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455发布日期:2023-03-24 17:0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幕墙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超高层建筑尤其是地标性建筑为展现建筑设计独特性与艺术性,一些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与常规形式不同,如超高层顶端倾斜塔冠造型。而现代超高层建筑都采用单元体幕墙体系,对于追求建筑艺术特性的倾斜塔冠单元板安装,采用常规的单元板安装装置无法实现。
3.一般超高层建筑塔冠位置无结构楼板,加上立面为斜切面造型,楼顶圈梁倾斜度较大,塔顶单元式幕墙的垂直运输及安装非常困难,常规单元体无法按照前期架设环形轨道及小炮车吊装方式进行垂直起吊和安装,故如何合理、高效、高质的进行此位置单元板及外挂装饰条的安装是一项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合理、高效、高质进行单元板及外挂装饰条安装的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包括设置于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顶部的起吊钢架和启动动力组件,其中:
7.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的顶端周边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楼顶圈梁,所述楼顶圈梁顶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竖向布置的支撑龙骨;
8.所述起吊钢架包括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及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竖向龙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龙骨的侧壁;且所述横向龙骨的一端横向连接所述竖向龙骨的顶端,另一端向外侧伸出并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滑轮;
9.所述启动动力组件包括卷扬机和输送钢绳,所述卷扬机设置于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的屋顶层架上,所述输送钢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卷扬机,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滑轮向下连接单元板。
10.优选地,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的塔冠位置无结构楼板,其立面为斜切面造型,且其立面铺设有若干所述单元板。
11.优选地,所述起吊钢架还包括斜撑龙骨,其中:
12.所述斜撑龙骨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向龙骨的中部,另一端倾斜向下连接所述竖向龙骨。
13.优选地,所述起吊钢架还包括第一连接龙骨、第二连接龙骨和紧固螺杆,其中:
14.所述第一连接龙骨呈横向布置,且至少为两个,分别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所述竖向龙骨上,且位于所述支撑龙骨的一侧壁;
15.所述第二连接龙骨呈横向布置,且至少为两个,分别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龙骨的另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龙骨相对应;
16.所述紧固螺杆为若干个,其一端通过紧固螺母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龙骨的端部,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母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龙骨的端部。
17.较为优选地,所述起吊钢架还包括限位板,其中:
18.所述限位板至少为两个,其横截面呈l型,且其底板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龙骨的一端,侧板抵接于所述支撑龙骨的后侧壁。
19.优选地,所述起吊钢架还包括单元体挂件,其中:
20.所述单元体挂件为两个,分别呈横向布置,且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龙骨的前侧壁,用于穿设防护钢绳以将所述竖向龙骨捆绑于所述支撑龙骨上不位移。
21.所述单元体挂件为两个,分别呈横向布置,且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龙骨的前侧壁,并于两所述单元体挂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单元板的暂存空间。
22.优选地,所述起吊钢架还包括防护钢绳,其中:
23.所述防护钢绳至少为两根,并分别穿过所述单元体挂件上的通孔系设于所述支撑龙骨的上下端,以将所述竖向龙骨固定于所述支撑龙骨侧壁。
24.优选地,所述起吊钢架还包括钢丝绳索道,其中:
25.所述钢丝绳索道由至少两根并排布置的钢丝绳组成,钢丝绳的顶端连接斜撑龙骨,下端倾斜向下连接地面上的预设螺栓。
26.优选地,所述支撑龙骨、竖向龙骨、横向龙骨、斜撑龙骨、第一连接龙骨、第二连接龙骨均采用镀锌方通。
27.优选地,所述启动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向滑落,其中:
28.所述第二转向滑落至少为一个,设置于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的屋顶层架上,用于对所述输送钢绳进行导向。
