线与吊钩10中心所在的垂线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38.于一实施例中,滚轮20包括外壳21以及内壳22,内壳22可旋转地设于外壳21内。其中,外壳21具有中空的容置腔体210;内壳22包括第一内壳23与第二内壳24,第一内壳23与第二内壳24连接且分别设于容置腔体210的两侧。
39.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内壳23在靠近容置腔体210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容纳槽231;第二内壳24在靠近容置腔体210的一侧设有连接轴242,连接轴242从外壳21的一侧伸入容置腔体210,再经由容置腔体210伸入容纳槽231后,与第一内壳23连接。
40.第二内壳24在远离容置腔体210的一侧侧壁上还设有凸出的安装座241,安装座241与容置腔体210连通。当连接杆40从安装座241伸入容纳孔243内时,安装座241的两侧侧壁限制连接杆40相对于第一内壳23或第二内壳24发生转动。
41.于一实施例中,连接轴242的轴心处设有中空的容纳孔243,连接杆40的一端弯折并从安装座241伸入容纳孔243内,在经由容纳孔243伸入容纳槽231。连接杆40伸入容纳槽231的一端、套设于连接杆40侧壁外的连接轴242伸入容纳槽231的一端以及容纳槽231上的相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二销孔401,以使圆柱销等销体与第二销孔401配合,同时穿过第一内壳23、第二内壳24的连接轴242以及连接杆40,将滚轮20的两个内壳22从容置腔体210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外壳21上,防止外壳21在轨道50上转动或受到震动时内壳22与外壳21脱落。并且通过内壳22与连接杆40的连接,实现了外壳21相对于内壳22在轨道50上转动时,内壳22受到在滚轮20下方吊挂的连接盒30、吊钩10及容纳袋60的重力作用,相对于轨道50不做转动,避免因内壳22随外壳21转动造成下方部件的大幅度晃动与物品掉落。
42.由于吊钩10在与连接盒30移动后处于自然垂落状态,操作人员将装有家纺产品的容纳袋60挂入吊钩10的承载部12以后,容纳袋60因为吊钩10承载部12的弧形(半圆形)自动化滑落至弧形最低端的悬挂位120。因此,滚轮20在轨道50上滚动时,容纳袋60重心与吊钩10重心保持在垂直方向的同一条线上,以保持重心居中且容纳袋60、吊钩10与滚轮20的重心所在的垂线在同一垂直平面上,防止在运转过程中容纳袋60由于惯性侧拉吊钩10,造成双滚轮20横向受力产生偏移,与轨道50的侧壁接触摩擦产生卡顿阻塞,本技术轻松实现了较重、较大产品的吊挂流转。
43.本技术通过连接盒30限制了吊钩10与滚轮20的相对运动,减少了滚轮20因吊钩10晃动造成的与轨道50侧壁的接触摩擦,进而减少了滚轮20因吊钩10晃动被带动偏移造成的转运阻塞。实现了较重的家纺类产品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因惯性晃动产生流转停滞,提高了产品转运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提高了较重产品转运的安全性、节约了人力物力。
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