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7308发布日期:2023-03-14 21:3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压力钢管,如工程施工需要等,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各引水隧洞因为围岩差或者引水隧洞采用竖井方式,冲击力较大,适合利用压力钢管运输,从而减少水对围岩的冲击造成塌方等。虽然很多工程虽然采用了压力钢管作为供水管,但是由于压力钢管管径较大,重量较重,所以极其难以运输,更难以运输至隧洞段,因为管径较大,所以需要开挖较大引水隧洞来安放压力钢管,但是由于运输设备比较大,所以需要开挖更大的引水隧洞,由于运输设备较大,导致需要多挖非常多的工程量,开挖之后安装完压力钢管后还需要用混凝土浇筑压力钢管,将压力钢管和引水隧洞浇筑满仓,由于运输设备较大,极大的增加了引水隧洞的开挖量和开挖之后的混凝土浇筑量,极大的增加了人力和物料的投入,提高了加工成本。加之弯弧段压力钢管安装需要将压力钢管抬升至弯弧段,并且弯弧段由于混凝土底板浇筑较高,并且弯弧段混凝土弯轨段需要浇筑成弯弧,导致一般机械设备难以将压力钢管运送至弯弧段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压力钢管运输困难,运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包括两条轨道和设置在两条轨道上方的支撑装置,所述轨道上表面设有轨道滑弧,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个与轨道滑弧配合的底座滑鞋,每个所述底座滑鞋上方都设有一根滑鞋支撑大梁,每根所述滑鞋支撑大梁上方都设有一个压力钢管墩座,所述压力钢管墩座用于支撑压力钢管。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轨道还包括轨道底座,所述轨道底座设置在轨道的下方。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轨道滑弧为凸起的弧形,所述底座滑鞋的底部为凹陷的弧形槽。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力钢管墩座成对使用,每对压力钢管墩座处于压力钢管的同一横截面。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对压力钢管墩座之间设有两个加劲环,所述加劲环用于套设在相邻两对压力钢管墩座之间的压力钢管上。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所述加劲环通过两根滑鞋支撑加劲梁与距离最近的两根压力钢管墩座相连。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轨道、压力钢管墩座、滑鞋支撑大梁、底座滑鞋和滑鞋支撑加劲梁都由槽钢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力钢管墩座与滑鞋支撑大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压力钢管墩座与压力钢管之间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劲环通过焊接固定在压力钢管外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力钢管底部设置压力钢管墩座、滑鞋支撑大梁和底座滑鞋使压力钢管能够在轨道上滑动,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轨道上设置轨道滑弧,且使轨道滑弧与底座滑鞋配合使压力钢管能够在弯管段处不导致因为角度问题导致整体装置翘起导致脱轨;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力钢管上设置加劲环并在加劲环与滑鞋支撑大梁设置滑鞋支撑加劲梁,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21.图中:1、压力钢管;2、加劲环;3、压力钢管墩座;4、滑鞋支撑大梁;5、底座滑鞋;6、滑鞋支撑加劲梁;7、轨道滑弧;8、轨道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两条轨道和设置在两条轨道上方滑动的支撑装置。每条轨道下方设有轨道底座8,通过设置轨道底座8提高轨道的承重能力和支撑运输作用。每条轨道的上方设有轨道滑弧7。