2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0.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顶端边缘间隔布置的若干支撑龙骨,通过将起吊钢架安装在对应的支撑龙骨上,配合顶部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的屋顶层架上安装的启动动力组件,实现对屋顶层四周玻璃单元体的挂装;实现在结构造型复杂且无楼板作为操作平台的跨层结构条件下,采用该独立的钢制起吊钢架可以合理、高效、高质的进行建筑立面不同位置的单元板及外挂装饰条的安装,实现建筑立面幕墙的设计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立面铺设单元板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起吊钢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起吊钢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起吊钢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起吊钢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起吊钢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中起吊钢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对单元板进行吊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1.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一种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以在结构造型复杂且无楼板作为操作平台的跨层结构条件下,可以合理、高效、高质的进行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100立面单元板及外挂装饰条安装。该吊装装置主要包括起吊钢架200和启动动力组件300两部分,起吊钢架200和启动动力组件300分别安装在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100的顶部。
4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100与常规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不同,其顶端为倾斜的塔冠造型,且塔冠位置无结构楼板,其顶端周边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楼顶圈梁101,楼顶圈梁101的倾斜度较大,立面为斜切面造型并采用单元板103组成的单元体幕墙体系。且在所述楼顶圈梁101顶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竖向布置的支撑龙骨102,通过支撑龙骨102用于安装固定起吊钢架200。
44.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起吊钢架200作为该吊装装置的吊装支架,其主要包括竖向龙骨201、横向龙骨202及第一转向滑轮204。所述竖向龙骨201呈竖向设置,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龙骨102的侧壁,竖向龙骨201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撑龙骨102。
45.所述横向龙骨202呈横向水平设置,其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竖向龙骨201的顶端,另一端向外侧伸出,以伸出建筑的立面,并在竖向龙骨201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吊环,吊环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滑轮204。
46.第一转向滑轮204挂设3吨转向滑轮,作为钢丝绳转向使用,其采用常规的吊装滑轮,且市售可得,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47.如图9所示,所述启动动力组件300作为该吊装装置的动力启动设备,用于为单元板103的吊装提供动力。所述启动动力组件300主要包括卷扬机301和输送钢绳302。
48.所述卷扬机301设置于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100的屋顶层架上,为该吊装装置
提供动力,卷扬机301的底座与屋顶层擦窗机轨道混凝土结构梁连接,连接方式为植入化学螺栓,规格化学螺栓上均安装双螺帽。卷扬机后端拉设二次防护钢丝绳,以防卷扬机出现位移。
49.所述输送钢绳302的直径限载1吨,其一端连接所述卷扬机301,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滑轮204向下连接单元板103,通过启动卷扬机301可控制输送钢绳302的收缩,从而通过第一转向滑轮204吊装单元板103。
5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为保证竖向龙骨201与横向龙骨202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在所述起吊钢架200上还安装有斜撑龙骨203。
51.其中,所述斜撑龙骨203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向龙骨202的中部,另一端倾斜向下连接所述竖向龙骨201,所述斜撑龙骨203的倾斜角度为30-60
°
;优选地,所述斜撑龙骨203的倾斜角度为45
°
。且所述斜撑龙骨203的两端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竖向龙骨201和横向龙骨202。