26.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轨道滑弧7配合的底座滑鞋5,每条轨道滑弧7上方设有若干个底座滑鞋5,轨道滑弧7为弧形凸起,轨道滑鞋5的形状为圆柱体底部设有弧形凹槽,每个轨道滑鞋5的上方都竖直设有滑鞋支撑大梁4,每个滑鞋支撑大梁4上方都设有一个压力钢管墩座3。滑鞋支撑大梁4用于连接压力钢管1下方的压力钢管墩座3和底座滑鞋5,垂直于轨道,滑鞋支撑大梁4作为承重支撑大梁,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底座滑鞋5起到将压力钢管主体重量承接至轨道上,通过底座滑鞋与轨道滑弧7配合,使底座滑鞋5能够一直处于轨道上。压力钢管墩座3用于托起压力钢管,压力钢管墩座3顶部为弧形挡块,弧形挡块的形状与压力钢管1的外径弧度相同,便于与压力钢管1连接,压力钢管墩座3成对使用,分别设置在压力
钢管两侧。相邻两对压力钢管墩座3之间设有两个加劲环2,两个加劲环2用于设置在相邻两对压力钢管墩座3之间的压力钢管1上,每个加劲环2与距离最近的滑鞋支撑大梁4之间设有滑鞋支撑加劲梁6。
27.底座滑鞋5起到将压力钢管主体重量承接至轨道上,通过底座滑鞋与轨道滑弧7配合,使底座滑鞋5之滑动时能够一直处于轨道上。
28.通过在轨道上设置轨道滑弧7,使压力钢管能够在弯管段处不导致因为角度问题导致整体装置翘起导致脱轨。还用于使底座滑鞋5便于在轨道上行驶,并且能够调整运输角度。
29.加劲环2和滑鞋支撑大梁4之间设置滑鞋支撑加劲梁6,用于提高承受的更大作用力。
30.加劲环2焊接于压力钢管1上面,起到固定和加固压力钢管作用。
31.压力钢管加劲环2焊接于压力钢管1上面,起到固定和加固压力钢管作用,压力钢管墩座3,焊接固定于压力钢管1下面两侧,使压力钢管墩座3能够固定于压力钢管1,且让压力钢管墩座3能够垂直于轨道,并在压力钢管墩座3下方安装滑鞋支撑大梁4,使之能够承受压力钢管1的重力,并且用槽钢连接于压力钢管加劲环2和滑鞋支撑大梁4上,焊固定,使之承受于滑鞋支撑大梁4和压力钢管加劲环之间的作用力,该部件为滑鞋支撑加劲梁6。并且在滑鞋支撑大梁4底部设置弧形卡槽,底座滑鞋5,使之能后垂直和紧贴并卡住轨道滑弧7,轨道滑弧7位于轨道底座上面,并位于一体。
32.实施例2
33.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将滑鞋支撑大梁4和底座滑鞋5焊接连接为一体,并将滑鞋支撑大梁的顶部安装与压力钢管底部墩座下面,并使用滑鞋支撑加劲梁6焊接连接于加劲环2和滑鞋支撑大梁4上,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加固定,能够更加承重并且稳定,起到三角固定作用,增大承重力,并一定程度上增加拱架的安全性能,增加引水隧洞支护的安全性能,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将该装置和压力钢管1放置于轨道处,利用底座滑鞋5的弧形角度和轨道滑弧7的弧度,使之能够相互吻合,并且弧度可以适用于弯弧段压力钢管运输。通过该装置固定,并且通过卷扬机拖拽,使得弯弧段压力钢管能够顺着轨道进行滑动,从而到达设计位置并进行固定。
35.实施例3
36.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37.将一根槽钢切割成轨道和压力钢管垂直所需的高度,设置为滑鞋支撑大梁4。
38.将一根槽钢切割成两半斜平行状,适合焊接固定支撑在滑鞋支撑大梁4和压力钢管加劲环2上。
39.将一根槽钢底部槽子处切割成弧形状,便于适应各种弯弧段的运输,根据运输调整弧形角度。
40.本实用新型中加工装置的选材具体如下:
41.滑鞋支撑大梁4选用刚性强、硬度高的槽钢,槽钢的规格型号、材质根据所承受力的大小选择合适材质材料进行制作,需满足耐磨度、强度要求。
42.底座滑鞋5由槽钢切割而成,焊接于滑鞋支撑大梁4上,滑鞋支撑加劲梁6焊接于加劲环2和滑鞋支撑大梁4上。
43.一种压力钢管轨道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4.a、制作底座滑鞋支撑
45.在现有材料中挑选刚度、强度较好,无弹性变形,在受力时不易产生变形的槽钢制作,根据承载压力钢管的重量大小和墩座至轨道的距离的尺寸进行下料。
46.b、制作底座滑鞋5
47.在现有材料中挑选刚度、强度较好,无弹性变形,在受力时不易产生形变的槽钢根据运输角度进行切割制作。
48.c、制作滑鞋支撑加劲梁6
49.在现有材料中挑选刚度、强度较好,无弹性变形,在受力时不易产生形变的槽钢根据压力钢管墩座3到压力钢管加劲环2的距离设计进行切割制作。
50.d、整体拼装
51.在所有加工制作好部件中,利用焊接技术,进行整体焊接加工即可。
52.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选材方便,组装便捷,方便拼装,对生活和工地要求较低,适用范围更广,成本更低,在弯弧段压力钢管轨道运输中一般采用两组或多组进行拼装,使得弯弧段压力钢管轨道运输更方便,更省时省力,适合弯弧段隧洞压力钢管运输。
53.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5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