5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为保证竖向龙骨201能够稳定的安装在不同位置的支撑龙骨102上,且能够便捷的进行安装和拆卸。在所述起吊钢架200上还配设有第一连接龙骨205、第二连接龙骨206和紧固螺杆207,所述第一连接龙骨205、第二连接龙骨206和紧固螺杆207至少为两组,以将支撑龙骨102固定箍在支撑龙骨102的侧壁。
53.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龙骨205至少为两个,分别呈水平布置,且分别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所述竖向龙骨201上,各第一连接龙骨205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竖向龙骨201。且各第一连接龙骨205紧靠在所述支撑龙骨102的一侧壁。
54.所述第二连接龙骨206至少为两个,分别呈水平布置,且分别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龙骨102的另一侧壁,并与支撑龙骨102的另一侧壁抵接连接。一侧的若干第一连接龙骨205与另一侧的若干第二连接龙骨206呈左右相对应布置,从而将支撑龙骨102架设在两者之间。
55.所述紧固螺杆207作为紧固第一连接龙骨205和第二连接龙骨206的锁紧连接件,其数量与第一连接龙骨205和第二连接龙骨206的数量一样,为若干个。
56.紧固螺杆207上设有螺纹,其一端通过紧固螺母208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龙骨205的端部,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母208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龙骨206的端部。如紧固螺杆207采用不锈钢螺杆。
57.通过锁紧两端的紧固螺母208,从而将两侧的第一连接龙骨205和第二连接龙骨206向内侧拉紧靠近,继而夹紧中间的支撑龙骨102上,实现对竖向龙骨201的固定,防止竖向龙骨201在使用时产生左右晃动。
5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7所示,为进一步对起吊钢架200进行固定,防止起吊钢架200发生前后松动,在所述起吊钢架200上还设置有限位板209。
59.其中,所述限位板209至少为两个,其横截面呈l型的角板结构,且其底板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龙骨205的一端,侧板抵接于所述支撑龙骨102的后侧壁,即支撑龙骨102背部。
60.当采用该起吊钢架200前端的第一转向滑轮204吊装玻璃单元体103时,其顶端的横向龙骨202首先向下的拉力并作用于竖向龙骨201上,通过限位板209能够有效抵消竖向龙骨201向外侧倾斜的拉力,避免竖向龙骨201在使用构成中产生倾斜,发生前后晃动,从而
保证了玻璃单元体103吊装的顺利进行。
6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为确保安全无隐患,在所述起吊钢架200还包括单元体挂件210,所述单元体挂件210为两个,分别呈横向布置,且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龙骨102的前侧壁,用于穿设防护钢绳211以将所述竖向龙骨201捆绑于所述支撑龙骨102上不位移。
62.相应地,所述起吊钢架200还配设有防护钢绳211,其中,所述防护钢绳211至少为两根,并分别穿过所述单元体挂件210上的通孔系设于所述支撑龙骨102的上下端,以将所述竖向龙骨201固定于所述支撑龙骨102侧壁。
63.优选地,防护钢绳211采用的钢丝绳。在安装起吊钢架时,采用防护钢绳211绳穿过单元体挂件210上的长圆孔,将起吊钢架200与支撑龙骨102之间进行捆绑固定,作为二次安全防护措施。
64.如图9所示,为便于安全地将玻璃单元体103从地面向上吊装至不同高度的建筑楼面内,所述起吊钢架200还包括钢丝绳索道212。其中,所述钢丝绳索道212由至少两根并排布置的钢丝绳组成,钢丝绳的顶端连接斜撑龙骨203,下端倾斜向下连接地面上的预设螺栓。
6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龙骨102、竖向龙骨201、横向龙骨202、斜撑龙骨203、第一连接龙骨205、第二连接龙骨206均采用镀锌方通。
66.具体地,所述支撑龙骨102采用300*400*16mm的镀锌方通;所述竖向龙骨201采用200*300*16mm的钢立柱;所述横向龙骨202、斜撑龙骨203第一连接龙骨205、第二连接龙骨206采用80*80*5mm的镀锌钢通。以及所述限位板209和所述单元体挂件210采用厚度为5mm的角钢。
6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以便于屋顶层四周单元体的挂装,所述启动动力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转向滑落303,利用如图1和图2中屋顶层擦窗机轨道混凝土结构梁预埋的螺栓挂设第二转向滑落303。
68.其中,所述第二转向滑落303至少为一个,设置于所述超高层倾斜塔冠建筑100的屋顶层架上,用于对所述输送钢绳302进行导向,从而满足屋顶层四周单元体的挂装,而不需移动更换的卷扬机301的安装位置。
69.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层倾斜塔冠单元板吊装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1)玻璃单元体的输送,使用运输平板车104将不同高度楼层内存放的玻璃单元体103运送到起吊钢架200的正下方,或用叉车将一楼地面存放的玻璃单元体103运送到起吊钢架200的正下方;(2)玻璃单元体起吊安装,一端连接卷扬机301的输送钢绳302穿过第二滑轮212,完成第一次转向;然后穿过起吊钢架200上端的第一滑轮204,完成第二次转向,启动卷扬机301将玻璃单元体103吊起并提升到安装楼层,完成安装。
70.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71.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
组合;
72.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